图书介绍
金融业风险与监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毅,杨德勇,万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750494017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金融业风险与监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金融业风险与监管综述1
1.1 金融风险的基本理论1
1.1.1 金融风险的定义1
1.1.2 金融风险的类型2
1.1.3 金融风险的特征4
1.2 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8
1.2.1 金融监管的定义8
1.2.2 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过程9
1.2.3 金融监管的理论12
1.3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的辩证关系20
1.3.1 金融监管的产生21
1.3.2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的辩证关系24
2 金融风险环境因素分析30
2.1 金融风险的外部环境因素分析30
2.1.1 宏观经济运行的动态性带来的金融风险30
2.1.2 货币体系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金融风险37
2.1.3 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金融风险44
2.1.4 制度变迁带来的金融风险46
2.2 金融体系内部不确定性因素分析50
2.2.1 金融工具的不确定性50
2.2.2 金融机构体制的不确定性53
2.2.3 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66
2.3 主体非理性因素引致的金融风险75
2.3.1 微观金融主体的主观金融风险75
2.3.2 个人预期的非理性风险81
2.3.3 集体预期的非理性——“羊群效应”85
3 控制金融业风险的监管对策与手段87
3.1 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分析87
3.1.1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87
3.1.2 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分析90
3.2 金融监管的基本内容100
3.2.1 概述100
3.2.2 金融监管的基本内容105
3.2.3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118
3.3 金融监管的国际准则——“巴塞尔协议”145
3.3.1 “巴塞尔协议”的产生背景146
3.3.2 1988年协议的目的、主要内容、贡献与不足之处148
3.3.3 “巴塞尔协议”的发展157
3.3.4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162
3.3.5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世界各国的执行情况172
3.4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措施176
3.4.1 在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177
3.4.3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控制水平180
3.4.2 拓展经营范围,分散金融风险180
3.4.4 提高科技含量,创新金融产品182
3.4.5 提升金融监管水平183
3.4.6 加强金融监管,健全金融法制184
3.4.7 完善金融监管体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185
4 金融风险的生成机理186
4.1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成因分析186
4.1.1 从金融衍生工具本身的特点分析186
4.1.2 从宏观层面分析187
4.1.3 从微观层面分析188
4.2 我国证券市场风险的形成机理189
4.2.1 从供求关系失衡角度分析190
4.2.2 从上市公司自身素质状况分析190
4.2.3 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191
4.2.4 从证券机构违规经营分析191
4.3 期货市场风险的成因分析192
4.3.1 风险产生的宏观金融环境192
4.3.2 风险产生的微观机制条件193
4.3.3 中国期货市场风险的特殊背景195
4.4 银行业风险的基本理论分析196
4.4.1 银行业风险的生成机制196
4.4.2 中国银行业风险的特殊生成机制208
4.4.3 银行危机的生成机理223
5 我国金融业监管的创新与发展235
5.1 各国金融业监管体制比较研究235
5.1.1 金融监管体制的内涵235
5.1.2 金融监管体制的分类236
5.1.3 各国金融业监管体制概况及其发展237
5.1.4 综述与启示253
5.2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现状和主要问题257
5.2.1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258
5.2.2 我国金融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62
5.3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创新构想266
5.3.1 提高金融业人员素质266
5.3.2 建立“四位一体”的立体监管模式272
5.3.3 加强各监管主体间的高效配合280
5.3.4 健全风险预警体系282
5.3.5 加强跨境金融监管的合作283
5.3.6 选择具有前瞻性的金融监管模式286
5.3.7 结束语296
参考文献298
后记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