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机械史 通史卷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机械史 通史卷 下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466810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023页
  • 文件大小:117MB
  • 文件页数:619页
  • 主题词:机械工业-工业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机械史 通史卷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3

第一篇 中国古代机械工业史略3

第一章 古代机械技术的萌芽——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到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机械技术3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及其制作技术3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的工具与机械技术6

第二章 传统机械技术的初步形成——夏商至战国时期的机械技术15

第一节 夏、商、西周时期的机械技术15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机械技术28

第三章 传统机械技术体系的形成与进一步发展——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机械技术51

第一节 农业机械的发展52

第二节 手工工具和机械加工工艺66

第三节 纺织工具与机械的发展79

第四节 车辆与船舶技术的进步86

第五节 军事机械的新进展99

第六节 其他方面的机械技术成就106

第四章 传统机械技术的成熟121

第一节 大运河为代表的水利工程的兴修及造船业的兴盛122

第二节 农业机械的发展与中国南方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131

第三节 城市建筑与木工工具的发展135

第四节 天文仪器及计时器的发展137

第五节 矿冶业的兴盛与金属加工工艺的发展140

第六节 其他类型机械的发展144

第五章 传统机械技术的鼎盛147

第一节 农业机械的发展完善与中国南方农业技术体系的成熟149

第二节 金属冶铸及加工工艺的发展162

第三节 天文仪器与计时器发展的高峰166

第四节 纺织机械的发展与成就171

第五节 军事机械的发展176

第六节 交通运输工具及机械的发展成就180

第七节 宋元时期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成就186

第六章 传统机械的稳定发展与西方机械的传入193

第一节 明初到清末传统机械技术的稳定发展193

第二节 明末至19世纪中期西方机械技术的传入及其影响230

第二篇 中国近代机械工业史略(1840—1949)295

第一章 中国近代机械工业的诞生295

第一节 外商在华经营的第一批船舶修造厂296

第二节 清政府对设立近代军工企业的早期探索296

第三节 民族资本经营的最早一批民用机器厂299

第二章 晚清和民国北洋政府时代的中国机械工业(1927年以前)301

第一节 外国资本经营的机械修造厂和“洋行”垄断中国的机械市场301

第二节 清政府经营的军事工业304

第三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军事工业316

第四节 民族资本经营的民用机器工业318

第五节 中国近代机械工业早期产品的发展历程321

第六节 近代机械工程教育及科技327

第三章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到“七七”事变前的中国机械工业(1927—1937)331

第一节 机械制造厂有所发展331

第二节 国民政府重工业建设计划重视机械工业333

第三节 机械产品仿制335

第四节 科学技术与高等教育338

第五节 行政管理343

第六节 1937年“七七事变”前中国机械工业综述344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机械工业(1937—1945)358

第一节 机械工业企业分布格局调整358

第二节 机械产品的艰难发展365

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教育368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机械工业综述395

第五章 抗战胜利后到全国解放的中国机械工业(1945—1949)398

第一节 对战后建设美好的设想——编制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398

第二节 调整机械工业组织结构和接收日本赔偿399

第三节 苏联拆走中国东北机器401

第四节 中国机械工业生产经营每况愈下402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机械工业概况403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机械工业经济指标水平403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机械工业行业产品水平403

附录 1840—1949年中国机械工程大事年表407

下册421

第三篇 中国现代机械工业史略(1949—2008)421

导论421

第一节 中国现代机械工业的结构和范围422

第二节 机械工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422

第三节 发展中的现代中国机械工业425

第一部分 发展历程428

第一章 艰苦创业,奠定机械制造工业的初步基础(1949—1957)428

第一节 恢复时期,建立初步的生产秩序(1949年10月至1952年12月)428

第二节 建立中国机械制造工业的初步基础(1953—1957)431

第二章 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建立比较完整的机械制造工业——第二个五年计划、“大跃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1958—1962,1963—1965)445

第一节 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445

第二节 “大跃进”(1958—1960)中的机械工业448

第三节 机械工业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453

第三章 十年内乱时期的机械制造工业——第三个五年计划和第四个五年计划(1966—1970,1971—1975)463

第一节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463

第二节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465

第三节 三线建设中的机械制造工业468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机械制造工业(1966年5月—1976年10月)472

第四章 中国机械制造工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1976—2008)482

第一节 发展环境482

第二节 改革开放,机械制造工业发展的新时期491

第三节 机械工业管理机构的调整变化沿革简况520

第五章 建设创新型机械工业 引领发展新时期522

第一节 中国机械工业全面高速发展522

第二节 结构显著改善523

第三节 技术水平快速提升,重大技术装备跨越式发展526

第四节 对外开放重大进展529

第五节 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机械工业持续较好发展530

第二部分 专题534

第六章 体制改革534

第一节 从体制、机制到观念的变革,成功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534

第二节 国有企业改革536

第三节 各种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民营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快速崛起538

第四节 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汽车工业管理机制539

第七章 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对国际机械工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541

第一节 生产总量在世界机械工业中的比重、位次不断提高541

第二节 大量重要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对拉动全球机械产品增长作出重要贡献542

第八章 机械工业各行业技术装备制造水平和市场自给率545

第一节 机械产品国内市场自给率545

第二节 建成一批国内外竞争力强大的超大规模的机械制造企业546

第三节 机械工业各行业发展简况548

第九章 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594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进程594

第二节 21世纪以来,国家加大支持重大技术装备发展的政策、措施595

第三节 重大技术装备发展举例598

第十章 对外开放,融入国际机械市场631

第一节 对外贸易631

第二节 利用外资636

第三节 “走出去”655

第四节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666

第十一章 先进制造技术的引进消化671

第一节 中国近代(1840—1949)机械设备及技术的引进与仿制672

第二节 20世纪50年代从苏联和东欧国家成套引进先进技术装备与制造技术674

第三节 20世纪60年代从西欧和日本引进先进设备与制造技术676

第四节 20世纪70年代从整个西方国家引进先进设备与制造技术677

第五节 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多形式地引进消化国外先进制造技术679

第六节 历史的启迪690

附录694

附录1 2008年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中的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及分析研究)694

附录2 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摘要)731

附录3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736

附录4 工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746

第四篇 专题篇763

第一章 台湾地区机械工业史略763

第一节 台湾地区近代机械工业的诞生763

第二节 日本占领时期的台湾机械工业(1945年以前)764

第三节 台湾光复初期及民生工业发展时期的机械工业(1945—1973)768

第四节 能源危机时期的台湾机械工业(1974—1984)780

第五节 走向国际化发展时期的台湾机械工业(1984—1994)807

第六节 进入全球化时代的台湾机械工业(1995—2004)822

附:台湾几类机械产品发展概况852

第二章 香港机械工业史略865

第一节 概述865

第二节 原始社会时期香港的手工业(约前4000—前215)866

第三节 封建社会时期的香港手工业(前214—公元1840)867

第四节 英占时期香港的机械工业(1841—1997)868

第五节 香港机械工业的发展历程871

第三章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史略881

第一节 中国近代机械工业教育的诞生与发展881

第二节 当代中国机械工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沿革887

第四章 机械工业复关/入世谈判情况、承诺和影响911

第一节 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基本情况911

第二节 中国复关/入世谈判经过简况913

第三节 建立对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制度914

第四节 机械工业复关/入世谈判情况916

第五节 机械工业入世承诺919

第六节 入世后过渡期机械工业履行承诺情况923

第七节 入世后对机械工业的影响927

第五章 中国古镜、古钟及现代中华和钟931

第一节 中国古代铜镜931

第二节 中国古钟制作技术941

第三节 中华和钟952

第六章 古代冶炼与铸造技术961

第一节 铸造起源与发展961

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铸造(青铜时代)966

第三节 封建社会的铸造(铁器时代)988

第四节 中国古代铸造的技术性与艺术性10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