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导论
  • 郭艳文,李海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843286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43页
  • 主题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现状1

第一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2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战略意义2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国际国内形势5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新要求10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面临的挑战14

一、理念的挑战15

二、环境的挑战17

三、内容的挑战19

四、方式方法的挑战20

五、管理的挑战22

六、理论建设的挑战23

一、素质的内涵及要求25

第三节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25

二、大学生素质的现状27

三、培养综合素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30

第二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32

第一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32

一、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33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3

三、以理想信念为核心34

四、以爱国主义为重点36

五、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38

六、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39

七、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39

一、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41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41

二、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42

三、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44

四、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46

五、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47

六、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49

第三章 把握大学生活,确立新的发展目标50

第一节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50

一、大学时期是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50

二、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树立新形象64

第二节 培养全面健康的自我69

一、正确理解自我69

二、健康自我的内容71

三、培养全面健康的自我74

第四章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76

第一节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76

一、人际交往的内涵和意义76

二、人际交往的作用与发展79

三、人际交往的方法与技巧83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与原则87

第二节 友谊的获得与培养92

一、友谊的内涵及其重要性92

二、珍惜友谊的建立与发展94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99

一、爱情的本质和特征99

二、正确对待情感与学业关系102

三、树立正确高尚的恋爱观105

第五章 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114

第一节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14

一、人的本质的科学阐释114

二、增强社会责任感120

第二节 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126

一、人生观的形成与作用126

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科学人生观131

三、当代大学生应有的人生态度139

第三节 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143

一、人生价值概述144

二、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153

三、人生价值的实现161

一、理想的含义、特征与类型173

第一节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173

第六章 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173

二、理想对人生具有重要的作用176

三、科学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内容和特征178

四、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关系182

第二节 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185

一、信念的含义、特征和作用185

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87

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189

第三节 坚定科学理想信念、推动社会不断发展191

一、将崇高理想转化为科学信念191

二、追求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坚定的信念193

三、在实践中把理想化为现实195

一、爱国主义科学的内容203

第七章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坚定的爱国者203

第一节 爱国主义的历史地位203

二、爱国主义的作用208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210

一、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210

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211

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历史使命216

第三节 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219

一、弘扬民族精神、升华爱国情操219

二、维护民族团结、祖国安定,促进祖国统一224

三、投身社会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28

第一节 道德概述231

一、道德的起源231

第八章 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231

二、道德的本质234

三、道德的作用236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239

一、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240

二、中国革命道德传统245

三、继承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道德成果248

第三节 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249

一、道德品质的基本含义249

二、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251

三、道德品质在人的素质中的作用254

四、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256

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由来与发展267

第九章 道德建设与道德规范267

第一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267

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269

三、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73

第二节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277

一、正确理解集体主义277

二、反对和抵制个人主义280

三、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培养集体主义精神283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285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要求提出285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要求主要内容286

三、确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要求的意义289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290

第四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和社会公德290

二、社会公德292

第十章 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理想296

第一节 职业与职业道德297

一、职业及其发展趋势297

二、职业道德及其特点、作用299

第二节 职业理想与职业选择301

一、职业理想的人生意义301

二、职业选择的基本原则305

第三节 敬业精神概述308

一、敬业精神的含义、构成和核心308

二、敬业精神的基本要求311

三、敬业精神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13

一、敬业精神是成功者共有的品质316

第四节 当代大学生应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316

二、敬业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学业和事业成功的基础和保证319

第五节 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321

一、确立高尚的立业动机321

二、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全新的就业观念323

三、培养强烈的职业情感324

四、让敬业精神在职业实践中闪光326

第十一章 塑造健全的人格329

第一节 人格概述329

一、人格基本含义及类型329

二、人格完善的意义334

第二节 大学生人格障碍及其成因335

一、人格障碍的界定335

二、人格障碍的类型336

三、大学生人格障碍发生的原因339

第三节 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340

一、健康人格的六大原则340

二、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343

第十二章 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346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特征346

一、心理及其实质346

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350

第二节 健康新观念351

一、健康新观念351

二、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355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361

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防治361

二、大学生常见的神经症及其防治362

三、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371

第十三章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374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及其要求374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375

二、人的发展程度是社会进步最重要的标志376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379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381

一、政治思想素质381

二、科学文化素质382

三、身心素质383

五、品德素质384

四、审美素质384

六、创新素质385

七、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全面发展385

第三节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386

一、深入进行政治思想素质教育386

二、深入进行民主法制教育389

三、深入进行人文素质教育391

四、深入进行科学精神素质教育394

五、深入进行健康素质教育395

第十四章 全球网络化与网络的伦理思考398

第一节 网络发展及网络的伦理价值398

一、网络发展概述398

二、网络的运用与道德的进步399

三、互联网对道德的负面影响400

四、网络对传统的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影响401

第二节 网络社会面对的伦理困惑402

一、关于隐私的新的界定402

二、信息所有权的共享与独有403

三、言论自由与信息欺诈的矛盾403

四、文化交流与文化多样化危机404

五、网络给人性健全带来的难题404

第三节 网络道德建设的原则和规范406

一、面对网络社会,确立网络社会的道德原则406

二、进入网络社会,执行倡导的网络道德规范407

三、大学生积极争做网络社会的文明使者409

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素质教育410

第四节 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体系建设410

二、加强校园网络建设412

三、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主题网站和网页建设413

四、结合学生实际开展网络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活动414

五、通过网络加强同大学生的思想沟通和交流416

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417

第五节 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管理419

一、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管理的重要性419

二、运用法律手段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管理421

三、运用技术手段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管理423

四、运用行政手段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管理424

后记425

参考文献4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