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移动通信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移动通信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8/30560121.jpg)
- 韦惠民,李国民,暴宇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5121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移动通信-通信技术-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移动通信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移动通信概论1
1.1 移动通信概述1
1.1.1 基本概念1
1.1.2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2
1.1.3 移动通信的特点2
1.1.4 移动通信的分类3
1.1.5 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4
1.1.6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4
1.1.7 移动通信的组网5
1.2 常用移动通信系统6
1.2.1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6
1.2.2 无绳电话系统7
1.2.3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8
1.2.4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9
1.2.5 分组无线网10
1.3 移动通信发展概况和发展方向11
1.3.1 移动通信发展概况11
1.3.2 第三代移动通信13
1.3.3 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13
习题14
第2章 移动通信信道的电波传播15
2.1 VHF、UHF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15
2.1.1 自由空间电波传播方式15
2.1.3 绕射损耗17
2.1.2 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17
2.1.4 反射波18
2.2 阴影效应19
2.3 移动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20
2.3.1 概述20
2.3.2 多普勒频移22
2.3.3 多径接收信号的统计特性22
2.3.4 衰落信号的特征量25
2.4 多径衰落的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27
2.4.1 时延扩展27
2.4.2 相关带宽29
2.4.3 随机调频31
2.5 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与中值路径损耗预测32
2.5.1 地形环境分类32
2.5.2 Okumura模型34
2.5.3 Hata模型与传播损耗的经验公式36
2.5.4 Hata模型扩展37
2.5.5 COST-231模型37
2.5.6 微蜂窝系统的覆盖区预测模式39
习题41
第3章 蜂窝移动通信的组网技术42
3.1 频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蜂窝小区的组网通信42
3.1.1 频率资源的管理42
3.1.2 频率的有效利用技术43
3.1.3 多信道共用技术44
3.2 蜂窝小区的概念和区域覆盖47
3.2.1 蜂窝小区的概念47
3.2.2 大区制小容量47
3.2.3 频率复用和小区制移动通信系统48
3.3 干扰和信道容量50
3.3.1 同频干扰和系统容量50
3.3.2 相邻信道的干扰50
3.3.3 蜂窝小区容量的改善51
3.4.1 多址通信的概念53
3.4.1 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53
3.4.2 FDMA方式54
3.4.3 TDMA方式56
3.4.4 CDMA方式58
3.4.5 SDMA方式65
3.4.6 系统容量65
3.5 蜂窝移动通信的交换技术70
3.5.1 蜂窝移动通信的交换技术与公共电话交换技术的差别70
3.5.2 蜂窝移动通信呼叫建立过程70
3.5.3 越区切换71
3.5.4 实际系统切换的一些考虑73
3.6.1 概述74
3.6.2 接入信令(移动台至基站之间的信令)74
3.6 蜂窝移动通信的信令技术74
3.6.3 网络信令77
3.7 蜂窝移动通信网综述79
3.7.1 概述79
3.7.2 移动通信网和固定通信网80
3.7.3 移动通信网的发展82
习题83
第4章 抗衰落技术85
4.1 抗衰落技术概述85
4.2 分集接收技术86
4.2.1 分集技术的基本概念及方法86
4.2.2 分集信号的合并技术88
4.2.4 RAKE接收机92
4.2.3 分集系统的性能92
4.2.5 隐分集技术96
4.3 均衡基本概念98
习题100
第5章 语音编码、信道编码和交织技术102
5.1 语音编码102
5.1.1 概述102
5.1.2 语音信号特征103
5.1.3 声码器104
5.1.4 线性预测编码器105
5.1.5 移动通信中语音编码器的选择108
5.1.6 GSM系统语音编码器109
5.2 信道编码111
5.1.7 IS-95系统语音编码器111
5.2.1 信道编码原理112
5.2.2 分组码112
5.2.3 卷积码114
5.2.4 其他信道编码116
5.3 交织编码118
5.3.1 交织编码原理118
5.3.2 交织编码特点119
习题119
6.1.2 数字调制的性能指标121
6.1.1 概述121
6.1 数字调制技术概述121
第6章 移动通信数字调制解调技术121
6.1.3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对数字调制技术的要求122
6.1.4 数字调制技术分类123
6.1.5 调幅与调频124
6.2 线性数字调制技术124
6.2.1 二进制幅度键控BASK125
6.2.2 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125
6.2.3 差分相移键控DPSK128
6.2.4 四相相移键控QPSK129
6.2.5 交错QPSK(OQPSK)132
6.2.6 π/4四相相移键控QPSK133
6.3.1 二进制频移键控BFSK136
6.3 恒包络调制136
6.3.2 最小频移键控MSK138
6.3.3 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MSK141
6.4 “线性”和“恒包络”相结合的调制技术143
6.4.1 M维相移键控(MPSK)144
6.4.2 M维正交振幅调制(QAM)146
6.4.3 M维频移键控(MFSK)147
习题148
第7章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50
7.1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概述150
7.1.1 概述150
7.1.3 GSM系统的基本特点151
7.1.2 GSM系统与蜂窝结构的关系151
7.1.4 网络结构及功能152
7.1.5 接口和接口协议155
7.2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传输方式158
7.2.1 TDMA/FDMA接入方式158
7.2.2 信道及其组合160
7.2.3 时隙的格式163
7.2.4 信道的组合方式166
7.3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技术169
7.3.1 话音和信道编码技术169
7.3.2 跳频和间断传输技术171
7.3.3 调制与解调技术172
7.3.4 鉴权与加密技术173
7.3.5 位置登记176
7.3.6 GSM系统的区域与号码177
7.3.7 主要业务180
7.4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向3G系统的过渡181
7.4.1 GSM 2.5G数据高速传送技术181
7.4.2 GPRS182
习题187
第8章 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88
8.1 IS-95 CDMA系统概述188
8.1.1 双模系统和技术标准188
8.1.2 IS-95 CDMA与蜂窝结构的关系190
8.1.3 采用扩频CDMA技术带来的好处和存在的问题191
8.2.1 CDMA系统网络结构与组成193
8.2 IS-95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93
8.2.2 CDMA系统接口与信令协议197
8.3 IS-95 CDMA系统的无线链路199
8.3.1 前向信道199
8.3.2 反向信道209
8.4 IS-95 CDMA系统的同步与定时215
8.5 IS-95 CDMA系统的功率控制218
8.5.1 输出功率的限制218
8.5.2 开环功率控制219
8.5.3 闭环功率控制220
8.6.1 CDMA系统切换分类221
8.6.2 CDMA系统的软切换过程221
8.6 CDMA系统的软切换技术及其漫游221
8.6.3 CDMA系统的漫游222
8.7 cdma2000-1x概述223
8.7.1 CDMA技术标准的发展223
8.7.2 cdma2000的发展趋势224
8.7.3 CDMA在我国的发展前景225
习题227
第9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228
9.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228
9.1.1 概述228
9.1.2 第三代移动通信新技术229
9.1.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业务及其特征231
9.2.1 前向链路232
9.2 cdma2000的无线传输技术232
9.2.2 反向链路237
9.3 WCDMA(UMTS)系统的无线传输技术240
9.3.1 概述240
9.3.2 FDD模式的无线传输241
9.4 TD-SCDMA系统的无线传输技术248
9.4.1 概述248
9.4.2 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249
9.4.3 扩频和调制253
习题255
英文缩略语256
参考文献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