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新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0537577.jpg)
- 千庆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7839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23页
- 主题词:制造工业-市场竞争-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本书研究的背景、意义与对象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1
三、研究对象3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4
一、研究的基本目标4
二、研究的逻辑框架4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5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内容及创新6
一、研究内容6
二、主要创新点6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理论基础8
第一节 概念辨析8
一、竞争力概念的起源与发展8
二、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内涵9
一、国内外竞争力研究概况11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11
二、竞争力来源的理论解释13
三、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21
四、对目前竞争力研究的总体评价25
第三章 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框架及评价模型构建26
第一节 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内涵及其理论框架26
一、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框架26
二、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内涵与特点27
一、影响因素构成29
第二节 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29
二、主要影响因素解析30
三、区域发展阶段与主导因素变化32
第三节 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33
一、评价指标体系33
二、评价方法37
第四章 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类型划分及其时空差异解析39
第一节 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类型划分39
一、基于竞争力综合指数的静态类型39
二、基于竞争力综合指数的动态类型45
三、基于竞争力内部结构的类型划分47
第二节 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解析53
一、近20年来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特征53
二、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时间变化的动因分析55
第三节 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空间差异解析58
一、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空间差异显著58
二、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地区差异原因剖析59
三、典型案例地区选取64
一、省区制造业竞争力驱动因素间的关联性66
第五章 不同空间尺度地区制造业竞争力及其驱动因素的耦合机制66
第一节 省区制造业竞争力及其驱动因素的耦合机制66
二、驱动因素对省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贡献67
三、分项竞争力对省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影响70
第二节 大区域制造业竞争力及其驱动因素的耦合机制71
一、大区域制造业竞争力驱动因素间的关联性71
二、驱动因素对大区域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贡献72
三、各分项竞争力对大区域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影响73
二、驱动因素对城市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贡献74
第三节 城市制造业竞争力与其驱动因素的耦合机制74
一、城市制造业竞争力驱动因素的关联性74
三、各分项竞争力对城市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影响75
第四节 不同空间尺度制造业竞争力及其驱动力的时空表现75
一、驱动因素间的关联性随空间尺度的缩小而增大76
二、FDI是不同空间尺度下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首要驱动因素76
三、驱动力与竞争力的相关性随时间的推移和空间尺度的扩大而增强76
第一节 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在区域及全国的地位78
一、装备制造业的含义及作用78
第六章 大区域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培育——以东北地区为例78
二、我国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宏观格局79
三、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地位82
第二节 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诊断及其障碍因素分析85
一、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诊断85
二、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培育的有利条件及障碍因素89
第三节 企业联系与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97
一、加强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企业联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97
二、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企业组织形式的特点与企业联系现状98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企业联系和企业集群构建101
第四节 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培育途径102
一、明确基本发展定位102
二、进行发展战略选择103
三、确立产业发展重点104
四、合理进行产业的空间组织105
第七章 工业核心城市制造业竞争力培育——以武汉市为例109
第一节 现代城市制造业发展的一般规律109
一、现代城市制造业结构演进109
二、现代城市制造业的空间结构113
第二节 武汉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特点115
一、武汉制造业的发展历程115
二、武汉制造业的现状特点117
第三节 武汉制造业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20
一、武汉制造业竞争力现状诊断120
二、武汉制造业竞争力的障碍性因素解析129
第四节 武汉制造业竞争力的培育途径134
一、顺应宏观制度环境转变:建立自主增长机制,加强制造业的自主发展能力134
二、消除体制性障碍因素:进一步激发国有经济活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135
三、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型产业136
四、转变企业组织形式:扩大企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139
五、转变思想观念定势:从中庸保守到开拓进取,强化市场意识,理顺关系141
六、扩大对外开放合作:从封闭内生到开放合作,营造对内对外开放的软硬环境141
七、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从模仿追随到自主创新,完善区域创新网络体系142
第八章 经济发达地区城区型现代制造业竞争力培育——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144
第一节 制造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与现代制造业发展趋势144
一、现代制造业的内涵144
二、制造业国际和地区间转移的一般规律147
三、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的演进150
四、发达国家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152
第二节 朝阳区现代制造业竞争力分析154
一、朝阳区现代制造业发展现状154
二、朝阳区现代制造业竞争力的SWOT分析159
第三节 朝阳区现代制造业竞争力的培育途径166
一、提升在价值链中的位置,打造头脑型制造业166
二、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做高新技术转化服务基地166
四、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167
三、依托“总部+基地”模式,大力发展总部经济167
五、加强区内外合作,扩大头脑型制造业的作用空间168
六、打造产业集群,强化以园区为载体的产业集聚作用168
第四节 朝阳区现代制造业竞争力的培育模式169
一、制度创新突破型: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案例解剖169
二、合资合作带动型:普天首信通信设备集团案例解剖175
第九章 资源型地区资源加工制造业竞争力培育——以山东省肥城市为例178
第一节 矿业城市发育规律的理论解析178
一、矿城发育规律的基本理论178
三、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理论180
二、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特点180
第二节 肥城市制造业竞争力现状诊断181
一、肥城市经济发展特点及工业发展概况181
二、肥城市制造业竞争力分析184
第三节 肥城市制造业竞争力的障碍性因素分析189
一、后备矿产资源不足,资源的保障程度降低189
二、以重型结构体系为主,结构性矛盾突出189
三、工业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峻190
一、肥城市制造业竞争力的培育路径192
第四节 肥城市制造业竞争力的培育路径及发展策略192
二、肥城市制造业竞争力的发展策略195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198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198
一、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198
二、近20年来,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表现出一定的时空演化规律199
三、基于三种方法,以省区为单位,对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进行了类型划分199
四、不同地域空间尺度下,地区制造业竞争力与其驱动要素具有不同的时空表现199
六、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是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200
五、随着区域发展阶段的演进,传统因素作用弱化,技术创新等新因素的作用趋强200
七、区域发展条件和驱动要素的组合不同,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培育途径各异201
八、根据不同的区域背景和要素条件,提出地区制造业竞争力培育的四种模式202
第二节 未来研究展望205
一、完善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模型205
二、拓展对典型案例区的研究205
三、进一步深化研究,加强理论探索206
主要参考文献207
后记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