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郑郑国祭祀遗址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郑郑国祭祀遗址 上
  •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大象出版社
  • ISBN:753474017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46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678页
  • 主题词:祭祀-文化遗址-考古-研究报告-新郑市-春秋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郑郑国祭祀遗址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二节 历史沿革7

第一节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7

第一章 概述7

图一 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位置图8

第三节 区域、地貌格局、地质构造及其成因9

第四节 考古调查、发掘经过10

图二 新郑郑国祭祀遗址位置示意图13

图三 新郑郑国祭祀遗址发掘布方图14

图四 新郑郑国祭祀遗址遗迹总平面图15

第五节 整理研究与报告的编写18

第六节 地层关系和分期19

一、地层关系19

图五 地层与遗迹关系图20

图六 地层与遗迹关系图21

图七 地层与遗迹关系图22

图八 地层与遗迹关系图24

图九 地层与遗迹关系图25

二、分期26

三、特征29

(一)陶器系类和质料29

(二)主要陶器形制30

(三)各期陶器纹饰32

(四)陶器形制的演变32

图一○-1 郑国祭祀遗址两周主要陶器分期图33

(五)建筑材料37

图一○-2 郑国祭祀遗址两周筒瓦、板瓦分期图38

第二章 郑国祭祀遗址40

第一节 概况40

图一一 新郑郑国祭祀遗迹分布图41

(二)K3坎43

第二节 青铜器坎43

(一)K2坎43

一、青铜礼器坎43

图一二 坎平、剖面图44

(三)K6坎45

图一三 坎平、剖面图46

(四)K10坎47

(七)K18坎48

(六)K15坎48

(五)K13坎48

图一四 坎T602K15平、剖面图49

二、青铜乐器坎50

(一)K1坎50

(二)K4坎51

图一五 坎T595K1平、剖面图52

(三)K5坎53

图一六 坎T606K4平、剖面图54

图一七 坎T594K5平、剖面图55

(四)K7坎55

图一八 坎T594K7平、剖面图57

(五)K8坎57

(六)K9坎59

图一九 坎T615K8平、剖面图60

(七)K11坎62

图二○ 坎T605K9平、剖面图63

图二一 编钟坎平、剖面图64

(八)K12坎64

(九)K14坎65

图二二 坎T613K14平、剖面图66

(十)K16坎67

图二三 坎T615K16平、剖面图68

(十一)K17坎69

第三节 殉马坎69

一、殉马坎69

图二四 坎T566K17平、剖面图70

(一)MK1马坎71

(二)MK2马坎71

图二五 马坎平、剖面图72

(三)MK3马坎73

(五)MK5马坎73

(四)MK4马坎73

图二六 马坎平、剖面图74

图二七 马坎平、剖面图75

(七)MK7马坎76

(六)MK6马坎76

图二八 马坎平、剖面图77

(八)MK8马坎77

(十一)MK11马坎78

(九)MK9马坎78

(十)MK10马坎78

图二九 马坎平、剖面图79

(十二)MK12马坎79

图三○ 马坎平、剖面图80

(十三)MK13马坎81

(十四)MK14马坎81

(十五)MK15马坎82

图三一 马坎平、剖面图82

(十六)MK16马坎83

(十八)MK18马坎83

(十七)MK17马坎83

图三二 马坎平、剖面图84

图三三 马坎平、剖面图85

(十九)MK19马坎86

(二十)MK20马坎86

(二十一)MK21马坎86

图三四 马坎平、剖面图87

图三五 马坎平、剖面图88

(二十二)MK22马坎89

(二十三)MK23马坎89

(二十四)MK24马坎90

图三六 马坎平、剖面图90

图三七 马坎平、剖面图91

(二十五)MK25马坎91

(二十七)MK27马坎92

(二十六)MK26马坎92

(二十八)MK28马坎93

图三八 马坎平、剖面图93

(二十九)MK29马坎94

(三十)MK30马坎94

图三九 马坎平、剖面图95

(三十一)MK31马坎96

(三十二)MK32马坎96

图四○ 马坎平、剖面图97

(三十三)MK33马坎98

图四一 马坎平、剖面图98

(三十五)MK35马坎99

(三十六)MK36马坎99

(三十四)MK34马坎99

(三十七)MK37马坎100

图四二 马坎平、剖面图100

(三十八)MK38马坎101

图四三 马坎平、剖面图101

(四十)MK40马坎102

(三十九)MK39马坎102

图四四 马坎平、剖面图103

图四五 马坎平、剖面图104

(四十二)MK42马坎104

(四十一)MK41马坎104

(四十三)MK43马坎105

(四十四)MK44马坎105

图四六 马坎平、剖面图106

(四十五)MK46马坎107

二、殉马坎中青铜器107

图四七 马坎T583MK44平、剖面图108

图四八 马坎铜节约与铜环109

三、殉马坎中的春秋早期陶器109

图四九 马坎陶器110

图五○ 马坎陶器纹饰拓本112

图五一 马坎陶器113

四、小结113

图五二 马坎器物114

图五三 马坎板瓦、筒瓦纹饰拓本115

第四节 社壝墙基116

(一)K2坎礼器117

第五节 祭祀遗物117

一、青铜礼器117

图五四 铜鼎118

图五五 铜鼎(T605K2:3)119

图五六 铜鼎120

图五七 铜鼎(T605K2:5)121

图五八 铜鼎(T605K2:7)122

图五九 铜鼎123

图六○ A型铜簋(T605K2:12)125

图六一 A型铜簋(T605K2:16)126

图六二 A型铜簋(T605K2:17)127

图六三 B型铜簋(T605K2:10)128

图六四 C型铜簋(T605K2:11)130

图六五 铜簋131

图六六 铜簋(T605K2:14)132

图六七 铜鬲133

图六八 铜鬲135

图六九 铜方壶(T605K2:27)137

图七○ 铜方壶(T605K2:28)138

图七一 铜方壶纹饰拓本(T605K2:28)139

图七二 铜圆壶(T605K2:29)140

(二)K3坎礼器141

图七三 铜器141

图七四 铜鼎143

图七五 铜鼎(T605K3:8)144

图七六 铜鼎145

图七七 铜鼎(T605K3:3)146

图七八 铜鼎(T605K3:7)147

图七九 铜鼎148

图八○ 铜簋149

图八一 A型铜簋(T605K3:17)150

图八二 A型铜簋(TT605K3:14)152

图八三 B型铜簋(T605K3:12)153

图八四 铜簋154

图八五 B型铜簋(T605K3:11)155

图八六 铜鬲157

(三)K6坎礼器158

图八七 铜方壶(T605K3:27)159

图八八 铜方壶纹饰拓本(T605K3:27)160

图八九 铜方壶(T605K3:28)161

图九○ 铜圆壶(T605K3:29)162

图九一 铜器163

图四二六 战国晚期后段陶罐164

图九二 铜鼎165

图四二七 战国晚期后段陶文字165

图九三 铜鼎166

图九四 铜鼎(T615K6:5)167

图九五 铜鼎168

图九六 铜鼎169

图九七 铜器170

图九八 铜簋171

图九九 铜簋173

图一○○ 铜簋174

图一○一 B型铜簋(T615K6:13)175

图一○二 铜鬲176

图一○三 铜方壶(T615K6:28)178

图一○四 铜方壶(T615K6:27)179

图一○五 铜方壶纹饰拓本(T615K6:27)180

图一○六 铜圆壶(T615K6:29)181

(四)K10坎礼器182

图一○七 铜器183

图一○八 骨管184

图一○九 铜鼎185

图一一○ 铜鼎186

图一一一 铜鼎(T604K10:15)187

图一一二 铜鼎(T604K10:12)188

(五)K13坎189

(六)K15坎礼器189

图一一三 铜鼎(T604K10:11)189

图一一四 铜鼎190

图一一五 铜鬲191

图一一六 B型铜鬲(T604K10:9)192

图一一七 铜鼎193

图一一八 铜鼎194

图一一九 铜鼎195

图一二○ B型铜鼎(T602K15:3)196

图一二一 铜鼎197

图一二二 铜簋199

图一二三 铜簋200

图一二四 铜簋(T602K15:22)201

图一二五 铜鬲202

(七)K18坎礼器203

图一二六 C型铜鬲(T602K15:26)204

图一二七 铜方壶(T602K15:13)205

图一二八 铜方壶(T602K15:14)206

图一二九 铜方壶纹饰拓本(T602K15:14)207

图一三○ 铜圆壶(T602K15:12)208

图一三一 铜器209

图一三二 铜器210

(八)礼器坎填土中陶片举例212

(九)小结212

图一三三 陶器212

图一三四 陶器纹饰拓本213

二、青铜乐器215

(一)K1坎编钟216

图一三五 铜镈钟(T595K1:1)217

图一三六 铜镈钟218

图一三七 铜镈钟(T595K1:4)219

图一三八 铜钮钟220

图一三九 铜钮钟221

图一四○ 铜钮钟222

图一四一 铜钮钟223

图一四二 铜钮钟224

图一四三 铜钮钟225

(二)K4坎编钟226

图一四四 铜钮钟227

图一四五 铜器、陶器228

图一四六 铜镈钟230

图一四七 铜镈钟231

图一四八 铜钮钟232

图一四九 铜钮钟233

图一五○ 铜钮钟235

图一五一 铜钮钟236

图一五二 铜钮钟238

图一五三 铜钮钟239

图一五四 铜钮钟240

(三)K5坎编钟241

图一五五 铜钮钟242

图一五六 铜镈钟244

图一五七 铜镈钟(TT594K5:2)245

图一五八 铜镈钟(TT594K5:3)246

图一五九 铜钮钟247

图一六○ 铜钮钟248

图一六一 铜钮钟249

图一六二 铜钮钟251

图一六三 铜钮钟252

图一六四 铜钮钟253

图一六五 铜钮钟254

图一六六 铜钮钟255

(四)K7坎编钟256

图一六七 铜器、陶器257

图一六八 铜镈钟(T594K7:1)258

图一六九 铜镈钟259

图一七○ 铜镈钟(T594K7:3)260

图一七一 铜钮钟261

图一七二 铜钮钟263

图一七三 铜钮钟264

图一七四 铜钮钟265

图一七五 铜钮钟267

图一七六 铜钮钟268

(五)K8坎编钟269

图一七七 铜器、陶器270

图一七八 铜钮钟271

图一七九 铜镈钟272

图一八○ 铜镈钟(T615K8:2)273

图一八一 铜钮钟275

图一八二 铜钮钟276

图一八三 铜钮钟277

图一八四 铜钮钟279

图一八五 铜钮钟281

图一八六 铜器、陶器282

(六)K9坎编钟283

图一八七 铜镈钟284

图一八八 铜镈钟286

图一八九 铜钮钟288

图一九○ 铜钮钟289

图一九一 铜钮钟290

图一九二 铜钮钟292

图一九三 铜钮钟294

第二节 郑国祭祀遗址青铜礼器铸造工艺探讨296

图一九四 铜钮钟296

图一九五 铜器、陶器297

图一九六 铜钮钟299

(七)K14坎编钟300

图一九七 骨销300

图一九八 铜镈钟301

图一九九 铜镈钟303

图二○○ 铜钮钟304

图二○一 铜钮钟306

图二○二 铜钮钟307

图二○三 铜钮钟309

图二○四 铜钮钟310

(八)K16坎编钟311

图二○五 铜钮钟312

图二○六 铜镈钟314

图二○七 铜镈钟315

图二○八 铜钮钟317

图二○九 铜钮钟318

图二一○ 铜钮钟319

图二一一 铜钮钟321

图二一二 铜钮钟323

图二一三 铜钮钟324

图二一四 铜器、陶器326

(九)K17坎编钟327

图二一五 铜镈钟328

图二一六 铜镈钟329

图二一七 铜钮钟331

图二一八 铜钮钟332

(十)编钟坎填土中陶片举例333

图二一九 铜钮钟334

图二二○ 陶器335

(十一)小结335

图二二一 T649南壁地层图338

第三章 商代二里岗文化338

图二二二 二里岗、西周文化遗迹分布图339

第一节 商代二里岗下层二期文化341

二、遗物341

一、遗迹341

灰坑341

图二二三 二里岗下层二期灰坑(T659H2106)平、剖面图341

(一)生产工具342

图二二四 二里岗下层二期石器、陶器342

(二)生活用具342

图二二五 二里岗下层二期陶器纹饰拓本343

图二二六 二里岗下层二期陶器、瓷器344

第二节 商代二里岗上层一期文化344

一、遗迹344

(一)灰坑344

图二二七 二里岗上层一期灰坑平、剖面图345

图二二八 二里岗上层一期灰坑、马坑平、剖面图346

(二)生活用具347

(二)马坑347

二、遗物347

(一)生产工具347

图二二九 二里岗上层一期石器、骨器、陶器348

图二三○ 二里岗上层一期石圭349

图二三一 二里岗上层一期陶器纹饰拓本350

图二三二 二里岗上层一期陶器351

图二三三 二里岗上层一期陶器352

图二三四 二里岗上层一期陶器353

图二三五 二里岗上层一期陶器354

(三)其他356

一、遗迹357

灰坑357

第三节 商代二里岗上层二期文化357

图二三六 二里岗上层二期灰坑平、剖面图358

二、遗物358

(一)兵器358

(二)生活用具359

图二三七 二里岗上层二期骨器359

图二三八 二里岗上层二期陶器360

图二三九 二里岗上层二期陶器361

第四章 西周文化363

(一)灰坑363

一、遗迹363

图二四○ 西周灰坑平、剖面图364

图二四一 西周灰坑平、剖面图365

图二四二 西周灰坑平、剖面图366

图二四三 西周灰坑平、剖面图367

图二四四 西周灰坑平、剖面图368

(二)水井370

图二四五 西周灰坑平、剖面图370

图二四六 西周灰坑平、剖面图371

图二四七 西周水井平、剖面图372

(一)生产工具373

二、遗物373

(二)生活用具373

图二四八 西周器物374

图二四九 西周铜器375

图二五○ 西周陶器纹饰拓本376

图二五一 西周陶器377

图二五二 西周陶器378

图二五三 西周陶器379

(三)建筑材料381

图二五四 西周板瓦382

三、小结383

图二五五 西周建筑材料纹饰拓本383

图二五六 西周筒瓦、耐火材料384

第五章 东周文化385

第一节 春秋早期385

一、遗迹385

(一)灰坑385

图二五七 春秋时期遗迹分布图386

图二五八 春秋早期灰坑平、剖面图388

图二五九 春秋早期灰坑平、剖面图389

图五七○ 战国晚期后段铸造遗址陶范389

图二六○ 春秋早期灰坑平、剖面图390

图二六一 春秋早期灰坑平、剖面图391

图二六二 春秋早期灰坑平、剖面图392

图二六三 春秋早期灰坑平、剖面图394

(二)水井395

图二六四 春秋早期灰坑平、剖面图395

图二六五 春秋早期灰坑平、剖面图396

图二六六 春秋早期水井、灶平、剖面图397

(三)灶398

二、遗物398

(一)生产工具398

图二六七 春秋早期器物399

(二)兵器399

图二六八 春秋早期器物400

(三)生活用具400

图二六九 春秋早期陶器纹饰拓本401

图二七○ 春秋早期陶器纹饰拓本401

图二七一 春秋早期建筑材料纹饰拓本402

图二七二 春秋早期陶鬲403

图二七三 春秋早期陶器405

图二七四 春秋早期陶罐406

图二七五 春秋早期陶盆407

图二七六 春秋早期陶器409

图二七七 春秋早期陶器410

(四)建筑材料411

图二七八 春秋早期陶器与兽骨412

(五)其他413

三、小结413

一、遗迹414

(一)灰坑414

第二节 春秋中期414

图二七九 春秋中期灰坑平、剖面图415

图二八○ 春秋中期灰坑平、剖面图416

图二八一 春秋中期灰坑平、剖面图418

(二)水井419

图二八二 春秋中期灰坑平、剖面图419

图二八三 春秋中期水井平、剖面图420

二、遗物421

(一)生产工具421

图二八四 春秋中期器物422

(二)生活用具423

图二八五 春秋中期陶器纹饰拓本424

图二八六 春秋中期陶器纹饰拓本425

图二八八 春秋中期建筑材料纹饰拓本426

图二八七 春秋中期建筑材料纹饰拓本426

图二八九 春秋中期瓦当拓本427

图二九○ 春秋中期陶鬲428

图二九一 春秋中期陶盂429

图二九二 春秋中期陶豆430

图二九三 春秋中期陶罐431

图二九四 春秋中期陶盆432

图二九五 春秋中期陶器434

图二九六 春秋中期陶器436

(三)建筑材料436

图二九七 春秋中期板瓦437

图二九八 春秋中期筒瓦438

图二九九 春秋中期兽骨及陶文字439

图三○○ 春秋中期建筑材料440

(四)其他440

三、小结441

第三节 春秋晚期441

(一)灰坑442

一、遗迹442

图三○一 春秋晚期灰坑平、剖面图442

图三○二 春秋晚期灰坑平、剖面图444

(二)水井444

图三○三 春秋晚期水井平、剖面图445

(一)生产工具445

二、遗物445

图三○四 春秋晚期器物446

(三)生活用具447

(二)兵器447

图三○五 春秋晚期陶器纹饰拓本448

图三○六 春秋晚期建筑材料纹饰拓本449

图三○七 春秋晚期陶鬲450

图三○八 春秋晚期陶盂451

图三○九 春秋晚期陶豆452

图三一○ 春秋晚期陶器454

图三一一 春秋晚期陶盆455

图三一二 春秋晚期陶器456

图三一三 春秋晚期陶器457

(四)建筑材料458

图三一四 春秋晚期板瓦459

图三一五 春秋晚期筒瓦460

(五)其他461

三、小结461

图三一六 春秋晚期陶器与兽骨461

(一)灰坑462

一、遗迹462

第四节 战国早期462

图三一七 战国时期遗迹分布图463

(二)水井465

二、遗物465

(一)生产工具465

图三一八 战国早期灰坑及水井平、剖面图465

图三一九 战国早期器物466

(二)生活用具466

图三二○ 战国早期陶器纹饰拓本467

图三二一 战国早期建筑材料纹饰拓本468

图三二二 战国早期陶器469

图三二三 战国早期陶器470

图三二四 战国早期陶器471

(三)建筑材料472

图三二五 战国早期陶器473

第五节 战国中期474

一、遗迹474

(一)灰坑474

二、小结474

图三二六 战国中期灰坑平、剖面图476

图三二七 战国中期灰坑平、剖面图477

图三二八 战国中期灰坑平、剖面图478

图三二九 战国中期灰坑平、剖面图479

(二)水井480

(三)灶480

图三三○ 战国中期水井平、剖面图481

图三三一 战国中期灶平、剖面图482

(一)生产工具482

二、遗物482

图三三二 战国中期器物483

图三三三 战国中期器物484

(三)生活用具485

(二)兵器485

图三三四 战国中期陶器纹饰拓本486

图三三五 战国中期建筑材料纹饰拓本486

图三三六 战国中期建筑材料纹饰拓本487

图三三七 战国中期建筑材料纹饰拓本487

图三三八 战国中期陶器488

图三三九 战国中期陶盂490

图三四○ 战国中期陶器491

图三四一 战国中期陶盆493

图三四二 战国中期陶器494

图三四三 战国中期陶器496

图三四四 战国中期陶器497

(四)建筑材料498

图三四五 战国中期板瓦499

图三四六 战国中期筒瓦500

图三四七 战国中期器物501

图三四八 战国中期陶文字与符号拓本502

第六节 战国晚期前段503

一、遗迹503

(一)灰坑503

(五)其他503

三、小结503

图三四九 战国晚期前段灰坑平、剖面图505

图三五○ 战国晚期前段灰坑平、剖面图506

图三五一 战国晚期前段灰坑平、剖面图507

图三五二 战国晚期前段灰坑平、剖面图509

图三五三 战国晚期前段灰坑平、剖面图510

图三五四 战国晚期前段灰坑平、剖面图512

图三五五 战国晚期前段灰坑平、剖面图513

图三五六 战国晚期前段灰坑平、剖面图514

图三五七 战国晚期前段灰坑平、剖面图516

图三五八 战国晚期前段水井平、剖面图517

(二)水井517

图三五九 战国晚期前段水井平、剖面图519

(三)灰沟520

图三六○ 战国晚期前段灰沟平、剖面图521

(一)生产工具522

二、遗物522

图三六一 战国晚期前段石器523

图三六二 战国晚期前段器物524

图三六三 战国晚期前段铁器526

图三六四 战国晚期前段陶纺轮528

图三六五 战国晚期前段陶圆饼530

图三六六 战国晚期前段陶器532

(二)兵器533

(三)生活用具533

图三六七 战国晚期前段器物534

图三六八 战国晚期前段骨器536

图三六九 战国晚期前段骨器538

图三七○ 战国晚期前段铜布币拓本539

图三七一 战国晚期前段器物纹饰拓本541

图三七二 战国晚期前段建筑材料纹饰拓本541

图三七三 战国晚期前段建筑材料纹饰拓本542

图三七四 战国晚期前段陶器543

图三七五 战国晚期前段陶釜544

图三七六 战国晚期前段陶盂545

图三七七 战国晚期前段陶豆547

图三七八 战国晚期前段陶罐548

图三七九 战国晚期前段陶盆550

图三八○ 战国晚期前段陶盆551

图三八一 战国晚期前段陶甑552

图三八二 战国晚期前段陶瓮553

图三八三 战国晚期前段陶瓮554

图三八四 战国晚期前段陶壶556

图三八五 战国晚期前段陶壶557

图三八六 战国晚期前段陶钵559

图三八七 战国晚期前段陶器560

图三八八 战国晚期前段陶量562

图三八九 战国晚期前段陶器563

图三九○ 战国晚期前段陶器盖565

图三九一 战国晚期前段陶器盖566

图三九二 战国晚期前段陶器568

(四)建筑材料569

图三九三 战国晚期前段陶水槽570

图三九四 战国晚期前段板瓦571

图三九五 战国晚期前段板瓦572

图三九六 战国晚期前段筒瓦573

图三九七 战国晚期前段瓦当575

图三九八 战国晚期前段瓦当576

图三九九 战国晚期前段瓦钉577

图四○○ 战国晚期前段陶器579

图四○一 战国晚期前段陶器580

(五)其他581

图四○二 战国晚期前段陶器和兽骨582

图四○三 战国晚期前段陶文字拓本583

三、小结584

(一)灰坑585

一、遗迹585

第七节 战国晚期后段585

图四○四 战国晚期后段灰坑平、剖面图586

图四○五 战国晚期后段灰坑平、剖面图587

图四○六 战国晚期后段灰坑平、剖面图589

图四○七 战国晚期后段灰坑平、剖面图590

图四○八 战国晚期后段灰坑平、剖面图591

图四○九 战国晚期后段灰坑平、剖面图593

(二)水井593

图四一○ 战国晚期后段灰坑平、剖面图594

图四一一 战国晚期后段水井平、剖面图595

(三)灰沟596

图四一二 战国晚期后段水井及灰沟平、剖面图597

二、遗物598

(一)生产工具598

图四一三 战国晚期后段石器599

图四一四 战国晚期后段器物600

图四一五 战国晚期后段陶纺轮601

(二)兵器603

图四一六 战国晚期后段器物603

图四一七 战国晚期后段陶器纹饰拓本604

(三)生活用具604

图四一八 战国晚期后段器物605

图四一九 战国晚期后段铜布币拓本607

图四二○ 战国晚期后段陶器纹饰拓本608

图四二一 战国晚期后段建筑材料纹饰拓本609

图四二二 战国晚期后段瓦钉纹饰拓本610

图四二三 战国晚期后段陶器611

图四二四 战国晚期后段陶盂612

图四二五 战国晚期后段陶器613

图四二八 战国晚期后段陶盆616

图四二九 战国晚期后段陶器617

图四三○ 战国晚期后段陶瓮618

图四三一 战国晚期后段陶瓮620

图四三二 战国晚期后段陶文字拓本621

图四三三 战国晚期后段陶壶622

图四三四 战国晚期后段陶钵623

图四三五 战国晚期后段陶器624

图四三六 战国晚期后段陶量626

图四三七 战国晚期后段陶量文字拓本627

图四三八 战国晚期后段陶量628

图四三九 战国晚期后段陶量文字拓本629

图四四○ 战国晚期后段陶器630

图四四一 战国晚期后段陶器631

图四四二 战国晚期后段陶器632

图四四三 战国晚期后段陶缸633

(四)建筑材料633

图四四四 战国晚期后段陶器634

图四四五 战国晚期后段板瓦635

图四四六 战国晚期后段板瓦636

图四四七 战国晚期后段筒瓦637

图四四八 战国晚期后段板瓦与瓦当639

图四四九 战国晚期后段瓦钉640

图四五○ 战国晚期后段陶器642

(五)其他643

图四五一 战国晚期后段陶器、兽骨644

三、小结645

图四五二 战国晚期后段陶文字拓本645

第六章 春秋铸铜遗址647

第一节 地层堆积647

图四五三 T632、T642北壁剖面图648

图四五四 T622东壁剖面图648

(一)灰坑649

第二节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649

(二)水井649

一、遗迹649

图四五五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灰坑、水井、烘范窑及灶平、剖面图650

(三)灶651

二、熔铜炉652

(一)熔炉炉体652

(四)烘范窑652

图四五六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熔炉残块653

图四五七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熔炉残块与鼓风管656

(二)鼓风管657

(一)炉料658

(三)熔炉和鼓风管的制作与使用658

三、炉料与炼渣658

图四五八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方形鼎耳芯659

图四五九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器耳芯661

图四六○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蹄足芯663

图四六一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蹄足芯665

图四六二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器物芯668

(二)炉渣669

图四六三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器芯与炉料670

四、陶模与陶范670

(一)礼器范671

图四六四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礼器范672

图四六五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礼器范674

图四六六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礼器范677

(三)钱币范678

(二)编钟范678

图四六七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器物范679

(五)礼器花纹范680

(四)工具范680

图四六八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空首布芯首范681

图四六九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礼器花纹范682

图四七○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礼器花纹范685

图四七一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礼器花纹范687

图四七二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礼器花纹范689

图四七三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礼器花纹范与印范691

(六)花纹模692

(七)浇口693

图四七四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礼器模范与浇口694

(八)范芯座与榫卯695

图四七五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范芯座与榫卯696

图四七六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器物697

(九)其他697

五、陶器、骨器与石器698

(一)生活用具698

图四七七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陶器699

图四七八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陶器701

(二)建筑材料701

图四七九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陶器702

第三节 春秋晚期铸铜遗址703

图四八○ 春秋中期铸铜遗址器物703

一、熔炉704

图四八一 春秋晚期铸铜遗址熔炉残块与鼓风管705

(一)礼器范706

二、陶模与陶范706

图四八二 春秋晚期铸铜遗址礼器范707

图四八三 春秋晚期铸铜遗址礼器范709

(二)花纹范710

图四八四 春秋晚期铸铜遗址礼器花纹范711

图四八五 春秋晚期铸铜遗址礼器花纹范713

图四八六 春秋晚期铸铜遗址礼器花纹范716

(三)花纹模717

(四)范芯座与榫卯717

图四八七 春秋晚期铸铜遗址礼器花纹范718

(五)其他719

图四八八 春秋晚期铸铜遗址泥条与加固泥719

(一)生活用具720

三、陶器与石器720

图四八九 春秋晚期铸铜遗址陶器721

(三)其他722

(二)建筑材料722

图四九○ 春秋晚期铸铜遗址器物723

四、小结723

第七章 战国铸造遗址726

第一节 地层堆积726

图四九一 战国时期铸造遗迹分布图727

图四九三 T654东壁剖面图729

图四九四 T604南壁剖面图729

图四九二 T653北壁剖面图729

一、遗迹730

第二节 战国中期铸造遗址730

(一)灰坑730

(二)烘范窑731

图四九五 战国中期铸造遗址灰坑平、剖面图731

图四九六 战国中期铸造遗址烘范窑T613Y2平、剖面图732

二、遗物734

(一)熔炉残块735

图四九七 战国中期铸造遗址熔炉残块735

(二)鼓风管736

图四九八 战国中期铸造遗址熔炉残块、鼓风管及礼器范737

(三)铸范737

图四九九 战国中期铸造遗址陶范739

图五○○ 战国中期铸造遗址陶范及铁器740

(四)生产工具741

(五)生活用具741

图五○一 战国中期铸造遗址陶器742

(六)建筑材料743

图五○二 战国中期铸造遗址建筑材料744

一、遗迹745

第三节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745

(一)灰坑745

图五○三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灰坑平、剖面图746

图五○四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灰坑平、剖面图748

图五○五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灰坑平、剖面图749

图五○六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灰坑平、剖面图751

图五○七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灰坑平、剖面图752

图五○八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灰坑平、剖面图754

图五○九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灰坑平、剖面图755

(二)水井756

图五一○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水井平、剖面图756

图五一一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水井平、剖面图757

图五一二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灰沟T632G7平、剖面图758

(四)烘范窑758

(三)灰沟758

图五一三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T574Y1平、剖面图759

二、遗物760

(一)熔炉残块760

图五一四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铸铁炉残块761

图五一五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铸铁炉残块763

图五一六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熔铜炉残块764

图五一七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熔铜炉残块765

图五一八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熔铜炉残块767

图五一九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熔铜炉残块及鼓风管768

(二)鼓风管769

(三)铸范与铸模770

图五二○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礼器范771

图五二一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工具范772

图五二二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工具范775

图五二三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工具范776

图五二四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工具范778

图五二五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陶范779

图五二六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陶范781

图五二七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陶范783

图五二八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陶范拓本784

图五二九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陶范785

图五三○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陶范787

(四)生产工具788

图五三一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器物788

图五三二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铁器790

图五三三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器物791

(五)兵器792

(六)生活用具792

图五三四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陶器793

图五三六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陶器795

图五三五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陶文字与符号拓本795

图五三七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陶器796

(七)建筑材料797

图五三八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建筑材料798

(八)钱范799

图五三九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钱币合范800

图五四○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钱币合范802

图五四一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钱币合范803

图五四二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钱币合范804

图五四三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钱币合范拓本805

图五四四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钱币合范806

图五四五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钱币合范拓本807

图五四六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钱币合范808

图五四七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钱币合范拓本809

图五四八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钱币合范810

图五四九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钱币合范拓本811

图五五○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钱币合范812

图五五一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钱币合范拓本813

图五五二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钱币合范814

图五五三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钱币合范拓本815

图五五四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钱币合范拓本816

图五五五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钱币合范817

图五五六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钱币合范拓本818

图五五七 战国晚期前段铸造遗址钱币背范819

第四节 战国晚期后段820

(一)灰坑821

一、遗迹821

图五五八 战国晚期后段铸造遗址灰坑平、剖面图822

图五五九 战国晚期后段铸造遗址灰坑平、剖面图823

(二)水井824

图五六○ 战国晚期后段铸造遗址水井平、剖面图824

二、遗物825

(一)熔炉炉体825

图五六一 战国晚期后段铸造遗址熔炉残块826

(三)铸范827

(二)鼓风管827

图五六二 战国晚期后段铸造遗址熔炉残块及鼓风管828

图五六三 战国晚期后段铸造遗址陶范829

图五六四 战国晚期后段铸造遗址陶范831

图五六五 战国晚期后段铸造遗址陶范833

图五六六 战国晚期后段铸造遗址陶范834

图五六七 战国晚期后段铸造遗址璜范拓本835

图五六八 战国晚期后段铸造遗址陶范837

图五六九 战国晚期后段铸造遗址陶范838

(四)钱范839

(五)生产工具839

图五七一 战国晚期后段铸造遗址器物841

图五七二 战国晚期后段铸造遗址铁器842

(七)生活用具843

(六)兵器843

图五七三 战国晚期后段铸造遗址陶器845

图五七四 战国晚期后段铸造遗址陶器846

图五七五 战国晚期后段铸造遗址陶器847

图五七六 战国晚期后段铸造遗址陶文字拓本848

(八)建筑材料848

图五七七 战国晚期后段铸造遗址陶器849

图五七八 战国晚期后段铸造遗址陶器850

三、小结851

第八章 墓葬853

第一节 墓葬位置及关系853

第二节 西周墓854

二、随葬品854

一、墓葬形制854

图五七九 郑国祭祀遗址墓葬分布图855

图五八○ 西周墓葬T588M794平、剖面图857

第三节 春秋墓857

(一)墓葬形制858

(二)随葬品858

图五八一 西周陶器858

一、春秋早期墓858

二、春秋晚期墓859

(一)墓葬形制859

图五八三 春秋早期陶器859

图五八二 春秋早期墓葬T607M792平、剖面图859

(二)随葬品860

图五八四 春秋晚期墓葬平、剖面图860

图五八五 春秋晚期陶器861

一、墓葬形制862

(一)竖穴土坑墓862

第四节 战国墓862

图五八六 战国晚期墓葬分布图863

图五八七 战国晚期墓葬平、剖面图865

(二)空心砖墓866

图五八八 战国晚期墓葬平、剖面图866

(三)瓦棺、瓮棺葬墓867

图五八九 战国晚期墓葬平、剖面图867

图五九○ 战国晚期瓦棺及瓮棺墓平、剖面图868

二、随葬品869

图五九一 战国晚期铜器870

图五九二 战国晚期器物871

图五九三 战国晚期陶器873

图五九四 战国晚期陶器874

图五九五 战国晚期陶文字与符号拓本875

图五九六 战国晚期陶器876

图五九七 战国晚期陶器877

图五九八 战国晚期建筑材料878

图五九九 战国晚期建筑材料纹饰拓本879

图六○○ 战国晚期板瓦881

图六○一 战国晚期板瓦882

图六○二 战国晚期板瓦883

图六○三 战国晚期板瓦884

图六○四 战国晚期板瓦885

图六○五 战国晚期建筑材料886

图六○六 战国晚期板瓦纹饰拓本887

(一)竖穴土坑墓889

(二)带墓道砖室墓889

一、墓葬形制889

第五节 汉代墓889

图六○七 汉代墓葬分布图890

图六○八 汉代墓葬平、剖面图892

图六○九 汉代墓葬T588M751平、剖面图893

图六一○ 汉代墓葬T589M800平、剖面图893

图六一一 汉代墓葬T593M135平、剖面图894

(三)土洞墓894

(四)瓦棺墓894

二、随葬品895

图六一二 汉代墓葬T575M743平、剖面图895

图六一三 汉代瓦棺、瓮棺墓平、剖面图896

图六一四 汉代铜器896

图六一五 汉代陶器898

图六一六 汉代陶器899

图六一七 汉代陶器纹饰拓本900

图六一八 汉代陶器901

图六一九 汉代器物902

图六二○ 汉代铜钱币拓本903

第六节 宋代墓904

一、墓葬形制904

(一)竖穴土坑墓904

图六二一 宋、金、明、近代墓葬分布图905

(二)带墓道土洞墓907

图六二二 宋代墓葬平、剖面图907

二、随葬品908

图六二三 宋代墓葬T612M869平、剖面图908

图六二四 宋代器物909

图六二五 宋代铜钱拓本910

三、小结911

第九章 结语914

第一节 郑国祭祀遗址性质、年代及其他914

一、祭祀遗址性质914

二、祭祀遗址年代917

三、祭祀用礼乐规制与祭祀者的身份919

四、祭祀配享与用性922

五、祭祀用钟的性质923

六、钟悬制度923

七、编钟陶埙的音律与郑声924

八、编钟的演奏方法925

九、钟架与钟体装饰所体现的美学思想926

第三节 郑国祭祀遗址青铜编钟铸造工艺探讨928

第四节 郑国祭祀遗址所见两周文化国属及年代931

一、两周历史文化梗概931

(一)郐国史迹931

(二)郑国史迹932

(三)韩国史迹936

二、各期遗存的年代939

第五节 东周铸造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940

一、出土钱范942

第六节 春秋战国钱范铸造工艺的分析942

二、烘范窑与熔铜炉943

三、钱范制作技术分析944

第七节 两周墓葬所属国别及年代945

第八节 汉墓年代与相关问题948

附录一 郑国祭祀遗址出土编钟的考察和研究 王子初951

附录951

附录二 郑国青铜礼器铸造遗址发掘与研究 李京华995

附录三 郑国祭祀遗址青铜器的分析鉴定报告 黄晓鹃 李秀辉1001

附录四 郑国祭祀遗址冶铸遗物检测报告 李延祥1038

附录五 郑国祭祀遗址出土部分铁器的金相实验研究 李秀辉1050

附录六 郑国祭祀遗址陶埙测量报告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视听技术实验室1058

附录七 郑国祭祀遗址动物骨骼研究报告 罗运兵 杨梦菲 袁靖1063

附录八 郑国祭祀遗址马骨研究报告 袁靖1147

附录九 郑国祭祀遗址人骨鉴定报告 中桥孝博 北川贺一1153

附录一○ 郑国祭祀遗址出土的玉石器鉴定报告 常宗广1156

附录一一 郑国祭祀遗址出土韩国陶量及其文字研究 蔡全法1162

附表1171

附表一 郑国祭祀遗址探方层位关系表1171

附表二 典型探方层位关系分期、分段表1191

附表三 典型灰坑登记表1193

附表四 铜礼乐器坎统计表1194

附表五 殉马坎统计表1194

附表六 T605K2铜礼器统计表1204

附表七 TT605K3铜礼器统计表1205

附表八 T615K6铜礼器统计表1206

附表九 T604K10铜礼器统计表1207

附表一○ T602K15铜礼器统计表1208

附表一一-1 T595K1铜镈钟统计表1209

附表一一-2 T595K1A套铜钮钟统计表1210

附表一一-3 T595K1B套铜钮钟统计表1212

附表一二 T595K1铜编钟音梁统计表1214

附表一三 T595K1铜编钟调音槽上口尺寸统计表1215

附表一四 T595K1铜编钟芯撑孔尺寸统计表1216

附表一五-1 T606K4铜镈钟统计表1218

附表一五-2 T606K4A套铜钮钟统计表1219

附表一五-3 T606K4B套铜钮钟统计表1221

附表一六 T606K4铜编钟音梁统计表1223

附表一七 T606K4铜编钟调音槽上口尺寸统计表1224

附表一八 T606K4铜编钟芯撑孔尺寸统计表1225

附表一九-1 T594K5铜镈钟统计表1227

附表一九-2 T594K5A套铜钮钟统计表1228

附表一九-3 T594K5B套铜钮钟统计表1230

附表二○ T594K5铜编钟音梁统计表1232

附表二一 T594K5铜编钟调音槽上口尺寸统计表1233

附表二二 T594K5铜编钟芯撑孔尺寸统计表1234

附表二三-1 T594K7铜镈钟统计表1236

附表二三-2 T594K7A套铜钮钟统计表1237

附表二三-3 T594K7B套铜钮钟统计表1239

附表二四 T594K7铜编钟音梁统计表1241

附表二五 T594K7铜编钟调音槽上口尺寸统计表1242

附表二六 T594K7铜编钟芯撑孔尺寸统计表1243

附表二七-1 T615K8铜镈钟统计表1245

附表二七-2 T615K8A套铜钮钟统计表1246

附表二七-3 T615K8B套铜钮钟统计表1248

附表二八 T615K8铜编钟音梁统计表1250

附表二九 T615K8铜编钟调音槽上口尺寸统计表1251

附表三○ T615K8铜编钟芯撑孔尺寸统计表1252

附表三一-1 T605K9铜镈钟统计表1255

附表三一-2 T605K9A套铜钮钟统计表1256

附表三一-3 T605K9B套铜钮钟统计表1258

附表三二 T605K9铜编钟音梁统计表1260

附表三三 T605K9铜编钟调音槽上口尺寸统计表1261

附表三四 T605K9铜编钟芯撑孔尺寸统计表1262

附表三五-1 T613K14铜镈钟统计表1265

附表三五-2 T613K14A套铜钮钟统计表1266

附表三五-3 T613K14B套铜钮钟统计表1268

附表三六 T613K14铜编钟音梁统计表1270

附表三七 T613K14铜编钟调音槽上口尺寸统计表1271

附表三八 T613K14铜编钟芯撑孔尺寸统计表1272

附表三九-1 T613K16铜镈钟统计表1273

附表三九-2 T615K16A套铜钮钟统计表1274

附表三九-3 T615K16B套铜钮钟统计表1276

附表四○ T615K16铜编钟音梁统计表1278

附表四一 T615K16铜编钟调音槽上口尺寸统计表1279

附表四二 T615K16铜编钟芯撑孔尺寸统计表1280

附表四三-1 T566K17铜镈钟统计表1281

附表四三-2 T566K17铜镈钟统计表1283

附表四四 T566K17铜编钟音梁统计表1284

附表四五 T566K17铜编钟调音槽上口尺寸统计表1285

附表四六 T566K17铜编钟芯撑孔尺寸统计表1286

附表四七 二里岗文化灰坑登记表1287

附表四八 二里岗文化典型单位器物组合表1288

附表四九 西周晚期灰坑登记表1289

附表五○ 西周晚期水井登记表1291

附表五一 西周部分典型单位陶器组合表1292

附表五二 春秋早期灰坑登记表1294

附表五三 春秋早期水井登记表1297

附表五四 春秋早期部分典型单位陶器组合表1298

附表五五 春秋中期灰坑登记表1301

附表五六 春秋中期水井登记表1302

附表五七 春秋中期部分典型单位陶器组合表1303

附表五八 春秋晚期灰坑登记表1306

附表五九 春秋晚期水井登记表1307

附表六○ 春秋晚期部分典型单位陶器组合表1308

附表六一 战国早期灰坑登记表1310

附表六二 战国早期水井登记表1311

附表六三 战国早期部分典型单位陶器组合表1312

附表六四 战国中期灰坑登记表1313

附表六五 战国中期水井登记表1315

附表六六 战国中期部分典型单位陶器组合表1316

附表六七 战国晚期前段灰坑登记表1319

附表六八 战国晚期前段水井登记表1331

附表六九 战国晚期前段部分典型单位陶器组合表1333

附表七○ 战国晚期后段灰坑登记表1342

附表七一 战国晚期后段水井登记表1347

附表七二 战国晚期后段部分典型单位陶器组合表1349

附表七三 东周烘范窑登记表1358

附表七四 东周烧灶登记表1359

附表七五 战国灰沟登记表1360

附表七六 战国陶量统计表1361

附表七七 石器统计表1365

附表七八 战国铁器统计表1368

附表七九 骨器统计表1369

附表八○ 铸造遗址出土钱币统计表1372

附表八一 铸造遗址石器统计表1373

附表八二 铸造遗址铁器统计表1374

附表八三 铸造遗址骨器统计表1375

附表八四 两周墓葬统计表1376

附表八五 战国瓦棺、瓮棺葬统计表1381

附表八六 汉代墓葬统计表1383

附表八七 墓葬出土钱币统计表1385

附表八八 宋、金墓葬统计表1389

附表八九 T622J446出土器物陶系统计表1390

英文提要1391

后记13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