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合作博弈理论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合作博弈理论与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1/30510849.jpg)
- 张鹏翥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731304373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3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42页
- 主题词:合作对策-应用-企业管理:人事管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合作博弈理论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引言1
1.1 非完全共同利益群体合作博弈问题的提出1
1.2 研究成果概述2
1.3 本书的结构8
理论篇11
第2章 非完全共同利益群体成员合作博弈的相关研究概况11
2.1 Morton Deutsch合作竞争理论11
2.2 东西方文化、习惯对博弈规则的影响比较13
2.3 冲突分析理论15
2.3.1 冲突的定性分析15
2.3.2 冲突的定量分析19
2.4 合作博弈理论22
2.5 促进合作博弈23
2.5.1 机制设置23
2.5.2 自我执行合作协议24
2.6 动态博弈及谈判25
2.6.1 动态博弈25
2.6.2 Nash均衡的实现过程——调整和谈判26
2.7 合作博弈的其他研究动向27
参考文献29
第3章 非完全共同利益群体的共同利益目标识别方法研究36
3.1 概述和评论36
3.2 动态合作及其模式37
3.3 基于可达矩阵的目标集成方法38
3.4 非完全共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分配模式39
3.5 非完全共同利益群体的合作形成机制40
3.5.1 理性机制40
3.5.2 效用转移机制41
3.5.3 协商机制42
3.5.4 三种机制的互动关系43
3.6 非完全共同利益群体合作冲突的分类44
参考文献45
4.2 n人超对策的定义和模型47
4.1 概述和评论47
第4章 n人冲突分析的超对策理论47
4.2.1 简单博弈的定义48
4.2.2 超对策的定义48
4.2.3 n人冲突的超对策模型49
4.3 超对策的逻辑结构51
4.4 超对策的稳定性分析53
4.4.1 超对策稳定性分析的特征53
4.4.2 超对策稳定性分析的概念54
4.4.3 超对策稳定性分析的程序55
4.5 超对策的决策依据57
参考文献58
5.1 概述和评论60
第5章 非完全共同利益群体的合作博弈动态演化研究60
5.2 组织内非完全共同利益群体的重复对策模型61
5.2.1 组织内非完全共同利益群体的对策类型62
5.2.2 基于渴望紧张累积评价的重复对策模型64
5.2.3 模型仿真结果分析68
5.2.4 模型的进一步改进和讨论70
5.3 利益群体动态合作竞争的微分动力模型72
5.3.1 合作竞争的微分动力模型及均衡72
5.3.2 合作竞争模型的均衡及其稳定性74
5.3.3 合作子系统辨识74
5.3.5 合作竞争系统的动态递缩演化76
5.3.4 合作子系统集成——联盟块(Alliance block)76
5.4 非完全共同利益群体的合作满意度模型78
5.4.1 合作满意度结构模型78
5.4.2 合作满意度博弈模型79
参考文献79
第6章 基于成员特征及历史信息的群体合作动态演化仿真与分析82
6.1 群体重复合作博弈的理性分析82
6.1.1 重复合作博弈的理性分析82
6.1.2 概念83
6.1.3 认知模式与研究边界界定85
6.2 合作意愿度的演化分析87
6.2.1 合作意愿度的演化过程87
6.2.2 合作意愿度迭代模型的整合89
6.2.3 t+1阶段DWC值αi(t+1)91
6.2.4 模型的理论应用——揭示博弈均衡的调整实现过程91
6.3 非完全共同利益群体合作博弈仿真系统的开发实现92
6.3.1 非完全共同利益群体合作博弈的仿真流程92
6.3.2 无限合作博弈函数及变量设计(N=2)94
6.4 博弈者认知模式与合作意愿度仿真结果分析96
6.4.1 双方都是柔性思维的博弈者96
6.4.2 双方都是柔性思维的博弈者与双方都是刚性思维的博弈者之间的比较99
6.4.3 一方是柔性思维的博弈者与另一方是刚性思维的博弈者之间的比较100
6.4.4 三种模式比较100
6.4.6 实证分析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建议101
6.4.5 群体合作演化结论101
参考文献102
第7章 非完全共同利益企业团队的合作博弈研究104
7.1 概述和评论104
7.2 企业团队的定义和特征105
7.3 企业团队中社会虚度和背信弃义效应模式分析106
7.3.1 社会虚度和背信弃义效应模式的表现形式106
7.3.2 社会虚度和背信弃义效应模式的诱因分析108
7.4 促进团队合作的机制选择113
7.4.1 n人博弈的合作促进机制114
7.4.2 监督机制116
7.4.3 社会效益机制117
7.4.4 奖惩机制120
7.4.5 信誉机制122
7.4.6 社会面子尊重机制124
7.5 非完全共同利益企业团队合作博弈的实证分析130
7.5.1 某无缝钢管公司的效应模式分析130
7.5.2 政策建议133
参考文献133
第8章 团队生产动态博弈和团队工作激励研究135
8.1 概述和评论135
8.2 团队生产动态博弈模型136
8.2.1 团队生产微分博弈模型的建立136
8.2.2 微分博弈的几个概念136
8.3 团队生产博弈模型的动态分析137
8.4 团队Pareto最优及机制设置140
8.5 团队效率与剩余分配激励机制141
8.5.1 团队理论141
8.5.2 基于Nash均衡的最优剩余分配143
8.5.3 监督不可行时的最优剩余分配145
8.5.4 监督技术下的最优剩余分配146
参考文献149
应用篇153
第9章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冲突分析153
9.1 概述和评论153
9.2 问题的背景、历史与现状153
9.2.1 中国155
9.2.2 俄罗斯156
9.2.3 蒙古157
9.2.4 朝鲜157
9.2.5 韩国158
9.2.6 日本158
9.3 局中人各自的意图158
9.3.1 中国在TREZ发展中的目的159
9.3.2 俄罗斯的目的159
9.3.3 蒙古的目的159
9.3.4 朝鲜的目的159
9.4 冲突模型160
9.3.6 日本的目的160
9.3.5 韩国的目的160
9.4.1 决策者及其策略161
9.4.2 决策者的偏好162
9.4.3 冲突的模型分析163
参考文献165
第10章 网络环境下虚拟咨询公司的合作模式研究166
10.1 概述和评论166
10.2 VCC形成的内在机制167
10.3 VCC合作的策略170
10.3.1 合作各方优势互补170
10.3.3 利益分配171
10.3.2 有效的磋商需要有效的联系171
10.4.1 VCC的质量管理模式172
10.4 VCC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172
10.4.2 绩效评估的度量指标和模型174
10.5 VCC的激励制度设计176
参考文献177
第11章 促进私有企业业主与职业经理人合作的激励模型研究179
11.1 概述和评论179
11.2 管理技能参与分红回填法激励机制创立的前提条件181
11.3 管理技能参与经营的法律规定与股份类型182
11.3.1 关于无形资产入股的国家法律法规182
11.4 管理技能参与分红回填法的基本思路183
11.3.2 知识产权入股分红的股份类型183
11.5 经理人价值评价指标体系187
11.5.1 所有者收益187
11.5.2 企业核心竞争力187
11.5.3 员工的综合收益188
11.6 管理技能参与分红股份额配置模型189
11.6.1 管理技能参与分红股份额配置的一般模型189
11.6.2 评价指标奖励函数的示范模型190
11.6.3 经理人所获得的管理技能分红股份激励分析200
11.6.4 关于激励函数的进一步说明201
11.7 JL公司管理技能参与分红回填法经理人激励案例分析201
11.7.1 益生药业有限公司的成立202
11.7.2 危机产生——经理人的价值得不到承认203
11.7.3 化险为夷——经理人以管理技能参与分红203
参考文献204
第12章 中外合资企业合作博弈集成研究205
12.1 概述与评论205
12.2 中外合资企业各方的合作动机分析205
12.2.1 合资外方的合作动机206
12.2.2 合资中方的合作动机207
12.3 中外各方合资动机的冲突及实现程度分析208
12.3.1 合资动机的冲突208
12.3.2 各方合资动机的合理对应机制209
12.4 外方母公司对中外合资企业的主要影响212
12.5 外方母公司对中外合资企业的主要影响方式214
12.5.1 硬性控制手段214
12.5.2 软性控制手段215
12.6 外方控制对合资企业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建议216
12.7 中外合资企业的合作过程管理支持系统218
12.8 典型合资企业合作过程的仿真分析219
12.8.1 中外合资企业合作意愿度动态变化过程的图型化表示方法220
12.8.2 中外合资企业合作博弈过程的分类、特点及合作关系影响因素的取值方法223
12.8.3 典型合资企业(中方谈判实力下降型)中外方合作意愿度变化过程的动态演化分析226
参考文献230
后记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