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智本论 第1卷 劳动与思想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智本论 第1卷 劳动与思想](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0472981.jpg)
- 俞鼎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1364255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智本论 第1卷 劳动与思想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劳动论3
开篇词3
第一章 重读《资本论》景仰马克思5
第一节 倾心力作成为不朽巨著5
一、经济学说史上的巍峨丰碑5
二、工人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6
三、世代景仰的大家风范7
四、《资本论》研究简述8
第二节 经济发展超越一些经典论断10
变化之一:劳动对象扩展了,劳动不只是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10
变化之二:需求基于商品的有用性,价值不完全由劳动量所决定12
变化之三:商品智果化个性化了,价值难以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度量14
变化之四:信息、文化产业化了,非物质生产部门也创造价值16
变化之五:资源紧缺并不断涨价了,表明自然物品本身具有价值17
变化之六:智能设备大量采用了,无人车间也能创造价值19
变化之七:社会制度公平了,资本可以大众化20
变化之八:劳动用工市场化了,雇工不一定是剥削21
变化之九:劳动趋于脑力化了,按绩分配成为主要方式23
第三节 研究背景与分析前提25
一、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马克思的分析前提25
二、当时的经济运行方式决定其研究视野28
三、作者的政治立场决定其理论动机29
第四节 继承大师创新理论30
一、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立场30
二、现实反省与学术革命31
三、致力创新经济理论35
第二章 劳动起源及与自然的关系38
第一节 人类劳动起源38
一、人脑进化是劳动的智能前提38
二、人类劳动起源及发展40
第二节 人类劳动与自然的关系41
一、认知深化促进劳动发展41
二、机器发明和进步逐渐增加能源利用量46
三、自然界是人类的生活和劳动场所50
第三节 劳动观与自然观52
一、劳动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异同52
二、劳动产品与自然物品的异同53
三、工业化初期人们对自然物的价值认知54
第三章 劳动类型与劳动计量56
第一节 劳动概念新解56
一、人类劳动释义56
二、人类劳动的基本特性58
第二节 人的劳动类型61
一、体力劳动及其分类61
二、脑力劳动分类及其产品62
三、劳动者类型及特长发挥63
第三节 劳动指标与效率方程64
一、劳动的基本指标64
二、劳动效率方程66
第四节 劳动计量和绩效评估67
一、经典理论的劳动计量67
二、劳动计量的历史发展70
三、劳动价值评估的绩效原则73
第四章 劳动器官与劳动方式75
第一节 劳动环节与器官运用75
一、劳动过程三环节75
二、劳动器官的职能分工76
三、三类器官的循环作用78
四、劳动器官的联用类型79
第二节 现代劳动的主流方式80
一、指工劳动81
二、嘴工劳动85
三、指工和嘴工劳动对文明发展的特殊意义89
第三节 人类劳动演变及发展趋势91
一、三种劳动的成效形式91
二、人类劳动的现代嬗变92
三、人类劳动的发展趋势93
四、劳动对象同类化的原因分析95
第五章 脑体关系与劳动本质98
第一节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强度等级98
一、体力劳动的强度等级98
二、脑力劳动中的知识运用与知识创造99
三、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主要区别100
四、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潜能发挥差异101
第二节 脑力与体力剥离分析:思维两段结构理论103
一、三种特殊劳动的量化分析104
二、脑体剥离分析与劳动工种排序106
三、人类全部劳动的构成分析109
第三节 智能活动是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116
一、思想是人类劳动的核心和灵魂116
二、劳动的“缺一不可定律”120
三、思考是人类劳动的根本方式121
第二篇 思想论127
开篇词127
第六章 思想论基本概念129
第一节 思想与思想论129
一、思想概念129
二、思想构成130
三、思想论创立的缘由131
第二节 思想成果类型133
一、按反映对象划分的思想成果类型134
二、按功能划分的思想成果类型136
三、按来源划分的思想成果类型139
四、按作用形式划分的思想成果类型141
第三节 思想与相关概念142
一、思想与知识142
二、思想与经验144
三、思想与信息144
四、思想与科学147
五、思想与情感147
六、思想与信念148
七、思想与精神149
八、思想与创新150
第七章 创新思维的主体特质151
第一节 人脑是思想产生的生物基础151
一、思维是人脑的机能151
二、人脑神经系统与电脑比较153
三、人脑“5+1”功能及相互关系154
第二节 思维与概念符号157
一、思维必须有概念而未必一定有语言157
二、思想记录和传输必须使用符号158
三、语言是思维的形式和载体159
四、儿童学习语言何以比成人容易160
五、不同语种之间为何可以翻译161
第三节 思维主体及相关因素162
一、思想产生与思维主体162
二、知识在思维中的基础作用164
三、影响主体思想的因素和途径164
四、创新者的心智模式166
五、创新者的思维特质167
六、思维主体的创新障碍170
第八章 思想创新的规律和方法173
第一节 创造性思想的特征和类别173
一、思想成果产生的两大源头因素173
二、创造性思想价值更大174
三、新思想的主要特征175
四、创新成果类别176
五、思想成果的存在和表现形态179
第二节 思想创新过程181
一、由信息和知识加工生成新思想的逻辑历程181
二、具体思想形式184
三、创想的一般程式186
四、创想的简化程式191
五、创新的主要方式193
六、创新的思维范式195
第三节 创新思维的相关因素198
一、社会需求是创新的动力198
二、实践和实验深化人的认知199
三、思维材料获取和实践体悟的三个层次200
四、思想创造的必要环境201
第四节 思想创新理论205
一、脑功能差异理论205
二、思想交生理论208
三、思想产输理论(井水原理)213
四、认识平台理论215
五、环境逼迫理论219
六、思想树理论222
第九章 思想表达和传播224
第一节 思想表达224
一、思想表达的重要性224
二、思想表达的一般方式和途径225
第二节 思想传播228
一、传播的涵义228
二、人类传播方式和手段的历史演变228
三、当代传播的主流方式230
四、现代传播的突出特点234
五、传播的作用235
六、文字传播与文明发展的关系237
第三节 思想传播的规律238
一、传播效果的衡量尺度238
二、传播分类239
三、传播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240
四、传播生效的一般步骤241
五、思想传播的增益和损耗241
六、影响传播效果的相关因素243
第四节 思想传承247
一、传承方式的历史发展247
二、传承的本质与意义248
三、传承的载体与形式249
四、影响传承效果的相关因素251
五、传承推动人类文明加速发展252
第十章 思想作用和实现255
第一节 思想作用的先导性255
一、只有想到,才会去做255
二、只有想好,才能做好256
三、想法错误必然导致行为及结果错误258
四、学术的特殊作用258
第二节 思想作用类型与作用线路260
一、思想作用分类260
二、思想作用线路262
第三节 思想作用和实现的形式265
一、思想作用发挥的前提265
二、思想作用的方式与途径265
三、思想作用的对象分析267
四、思想作用的职业特点271
第十一章 思想价值评估273
第一节 思想价值的特征273
一、思想成果的价值特性273
二、思想价值作用的时效类型276
三、思想成果与实物成果的价值区别277
第二节 思想成果的度量指标279
一、思想成果的内质性指标279
二、思想成果的效用性指标281
三、各类思想成果的计量单位282
第三节 思想价值体系283
一、思想成果的价值等级284
二、思想成果的多种价值及特点285
三、思想成果的价值范畴289
第四节 思想价值评估的原则与方法292
一、思想价值的评估难度292
二、思想价值的评估原则294
三、思想价值的评估方法298
四、思想成果创造者的报酬形式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