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应急不避法治 极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法治化的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石启龙,傅卫卫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170933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09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222页
- 主题词:突发事件-应急对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应急不避法治 极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法治化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理论篇2
导论2
一、问题的提出2
二、主要的内容3
三、研究的创新4
第一章 应急权力法治化的实证考察6
第一节 应急权力法治化的域外经验7
一、古代:罗马的经验7
二、近代:欧洲的经验8
三、现代:世界的经验9
第二节 应急权力法治化的中国探索11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探索11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12
三、我国当前的应急法律体系及未来发展趋势17
第二章 应急权力法治化的理论模式23
第一节 绝对主义理论模式23
一、核心理念:坚守唯一法治秩序23
二、实践表现:约束政府权力24
三、现实挑战:理想主义25
第二节 相对主义理论模式27
一、核心理念:创造二元法治秩序27
二、实践表现:构建应急法律体系28
三、现实挑战:缺乏可行性29
第三节 自由主义理论模式29
一、核心理念:需要就是法律29
二、实践表现:实用主义的选择31
三、现实挑战:集权专制危险32
第四节 超越自由理论模式33
一、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33
二、我国当前的选择35
第三章 行政应急权的生成逻辑36
第一节 行政权的常规模式37
一、常规行政权的界域:有序社会37
二、常规行政权的实质:有限与合法39
第二节 行政权的应急模式41
一、行政应急权的界域:危机社会41
二、行政应急权的生成:危机中行政权的动态扩张42
三、行政应急权本性:超法规性45
第三节 常规行政权与行政应急权的比较49
一、裁量范围的差异49
二、程序控制程度的差异49
三、控制方式的差异51
第四章 应急行为的法学解析55
第一节 应急行为的构成要素56
一、应急行为的对象要素56
二、应急行为的主体要素57
三、应急行为的运行要素58
第二节 应急行为的价值目标60
一、应急行为的秩序价值60
二、应急行为的平等价值62
三、应急行为的自由价值62
四、应急行为的效率价值63
第三节 应急行为的实施方式64
一、对权利、义务资源的分配64
二、对权力资源的分配65
三、对程序资源的分配66
第五章 即时强制措施68
第一节 即时强制基本属性69
一、即时强制的生成逻辑69
二、即时强制与一般行政强制措施比较73
第二节 即时强制的合法性困境79
一、即时强制的合法性困境表现79
二、即时强制合法性困境的根源81
第三节 即时强制合法性困境的解决路径83
一、目标规制84
二、原则规制84
三、设计有效终结机制85
第六章 应急法律责任机制的构建87
第一节 应急法律责任的法理分析87
一、应急法律责任的界定87
二、构建应急法律责任机制的必要性90
三、应急法律责任的现实基础92
第二节 域外应急法律责任机制的现状与借鉴94
一、域外应急法律责任机制的现状94
二、域外应急法律责任机制的借鉴97
第三节 我国应急法律责任机制的完善98
一、我国应急法律责任的基本内容98
二、我国应急法律责任机制存在的问题101
三、完善应急法律责任的追究制度102
下编 实践篇106
第七章 我国警察救助法律制度的梳理与完善106
第一节 警察救助的基本理论问题107
一、警察救助的概念及构成要件107
二、警察救助的类型及特点110
三、警察救助的法律依据111
四、警察救助的理论基础112
第二节 我国警察救助制度的实证研究116
一、警察救助制度的实际功能116
二、我国警察救助制度现状描述117
三、我国警察救助制度现状分析120
第三节 我国警察救助制度的立法构建122
一、警察救助制度的基本法律原则122
二、我国警察救助制度的立法完善124
第八章 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处置机制创新132
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处置的刚性需求132
一、当前群体性事件的概况及类型132
二、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132
第二节 新时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134
一、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的调整与分化134
二、民主法治的诉求135
三、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冲突136
第三节 民间法视角下反思德江“2·8”群体性事件136
一、问题根源:政府决策未充分尊重民间习俗137
二、解决路径:重视民间法的积极功能138
第四节 沙堤村“6·10”事件对群体性事件应对的启示140
一、沙堤村“6·10”事件化解处置情况140
二、沙堤村“6·10”事件的经验及启示141
第五节 “微笑局长”引发的网络群体性事件144
一、网络群体事件的运行模式144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与诱发因素145
三、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机制147
第六节 “三鹿奶粉”事件突显我国公共卫生事故应对的尴尬148
一、案例回顾148
二、概念阐述149
三、暴露问题150
四、政府危机公关:解决问题、树立形象151
第七节 我国政府在群体性事件处置的不足与努力方向152
一、加快推进政府转型,建立服务型政府153
二、改革信访制度,畅通利益表达渠道154
第九章 自然灾害的法律应急机制完善158
第一节 域外自然灾害的处置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159
一、域外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法律机制159
二、对我国的启示162
第二节 政府的环境应急法律责任163
一、突发环境危机事件163
二、政府的环境应急法律责任164
第三节 慈善组织参与自然灾害处置法律保障机制的完善168
一、慈善组织概念与特征168
二、慈善组织参与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的必要性170
三、慈善组织参与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72
四、慈善组织参与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法制保障机制的完善175
第十章 金融危机国际治理的法律协调机制182
第一节 金融危机国际治理机制的生成逻辑183
一、金融危机治理法律制度的初建183
二、金融危机治理法律制度的扩展185
三、金融危机治理法律制度的国际化187
第二节 金融危机国际治理的基本模式189
一、“主权国家”模式189
二、“主权国家联合”模式191
三、“区域组织”模式192
四、“国际组织”模式195
第三节 金融危机国际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97
一、“主权国家”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197
二、“主权国家联合”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198
三、“区域组织”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199
四、“国际组织”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202
五、多种模式共同治理存在的问题204
第四节 金融危机国际治理法律协调机制的完善204
一、金融危机有效国际治理的标准及路径205
二、金融危机国际治理主体及其职责206
三、确立IMF在金融危机国际治理中的核心地位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