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法制文明史 古代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法制文明史 古代卷
  • 张晋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1184049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76页
  • 文件大小:178MB
  • 文件页数:688页
  • 主题词:法制史-研究-中国-近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法制文明史 古代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中华法制文明史(古代卷)(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1840年)3

绪论3

一、中华法制文明的起源及主要特征3

(一)引礼入法,礼法结合3

(二)以人为本,明德慎刑4

(三)恭行天理,执法原情4

(四)家族本位,伦理法制5

(五)无讼是求,调处息争5

二、中华法制文明的世界地位6

第一章 中华法制文明起源的夏商法制(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1世纪)8

一、崭露法制文明曙光的夏法制8

(一)氏族社会的解体与法制的萌芽8

(二)中国走向法制文明的途径12

(三)由原始的习俗到阶级社会的法律14

(四)夏朝的国家构成与法制19

二、神权法统治下的商法制24

(一)王权、族权与神权的统一24

(二)国家管理规模的扩大与职官执掌的划分26

(三)立法内容有所充实27

(四)神权法影响下的司法制度33

第二章 中华法制文明早期发达形态的西周法制(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0年)35

一、建立诸侯拱卫,王室独尊的行政管理体制35

二、实行礼乐政刑综合治国的方略39

三、确立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43

四、《吕刑》与《九刑》的法律内容44

(一)铭文与文献记载中的行政法律46

(二)重公权慎宗法的刑事法律48

(三)初具规模的民事法律55

五、狱讼初分的司法活动64

第三章 社会转型与法律变革的春秋战国法制(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71

一、适应社会转型的变法改革72

二、世卿制度的没落与官僚制度的形成75

三、百家争鸣中的儒与法77

四、适应社会转型的法制变革89

(一)春秋诸侯国的立法活动与成文法的公布89

(二)战国时期各国的立法与李悝《法经》93

第四章 “莫不皆有法式”的秦法制(约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206年)98

一、云梦秦简展示的秦法制99

(一)云梦秦简所载秦律的性质99

(二)秦简秦律的主要内容101

(三)重视官吏责任的司法制度132

二、统一后的秦法制136

(一)体现专制与集权的国家体制137

(二)“明法度,定律令”139

第五章 法制文明儒家化的两汉法制(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145

一、西汉王朝的建立与立法思想的转换146

二、立法活动与法律形式155

三、行政法律的充实与发展160

(一)确立以皇帝为首的国家机构的运行机制160

(二)加强对职官的管理164

四、文献与汉简中的刑事法律172

(一)汉律中的主要罪名172

(二)废肉刑的刑制改革182

(三)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刑法原则189

五、民事法律关系的发展与民事立法193

(一)身份与民事权利194

(二)所有权及法律保护195

(三)债的法律调整与保护196

(四)婚姻、家庭与继承198

六、重农抑商的经济法律201

七、儒学影响下的司法制度204

(一)司法体制204

(二)诉讼与管辖205

(三)审判206

八、私家注律的兴起212

第六章 立法的进步与文化大融合的魏晋南北朝法制(公元220年~公元581年)216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成就217

(一)以《魏律》为代表的三国的立法成就218

(二)以《晋律》为代表的两晋及南朝的立法成就222

(三)以《北魏律》、《北齐律》为代表的北朝的立法成就227

二、各朝法律的基本内容235

(一)行政法法典化趋势的加强235

(二)重刑的倾向与“重罪十条”的出现244

(三)士族特权制度下的民事法律253

三、承袭汉制的司法制度260

第七章 中华法制文明定型的隋唐法制(公元581年~公元907年)263

一、兼取南北之长的隋朝法制263

(一)隋初立法与《开皇律》的历史地位263

(二)隋朝的管理体制与开科取士267

(三)封建刑法基本架构的完成268

(四)以均田、租庸调法为主干的民事与经济法律271

(五)集权中央的司法制度272

二、中华法系确立的唐朝法制275

(一)以隋亡为鉴的立法思想276

(二)立法活动与主要立法成就282

(三)行政机关组织法与职官法286

(四)定型化的刑事法律301

(五)趋于复杂化的民事法律308

(六)加强对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324

(七)趋于完备的司法制度328

(八)唐律的特点与世界地位336

三、五代十国的法律制度344

第八章 商品经济推动下的两宋法制文明(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348

一、宋初国策与立法特点349

(一)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国策349

(二)立法的特点350

二、强化中央集权的行政法律355

(一)加强中央集权的体制改革355

(二)职官管理法的充实359

三、维护中央集权的刑事法律371

(一)严惩反叛,实行盗贼重法372

(二)折杖法所体现的刑制变化377

四、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民事法律378

(一)编户齐民的扩大与身份的变化379

(二)产业权的新发展381

(三)债法的新成就385

(四)提高妇女地位的婚姻与继承390

五、体现改革精神的经济与金融法律394

(一)农业与工商业立法394

(二)金融财政立法400

六、鞫、谳分司的司法制度407

(一)司法体制的变化407

(二)民事诉讼程序的完备408

(三)创立鞫、谳分司制度410

七、两宋法制的历史地位与律学的成就415

八、与宋朝对峙的辽、西夏、金国的法制417

(一)辽国法制418

(二)西夏国法制421

(三)金国法制429

第九章 “祖述变通”的元法制(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440

一、“附会汉法”的立法成就441

二、具有民族特色的行政立法与管理体制446

(一)“祖述变通”的行政法律446

(二)特色鲜明的管理体制447

(三)以监察为重点的职官管理法451

三、参照唐宋旧制与创新相结合的刑事法律456

(一)按服制定刑罚之轻重457

(二)改十恶为“诸恶”457

(三)具有民族色彩的刑制与刑法适用原则458

四、体现民族等差的民事法律461

(一)按民族身份划分等级461

(二)产业权保护的时代特点462

(三)契约之债有所发展465

(四)蒙汉法杂糅的婚姻与继承469

五、司法权多元的审判制度472

(一)多元的司法机关体系472

(二)地区管辖与民族宗教管辖并行473

(三)民事审判中广泛实行调解474

第十章 中华法制文明最后形态之明法制(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477

一、有明一代的立法思想与立法成就478

(一)明初朱元璋的立法思想478

(二)《大明律》的制定、《问刑条例》的修订与《明会典》的问世484

二、加强专制主义的行政立法495

(一)中枢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495

(二)维持官僚机构运转的职官法500

(三)监察体制的变化与监察法的充实504

三、体现重典治国的刑事法律508

(一)“治乱世,刑不得不重”,对刑事立法的影响508

(二)重点治奸顽的刑制及刑法适用原则516

四、民事法律的进一步发展519

(一)人户分编与民事权利主体520

(二)产业权的用益与担保的扩大521

(三)债法的新发展525

(四)沿袭唐宋旧律的婚姻与继承法527

五、适应经济发展的经济立法531

(一)奖励垦荒的农业立法531

(二)推行匠籍制度的官手工业533

(三)加强商业禁榷制度534

(四)制定钞法、钱法537

六、司法权限的变动与会审制度539

(一)三法司执掌的变动539

(二)重视司法管辖的诉讼程序543

(三)会审制度的初创544

七、律学的成就与《大明律》的世界地位548

(一)律学的成就548

(二)《大明律》的世界地位550

第十一章 中华法制文明最后形态之清法制(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556

一、关外时期法制的肇基557

(一)由女真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557

(二)“参汉酌金”的法制初创560

(三)肇基时期的法制特点566

二、全面推行“参汉酌金”立法路线的成就572

(一)《大清律例》——“参汉酌金”的主要成果572

(二)《大清会典》与各部院则例的制定577

(三)以《理藩院则例》为核心的民族立法580

三、行政体制与职官管理的进一步法律化588

(一)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动588

(二)职官管理进一步法律化601

四、加强专制统治的刑事法律605

(一)《大清刑律》中的主要罪名605

(二)刑制与刑法适用原则613

五、民事法律趋向法典化616

(一)社会结构与身份616

(二)产业权的进一步充实624

(三)债法的完善634

(四)杂有女真习俗的婚姻、家庭与继承640

六、经济法律体系的充实648

(一)赋役立法的新发展648

(二)闭关锁国的工商立法649

(三)确保漕运的立法652

七、趋于完备的司法制度653

(一)司法体制的变革653

(二)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细化657

(三)刑事审判与会审制度660

(四)审决与调处相结合的民事审判666

八、律学的新成就及其对立法、司法的影响6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