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冠心病临床影像诊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马恒,史英红,孙春娟主编;杨军主审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6911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385页
- 主题词:冠心病-影像诊断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冠心病临床影像诊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冠状动脉解剖及病理生理1
第一节 冠状动脉解剖1
一、冠状动脉开口、位置1
二、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2
三、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3
四、冠状动脉分布类型4
五、左室乳头肌动脉供应及左室壁内血管类型5
六、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血液供应5
第二节 冠状动脉循环的病理生理6
一、冠状动脉重构的研究方法7
二、重构的定义7
三、动脉重构的机制8
四、动脉重构与再狭窄8
第2章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10
第一节 前言10
第二节 正常动脉壁的结构13
第三节 粥样硬化病变及其发展过程14
一、早期病变——脂点、脂纹14
二、过渡病变——斑块14
三、晚期病变————纤维粥样斑块14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生物学基础15
一、炎症概述15
二、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17
第五节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构与临床的关系19
一、引起致命和非致命性突发心脏事件的原因19
二、易损斑块、罪犯斑块的概念及标准20
三、检测易损斑块的主要方法20
四、易损患者的概念22
五、易损患者的危险评估24
第六节 炎症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5
一、易损斑块的特性25
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炎症反应存在的证据27
三、炎症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作用27
四、易损斑块的血管内检测29
五、外周血炎性生物标记物检测32
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药物抗炎治疗37
第七节 血脂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38
一、脂类代谢39
二、血脂代谢紊乱的分类及诊断52
三、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54
第3章 冠心病的临床分型83
第一节 冠心病的分型标准83
一、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型标准83
二、冠心病的习用分型86
三、心绞痛的分型86
第二节 临床分型的意义和局限性88
第三节 心绞痛危险度分层91
第4章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95
第一节 心绞痛95
一、稳定型心绞痛95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97
第二节 无症状性心肌病98
第三节 缺血性心肌病99
第四节 猝死100
第五节 急性心肌梗死100
一、促发因素100
二、临床症状101
三、体征103
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104
五、梗死范围的评估113
六、诊断115
第5章 冠心病的防治116
第一节 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116
一、高脂血症116
二、高血压119
三、吸烟120
四、糖尿病122
五、不合理饮食与肥胖128
六、不良生活方式或行为129
七、一些新的冠心病危险因素131
第二节 冠心病的预防134
一、冠心病的一级预防134
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135
三、冠心病患者的中、长期治疗135
四、冠心病患者应学会舌下用药138
五、冠心病患者中成药的选用138
第三节 冠心病的饮食治疗与指导140
一、冠心病患者的饮食治疗140
二、冠心病患者的饮食指导143
三、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指导145
四、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饮食指导146
第6章 冠心病影像学诊断技术的现状148
一、冠状动脉血管造影148
二、血管内超声148
三、磁共振成像149
四、超声心动图150
五、电子束CT151
六、多层螺旋CT152
第7章 冠心病的超声诊断156
第一节 超声心动图检查156
一、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156
二、组织多普勒显像159
三、心肌应变力和应变率显像160
四、心肌声学造影162
五、左心室内收缩同步性评价165
第二节 血管内超声检查170
一、概述170
二、图像判读与定量测定176
三、常见病变诊治与随访观察186
第8章 冠心病的X线诊断196
第一节 普通X线检查196
一、普通X线检查对冠状动脉钙化的检出及其意义196
二、几种类型冠心病普通X线检查及其意义196
第二节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99
一、适应证199
二、禁忌证199
三、造影时机选择200
四、导管径路选择201
五、应用解剖201
六、造影投照体位204
七、主要病变分析204
八、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211
第三节 左心室造影检查214
一、适应证215
二、评价方法215
三、常见并发症216
第9章 冠心病的CT诊断217
第一节 冠状动脉的CT影像解剖217
一、左冠状动脉217
二、右冠状动脉(RCA)218
第二节 冠状动脉影像220
第三节 冠状动脉斑块223
第四节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229
第五节 再血管化术后评价230
第六节 心脏MDCT的新指征和适应证232
一、应用MDCT对冠心病进行危险分层233
二、通过MDCT指导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236
第七节 MDCT的局限性240
一、尽量采用前瞻性门控心电技术241
二、尽可能地减慢心率241
三、根据体重调节数据参数,而不是固定参数242
第10章 冠心病的MRI诊断243
第一节 心肌节段划分及其生理功能243
第二节 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学248
第三节 心肌灌注显像251
第四节 心肌灌注延迟扫描253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延迟强化254
二、慢性心肌梗死的延迟强化254
第五节 药物负荷试验256
一、腺苷和双嘧达莫负荷试验256
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257
第六节 心肌活力与瘢痕组织259
第七节 磁共振频谱分析(MRS)263
第八节 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264
第九节 心肌缺血的MRI表现265
一、心肌灌注异常265
二、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266
三、其他267
第十节 心肌梗死的MRI表现267
一、急性心肌梗死267
二、陈旧性心肌梗死271
三、心肌灌注异常272
四、心肌灌注延迟强化272
第十一节 心肌梗死并发症275
一、室壁瘤275
二、附壁血栓277
第十二节 影响MRI图像质量的因素278
一、伪影278
二、空间分辨率和信噪比279
三、对比噪声比280
四、心外膜下脂肪281
第十三节 鉴别诊断281
一、应激性心肌病281
二、其他类型心肌病283
第十四节 比较影像学284
一、X线平片284
二、超声心动图284
三、核素心肌灌注扫描285
四、冠状动脉CTA285
五、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285
六、血管内超声成像285
七、光学相干断层成像286
第11章 冠心病影像学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287
第一节 超声心动图287
一、M型超声心动图287
二、二维超声288
三、多普勒超声288
四、心脏手术监护289
五、实时三维超声成像289
六、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291
七、超声显示组织纹理与谐振测量心内压292
第二节 核医学293
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像与内皮功能测定293
二、心脏神经受体显像294
三、急性下肢深静脉栓塞与肺栓塞的新鲜血栓显像294
四、心肌细胞凋亡显像295
五、乏氧心肌显像296
第三节 X线检查296
第四节 磁共振检查297
一、心肌梗死与存活心肌检测297
二、冠状动脉成像298
三、瓣膜、心肌及先天性心脏病变299
四、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299
五、心肌梗死的MRI分子影像学299
六、MRI导引下的心血管介入治疗300
第12章 冠心病与核素成像301
第一节 核心脏病学概论301
第二节 核心脏病学的主要内容及与其他影像学的关系302
一、核素心血管造影术或核素心室造影术302
二、核素心肌显像302
三、核素显像与其他影像学的关系304
第三节 心肌灌注显像306
一、心肌灌注的病理生理306
二、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剂的理想条件307
三、几种心肌灌注显像剂比较308
四、应激试验310
五、核素心肌显像方法315
六、临床应用321
第四节 心脏受体显像330
一、交感神经末端330
二、副交感神经末端331
三、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突触后受体的部位331
四、核素标记的受体显像剂的研究及临床应用331
第五节 心肌梗死与心肌存活的检测332
一、亲心肌梗死显像333
二、SPECT核素显像对心肌存活的检测336
第六节 核素心室造影在冠心病的应用340
一、首次通过法核素心室造影340
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342
三、心血池断层显像346
第13章 冠心病与光学成像348
第一节 概述348
一、基本原理348
二、主要类型349
三、应用局限性及其前景350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评价研究353
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尸检标本353
二、活体冠状动脉内成像353
三、正常冠状动脉及其内膜增厚的特征354
四、粥样硬化斑块定性检测355
第三节 冠心病介入治疗效果评价研究361
一、早期支架疗效研究361
二、支架置入术后即刻效果评价362
三、支架置入远期效果评价364
参考文献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