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绍英文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邓绍英文集
  • 邓绍英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607501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45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452页
  • 主题词:社会科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邓绍英文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模式问题3

第1章 中国模式:是非及改革取向3

一、中国模式客观存在3

二、中国模式走到尽头了吗7

三、中国深化改革的取向12

第2章 中国市场经济的成就与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尴尬17

一、中国已成为市场经济国家18

二、市场经济是否要以私有制为基础19

三、国有企业本身是对市场经济的反动吗20

四、大市场、弱政府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吗23

第3章 中国的大发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24

一、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的又一大发明24

二、市场经济之所以能与公有制相衔接,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利益而不是所有制本身25

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将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将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更有生命力27

第4章 大中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制的理论认识29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兼容性的经济形式30

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必要性和优越性41

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制的整体战略目标及思路47

四、在最优产业链和价值链上付最小改制成本55

第5章 国有企业的旗帜能打下去吗——对非国有化主张的一个答辩62

第6章 公有制旗帜能打下去吗67

一、引言67

二、席卷全球的私有化浪潮68

三、社会主义国有企业面临严峻挑战101

四、以国有制为形式的公有制过时了吗110

五、公有制成功的决定性因素145

六、西方不亮东方亮150

第7章 物价工资比:居民生活质量国际比较的可比性指标——高工资低物价应是我国发展战略取向之一153

一、人均GDP不等同于居民收入及居民生活质量153

二、直接地将国内外物价进行汇率换算后对比其可比性更差154

三、目前我国高物价低工资的状况必须根本转变155

四、应把高工资、低物价作为我国深化改革的战略取向之一157

第8章 动态平衡是宏观经济控制最有效的方法——兼评“赤字财政有益”论159

一、近年严重通货膨胀、经济紊乱的直接原因就是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159

二、西方国家掠夺式的赤字财政不适宜于社会主义中国161

三、动态的综合平衡是积极的、最有效的控制方法163

企业战略管理167

第9章 经济定额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元素167

第10章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着眼点与理论难点174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及其内容174

二、拨改货后企业新增资产的产权归谁175

三、谁来充当国有资产的代表者177

四、如何处理好“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178

第11章 差异优势战略:企业常盛不衰的途径180

一、导言180

二、差异性的决策分析186

三、独树一帜的创业战略214

四、拔新领异的产品战略241

五、胜人一筹的质量控制266

六、独辟蹊径的销售方式287

七、独出心裁的宣传策略314

八、独具匠心的用人机制341

九、战略组合设计与应变战略策划361

第12章 机遇造就英雄与富豪(专著:《约会商机》第1章)379

一、三分显能,七分机遇379

二、不是外因决定论和宿命论387

三、把握机遇是企业家的职能393

生产力研究403

第13章 论生产力的要素403

一、生产力表示人对自然的关系403

二、生产力包括人和劳动资料(广义)两个要素406

三、被加工的劳动对象尤其是自然资源不是生产力的要素407

四、生产、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是不完全等同的几个范畴414

第14章 关于生产力概念的一个考察417

第15章 论生产与需要的矛盾及其动力作用420

一、利益、需要历来是生产的动因和目的420

二、目的与手段的矛盾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422

三、现实的需要和目的不是主观的产物425

其他429

第16章 在认识和实践中运用简单与复杂的范畴429

第17章 贸易中心发展的条件及其作用433

一、贸易中心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433

二、贸易中心在我国商品流通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436

三、关于贸易中心的模式438

附录440

一、专著440

二、论文441

后记4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