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媒介赋权 国家与社会的协同演进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媒介赋权 国家与社会的协同演进
  • 师曾志,金锦萍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5097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342页
  • 主题词:传播媒介-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媒介赋权 国家与社会的协同演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公共选择&何道峰1

第一部分 新媒介赋权:政府主导与社会协同3

第一章 新媒介赋权视阈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师曾志3

一 公共传播:概念的提出4

二 公共传播:在理论与实践之间6

三 国家与社会:想象的微共同体8

四 公共传播的基石:新媒介赋权11

五 赋权器:在组织赋权与社会赋权之间15

六 自我救赎:社会赋权的实现18

小结21

第二章 新媒介赋权视角下表达与行动的力量——以“免费午餐”计划为例&潘聪平 赵雅婷23

一 引言24

二 新媒介赋权:信息、表达与行动26

三 从技术赋权到社会赋权30

四 新媒介赋权研究中的问题及网络自组织的出路42

第三章 国家形塑和社会生长间的“强国家—强社会”&代双双46

一 从“弱国家—强社会”到“强国家—强社会”48

二 从管控到治理——综治委改名事件52

三 社会组织的“嵌入型管理”56

四 社会创新的羽化与集聚——“中国社会创新奖”的设立59

五 从媒介赋权走向社会赋权62

六 推力与阻力之间——“公民社会”首入“十二五”规划建议,正式稿未见其身64

七 国家形塑和社会生长之间的“强国家—强社会”66

第二部分 舆论问责与公民性体现71

第四章 保卫生命:微博景观下个体生命的幻象体验——以番禺垃圾焚烧厂事件、温州7·23动车事件和PM2.5事件为例&王帅帅71

一 引言73

二 私人和公共人:对人之境况的判断75

三 微博:生命的联结与幻象的体验81

四 保卫生命:行动的空间与共同世界的建构88

五 结论93

第五章 公共舆论:从“维权”到“争权”的话语聚焦&褚艳婷95

一 引言97

二 公众舆论诉求聚焦:从生命维权到道德抗争98

三 舆论与公权力:复杂博弈中的“争权场”102

四 以“舆”代步,探公民社会之路109

五 结论111

第六章 窥视与狂欢:富豪慈善中的公权力、私财自由与舆论——以“巴比慈善晚宴”为例&王帅帅113

一 引言114

二 政治、资本、舆论:慈善中的三种权力116

三 富豪与财富:在公权力与舆论之间122

四 慈善与财富:私有财产自由与公众道德期待125

五 结论:慈归自由129

第三部分 公民参与与利益表达133

第七章 “媒体事件”中的公民参与:权力、关系与策略的动态博弈&王扬133

一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民参与:自下而上的利益表达,自上而下的权力转移137

二 历时性视角下的公民参与形态:从酝酿、爆发、协商到维持的发展进程143

三 共时性视角下的公民参与形态:利益相关者、政府、媒体、学者与公众的多元互动152

四 整体性视角下的公民参与形态:权力、关系与策略164

五 结论171

第八章 公共传播视野下环境议题的媒介呈现——以PM2.5事件为例&沈叶175

一 公共传播的典型示例:PM2.5事件177

二 公共传播视野下环境议题的媒介呈现184

三 对话:传统媒体域中的“民意景观”与政府回应190

四 博弈:力量交织的背后191

五 公共传播相关问题探讨195

六 结论197

第四部分 国家、社会边界与立法203

第九章 慈善法草案与行业自律&阴彦博203

一 一波三折的慈善法草案205

二 慈善组织的尴尬212

三 行业自律,从披露开始——基金会中心网的成立220

四 结论223

第十章 公益与商业的边界——由郭美美事件和河南宋基会事件引发的思考&由成226

一 事件回顾228

二 郭美美网络炫富,红十字会运作方式受质疑229

三 河南宋基会组织公益性受质疑234

四 回应——业界讨论与声音238

第十一章 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中国慈善制度的变迁模式分析&姚媛246

一 问题的提出247

二 制度变迁理论与中国慈善制度249

三 “政府选择”与“社会选择”模式对比分析261

四 慈善制度变革与公民社会263

第十二章 中国救灾捐赠机制的现状与未来——5·12善款去向追问&麻莉265

一 引言266

二 事件回顾268

三 善款去向折射出中国救灾捐赠体制的问题270

四 善款去向之问——中国公民社会在曲折中发展276

五 完善我国救灾捐赠机制的建议280

六 结论285

附录 相关报道选登287

一 红烧郭美美287

二 公益:共和与偏见290

三 王石的沉默292

四 政府放权,激发社会活力302

五 王振耀:推动公益先转变理念308

六 广东社改探路314

七 云南社会改革突破324

写作说明3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