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重释与批判 鲍德里亚的后现代理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重释与批判 鲍德里亚的后现代理论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5017503.jpg)
- 张劲松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1511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116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鲍德里亚(1929~2007)-哲学思想-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重释与批判 鲍德里亚的后现代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鲍德里亚是谁?2
二、“后现代主义牧师”7
三、批判理论家9
第一章 拟像、拟真与超现实——鲍德里亚后现代理论的关键词17
第一节 西方哲学史中的拟像概念19
一、理念论中的虚假影像19
二、“偶像的黄昏”23
三、表征的危机27
第二节 拟像与历史进程36
一、仿造阶段37
二、生产阶段38
三、拟真阶段39
第三节 后现代的“超现实”世界40
一、“超现实”概念的缘起41
二、超现实的技术生成46
三、超现实的特征与本质49
四、超现实概念的意义与局限55
第二章 消费社会批判——一种后现代的视角63
第一节 消费社会的符码体系64
一、符号学方法的运用64
二、功能性体系与符号体系67
三、消费的定义69
第二节 消费社会与超现实71
一、媒介操控的“伪现实”72
二、从生产到再生产73
三、从物品到符号75
四、制造“虚假需要”78
第三节 消费社会、生活方式与经济危机81
一、从生产者到消费者82
二、满足手段:透支未来84
三、消费社会理论与经济危机86
第三章 政治经济学的符号学解读91
第一节 符号政治经济学的三重语境92
一、传统政治经济学: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94
二、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使用价值95
三、象征交换的逻辑:解构交换价值97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终结”100
一、价值等式100
二、价值的结构规律103
第三节 意识形态批判:消费、符码与超现实107
一、消费:拜物逻辑的延续108
二、符码:抽象形式的统治111
三、超现实:意识形态终结之境?117
第四章 “拟真机器”——媒介批判理论的后现代话语126
第一节 媒介批判理论的语境转换127
一、影像时代127
二、景观社会128
三、拟真世界130
第二节 作为“拟真机器”的媒介131
一、媒介形成的超现实132
二、超现实的“内爆”机制135
第三节 媒介的意识形态功能141
一、意识形态操控体系141
二、媒介操控下主体的命运145
第四节 媒介拟真的后果——“沉默的大多数”与“社会性的终结”149
一、“沉默的大多数”149
二、“社会性的终结”154
三、简评与批判157
第五章 “拟真试验场”——政治与文化批判中的后现代概念166
第一节 代议制对公众意志的拟真167
一、表征与民主167
二、民意测验:公众意志的拟真170
三、两党垄断的民主选举172
第二节 “海湾战争发生过吗?”——战争与霸权主义175
一、高科技的战争拟真176
二、战争的媒介剧场178
三、海湾战争的真实性180
四、海湾战争与霸权主义183
第三节 超现实的美国文化188
一、超现实的美国188
二、地理与文化的沙漠193
三、欧洲现代性的超越195
四、文化批判的后现代视角200
第六章 批判理论的溯源与转向:从马克思到后现代主义208
第一节 马克思的批判理论210
一、马克思批判理论的特征210
二、理性形而上学批判213
三、对资本逻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215
第二节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221
一、从启蒙精神到工具理性222
二、大众文化批判224
三、技术理性批判227
四、基于文化和技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229
第三节 何谓“后现代转向”232
一、后现代社会面貌233
二、后现代主义范式238
第七章 批判理论的后现代转向——基于鲍德里亚理论的一种阐述250
第一节 批判理论与后现代主义251
第二节 现代主义批判255
一、反本质主义255
二、消解主体260
三、拒斥历史进步观268
第三节 经济哲学批判的后现代路径272
一、从生产过程到消费活动274
二、从物化到拟像化277
三、从生产方式到意指模式280
第四节 后现代批判理论的局限286
一、技术决定论286
二、虚无主义290
三、宿命策略293
结语 多元、激进而软弱的后现代批判理论303
一、多元的视角303
二、激进的立场306
三、软弱的批判308
参考文献312
后记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