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词语的历史与思想的嬗变 追问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概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词语的历史与思想的嬗变 追问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概念
  • 李怡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ISBN:978755310259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46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454页
  • 主题词:文学批评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词语的历史与思想的嬗变 追问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概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为什么追问“中国现代文学”1

一“现代性重估”中的“现代文学”1

现代性:从“重估”开始?1

为“现代性”所遮蔽的文学7

从时间到空间13

中国现代文学之“传统”19

二“现代文学”之惑与“民国文学”之议22

“新文学”22

“现代”24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27

“民国文学”29

三 清点现代中国文学批评概念的意义32

作为自我“心声”的批评概念32

批评概念与中外文化33

正名:从历史的清理开始36

第一章 重新定义的“文学”时代——现代中国文学总体特征38

一 现代中国的“文学”定义38

现代“文学”的产生38

“改良”之“文学”43

“革命”之“文学”48

二 繁复的“传统”50

需要“传”的“统”50

“统”还在“传”52

“反传统”成为“传统”54

三 中国现代文学所依托的“文化”58

“文化”进入现代中国58

进步的,保守的与观念形态的60

从文化反思到文化研究62

第二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文体概念65

一 一点辨析:新文学的文体分类与“文化殖民”65

小说界革命与现代小说概念的生成70

近代以前的“小说”概念71

“小、说界革命”与“小说”78

中外文学交流与现代“小说”概念的确立94

二“诗歌”:如何产生?108

“诗歌”之源流109

“诗歌”在20世纪20年代的使用121

新诗发展的三种构想132

开掘诗内部的“歌”139

三 “话剧”的定名及反响:聚焦于1928年149

定名——“话”的因子的张扬152

反响——文学批评语境下的观照170

四 “小品文”如何“闲适”182

“闲适”话语182

20世纪30年代小品文的“闲适”热188

“闲适”理念的中外文化资源198

第三章 中国现代文学演进的思想概念212

一“民族”212

二“世界”217

三“进化”232

四“新民”236

五“心力”239

六“个人”242

七“自我”250

八“民主”253

第四章 文学思潮、创作方式与批评术语270

一“写实”考:以1915年至1936年为中心270

“写实”概念在“五四”新文学中的两重形态271

写实与写本质285

“写实”,产生的语境292

二 “自然主义”的坐标310

“自然主义”进入中国311

一株开过花却未结出硕果的树312

“不可调和的敌人”315

三 “感伤主义”:泛用和误用317

“感伤主义”的提出317

“感伤主义”的内涵318

“感伤主义”的模糊性与阐释的有限性322

四 “诗的经验主义”是什么323

胡适与“诗的经验主义”323

“经验”与文学的“主义”325

从生活经验到诗歌经验328

五 “创作方法”的勃兴与式微330

“创作方法”的勃兴331

“创作方法”质疑333

“创作方法”还是“艺术方法”336

六 “纯文学”辨338

“纯文学”的来历338

“纯”与“不纯”340

“纯文学”的历史命运341

七 “文学性”:在理论与实践之间345

“文学性”的中国谱系345

“文学性”话语的多重歧义347

在理论“预演”与实践“命名”之间349

八 “公共领域”在中国350

“公共领域”引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350

欧洲经验与中国语境352

延伸思考:“普遍化”与“特殊化”355

第五章“革命”词语的专门史357

一 多重“革命”内涵的重合与混杂357

梁启超的“革命”357

“革其王命”358

压抑“革命”的“革命文化”360

二 “意识形态”(Ideology)的流转361

从特拉西到马克思361

苏联文论与中国文论364

审美和意识形态366

三 “革命文学”论争中的阶级话语368

“革命文学”论争368

辨析:论争中的“阶级”表述370

语境:“阶级”话语得以呈现的因素388

未完结的追问395

四 “大众”:如何建构?如何流变?——以《大众文艺》为例396

“大众”话语的产生与流变397

《大众文艺》前期的“大众”话语408

《大众文艺》后期“大众”话语讨论418

五 “人民”与“人民文学”之衍化426

“平民文学”426

“大众文学”427

“工农兵文学”与“人民文学”428

“底层文学”及其他429

六 一个口号的历史考察:“写真实”430

口号的诞生431

“写真实”:政治话语与文学话语的合流433

重返“真实”:文学话语对政治话语的反抗435

走向历史隐退:“新写实”浮出地表437

七 “主流”何谓?440

“主流”话语440

从“主流”到“主旋律”441

“主流—逆流”443

后记4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