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李鸿章全集 31 信函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李鸿章全集 31 信函三
  • 顾廷龙,戴逸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安徽出版集团
  • ISBN:978753364523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40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597页
  • 主题词:数学课-高中-升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李鸿章全集 31 信函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同治十三年(1874年)3

T13—01—001 致宋雪帆侍郎[2] 同治十三年正月初一日3

T13—01—002 复山西筹防局兼营务处补用道鲍[7] 同治十三年正月初四日3

T13—01—003 复枣强县正堂方[7] 同治十三年正月初四日4

T13—01—004 复兵部公函[2] 同治十三年正月初四日4

T13—01—005 复南洋修约委员江苏即补府正堂褚兰生[7] 同治十三年正月初七日4

T13—01—006 复浙江候补县正堂李肇增[7] 同治十三年正月初八日5

T13—01—007 复翰林院许振祎[7] 同治十三年正月初八日5

T13—01—008 复道员用江苏补用府正堂陈其元[7] 同治十三年正月初八日5

T13—01—009 复湖北藩台林[7] 同治十三年正月初八日6

T13—01—010 复安徽补用府正堂六安州正堂刘奎光[7] 同治十三年正月初八日6

T13—01—011 复统领河南南阳镇练军马队尹嘉宾[7] 同治十三年正月初八日6

T13—01—012 复会办统捐总局江苏补用道汪应森[7] 同治十三年正月十一日7

T13—01—013 复署江苏苏州府正堂方[7] 同治十三年正月十一日7

T13—01—014 复道员用江苏即补知府太仓直隶州正堂吴[7] 同治十三年正月十一日8

T13—01—015 复统领安徽护卫山字等军记名提台牛[7] 同治十三年正月十一日8

T13—01—016 复四川制台吴[7] 同治十三年正月十二日8

T13—01—017 复上海招商轮船局分发补用道盛[7] 同治十三年正月十二日9

T13—01—018 致总署 拟派员前往古巴等处探访[2] 同治十三年正月十四日9

T13—01—019 复三品衔补用道四川夔州府正堂蒯[7] 同治十三年正月十五日10

T13—01—020 复湖广制台幕府王鸿朗[7] 同治十三年正月十五日10

T13—01—021 复署广西臬台严[7] 同治十三年正月十七日11

T13—01—022 复上海幼童出洋总局候补道刘[7] 同治十三年正月十七日11

T13—01—023 复奉锦山海关道景[7] 同治十三年正月十八日12

T13—01—024 复邵汴生中丞[2] 同治十三年正月二十日夜12

T13—01—025 致潘鼎新[4] 同治十三年正月二十日12

T13—01—026 致库伦办事大臣张[7] 同治十三年正月二十三日13

T13—01—027 致津海关道陈[7] 同治十三年正月二十三日13

T13—01—028 复甘肃安肃道史[7] 同治十三年正月二十四日14

T13—01—029 复两江制台李[7] 同治十三年正月二十七日14

T13—01—030 复两江李雨亭制军[2] 同治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夜14

T13—01—031 复南书房潘[2] 同治十三年正月15

T13—02—001 致潘鼎新[4] 同治十三年二月初一日16

T13—02—002 复邵汴生中丞[2] 同治十三年二月初二日16

T13—02—003 致李瀚章[2] 同治十三年二月初三日酉刻17

T13—02—004 复统领毅军湖南提台宋[7] 同治十三年二月初四日18

T13—02—005 致津海关道陈[7] 同治十三年二月初十日18

T13—02—006 致□□国领事[7] 同治十三年二月十五日19

T13—02—007 复英国钦差威[7] 同治十三年二月二十日19

T13—02—008 复统领留晋明毅军提督衔题奏总镇何鸣高[7] 同治十三年二月二十三日19

T13—02—009 致管理幼童出洋肄业沪局补用道刘[7] 同治十三年二月二十六日20

T13—03—001 复法国署领事官林椿[7] 同治十三年三月初八日21

T13—03—002 复马兰总镇兼总管内务府大臣景[7] 同治十三年三月十一日21

T13—03—003 复署漕台恩[7] 同治十三年三月十一日21

T13—03—004 复山东藩台李[7] 同治十三年三月十一日22

T13—03—005 致总署(上海探信)[2] 同治十三年三月十二日22

T13—03—006 复山东济东泰武临道薛[7] 同治十三年三月十三日22

T13—03—007 致总署 论日本派兵赴台湾[2] 同治十三年三月十三日23

T13—03—008 复咇鲁国钦差大臣葛尔西耶[7] 同治十三年三月十五日23

T13—03—009 复德国翻译前署领事阿恩德[7] 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日24

T13—03—010 致法国钦差热[7] 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一日24

T13—03—011 复署法国领事林[7] 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一日24

T13—03—012 致办理幼童出洋肄业沪局补用道刘[7] 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二日24

T13—03—013 复会办新疆军务总统嵩武全军广东陆路提台张[7] 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25

T13—03—014 复淮扬水师营务处江苏补用道桂[7] 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25

T13—03—015 致总署 述与梅翻译辩论秘鲁约[2] 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五日25

T13—03—016 附 会议查办华工专条[2]27

T13—03—017 附 又拟于通商条款内载明—条[2]27

T13—03—018 致总署 论日本图攻台湾[2] 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五日27

T13—03—019 致总署 论上海法界击毙华人[2] 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五日28

T13—03—020 致总署 论法界击毙华人并止美人助倭[2] 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六日29

T13—03—021 复上海道沈[7] 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六日29

T13—03—022 致船政大臣沈幼丹[2] 同治十三年三月三十日30

T13—04—001 复宁夏将军穆[7] 同治十三年四月初一日31

T13—04—002 复湖北题补道杨[7] 同治十三年四月初一日31

T13—04—003 致总署 论布置台湾[2] 同治十三年四月初二日31

T13—04—004 复李雨亭制军[2] 同治十三年四月初二日32

T13—04—005 复会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分发补用道盛[7] 同治十三年四月初三日33

T13—04—006 致总署 论日本图台湾[2] 同治十三年四月初四日34

T13—04—007 复邵汴生中丞[2] 同治十三年四月初七日34

T13—04—008 致户部大堂载公爷[7] 同治十三年四月初七日35

T13—04—009 致陕西抚台邵[7] 同治十三年四月初九日35

T13—04—010 复署山海关道荫[7] 同治十三年四月初九日35

T13—04—011 复刘省三军门[2] 同治十三年四月十一日夜36

T13—04—012 复江苏江海关道沈[7] 同治十三年四月十一日36

T13—04—013 复江苏抚台张[7] 同治十三年四月十三日37

T13—04—014 复前翰林院河南学政俞[7] 同治十三年四月十三日37

T13—04—015 复清江转运局江苏候补道王[7] 同治十三年四月十三日38

T13—04—016 复醇亲王[7] 同治十三年四月十四日38

T13—04—017 致张中丞[2] 同治十三年四月十四日38

T13—04—018 致总署 在闽购办纸张由沪运津[2] 同治十三年四月十七日39

T13—04—019 致总署 条复三事[2] 同治十三年四月十七日39

T13—04—020 复云南抚台岑[7] 同治十三年四月十七日40

T13—04—021 复沈幼丹节帅[2] 同治十三年四月十八日41

T13—04—022 致潘鼎新[4] 同治十三年四月十八日42

T13—04—023 致总署 东使柳原抵沪[2] 同治十三年四月十九日42

T13—04—024 致总署 论台湾[2] 同治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42

T13—04—025 复江苏抚台张[7] 同治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43

T13—04—026 复英国领事孟甘[7] 同治十三年四月二十二日44

T13—04—027 复山西抚台鲍[7] 同治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44

T13—04—028 复总统铭字武毅等军记名臬台刘[7] 同治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44

T13—04—029 复四川制台吴[7] 同治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45

T13—04—030 复安徽抚台英[7] 同治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45

T13—04—031 复统领树字新军记名提台张[7] 同治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45

T13—04—032 复江西九江总镇程[7] 同治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46

T13—04—033 复湖南抚台王[7] 同治十三年四月二十七日46

T13—04—034 复湖南藩台涂[7] 同治十三年四月二十七日46

T13—04—035 复枣强县正堂方[7] 同治十三年四月二十七日47

T13—05—001 复甘肃安肃道史[7] 同治十三年五月初一日48

T13—05—002 复沈幼丹节帅[2] 同治十三年五月初一日48

T13—05—003 致沈幼丹节帅[2] 同治十三年五月初二日未刻49

T13—05—004 复闽浙制台李[7] 同治十三年五月初二日50

T13—05—005 复江西九江关道沈[?] 同治十三年五月初五日50

T13—05—006 复金陵忠义局采访委员陈艾[7] 同治十三年五月初五日51

T13—05—007 复绥远城将军定[7] 同治十三年五月初五日51

T13—05—008 复总统铭字武毅等军记名臬台刘[7] 同治十三年五月初六日51

T13—05—009 复江苏抚台张[7] 同治十三年五月初六日52

T13—05—010 复综理江南轮船操练事宜前福建台湾道吴[7] 同治十三年五月初六日52

T13—05—011 复南洋修约驻京委员补用道江苏即补府正堂褚兰生[7] 同治十三年五月初六日53

T13—05—012 复闽浙制台李[7] 同治十三年五月初七日53

T13—05—013 致张振轩中丞[2] 同治十三年五月初七日53

T13—05—014 致总署 述秘约定议[2] 同治十三年五月初七日54

T13—05—015 复直隶提台傅[7] 同治十三年五月初九日55

T13—05—016 复前河南臬台德荫[7] 同治十三年五月初九日56

T13—05—017 复记名副都统吉林协领富尔丹[7] 同治十三年五月初九日56

T13—05—018 复李雨亭制军[2] 同治十三年五月初十日夜56

T13—05—019 致总署 论台湾兵事[2] 同治十三年五月十一日57

T13—05—020 复沈幼丹节帅[2] 同治十三年五月十二日58

T13—05—021 复郭中丞[2] 同治十三年五月十三日59

T13—05—022 复统率沿边诸军正白旗汉军都统金[7] 同治十三年五月十八日59

T13—05—023 复前闽浙制台张[7] 同治十三年五月十八日60

T13—05—024 致总署 论派员查办秘鲁华工[2] 同治十三年五月二十二日60

T13—05—025 复邵中丞[2] 同治十三年五月二十三日夜61

T13—05—026 复沈幼丹节帅[2] 同治十三年五月二十四日61

T13—05—027 复江苏抚台张[7] 同治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2

T13—05—028 复前天津府正堂张光藻[7] 同治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3

T13—05—029 致江苏抚台张[7] 同治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63

T13—06—001 致总署 沪局刘道来函[2] 同治十三年六月初二日64

T13—06—002 复李雨亭制军张振轩中丞[2] 同治十三年六月初五日64

T13—06—003 复沈幼丹节帅[2] 同治十三年六月初六日夜65

T13—06—004 复浙江温州镇吴鸿源[7] 同治十三年六月初七日66

T13—06—005 复委办江西河口厘局道衔候补府正堂朱臻祺[7] 同治十三年六月初七日66

T13—06—006 致总署 论接待东使柳原[2] 同治十三年六月初九日67

T13—06—007 致总署 述柳原辨难[2] 同治十三年六月十一日67

T13—06—008 附 与日本公使东使柳原前光郑永宁问答节略[2] 同治十三年六月十一日巳时68

T13—06—009 复统铭字武毅等军记名臬台刘[7] 同治十三年六月十三日70

T13—06—010 复江苏抚台张[7] 同治十三年六月十三日70

T13—06—011 致翰林院张佩纶[7] 同治十三年六月十三日71

T13—06—012 复杭州将军善[7] 同治十三年六月十三日71

T13—06—013 复办理留防淮扬水师营务处前贵州咸宁总镇万[7] 同治十三年六月十三日71

T13—06—014 致沈幼丹节帅[2] 同治十三年六月十三日72

T13—06—015 致总署 论柳原入京[2] 同治十三年六月十四日72

T13—06—016 致李瀚章[3] 同治十三年六月十四日73

T13—06—017 复两江李雨亭制军[2] 同治十三年六月十五日74

T13—06—018 复林颖叔方伯[2] 同治十三年六月十六日74

T13—06—019 复王补帆中丞[2] 同治十三年六月十六日75

T13—06—020 复李制军[2] 同治十三年六月十八日76

T13—06—021 致江西九江关道沈[7] 同治十三年六月十八日76

T13—06—022 致总署 论台防[2] 同治十三年六月十九日76

T13—06—023 复沈幼丹节帅[2] 同治十三年六月二十日77

T13—06—024 复扬州粮台江苏补用道徐[7] 同治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78

T13—06—025 复闽粤南澳镇台鞠[7] 同治十三年六月二十八日78

T13—07—001 复湖北荆州府正堂倪[7] 同治十三年七月初二日79

T13—07—002 复宁夏将军穆[7] 同治十三年七月初四日79

T13—07—003 复沈幼丹节帅[2] 同治十三年七月初五日79

T13—07—004 复张振轩中丞[2] 同治十三年七月初六日80

T13—07—005 复李雨亭制军[2] 同治十三年七月初十日81

T13—07—006 复英国领事达[7] 同治十三年七月十五日82

T13—07—007 复美国领事苏[7] 同治十三年七月82

T13—07—008 复沈幼丹节帅[2] 同治十三年七月十六日夜83

T13—07—009 致总署 论台事归宿[2] 同治十三年七月十六日83

T13—07—010 致总署 论孙道缓调[2] 同治十三年七月十六日84

T13—07—011 致吴仲仙制军[2] 同治十三年七月二十二日85

T13—07—012 致总署 论东使大久保行止[2] 同治十三年七月二十四日85

T13—07—013 致总署 美国副领事毕德格来谒[2] 同治十三年七月二十四日86

T13—07—014 附 述美国副领事毕德格面议节略[2] 同治十三年七月二十四日86

T13—07—015 复署和国领事英领事达[7] 同治十三年七月二十五日87

T13—07—016 复丁雨生中丞[11] 同治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87

T13—08—001 复宋雪帆司农[2] 同治十三年八月初二日89

T13—08—002 复张振轩中丞[2] 同治十三年八月初七日夜89

T13—08—003 复宁夏将军穆[7] 同治十三年八月初八日90

T13—08—004 复帮办新疆军务正白旗汉军都统金[7] 同治十三年八月初八日90

T13—08—005 复湖南抚台王[7] 同治十三年八月十四日91

T13—08—006 复湖北督销局程[7] 同治十三年八月十四日91

T13—08—007 复综理江南轮船操练事宜前福建台湾道吴[7] 同治十三年八月十四日91

T13—08—008 复补用道江苏即补府正堂褚兰生[7] 同治十三年八月十六日92

T13—08—009 复翰林院吕耀斗[7] 同治十三年八月十六日92

T13—08—010 致沪厘捐总局刘[7] 同治十三年八月十六日92

T13—08—011 附 与法国热使晤谈节略[2] 同治十三年八月十九日93

T13—08—012 致总署 采集台事众议[2] 同治十三年八月二十日93

T13—08—013 致总署 论购办西洋枪弹船炮[2] 同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94

T13—08—014 复邵汴生中丞[2] 同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夜96

T13—08—015 致江苏抚台张[7] 同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96

T13—08—016 致江西藩台刘[7] 同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97

T13—08—017 复统领蜀军陕西陕安道黄[7] 同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97

T13—08—018 复江西九江道沈[7] 同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97

T13—08—019 复江苏抚台张[7] 同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98

T13—08—020 复郭军门[2] 同治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日98

T13—08—021 复四川制台吴[7] 同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七日99

T13—08—022 复福建水师提台彭[7] 同治十三年八月二十八日99

T13—08—023 复会办厦门防务福建漳州总镇孙[7] 同治十三年八月二十八日100

T13—08—024 复道员用江苏太仓州正堂吴[7] 同治十三年八月二十八日100

T13—08—025 复宋雪帆侍郎[2] 同治十三年八月二十八日100

T13—09—001 复法国领事官狄[7] 同治十三年九月初一日102

T13—09—002 复延仓帅[2] 同治十三年九月初二日102

T13—09—003 复天津营务处候补道魏[7] 同治十三年九月初五日102

T13—09—004 复办理铭字武毅等军营务处记名提台刘[7] 同治十三年九月初八日103

T13—09—005 复两江制台李[7] 同治十三年九月初九日103

T13—09—006 复傅军门[7] 同治十三年九月初九日104

T13—09—007 复统领闽浙福胜军记名提台李承先[7] 同治十三年九月初九日104

T13—09—008 致总署 论购枪弹船炮[2] 同治十三年九月初九日104

T13—09—009 复江西九江关道沈[7] 同治十三年九月初十日105

T13—09—010 复会办厦门防务福建漳州总镇孙[7] 同治十三年九月初十日106

T13—09—011 复李雨亭制军[2] 同治十三年九月初十日106

T13—09—012 复太仆寺正堂朱[7] 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一日106

T13—09—013 复统领铭字武毅等军记名提台唐[7] 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一日107

T13—09—014 复松沪厘捐总局刘[7] 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一日107

T13—09—015 复福建台湾镇台张[7] 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二日107

T13—09—016 复江苏淮扬总镇欧扬[7] 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二日108

T13—09—017 致总署 述美使商论倭事[2] 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二日108

T13—09—018 附 与美使艾忻敏问答节略[2] 同治十三年九月初十,十一、二日109

T13—09—019 复彭雪琴宫保[2] 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五日111

T13—09—020 复江苏抚院幕友陈[7] 同治十三年九月十八日112

T13—09—021 复宣化总镇王[7] 同治十三年九月十八日112

T13—09—022 复山西汾州府正堂罗[7] 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九日112

T13—09—023 复四川制台吴[7] 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日113

T13—09—024 复山西抚台鲍[7] 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日113

T13—09—025 复王补帆中丞[2] 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日114

T13—09—026 复沈幼丹大臣[2] 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日114

T13—09—027 复吴制军[2] 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115

T13—09—028 复前贵州贵西道陈枚[7] 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五日115

T13—09—029 复周筱棠京卿[2] 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六日116

T13—09—030 致总署 述倭使释嫌赴台[2] 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116

T13—09—031 致总署 述陈主事等来函[2] 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117

T13—09—032 复办理盛军营务处五品衔候选县正堂戴宗骞[7] 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117

T13—09—033 复统领毅军四川提台宋[7] 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117

T13—09—034 复湖北候补道周世臣[7] 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118

T13—09—035 致江西藩台刘[7] 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九日118

T13—09—036 致江海关道沈[7] 同治十三年九月三十日118

T13—10—001 复西藏大喇嘛[7] 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一日119

T13—10—002 复江西九江关道沈[7] 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二日119

T13—10—003 致李瀚章[8] 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三日119

T13—10—004 复新授两广制台英[7] 同治十三年十月初六日121

T13—10—005 复道员用江苏即补府正堂陈其元[7] 同治十三年十月初六日121

T13—10—006 加复朗轩方伯[7] 同治十三年十月初六日122

T13—10—007 致前直隶提台一等男刘[7] 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七日122

T13—10—008 复湖南藩台涂[7] 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七日122

T13—10—009 复记名提督湖南长沙协镇韩殿甲[7] 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七日123

T13—10—010 致福建水师提台彭[7] 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七日123

T13—10—011 致傅军门[7] 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七日123

T13—10—012 致正定镇谭[7] 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七日124

T13—10—013 致宣化镇王[7] 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七日124

T13—10—014 致署天津大名镇许[7] 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七日124

T13—10—015 致天津镇陈[7] 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七日124

T13—10—016 致通永镇周[7] 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七日125

T13—10—017 复广东藩台俊[7] 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九日125

T13—10—018 复记名提台闽粤南澳总镇鞠[7] 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九日125

T13—10—019 复邵汴生中丞[2] 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九日126

T13—10—020 复江苏藩台应[7] 同治十三年十月十一日126

T13—10—021 复湖北荆州府正堂倪[7] 同治十三年十月十一日127

T13—10—022 复署广西臬台严[7] 同治十三年十月十一日127

T13—10—023 复英国领事官孟甘[7] 同治十三年十月十二日127

T13—10—024 复江苏上海关道沈[7] 同治十三年十月十二日128

T13—10—025 复综理江南轮船操练事宜前福建台湾道吴[7] 同治十三年十月十二日128

T13—10—026 复傅军门[7] 同治十三年十月十三日129

T13—10—027 复二品衔浙江候补道朱[7] 同治十三年十月十三日129

T13—10—028 复前陕西抚台张[7] 同治十三年十月十三日129

T13—10—029 复松沪厘捐总局刘[7] 同治十三年十月十五日130

T13—10—030 复陕西补用府正堂饶[7] 同治十三年十月十七日130

T13—10—031 复郡王衔治贝勒[7] 同治十三年十月十九日131

T13—10—032 致保安州正堂韩[7] 同治十三年十月十九日131

T13—10—033 致李瀚章[2] 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日131

T13—10—034 复沈幼丹节帅[2] 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二日132

T13—10—035 复统领亲兵等营记名提台吴[7] 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三日133

T13—10—036 复委办幼童出洋肄业沪局候补道刘[7] 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三日133

T13—10—037 复新授两广制台英[7] 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134

T13—10—038 复清江转运局江苏补用道王[7] 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134

T13—10—039 复布政使衔记名道刑部正郎潘[7] 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六日134

T13—10—040 复前刑部奉天司副郎王景曾[7] 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六日135

T13—10—041 致李瀚章[8] 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六日135

T13—10—042 复四川制台吴[7] 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八日136

T13—11—001 复前天津府正堂张光藻[7]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137

T13—11—002 致记名副都统吉林协领富尔丹[7]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137

T13—11—003 复江苏苏松太道沈[7]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137

T13—11—004 复帮办台湾海防事宜福建藩台潘[7]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138

T13—11—005 复江西督销局江苏补用道张[7]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138

T13—11—006 致总署 论善后事宜并教务厘务[2]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四日139

T13—11—007 致总署 复议购办枪炮铁船[2]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四日140

T13—11—008 附 英国马梯尼后门枪及子药做法[2]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四日141

T13—11—009 复文中堂[2]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四日夜三鼓141

T13—11—010 复丁稚璜宫保[2]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五日142

T13—11—011 复甘肃安肃道史[7]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五日142

T13—11—012 复河南河北总镇崔[7]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五日143

T13—11—013 复乔鹤侪河帅[2]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六日143

T13—11—014 复新授两广制台英[7]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十日143

T13—11—015 复扬州粮台徐[7]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十日144

T13—11—016 复河南归陈道任[7]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144

T13—11—017 复湖北江汉关道李[7]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二日144

T13—11—018 复御前行走銮仪卫正堂托[7]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二日145

T13—11—019 致军机章京大理寺正堂朱[7]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145

T13—11—020 复署江苏藩台应[7]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146

T13—11—021 复江苏淮扬总镇欧扬[7]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146

T13—11—022 复广东肇罗道方[7]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146

T13—11—023 复台防营务处兼统宣义两营浙江补用道刘[7]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147

T13—11—024 复湖北督销局广西即补道程[7]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147

T13—11—025 复前绥远城将军善[7]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147

T13—11—026 复前翰林院陆懋宗[7]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148

T13—11—027 致潘鼎新[4]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8

T13—11—028 复王补帆中丞[2]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48

T13—11—029 附 法国罗公使来函[2]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49

T13—11—030 致李瀚章[8]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50

T13—11—031 复江苏江阴县正堂沈伟田[7]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51

T13—11—032 复前绥远城将军善[7]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51

T13—11—033 复军机章京大理寺正堂朱[7]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51

T13—11—034 复掌工科陈[7]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52

T13—11—035 复宁夏将军穆[7]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52

T13—11—036 复法国罗使[2]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52

T13—11—037 致总署 议定州教案[2]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153

T13—12—001 复丁稚璜宫保[2]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一日夜154

T13—12—002 致总署 再议古巴华工[2]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三日154

T13—12—003 复署广西臬台严[7]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三日155

T13—12—004 复统领亲兵等营记名提台吴[7]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三日155

T13—12—005 致署津海关道孙[7]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三日156

T13—12—006 致李瀚章[2]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三日156

T13—12—007 复松沪厘捐总局刘[7]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57

T13—12—008 复综理江南轮船操练事宜前福建台湾道吴[7]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六日157

T13—12—009 复西岸督销局江苏题补道张[7]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六日157

T13—12—010 复曾侯爷[7]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六日158

T13—12—011 复丹国翻译官俶尔赐[7]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六日158

T13—12—012 致天津军械所刘[7]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六日159

T13—12—013 复云南臬台仓[7]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八日159

T13—12—014 致潘鼎新[4]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八日159

T13—12—015 复总统盛仁诸军广西右江总镇周[7]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十日160

T13—12—016 复天津道吴[7]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160

T13—12—017 复三品衔候选道天津分司姚[7]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160

T13—12—018 复陕甘学台吴[7]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161

T13—12—019 复湖南试用直隶州正堂赵环庆[7]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161

T13—12—020 致吏部正堂崇文门正监督英[7]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162

T13—12—021 致崇文门监督棍公爷[7]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162

T13—12—022 复丁稚璜宫保[2]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夜162

T13—12—023 复江苏抚台吴[7]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163

T13—12—024 复登莱青关道龚蔼人[2]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夜164

T13—12—025 复总统铭字武毅等军记名臬台刘[7]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64

T13—12—026 复湖北臬台王[7]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5

T13—12—027 复总署 论滇边戕杀马嘉理[2]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七日165

T13—12—028 复两江李雨亭制军[2]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66

T13—12—029 致筱珊[9] 同治十三年□月十三日166

T13—12—030 复薛焕[2] 同治□年□月十五日167

T13—12—031 复薛焕[2] 同治□年□月二十三日167

T13—12—032 复薛焕[2] 同治□年□月初五日167

T13—12—033 复丁日昌[2] 同治□年七月二十九日167

T13—12—034 致应宝时[2] 同治□年□月初二日168

T13—12—035 致应宝时[2] 同治□年□月十八日168

光绪元年(1875年)171

G1—01—001 复宁夏将军穆[7] 光绪元年正月初二日171

G1—01—002 复沈幼丹节帅[2] 光绪元年正月初六日171

G1—01—003 致李瀚章[8] 光绪元年正月初六日172

G1—01—004 复豫抚钱调甫中丞[2] 光绪元年正月初七日173

G1—01—005 复署赣抚刘仲良中丞[2] 光绪元年正月初八日173

G1—01—006 复郭意城中书[2] 光绪元年正月初十日175

G1—01—007 复丁雨生中丞[2] 光绪元年正月十四日176

G1—01—008 复闽抚王补帆中丞[2] 光绪元年正月十五日176

G1—01—009 复洪文卿殿撰[2] 光绪元年正月十五日177

G1—01—010 致李瀚章[8] 光绪元年正月十八日178

G1—01—011 复东抚丁稚璜宫保[2] 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179

G1—01—012 复刘芝田观察[12] 光绪元年正月180

G1—02—001 复丁宫保[2] 光绪元年二月初五日181

G1—02—002 复鲍范潭中丞[2] 光绪元年二月初十日181

G1—02—003 复河南抚台钱[7]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日182

G1—02—004 复湖北提台李[7]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日182

G1—02—005 复淮扬水师营务处江苏候补道桂[7]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日182

G1—02—006 复幕府沈[7]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一日183

G1—02—007 复统领亲兵等营记名提台吴[7]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一日183

G1—02—008 复江西九江关道沈[7]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一日183

G1—02—009 复福建抚台王[7]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二日184

G1—02—010 复俄国总领事韦贝[7]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四日184

G1—02—011 复总署 论滇边戕杀马嘉理[2]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七日184

G1—02—012 致总署 议购四磅后门钢炮[2]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七日185

G1—02—013 致湖广制台李[7]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九日186

G1—02—014 致上海关道冯[7]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九日186

G1—03—001 复总署 与英国孟领事谈滇案[2] 光绪元年三月初二日187

G1—03—002 致总署 论滇案[2] 光绪元年三月初五日187

G1—03—003 致云贵制台刘[7] 光绪元年三月初五日188

G1—03—004 致云南抚台岑[7] 光绪元年三月初五日188

G1—03—005 致云南藩台潘[7] 光绪元年三月初五日189

G1—03—006 复潘琴轩方伯[2] 光绪元年三月初六日190

G1—03—007 致总署 论俄国陆路章程[2] 光绪元年三月初八日190

G1—03—008 附 谨拟酌改陆路章程五条[2]191

G1—03—009 复轮船招商局分发补用道盛[7] 光绪元年三月初八日192

G1—03—010 复丁雨生中丞[11] 光绪元年三月十二日193

G1—03—011 复法国领事官狄隆[7] 光绪元年三月十三日193

G1—03—012 复松沪厘捐总局江苏即补道刘[7] 光绪元年三月十四日193

G1—03—013 复办理金陵军需局江苏题补道洪[7] 光绪元年三月十四日194

G1—03—014 复江西九江关道沈[7] 光绪元年三月十四日194

G1—03—015 致河南抚台钱[7] 光绪元年三月十四日195

G1—03—016 致总署 论滇案[2] 光绪元年三月十五日195

G1—03—017 致津海关道孙东海关道龚江海关道冯九江关道沈江汉关道李[7] 光绪元年三月十五日196

G1—03—018 致津海关道孙东海关道龚山海关道景[7] 光绪元年三月十六日196

G1—03—019 复安徽安庆府正堂刘[7] 光绪元年三月十六日196

G1—03—020 复丹国钦差拉斯勒福[7] 光绪元年三月十七日197

G1—03—021 附 赫总税司面译金登干来信[2]197

G1—03—022 附 与赫总税司议定购办船炮章程[2]198

G1—03—023 复唁湖北候补府正堂蒋铭勋[7] 光绪元年三月十八日200

G1—03—024 致江海关道冯[7] 光绪元年三月十九日201

G1—03—025 复会办军务总统嵩武军广东陆路提台张[7] 光绪元年三月二十日201

G1—03—026 复湖北武昌府同知李佐宸[7] 光绪元年三月二十日201

G1—03—027 复浙江补用道刘[7] 光绪元年三月二十二日202

G1—03—028 致总署 议购船炮[2] 光绪元年三月二十二日202

G1—03—029 致总署 论滇案并闽毁电线[2] 光绪元年三月二十二日204

G1—03—030 复德国钦差巴兰德[7] 光绪元年三月二十二日204

G1—03—031 复醇亲王[7] 光绪元年三月二十四日205

G1—03—032 复英国领事孟甘[7] 光绪元年三月二十五日夜205

G1—03—033 复知府衔天津海防分府宋[7] 光绪元年三月二十五日206

G1—03—034 复福建水师提台彭[7] 光绪元年三月二十五日207

G1—03—035 复丁雨生中丞[11] 光绪元年三月二十五日207

G1—03—036 复山东济东泰武临道薛[7] 光绪元年三月二十六日208

G1—03—037 复淮扬水师营务处江苏补用道桂[7] 光绪元年三月二十六日208

G1—03—038 复督操闽省轮船记名提台蔡国祥[7] 光绪元年三月二十六日208

G1—03—039 复四品衔刑部主政陈[7] 光绪元年三月二十六日209

G1—03—040 复上海道冯卓儒观察[2] 光绪元年三月二十六日209

G1—03—041 致总署 议派员查勘滇案[2] 光绪元年三月二十六日210

G1—03—042 致兼署云贵总督云南抚台岑[7] 光绪元年三月二十六日210

G1—03—043 复山海关道景[7] 光绪元年三月二十八日211

G1—03—044 致总税司赫德[7] 光绪元年三月二十八日212

G1—03—045 致兼署云贵总督云南抚台岑[7] 光绪元年三月二十九日212

G1—03—046 致总署 由缅赴滇已作罢论[2] 光绪元年三月二十九日212

G1—04—001 致陕甘阁爵督部堂左[7] 光绪元年四月初一日213

G1—04—002 复陈荔秋比部[2] 光绪元年四月初三日213

G1—04—003 复统领亲兵等营记名提台吴[7] 光绪元年四月初四日213

G1—04—004 复铭军营务处兼统亲兵洋炮营记名提台刘[7] 光绪元年四月初四日214

G1—04—005 致总署 论派员出查各国制造并论滇案[2] 光绪元年四月初七日214

G1—04—006 复兼署云贵制台云南抚台岑[7] 光绪元年四月初七日215

G1—04—007 致云南藩台潘[7] 光绪元年四月初七日216

G1—04—008 致记名提台云南开化镇台杨[7] 光绪元年四月初七日217

G1—04—009 复江海关道冯[7] 光绪元年四月初八日217

G1—04—010 复知府衔天津海防分府宋宝华[7] 光绪元年四月初八日218

G1—04—011 复统领安徽凯军记名提台福建建宁总镇张[7] 光绪元年四月初八日218

G1—04—012 复三品衔道员用江苏补用府正堂方德骥[7] 光绪元年四月初十日218

G1—04—013 复署福建陆路提台孙[7] 光绪元年四月初十日219

G1—04—014 致轮船招商局分发补用道盛[7] 光绪元年四月十一日219

G1—04—015 复署福建台湾道夏[7] 光绪元年四月十二日220

G1—04—016 复署广西臬台严[7] 光绪元年四月十三日220

G1—04—017 译呈英国新闻纸载滇案始末[2] 光绪元年四月十三日221

G1—04—018 复沈幼丹节帅[2] 光绪元年四月十五日221

G1—04—019 复四川藩台王[7] 光绪元年四月十五日222

G1—04—020 复四川制台吴[7] 光绪元年四月十七日222

G1—04—021 复统领卓胜军记名提台金[7] 光绪元年四月十七日223

G1—04—022 复统领武毅等军记名提台唐[7] 光绪元年四月十七日223

G1—04—023 复江苏补用道郜[7] 光绪元年四月十七日223

G1—04—024 复江苏苏松太道冯[7] 光绪元年四月十八日224

G1—04—025 复曾劼刚[2] 光绪元年四月十九日224

G1—04—026 复冯卓儒观察[2] 光绪元年四月十九日225

G1—04—027 致彭雪琴宫保[2] 光绪元年四月二十日225

G1—04—028 复综理江南轮船操练事宜前福建台湾道吴[7] 光绪元年四月二十日226

G1—04—029 复山西抚台鲍[7] 光绪元年四月二十日226

G1—04—030 复帮办新疆军务乌鲁木齐都统金[7] 光绪元年四月二十日227

G1—04—031 致江海关道冯[7] 光绪元年四月二十三日227

G1—04—032 复醇亲王[7] 光绪元年四月二十四日228

G1—04—033 复山东抚台丁[7] 光绪元年四月二十七日228

G1—04—034 致总理上海机器局江海关道冯补用道李补用道郑[7] 光绪元年四月二十七日229

G1—04—035 复九江关道沈[7] 光绪元年四月二十七日229

G1—04—036 复委办轮船招商局分发补用道盛[7] 光绪元年四月二十七日230

G1—04—037 复湖北江汉关道李[7] 光绪元年四月二十七日230

G1—04—038 复丁稚璜宫保[2] 光绪元年四月二十七日231

G1—04—039 复沈幼丹制军[2] 光绪元年四月二十九日231

G1—04—040 复河南抚台钱[7] 光绪元年四月二十九日232

G1—04—041 复综理江南轮船操练事宜前福建台湾道吴[7] 光绪元年四月二十九日232

G1—04—042 复江海关道冯[7] 光绪元年四月二十九日232

G1—04—043 复丁雨生中丞[11] 光绪元年四月二十九日233

G1—05—001 复英西林宫保[2] 光绪元年五月初一日235

G1—05—002 复前两江制台何[2] 光绪元年五月初一日235

G1—05—003 复曾宫保[2] 光绪元年五月初三日夜236

G1—05—004 复前记名臬台刘[7] 光绪元年五月初四日236

G1—05—005 复统领铭字等军记名提台刘[7] 光绪元年五月初四日236

G1—05—006 复安徽皖南总镇潘[7] 光绪元年五月初四日237

G1—05—007 复统领清淮各军记名提台姚[7] 光绪元年五月初四日237

G1—05—008 复丁雨生中丞[11] 光绪元年五月初四日夜238

G1—05—009 复新授绥远城将军善[7] 光绪元年五月初六日238

G1—05—010 复河南河北总镇崔[7] 光绪元年五月初七日239

G1—05—011 复湖北题补道杨[7] 光绪元年五月初七日239

G1—05—012 致沈幼丹制军[2] 光绪元年五月初八日239

G1—05—013 复统领毅军四川提台宋[7] 光绪元年五月初九日240

G1—05—014 复丁雨生中丞[11] 光绪元年五月初九日夜240

G1—05—015 致总署 论海防筹饷[2] 光绪元年五月十一日241

G1—05—016 致总署 论军火弛禁[2] 光绪元年五月十一日242

G1—05—017 复丁雨生中丞[11] 光绪元年五月十二日酉时243

G1—05—018 复江南提台李[7] 光绪元年五月十三日243

G1—05—019 复淮扬水师营务处江苏即补道桂[7] 光绪元年五月十三日244

G1—05—020 复统带山东抚标振字各营署登州总镇王正起[7] 光绪元年五月十三日244

G1—05—021 复综理江南轮船操练事宜前福建台湾道吴[7] 光绪元年五月十四日245

G1—05—022 复山东济东泰武临道薛[7] 光绪元年五月十四日245

G1—05—023 复李瀚章[2] 光绪元年五月十四日245

G1—05—024 复署河南臬台任[7] 光绪元年五月十五日246

G1—05—025 致钦差大臣新授两江制台沈[7] 光绪元年五月十五日247

G1—05—026 致湖广制台李[7] 光绪元年五月十五日247

G1—05—027 致总统盛仁等军记名广西右江总镇周[7] 光绪元年五月十五日247

G1—05—028 致上海机器局郑李[7] 光绪元年五月十五日248

G1—05—029 致统领亲兵等营记名提台吴[7] 光绪元年五月十五日248

G1—05—030 致记名提台大沽协镇罗[7] 光绪元年五月十五日248

G1—05—031 致记名提台署通永总镇吴[7] 光绪元年五月十五日249

G1—05—032 致综理江南轮船操练事宜前福建台湾道吴[7] 光绪元年五月十五日249

G1—05—033 致上海招商轮船局分发补用道盛补用知府即选分府唐候选正郎徐[7] 光绪元年五月十五日249

G1—05—034 复扬州粮台徐[7] 光绪元年五月十六日250

G1—05—035 致江苏抚台吴[7] 光绪元年五月十六日250

G1—05—036 复前津海关税务司吴秉文[7] 光绪元年五月十六日251

G1—05—037 复杨宫保[2] 光绪元年五月十六日251

G1—05—038 复德国领事璧斯玛[7] 光绪元年五月十七日251

G1—05—039 复丁雨生中丞[11] 光绪元年五月十七日巳刻252

G1—05—040 致李瀚章[2] 光绪元年五月十八日252

G1—05—041 复库伦办事大臣志[7] 光绪元年五月十九日253

G1—05—042 复上海轮船招商局分发补用道盛[7] 光绪元年五月十九日254

G1—05—043 复署两江制台刘[7] 光绪元年五月十九日254

G1—05—044 复日本副公使福原和胜[7] 光绪元年五月二十日255

G1—05—045 致李瀚章[2] 光绪元年五月二十日255

G1—05—046 复丁雨生中丞[11] 光绪元年五月二十日夜256

G1—05—047 复松沪厘捐总局刘[7] 光绪元年五月二十四日257

G1—05—048 复上海招商轮船局分发补用道盛[7] 光绪元年五月二十五日257

G1—05—049 复知府用署天津海防厅宋[7] 光绪元年五月二十六日258

G1—05—050 复云南藩台潘琴轩[2] 光绪元年五月二十六日258

G1—05—051 复沈幼丹制军[2] 光绪元年五月二十六日259

G1—05—052 复安徽庐州府正堂李[7] 光绪元年五月二十七日260

G1—05—053 复署巴里坤总镇记名提台王鸣凤[7] 光绪元年五月二十七日260

G1—05—054 复统领蜀军前陕西陕安道黄[7] 光绪元年五月二十九日260

G1—06—001 复湖北督销局广西补用道程[7] 光绪元年六月初二日261

G1—06—002 复统领武毅等军记名提台唐[7] 光绪元年六月初三日261

G1—06—003 复道员用补用知府署四川遂宁县正堂田[7] 光绪元年六月初三日262

G1—06—004 复会办轮船招商局分发补用道盛[7] 光绪元年六月初三日262

G1—06—005 致李瀚章[2] 光绪元年六月初三日263

G1—06—006 致李瀚章[2] 光绪元年六月初四日264

G1—06—007 复钦差刑部尚书署盛京将军督办奉天军务崇[7] 光绪元年六月初五日264

G1—06—008 复邵中丞[2] 光绪元年六月初五日265

G1—06—009 复江海关道冯[7] 光绪元年六月初六日265

G1—06—010 复英国领事孟甘[7] 光绪元年六月初八日266

G1—06—011 致总署 论秘鲁换约[2] 光绪元年六月初八日266

G1—06—012 致总署 论秘约添用照会并请派员[2] 光绪元年六月十一日267

G1—06—013 复统领毅军四川提台宋[7] 光绪元年六月十一日267

G1—06—014 复综理江南轮船操练事宜前福建台湾道吴[7] 光绪元年六月十一日268

G1—06—015 复安徽寿春总镇郭[7] 光绪元年六月十一日268

G1—06—016 复署吉林将军穆[7] 光绪元年六月十一日269

G1—06—017 复福建水师提台彭[7] 光绪元年六月十一日269

G1—06—018 复会办金陵善后总局江苏补用道薛[7] 光绪元年六月十一日269

G1—06—019 复驻津委员工部候补主政区[7] 光绪元年六月十二日270

G1—06—020 复俄国领事韦贝[7] 光绪元年六月十三日270

G1—06—021 致江苏抚台吴[7] 光绪元年六月十三日270

G1—06—022 致总署 论东省派员出洋[2] 光绪元年六月十六日271

G1—06—023 复德国领事璧斯玛[7] 光绪元年六月二十日271

G1—06—024 复丁宫保[2] 光绪元年六月二十一日272

G1—06—025 加复刘岘帅[2] 光绪元年六月二十一日272

G1—06—026 致德国钦差巴兰德[7] 光绪元年六月二十二日272

G1—06—027 复统领武毅等军记名提台唐[7] 光绪元年六月二十三日273

G1—06—028 附 与秘鲁爱使辨论节略[2] 光绪元年六月二十四日273

G1—06—029 致总署 述与秘使辩论换约(与丁雨生中丞联名)[2] 光绪元年六月二十五日274

G1—06—030 复广西藩台严[7] 光绪元年六月二十七日275

G1—06—031 复上海租界会审委员江苏补用同知候补县正堂陈福勋[7] 光绪元年六月二十九日276

G1—06—032 复署云南提台杨玉科[7] 光绪元年六月二十九日276

G1—06—033 附 与英翻译正使梅辉立晤谈节略[2] 光绪元年六月二十九日277

G1—07—001 致总署 论滇案[2] 光绪元年七月初一日278

G1—07—002 复英国钦差威妥玛[7] 光绪元年七月初二日278

G1—07—003 附 与英国威使晤谈节略[2] 光绪元年七月初三日279

G1—07—004 致总署 论滇案[2] 光绪元年七月初四日280

G1—07—005 复英国钦差威妥玛[7] 光绪元年七月初四日281

G1—07—006 致刘岘帅[2] 光绪元年七月初六日281

G1—07—007 复吴仲仙制军[2] 光绪元年七月初八日282

G1—07—008 致总署 述威使要求六事[2] 光绪元年七月初九日282

G1—07—009 复英国钦差大臣威妥玛[7] 光绪元年七月初九日283

G1—07—010 附 与威使问答节略[2] 光绪元年七月初十日284

G1—07—011 致总署 论滇案势迫[2] 光绪元年七月十一日285

G1—07—012 附 照译威使送来洋文节略[2] 光绪元年七月十一日286

G1—07—013 致总署 请酌允威使一二事[2] 光绪元年七月十三日288

G1—07—014 附 许钤身暂缓赴京[2] 光绪元年七月十三日289

G1—07—015 致俄国领事官韦贝[7] 光绪元年七月十三日289

G1—07—016 复曾宫保[2] 光绪元年七月十七日290

G1—07—017 加复英宫保[2] 光绪元年七月十八日290

G1—07—018 复沈幼丹制军[2] 光绪元年七月十九日夜291

G1—07—019 复郭筠轩廉访[2] 光绪元年七月二十一日291

G1—07—020 附 与英国威使晤谈节略[2] 光绪元年七月二十三日292

G1—07—021 论滇案不宜决裂[2] 光绪元年七月二十四日293

G1—07—022 复丁稚璜宫保[2] 光绪元年七月二十五日294

G1—07—023 附 偕丁抚院与威公使晤谈节略[2] 光绪元年七月二十九日四点钟295

G1—07—024 附 偕与丁抚院同威公使晤谈节略[2] 光绪元年七月三十日297

G1—08—001 致郭筠仙钦使[2] 光绪元年八月初一日299

G1—08—002 致总署 议酌允威使各节[2] 光绪元年八月初一日299

G1一08—003 致总署 述格参赞晤谈情形[2] 光绪元年八月初二日301

G1—08—004 附 偕丁中丞与格参赞晤谈节略[2] 光绪元年八月初二日四点钟301

G1—08—005 致李瀚章[3] 光绪元年八月初二日夜302

G1—08—006 复王补帆中丞[2] 光绪元年八月初四日303

G1—08—007 致总署 论谕旨发钞[2] 光绪元年八月初六日304

G1—08—008 附 偕丁中丞与英国梅正使晤谈节略[2] 光绪元年八月初七日305

G1—08—009 复俄国领事韦贝[7] 光绪元年八月初七日306

G1—08—010 附 偕丁中丞与威公使晤谈节略[2] 光绪元年八月初八日306

G1—08—011 致总署 报威使入都[2] 光绪元年八月初九日308

G1—08—012 附 偕丁中丞与威公使晤谈节略[2] 光绪元年八月初九日309

G1—08—013 复刘芝田观察[12] 光绪元年八月十一日310

G1—08—014 复刘仲良中丞[2] 光绪元年八月十三日311

G1—08—015 复法国领事狄隆[7] 光绪元年八月十三日312

G1—08—016 复澳国钦差史福礼[7] 光绪元年八月十四日312

G1—08—017 复德国正总兵官古内[7] 光绪元年八月十四日312

G1—08—018 复法国领事狄隆[7] 光绪元年八月十七日312

G1—08—019 复俄国驻沪总领事孔[7] 光绪元年八月十九日312

G1—08—020 复潘琴轩方伯[2] 光绪元年八月二十三日夜313

G1—08—021 致总署 议日本约章[2] 光绪元年八月二十五日313

G1—08—022 致总署 论遣官驻倭[2] 光绪元年八月二十五日314

G1—08—023 复沈幼丹制军[2] 光绪元年八月二十九日315

G1—09—001 致李瀚章[3] 光绪元年九月十二日午刻316

G1—09—002 复丁雨生中丞[11] 光绪元年九月十五日317

G1—10—001 复郭意城内翰光绪元年十月初七日319

G1—10—002 致总署 议改日本约章[2] 光绪元年十月十四日319

G1—10—003 致总署 议复购八十吨炮船[2] 光绪元年十月十四日320

G1—10—004 复翁玉甫中丞[2] 光绪元年十月二十三日321

G1—10—005 复沈幼丹制军[2] 光绪元年十月二十三日321

G1—10—006 复王补帆中丞[2] 光绪元年十月二十四日夜322

G1—10—007 复薛侍郎[2] 光绪元年十月三十日322

G1—10—008 致总署 论滇案[2] 光绪元年十月三十日323

G1—10—009 致总署 议租界停厘[2] 光绪元年十月三十日324

G1—10—010 致潘鼎新[4] 光绪元年十月三十日324

G1—10—011 致总署 派员照料美国艾使灵柩[2] 光绪元年十月三十日325

G1—11—001 复丁雨生中丞[11] 光绪元年十一月初一日夜326

G1—11—002 复赫总税务司[2] 光绪元年十一月初七日326

G1—11—003 复美国施领事[2] 光绪元年十一月初七日327

G1—11—004 致总署 汇复三事[2] 光绪元年十一月初八日327

G1—11—005 复曾沅甫宫保[2] 光绪元年十一月十八日328

G1—11—006 复沈幼帅[2] 光绪元年十一月十九日329

G1—11—007 复丁雨生中丞[11] 光绪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330

G1—11—008 复沈幼帅[2] 光绪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331

G1—12—001 复郭意城内翰[2] 光绪元年十二月初四日333

G1—12—002 复曾宫保[2] 光绪元年十二月初六日333

G1—12—003 附 钞朝鲜国使臣李裕元来函[2]334

G1—12—004 致总署 钞复朝鲜国使臣李裕元函稿[2] 光绪元年十二月十四日334

G1—12—005 复丁雨生中丞[11] 光绪元年十二月十五日334

G1—12—006 复沈幼帅[2] 光绪元年十二月二十日335

G1—12—007 加复曾宫保[2] 光绪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336

G1—12—008 致总署 论倭派使入朝鲜[2] 光绪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336

G1—12—009 复丁稚璜宫保[2] 光绪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337

G1—12—010 致李瀚章[8] 光绪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337

G1—12—011 致总署 述迎候倭使[2] 光绪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339

G1—12—012 附 日本使臣森有礼署使郑永宁来直隶督署内晤谈节略[2] 光绪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339

G1—12—013 复沈品莲观察光绪元年342

G1—12—014 复鲍春霆军门 光绪元年342

G1—12—015 复郜荻舟观察 光绪元年343

G1—12—016 复盛杏荪观察 光绪元年344

G1—12—017 复张海帆观察 光绪元年345

光绪二年(1876年)349

G2—01—001 致总署 述森有礼议朝鲜事[2] 光绪二年正月初一日349

G2—01—002 复湖南抚台王[7] 光绪二年正月初三日349

G2—01—003 复陕甘学台吴[7] 光绪二年正月初三日350

G2—01—004 复直隶提台傅[7] 光绪二年正月初三日350

G2—01—005 复总署 论日本传讯华民[2] 光绪二年正月初六日350

G2—01—006 复钦差刑部正堂署盛京将军崇[7] 光绪二年正月初八日351

G2—01—007 复江北河运委员道员用江苏候补府正堂孙云锦[7] 光绪二年正月初八日351

G2—01—008 复西征粮台文案陕西即补府正堂饶[7] 光绪二年正月初八日352

G2—01—009 复盛杏荪[2] 光绪二年正月初九日352

G2—01—010 复丁雨生中丞[11] 光绪二年正月十一日夜352

G2—01—011 复沈幼帅[2] 光绪二年正月十二日353

G2—01—012 致何子永中翰[2] 光绪二年正月二十日354

G2—01—013 复三品卿衔统领老湘全军甘肃西宁道刘[7] 光绪二年正月二十四日355

G2—01—014 复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喜[7] 光绪二年正月二十四日355

G2—01—015 复前吉林协领富[7] 光绪二年正月二十四日355

G2—01—016 复沈幼帅[2] 光绪二年正月二十六日夜356

G2—01—017 复曾沅甫宫保[2] 光绪二年正月二十七日夜357

G2—01—018 复吴仲仙制军[2] 光绪二年正月二十八日357

G2—01—019 复调任奉天驿巡道大顺广道恩[7] 光绪二年正月二十八日358

G2—02—001 复总署 复德国巴使贺信[2] 光绪二年二月初二日359

G2—02—002 复德国钦差巴兰德[7] 光绪二年二月初二日359

G2—02—003 复绥远城将军善[7] 光绪二年二月十一日359

G2—02—004 复湖广督院营务处补用道程[7] 光绪二年二月十一日360

G2—02—005 致津海关道黎[7] 光绪二年二月十一日360

G2—02—006 复翁玉甫中丞[2] 光绪二年二月十一日360

G2—02—007 复沈幼帅[2] 光绪二年二月十三日361

G2—02—008 复周筱棠京卿[2] 光绪二年二月十九日362

G2—02—009 复扬州粮台分局江苏题补道徐[7] 光绪二年二月二十八日362

G2—02—010 复厉少君渭青[7] 光绪二年二月二十八日362

G2—02—011 复湖北督销局广西补用道程[7] 光绪二年二月二十八日363

G2—02—012 复直隶候补道魏[7] 光绪二年二月二十九日363

G2—02—013 复前江西南康府候选府正堂耿日恂[7] 光绪二年二月二十九日364

G2—03—001 复护理江西抚台李[7] 光绪二年三月初一日365

G2—03—002 复委办湖北开矿采煤铁局分发补用道盛[7] 光绪二年三月初一日365

G2—03—003 复美国领事施[7] 光绪二年三月初三日366

G2—03—004 复法国领事狄[7] 光绪二年三月初三日366

G2—03—005 致总署 议派弁赴德国学习[2] 光绪二年三月初四日366

G2—03—006 致德国钦差大臣巴兰德函稿[2] 光绪二年三月初四日367

G2—03—007 附 德国都司李劢协拟带中国武弁出洋赴德国武学院学习章程[2]368

G2—03—008 复布政使衔候补道魏纶先[7] 光绪二年三月初五日369

G2—03—009 复吉林委审处委员候选州判范友琦[7] 光绪二年三月初五日369

G2—03—010 复丁雨生中丞[2] 光绪二年三月初六日370

G2—03—011 复林颖叔方伯[2] 光绪二年三月初六日371

G2—03—012 复郭筠仙侍郎[2] 光绪二年三月初八日372

G2—03—013 致江苏抚台吴[7] 光绪二年三月初十日372

G2—03—014 致江苏藩台恩[7] 光绪二年三月初十日373

G2—03—015 复英国领事孟[7] 光绪二年三月十二日373

G2—03—016 复丁雨生中丞[11] 光绪二年三月十二日373

G2—03—017 复署江西藩台任[7] 光绪二年三月十三日374

G2—03—018 复会办湖广督院营务处补用道程[7] 光绪二年三月十三日375

G2—03—019 附 与英国梅正使福大臣问答节略[2] 光绪二年三月十四日375

G2—03—020 附 与梅正使问答节略[2] 光绪二年三月十六日377

G2—03—021 致冯卓儒观察[2] 光绪二年三月十六日379

G2—03—022 又致冯卓儒观察[2] 光绪二年三月十六日夜379

G2—03—023 致总署 论滇案并吴淞铁路[2] 光绪二年三月十七日380

G2—03—024 复沈幼丹制军[2] 光绪二年三月十七日381

G2—03—025 复英国公使威妥玛[2] 光绪二年三月十八日382

G2—03—026 复英国钦差威[7] 光绪二年三月二十一日382

G2—03—027 复英国领事孟[7] 光绪二年三月二十二日382

G2—03—028 致李瀚章[2] 光绪二年三月二十六日夜383

G2—03—029 复西藏大喇嘛[7] 光绪二年三月二十七日384

G2—03—030 复丁雨生中丞[11] 光绪二年三月二十七日384

G2—03—031 致山东抚台丁[7] 光绪二年三月二十九日385

G2—04—001 复总署 议复赫德条陈[2] 光绪二年四月初二日386

G2—04—002 复扬州粮台徐[7] 光绪二年四月初二日387

G2—04—003 复总统铭武等军福建陆路提台唐[7] 光绪二年四月初二日387

G2—04—004 复统安徽山字等营遇缺提台徐[7] 光绪二年四月初二日388

G2—04—005 致潘鼎新[4] 光绪二年四月初二日388

G2—04—006 复总署 论滇案并吴淞铁路[2] 光绪二年四月初四日389

G2—04—007 致李瀚章[8] 光绪二年四月初五日390

G2—04—008 复统带直字营马队广东高州总镇张[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