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程与水文环境地质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工程与水文环境地质学
  • 孙绪金,万林海,李志萍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90006253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50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工程与水文环境地质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7

第一章 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地质问题7

1.1 概述7

1.2 坝址区工程环境地质问题9

1.2.1 引发坝址区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因素9

1.2.2 坝基岩体变形及破坏问题10

1.2.3 基础安全性评价12

1.2.4 基础渗透变形安全性分析15

1.2.5 水化学侵蚀对坝址区的环境地质影响17

1.2.6 坝址区工程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措施20

1.3 库区工程水文环境地质问题22

1.3.1 水库塌岸23

1.3.2 水库淤积25

1.4 水库上下游河道的演变27

1.4.1 河流的基本功能和特征27

1.4.2 河流水动力作用及对河床的影响28

1.5 库区诱发地震32

1.5.1 概述32

1.5.2 水库诱发地震的特点33

1.5.3 水库诱发地震的监控36

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开发中的环境地质问题38

2.1 水资源概论38

2.1.1 全球水资源概述38

2.1.2 我国水资源概述38

2.1.3 地下水资源问题41

2.2 地下水动力场及化学环境的恶化43

2.2.1 形成区域性降落漏斗43

2.2.2 地下水水质变坏和水体污染44

2.2.3 海水内侵和咸水入侵47

2.3 地面沉降49

2.3.1 地面沉降的危害50

2.3.2 地面沉降类型50

2.3.3 影响因素及变形机制51

2.3.4 地面沉降的预测及控制53

2.4 地温变化及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58

2.4.1 地温的分布及变化规律58

2.4.2 地下水超采对地温产生的影响59

第三章 矿产资源开发及工程建设环境地质问题61

3.1 地面塌陷61

3.1.1 地面塌陷及危害61

3.1.2 地面塌陷的产生条件及影响因素63

3.1.3 地面塌陷类型及形成机理65

3.1.4 地面塌陷的预测及防治68

3.2 地裂缝70

3.2.1 地裂缝的研究目的及意义70

3.2.2 地裂缝的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70

3.2.3 地裂缝的防治72

3.3 水土流失73

3.3.1 全球水土流失状况73

3.3.2 中国水土流失状况73

3.3.3 水土流失的危害性74

3.3.4 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影响因素76

3.3.5 防止水土流失的对策和措施79

3.4 滑坡及泥石流80

3.4.1 滑坡概念及研究意义80

3.4.2 滑坡类型特征和影响因素81

3.4.3 滑坡稳定性评价83

3.4.4 滑坡预报及防治对策84

3.4.5 泥石流的发育及危害84

第四章 农业污染环境地质问题86

4.1 农药污染86

4.1.1 农药的种类和特点86

4.1.2 农药的迁移和降解90

4.1.3 农药的毒性特征及危害性95

4.1.4 农药污染的防治与消除99

4.2 肥料污染100

4.2.1 化肥污染特征100

4.2.2 氮素循环及污染101

4.2.3 磷素循环106

4.2.4 化肥污染的溶质运移模型107

4.2.5 化肥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107

4.3 城市污水灌溉污染108

4.3.1 城市污水排放及利用现状108

4.3.2 污水灌溉中的环境地质问题110

4.3.3 污水灌溉的污染治理对策112

4.4 微生物污染113

4.4.1 地下水微生物污染来源及分类113

4.4.2 细菌和病毒在土壤中存活的因素113

4.4.3 细菌和病毒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迁移114

第五章 工业生产污染环境地质116

5.1 工业污染概述116

5.1.1 工业污染的来源、途径和污染物基本类型116

5.1.2 工业污染的影响范围118

5.1.3 工业污染的对策研究121

5.2 微量金属污染126

5.2.1 铬(Cr)污染126

5.2.2 汞(Hg)污染127

5.2.3 铁(Fe)污染128

5.2.4 铜(Cu)污染129

5.2.5 其他微量金属污染129

5.3 微量非金属污染130

5.3.1 砷(As)污染130

5.3.2 氟(F)污染131

5.3.3 氰化物(CN-)污染132

5.4 有机化合物污染133

5.4.1 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及来源133

5.4.2 有机化合物污染方式及途径136

5.4.3 有机化合物污染的危害及防治138

5.5 油类污染139

5.5.1 油的类型及特征139

5.5.2 油污染的危害性140

5.5.3 石油污染的去除141

第六章 天然地下水文环境地质143

6.1 天然地下水文环境地质研究现状143

6.1.1 国内外研究现状143

6.1.2 研究内容和意义145

6.2 地质环境中元素的迁移与富集147

6.2.1 地质环境中化学元素的迁移147

6.2.2 有机元素在地质环境中的作用151

6.2.3 地理和地质条件对元素迁移及富集的影响153

6.3 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154

6.3.1 地貌与健康155

6.3.2 岩石与健康156

6.3.3 土壤与健康157

6.3.4 水质与健康157

6.4 地质环境与疾病159

6.4.1 大骨节病159

6.4.2 氟骨病164

6.4.3 癌症166

6.4.4 心血管病170

6.4.5 其他地方病173

第七章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178

7.1 环境评价与可持续发展178

7.2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程序179

7.2.1 发达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简介179

7.2.2 我国的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182

7.2.3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183

7.2.4 评价等级划分184

7.3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185

7.3.1 综合评价方法185

7.3.2 专项分析与评价方法188

7.3.3 模糊数学方法189

7.4 环境风险评价190

7.4.1 概念190

7.4.2 环境风险事件发生特征、因素及分类191

7.4.3 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192

7.4.4 环境风险识别和影响预测193

7.4.5 工程环境风险评价195

7.5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内容(实例)196

第八章 地下水文环境地质调查与影响评价201

8.1 地下水文环境地质调查201

8.1.1 地下水文环境地质调查目的201

8.1.2 调查内容与方法201

8.1.3 地下水文环境地质资料的搜集与整理203

8.2 地下水文环境地质监测与实验207

8.2.1 地下水水质监测207

8.2.2 地下水动态观测210

8.2.3 地下水文环境地质实验方法及要求213

8.3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221

8.4 地下水环境质量预测231

8.5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233

第九章 水土资源环境管理与保护237

9.1 水土资源环境的管理237

9.2 水土资源环境保护240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44

参考文献2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