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肿瘤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肿瘤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4930023.jpg)
- 高文斌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2516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87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509页
- 主题词:肿瘤-并发症-诊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肿瘤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肿瘤治疗概论1
第一节 肿瘤外科治疗原则及其并发症防治1
一、手术医源性播散的预防1
二、原发灶的切除2
三、淋巴结清扫3
四、肿瘤外科的综合治疗4
第二节 肿瘤外科手术治疗5
一、预防性手术5
二、诊断性手术5
三、治愈性手术6
四、姑息性手术6
五、肿瘤减量手术7
六、复发瘤手术7
七、转移瘤的手术7
第三节 肿瘤的放射治疗8
一、放射治疗的原则和实施计划8
二、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8
三、放射治疗的照野以及剂量9
四、放射治疗方式9
五、放射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9
六、放射治疗在肿瘤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10
七、放射治疗的时间-剂量因素10
第四节 肿瘤的化学治疗10
一、肿瘤化疗概述10
二、肿瘤化疗基础11
三、临床化疗原则12
四、常用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7
五、抗肿瘤药物安全应用18
第五节 肿瘤的介入治疗19
一、介入放射学概述19
二、介入放射学的学科分类19
三、介入放射学技术19
四、肿瘤介入放射学20
第六节 肿瘤的传统中医药治疗21
一、肿瘤的中医命名21
二、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22
三、中医肿瘤的病机22
四、肿瘤中医治则23
第七节 肿瘤的中医药疗法及其并发症25
一、针灸25
二、其他中医治疗26
三、中药内外治法26
第八节 原发部位不明的转移癌的诊治28
一、概述28
二、肿瘤转移的一般规律29
三、临床检查手段的作用与局限性30
四、浅表部位的MCUO32
五、内脏器官的MCUO36
第九节 肿瘤并发症的分类37
一、按照发病机制分类38
二、按照肿瘤并发症所累及的系统分类39
三、按照肿瘤并发症产生的时间分类39
四、按并发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分类39
第2章 常用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41
第一节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41
一、抗肿瘤药物的传统分类41
二、新的药物分类42
第二节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42
第三节 抗肿瘤药物的特殊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43
一、烷化剂43
二、抗代谢药物45
三、抗肿瘤抗生素46
四、抗肿瘤植物类药47
五、重金属及其他杂类49
六、激素类50
七、抗肿瘤相关药物51
第3章 肿瘤疼痛综合征52
第一节 概述52
第二节 肿瘤疼痛的生理与心理机制53
一、痛觉的外周机制53
二、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的调制54
三、有关痛觉学说54
四、疼痛的心理机制55
第三节 肿瘤性疼痛的病因与临床表现55
一、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55
(一)骨骼的浸润和转移55
(二)神经系统受累56
(三)内脏器官受累57
二、肿瘤诊断引起的疼痛57
三、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58
(一)术后疼痛综合征58
(二)化疗后疼痛综合征58
(三)放疗后疼痛综合征59
(四)其他治疗引起的疼痛59
四、与肿瘤间接有关的疼痛59
五、与肿瘤无关的伴发症60
六、精神与心理因素60
第四节 疼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60
一、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60
二、诊断63
第五节 肿瘤疼痛的放疗和化学治疗66
一、放射治疗66
二、同位素治疗67
三、化学治疗68
第六节 肿瘤疼痛的内分泌治疗68
一、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69
二、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72
三、子宫内膜癌74
四、卵巢癌的内分泌治疗75
五、甲状腺癌75
六、肾癌75
七、恶性黑色素瘤75
第七节 肿瘤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75
一、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NSAID)76
二、麻醉性止痛药77
三、使用止痛药的原则79
四、止痛治疗中注意事项79
五、辅助性止痛药83
六、癌痛治疗的常见误区85
七、老年人用药的注意事项87
八、儿童病人的镇痛治疗原则87
第八节 肿瘤疼痛的中医中药治疗88
一、中药止痛88
二、针刺止痛89
第九节 肿瘤疼痛的神经电刺激和消融治疗89
一、经皮神经电刺激止痛89
二、神经阻滞治疗90
三、手术止痛93
(一)神经外科手术93
(二)骨科手术94
第十节 肿瘤疼痛的心理行为治疗95
一、心理咨询95
二、认知-行为治疗95
第4章 肿瘤食欲缺乏-恶病质综合征和营养支持治疗98
第一节 CACS发病机制98
一、肿瘤及抗肿瘤治疗影响食物的摄入与吸收98
二、肿瘤消耗宿主的营养99
三、肿瘤及宿主的生物活性物质对食欲、代谢的干扰100
四、心理因素与习得性厌食101
第二节 CACS临床表现101
一、营养不良的分类102
二、营养不良的程度102
三、营养不良的特殊体征102
第三节 CACS诊断与鉴别诊断102
一、诊断102
二、鉴别诊断104
第四节 CACS治疗104
一、一般处理104
二、药物治疗104
第五节 肿瘤病人的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105
一、胃肠外用的营养物质105
二、营养液配方106
三、胃肠外营养适应证与禁忌证106
四、静脉营养途径106
五、胃肠外营养监测107
第六节 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并发症和处理107
一、与导管有关的并发症107
二、感染并发症108
三、代谢并发症109
(一)糖代谢紊乱109
(二)必需脂肪酸缺乏症109
(三)与输注氨基酸液有关的代谢异常109
(四)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110
(五)微量元素缺乏症110
(六)维生素缺乏症111
(七)TPN的其他并发症111
第七节 肿瘤病人的肠内营养112
一、肠道的营养吸收112
二、肠内营养支持113
三、肠内营养素的成分113
四、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114
五、肠内营养的适应证114
六、肠内营养的输入途径115
七、肠内营养的投给方式116
八、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及其防治116
九、肠内营养的监测117
十、肠内营养的护理117
第5章 异位激素综合征与内分泌代谢性紊乱121
第一节 高钙血症121
一、发病机制121
二、临床表现122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23
四、治疗124
(一)高钙血症的治疗原则124
(二)药物性降钙的治疗原则124
(三)高钙血症的具体治疗措施124
第二节 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与低钾血症125
一、病因以及发病机制126
二、临床表现126
三、诊断126
四、鉴别诊断127
五、治疗128
第三节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与低钠血症128
一、病因以及发病机制128
二、临床表现与特点129
三、诊断129
四、鉴别诊断129
五、治疗130
第四节 低血糖症131
一、发病机制131
二、临床表现13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31
四、治疗132
第五节 嗜铬细胞瘤危象133
一、病因及病理133
二、临床表现133
三、诊断134
四、治疗135
第六节 肾上腺危象137
一、病因137
二、诱发因素137
三、临床表现137
四、实验室检查138
五、治疗138
第七节 类癌综合征139
一、病理139
二、临床表现140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41
四、治疗143
第八节 低镁血症145
一、病因145
二、临床表现145
三、治疗145
第九节 高尿酸血症146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46
二、临床表现146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47
四、治疗147
第十节 肿瘤溶解综合征148
一、病因148
二、病理生理148
三、临床表现149
四、诊断149
五、治疗149
第十一节 乳酸中毒症15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50
二、临床表现150
三、诊断150
四、治疗151
第6章 肿瘤的血液系统并发症153
第一节 红细胞增多症153
一、发病概述153
二、发病机制153
三、诊断154
四、治疗154
第二节 贫血154
一、概述154
二、发病机制与分类155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157
四、治疗158
第三节 肿瘤性白细胞增多症160
一、白细胞增多的原因与分类160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160
三、治疗161
第四节 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161
一、病因161
二、临床表现162
三、治疗162
第五节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64
一、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学164
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评估164
三、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165
第六节 肿瘤性血小板增多症166
一、病因167
二、临床表现167
三、治疗167
第七节 肿瘤性血小板减少症167
一、病因以及发病机制167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68
三、治疗169
第八节 血栓形成以及栓塞性事件17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70
二、临床表现171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171
四、治疗171
第九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72
一、病因172
二、发病机制172
三、临床分型以及分期173
四、临床表现174
五、辅助性实验室检查174
六、诊断175
七、治疗175
第十节 溶血性尿毒症性综合征177
一、病理特点177
二、发生机制177
三、临床表现177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78
五、治疗和预防178
第十一节 肿瘤病人的发热178
一、发病机制以及易感因素179
二、临床表现180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180
(一)诊断180
(二)感染性发热的病原学诊断181
四、预防与治疗182
第7章 神经系统并发症189
第一节 肿瘤脑转移189
一、概述189
二、临床表现190
三、诊断191
四、鉴别诊断191
五、治疗192
第二节 脑(脊)膜癌病195
一、临床表现195
二、辅助性检查19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96
四、治疗196
第三节 肿瘤对神经系统的远隔效应197
一、亚急性小脑变性197
二、癌性灰质性脑脊髓炎197
三、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198
四、光感受器变性198
五、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病199
六、类运动神经元疾病199
七、多发性肌炎199
八、癌性周围神经病200
第四节 肿瘤并发脑血管病200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00
二、脑动脉栓塞201
三、静脉或静脉窦血栓202
四、脑出血(肿瘤卒中)202
第五节 颅内压增高202
一、病因202
二、颅内肿瘤的病理学分类202
三、病理生理203
四、临床表现203
五、诊断204
六、治疗205
第六节 肿瘤性癫癎及癫癎持续状态206
一、病因206
二、病理生理学特点206
三、癫癎的分类207
四、临床表现207
五、诊断208
六、治疗208
第七节 脊髓压迫症209
一、病因209
二、发生机制209
三、临床分期210
四、临床表现210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211
六、治疗212
第8章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215
第一节 肿瘤的心脏转移及心脏压塞215
一、流行病学215
二、病理生理215
三、临床表现215
四、诊断216
五、鉴别诊断217
六、治疗217
七、预后218
第二节 抗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脏损伤219
一、病因及机制220
(一)急性和亚急性心脏毒性220
(二)慢性心肌病220
(三)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防治措施223
(四)其他心脏毒性药物223
二、预防及治疗224
第三节 上腔静脉综合征224
一、解剖学基础224
二、病因225
三、临床表现225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226
五、治疗227
(一)内科治疗227
(二)放射治疗228
(三)化疗加放疗228
(四)手术治疗228
(五)介入性血管内支架置入228
第四节 下腔静脉综合征228
一、病因229
二、临床表现230
三、诊断230
四、治疗231
第五节 血栓性静脉炎及其他血管并发症232
一、病因以及诱发因素232
二、临床表现233
三、防治措施233
四、其他血管并发症234
第六节 肿瘤相关的高血压症234
一、肿瘤分泌的活性物质235
二、占位性病变的压迫235
第9章 呼吸系统并发症237
第一节 肿瘤的肺转移237
一、发生率237
二、转移机制237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238
(一)临床表现238
(二)影像学诊断238
(三)肿瘤标志物及有关的实验室检查239
(四)病理组织学及细胞学诊断239
四、治疗239
第二节 呼吸困难与呼吸衰竭240
一、病因学240
二、临床表现241
三、诊断241
四、治疗242
第三节 恶性胸腔积液243
一、发生率243
二、发生机制244
三、临床表现244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245
五、治疗246
(一)全身治疗246
(二)局部治疗246
第四节 化疗性肺部损伤248
一、化疗药物肺损害的机制249
二、病理生理250
三、临床表现250
四、引起肺损害的典型药物250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252
六、治疗253
第五节 咯血253
一、病因254
二、临床表现254
三、临床辅助检查254
四、治疗255
第六节 阻塞性肺炎257
一、病因257
二、临床表现257
三、辅助性检查258
四、诊断258
五、治疗259
第10章 消化系统并发症262
第一节 恶心与呕吐262
一、病因262
二、发病机制263
三、临床表现264
(一)CINV的三种表现形式264
(二)影响CINV发生的因素265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265
(一)诊断265
(二)鉴别诊断266
(三)并发症的诊断266
五、治疗266
(一)正确的护理267
(二)心理治疗267
(三)药物治疗267
第二节 反流性食管炎27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71
二、临床表现272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272
四、治疗273
第三节 食管及胃肠吻合口狭窄274
一、病因274
二、临床表现27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275
四、预防及治疗275
第四节 倾倒综合征27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77
二、临床表现277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277
四、治疗278
第五节 恶性腹水278
一、病因278
二、发生机制279
三、临床表现279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279
(一)临床诊断279
(二)腹水的影像学检查280
(三)腹水的实验室检查280
(四)腹水的细胞病理学检查282
(五)腹腔镜检查与腹膜活检282
(六)癌性腹水的鉴别诊断282
五、治疗284
第六节 化疗药物引起的肝损伤287
一、药物在肝脏的作用287
二、肝脏损害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机制288
三、临床表现289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290
五、治疗291
六、肝功能损伤时化疗药物剂量的调整292
第七节 便秘292
一、便秘的原因292
二、临床表现293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293
四、治疗294
第八节 呃逆29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95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295
三、治疗295
第九节 腹泻297
一、原因及相关因素297
二、临床表现及其诊断298
三、治疗299
第十节 上消化道出血300
一、病因300
二、诊断301
三、治疗302
四、预防措施304
第十一节 下消化道出血305
一、概述305
二、病因305
三、临床表现305
四、诊断306
五、治疗307
第11章 泌尿系统并发症311
第一节 肿瘤的肾脏并发症311
一、病因及临床表现311
(一)肿瘤直接引起的肾脏并发症311
(二)肿瘤间接引起的肾脏并发症312
(三)抗肿瘤治疗引起的并发症313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314
(一)病史315
(二)实验室检查315
(三)影像学检查315
三、治疗315
四、肾功能损害时抗肿瘤药物的应用315
第二节 癌性肾小球病变316
一、病因316
二、病理317
三、临床表现317
四、诊断318
五、治疗318
第三节 化疗药物性肾损害319
一、病因319
二、病理320
三、临床表现320
四、辅助检查321
五、诊断321
六、治疗321
第四节 肿瘤的膀胱并发症322
一、病因与临床表现322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323
三、治疗323
第五节 出血性膀胱炎324
一、病因324
二、临床表现325
三、诊断325
四、预防325
五、治疗325
第六节 阴茎异常勃起327
一、病因及病理性变化327
二、阴茎异常勃起的诊断327
三、阴茎异常勃起的治疗328
第12章 骨及骨关节肿瘤并发症331
第一节 肿瘤骨转移331
一、发生率331
二、发生机制331
三、病理331
四、临床表现332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334
六、治疗及预后334
(一)手术治疗334
(二)双膦酸盐的应用335
第二节 病理性骨折336
一、病因336
二、临床表现337
三、辅助检查337
四、鉴别诊断338
五、治疗338
第13章 肿瘤的皮肤肌肉并发症以及风湿症候群342
第一节 肿瘤的皮肤转移或浸润342
一、概述342
二、临床表现342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343
四、治疗343
第二节 内脏恶性肿瘤的非特异性皮肤表现343
一、强烈提示内脏肿瘤的皮肤表现344
二、与肿瘤相关的反应性皮肤病345
三、遗传相关性皮肤病与恶性肿瘤345
第三节 抗肿瘤性皮肤黏膜损害348
一、化疗引起的皮肤黏膜损害348
二、激素治疗引起的皮肤并发症350
第四节 肿瘤引起的风湿症候群350
一、肿瘤直接引起的风湿症候群350
二、肿瘤间接引起的风湿症候群350
第五节 带状疱疹350
一、病因350
二、临床表现351
三、鉴别诊断351
四、治疗352
第六节 皮肌炎352
一、病因及临床特点352
二、临床表现353
三、实验室检查353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354
五、治疗354
第14章 肿瘤放射治疗并发症356
第一节 概述356
一、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受356
二、放射损伤及修复357
三、放射治疗的影响因素358
四、临床表现358
五、预防与治疗359
第二节 放射性脑病359
一、致病因素359
二、发病机制360
三、临床表现360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361
五、预防与治疗361
第三节 放射性脊髓病362
一、致病因素与脊髓放射耐受性362
二、发病机制362
三、临床表现363
四、临床类型363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364
六、预防与治疗364
第四节 放射性脑损伤与智能减退365
一、发病因素与发生机制365
二、预防与治疗366
第五节 放射性周围神经损伤366
一、病因和影响因素366
二、临床表现367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367
四、预防与治疗367
第六节 眼睛和眼附件的放射性损伤368
一、眼及附件放射耐受性368
二、眼睛及眼附件的放射性损伤369
三、防治369
四、放射性白内障369
第七节 放射性口腔损伤370
一、放射性口腔黏膜炎370
二、放射性口腔干燥症370
三、放射性龋齿及放射性骨坏死371
四、放射性张口困难372
第八节 放射性中耳损伤372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373
二、临床表现373
三、预防与治疗373
第九节 放射性食管炎374
一、病因及影响因素374
二、临床表现374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374
四、预防与治疗375
第十节 放射性喉水肿376
一、病因376
二、临床表现376
三、影像学检查377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377
五、治疗377
第十一节 放射性气管炎377
一、病因377
二、临床表现377
三、防治措施378
第十二节 放射性乳腺损伤378
一、损伤与临床表现378
二、预防与治疗379
第十三节 放射性心脏并发症379
一、病因及影响因素379
二、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380
三、临床表现380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381
五、预防与治疗381
第十四节 放射性肺损害382
一、病因及影响因素382
二、发病机制与病理382
三、临床表现383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383
五、预防与治疗384
第十五节 放射性肝损害384
一、病因及影响因素384
二、发病机制385
三、临床表现385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385
五、防治386
第十六节 放射性胃肠道反应386
一、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387
二、临床表现387
三、诊断388
四、预防与治疗388
(一)预防388
(二)治疗388
第十七节 放射性内分泌腺损伤389
一、放射性脑垂体功能损伤389
二、放射性甲状腺损伤390
三、放射性性腺功能损伤390
第十八节 放射性肾损伤391
一、病因及影响因素391
二、发病机制391
三、临床表现392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392
五、预防与治疗392
第十九节 放射性膀胱炎393
一、发病因素与发病机制393
二、临床表现393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394
四、预防与治疗394
第二十节 放射性骨、关节损伤394
一、病因及影响因素394
二、发病机制395
三、临床表现395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396
五、预防与治疗396
第二十一节 肌肉组织的放射性损伤397
一、发病机制397
二、临床表现397
三、防护397
第二十二节 放射性黏膜炎397
一、黏膜炎发生的病理生理学特点398
二、黏膜炎的评价标准和分级398
三、黏膜炎的预防与治疗399
第二十三节 放射性皮肤损害400
一、病因及影响因素401
二、临床表现40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402
四、预防与治疗402
第二十四节 放疗后继发癌症402
一、发病机制402
二、临床诊断403
三、预防与治疗403
第二十五节 放射性造血系统损伤404
一、急性全身照射对造血系统的影响404
(一)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表现404
(二)全身照射对外周血细胞的影响404
二、慢性全身照射对于造血系统的影响405
(一)慢性放射损伤对于造血器官的影响405
(二)慢性放射性损伤对于造血干细胞的损伤修复405
(三)慢性放射性损伤对于外周血细胞的影响405
第15章 肿瘤生物治疗的并发症407
第一节 IL-2和LAK细胞、TIL细胞的毒副作用及防治407
一、毒副作用的发病机制407
二、临床表现407
三、预防及治疗408
第二节 干扰素的毒副作用与防治408
一、临床表现408
二、防治措施409
第三节 其他生物应答修饰剂的毒副作用及防治409
一、集落刺激因子409
二、肿瘤坏死因子(TNF)409
三、左旋咪唑409
四、西咪替丁410
五、吲哚美辛410
六、卡介苗411
第16章 化学治疗的远期并发症413
第一节 化疗对性腺和生育功能的损伤413
一、化疗对男性性腺功能的损伤413
二、化疗对女性性腺功能的影响414
三、化疗对生育功能的影响415
四、诊断与治疗415
第二节 抗肿瘤药物对胎儿及后代的影响416
一、妊娠期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药理416
二、化疗药物对胎儿和后代的毒副作用416
三、预防措施417
第三节 化疗药物诱发肿瘤417
一、相关因素417
二、发病机制418
三、原发肿瘤与诱发肿瘤的关系418
四、诊断与治疗420
第17章 肿瘤介入治疗并发症421
第一节 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及其相关并发症421
一、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421
二、常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424
(一)脑血管造影术424
(二)颅脑肿瘤的介入治疗424
(三)头面颈部肿瘤的介入治疗425
(四)肺癌的介入性治疗426
(五)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426
(六)动脉导管药盒置入技术427
(七)胃癌的介入治疗428
(八)胰腺癌的介入治疗428
(九)肾癌的介入治疗429
(十)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430
(十一)盆腔大动脉出血的介入治疗430
(十二)膀胱癌的介入治疗431
第二节 非血管介入性诊疗技术并发症431
一、非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431
二、常见的非血管介入操作技术432
(一)食管成形术432
(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433
(三)梗阻性黄疸的治疗434
(四)经皮肾造瘘导管引流术435
(五)经皮椎体成形术435
(六)神经阻滞术436
(七)气管狭窄的介入治疗436
第三节 肝癌的介入治疗437
一、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栓塞治疗437
二、经皮肝脏穿刺消融术439
三、肝动脉导管药盒置入术440
四、经皮微波凝固治疗术440
五、射频消融治疗术441
第四节 造影剂不良反应及其并发症442
一、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及其机制442
(一)特异性反应442
(二)物理-化学反应443
二、临床表现444
三、诊断444
四、防治444
第五节 造影剂肾病445
一、病因学445
(一)与患者相关的CIN发生危险因素446
(二)与造影剂相关的CIN发生危险因素447
二、发病机制448
三、临床表现448
四、诊断448
五、防治448
第18章 肿瘤诊疗新技术的临床并发症451
第一节 概述451
第二节 氩氦刀治疗的并发症451
一、常见并发症451
二、并发症防治452
第三节 射频消融技术治疗的并发症453
第四节 电化学技术治疗的并发症454
第五节 热疗的并发症455
一、适应证455
二、禁忌证455
三、并发症455
第六节 肿瘤激光治疗的并发症456
第七节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并发症457
第八节 电穿孔治疗的并发症458
第九节 放射性粒子立体种植治疗并发症459
第十节 立体定向伽马射线治疗的并发症460
一、放射性反应461
二、早期并发症461
三、远期并发症462
第十一节 中子治疗的并发症462
一、中子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462
二、中子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预防462
索引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