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反射棱镜共轭理论 光学仪器的调整与稳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连铜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
- ISBN:7810131184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525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5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反射棱镜共轭理论 光学仪器的调整与稳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篇数理基础1
第一章数理基础1
§1-1反射矢量公式1
§1-2转动矢量公式2
§1-3转动与坐标转换的关系5
§1-4刚体运动的一般规律7
一、 刚体任意运动的等效7
二、 刚体的等效螺旋运动10
三、 刚体瞬间转动的合成14
四、 刚体微量转动的合成16
§1-5梯度17
第二篇反射棱镜共轭理论19
第二章反射棱镜成象19
§2-1 专用术语19
§2-2棱镜的展开和归化20
§2-3棱镜成象和刚体运动23
§2-4棱镜物、象空间的共轭关系26
§2-5棱镜的位置共轭—棱镜物、象位置共轭定理26
§2-6棱镜的方向共轭——棱镜物、象方向共轭定理30
§2-7棱镜物、象方向共轭定理的数学表示33
§2-8棱镜作用矩阵R的确定方法35
一、 各个反射面的反射作用矩阵的连乘35
二、 利用转动与坐标转换的关系36
三、 直接利用棱镜的一对共轭的物、象坐标38
§2-9 棱镜特征方向T和转换角2?的求解41
一、 平面棱镜特征方向的作图法求解41
二、 空间棱镜特征方向的矢量法求解—作图解析法43
三、 棱镜特征方向的解析法求解46
§2-10求棱镜物空间内一任意物点在它的象空间内的共轭象点49
§2-11偶次反射棱镜的成象螺旋轴54
§2-12奇次反射棱镜的成象螺旋轴56
§2-14平行光路中的光路计算62
§2-1 3棱镜的光路计算62
§2-15会聚光路中的光路计算65
第三章平面镜系统转动73
§3-1平行光路73
§3-2会聚光路82
§3-3平面镜系统转动定理88
§3-4平面镜系统转动定理的应用93
一、 平行光路93
二、会聚光路95
第四章反射棱镜微量位移100
§4-1反射棱镜微量转动定理101
§4-2 引理102
§4-3象的微量运动的基本方程102
第五章反射棱镜调整112
§5-1 象运动同光学调整的关系113
一、平行光路114
二、会聚光路117
§5-2平行光路中的调整计算118
一、概述118
二、计算公式119
§5-3会聚光路中的调整计算124
一、概述124
二、计算公式124
三、 在会聚光路中存在两块棱镜的情况130
第六章反射棱镜调整规律132
§6-1 象偏转分量及其极值特性向量133
——反射棱镜调整定理133
§8-2象移动分量及其极值特性向量——引理142
§6-3有关象点位移分量和象点位移的特性参量147
§6-4象点位移分量的极值轴(或梯度轴)和零值轴150
§6-5象点位移的各维数的零值轴155
值极点168
§6-6光轴交截平面棱镜的各维数零值轴、零值轴平面和零168
般方法185
§6-7反射棱镜平面三维零值极点的存在条件及其求解的一185
§6-8反射棱镜分类205
§6-9反射棱镜图表207
§6-1 0反射棱镜顺、逆光路调整的转换公式214
——反射棱镜逆光路调整定理214
第七章反射棱镜稳象220
§7-1相对稳象和绝对稳象221
§7-2平行光路稳象223
一、关于反射棱镜稳象的自由度问题223
二、微量转动稳象公式226
三、 有限转动稳象公式230
§7-3会聚光路稳象233
一、稳象棱镜的选型问题233
二、会聚光路稳象公式239
§8-1 分校光轴的概念244
第三篇 反射棱镜共轭理论的应用244
第八章铰链式双眼观察仪器的分校光轴的原理244
§8-2分校光轴的方法和步骤247
§8-3象位偏与光轴偏的关系式248
§8-4分校光轴的具体实施253
§8-5炮队镜的分校光轴255
一、 炮队镜的有关结构及其光轴校正仪的简介255
二、 炮队镜的分校光轴258
第九章 双眼望远镜光轴调整计算261
§9-1 双限望远镜的铰链结构261
§9-2光轴校正仪262
§9-3校光轴的方法和步骤263
§9-4象位偏与光轴偏的关系式265
§9-5光轴调整计算272
§9-6光轴校正仪使用方法的改进280
§9-7双限望远镜光轴校正中的一些经验282
§9-8对双眼望远镜的光轴校正及校正时的棱镜转轴的分析284
§9-9反射式光轴校正仪286
第十章 光轴偏和象倾斜的综合计算289
§1 0-1综合计算的概念289
§10-2推导必要的公式290
§10-3综合计算294
§10-4关于棱镜调整转轴的选择296
第十一章基于观测线的观测角误差规律(曲线)的调整298
§11-1 题意298
§11-2坐标系的选择300
§11-3固定棱镜前下倾(前上倾)所造成的观测角误差301
§11-4固定棱镜左下倾(右下倾)所造成的观测角误差305
§11-5调整补偿307
第十二章对1 m体视测距仪的基端棱镜的调整分析312
§12-1基端棱镜的光路312
§12-3基端棱镜的极值特性向量313
§12-2基端棱镜座的构造313
§12-4基端棱镜的调整特性的分析316
第十三章观测系统的扫描和稳象321
——稳象、观测系统的设计321
§13-1平飞轰炸瞄准图321
§1 3-2 瞄准324
一、方向瞄准324
二、距离瞄准325
§13-3观测系统325
§13-4观测系统稳象332
§13-5棱镜-陀螺稳象部件的结构345
附录348
附录一反射棱镜图表384
附录二 符号表以及对某些符号规则的说明508
附录三基本定理和基本公式512
参考文献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