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历代爱国豪言大观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历代爱国豪言大观](https://www.shukui.net/cover/8/34839296.jpg)
- 汪东仁,洪景寿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文汇出版社
- ISBN:780531201X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46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573页
- 主题词:爱国主义-名句(地点: 中国 学科: 手册) 名句-爱国主义(地点: 中国 学科: 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历代爱国豪言大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沣未始有也3
壮哉!山河之固3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3
白曰曜青春,时雨静飞尘3
何时一统山河了,只向春田带雨耕3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3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3
1.1 大好河山篇3
卷一 文明古国3
伟哉神禹迹,疏凿此山川4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4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4
台湾弃取,所关甚大。弃而不守,尤为不可4
(台湾)弃之必酿大祸,留之永固边圉4
地沃俗骄夸末富,山雄气悍号兵勍4
古人创辟事,动为百世赖。北屹万里城,南航五岭背4
祖国岂不美,世界昔第一5
我朝况全盛,幅员二万里5
中国譬则富室,千仓万箱,蓄积至厚5
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5
二万万膏腴之地,四万万秀淑之民5
中国地大物博,于地球四大洲中最为富强5
指挥役百灵,湘漓听分派5
泱泱哉我中华!最大洲中最大国,廿二行省为一家5
山岳为天下之至秀,江海为天下之至通,壤衍为天下之至腴,物产为天下之至富6
中国之一块土,为我始祖黄帝所遗传,子子孙孙,绵绵延延,长于斯,衣食于斯,当共守其勿替6
辟地黄河及长江,大刀霍霍定中原6
中国的矿产,随便一省,足敌欧洲一国6
名黄帝,自西北,一统中央6
长江长,黄河黄,滔滔汨汨,浩浩荡荡6
人民美而秀,土地膏而丰6
泼海红霞照我杯,江山如此故雄哉6
寸寸河山寸寸金6
中国地大物博,优于万国实万万7
昆仑之山,为黄河之源,浑浑万里,东入于海,中有伟大民族,代产英杰,以维其邦国7
1.2 悠久文明篇7
中国者,聪明徇智之所居,万物财用之所聚,贤圣之所教,仁义之所施7
缅惟古之中华,多类今之夷狄,有居处巢穴焉7
古人日以远,青史永不泯7
圣作贤述代继起,浸濯沉黑扬光晶8
彬彬哉我文明!五千余岁历史古,光焰相续何绳绳8
夫中国之在大地也,神圣绳绳,国最有名,义理制度文物,驾于四溟8
文治武功烂朝日,纪功碑字长城刻8
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8
中国者,礼乐之所存,恩信之所出8
以古证今,兢兢业业,然后可长治久安8
浸润四千载,文化吐光芒9
中国之文明,已著于五千年前,此为西人所不及9
忆昔我祖名轩辕,发祥根据在昆仑9
鸿昧初起,文明未开之际,吾民族已能崭然见头角,能力之伟大,不亦可想9
中国疆宇为天下之至中,风气为天下之至正9
德化臻于上理,声教迄于遐方9
天地大矣,前途辽矣,美哉,我少年中国乎9
并没有,异种人,来做皇帝,俺子孙,自应该,永远不忘10
叫一声我的始祖公公!想当初大刀阔斧,奠定中原,好不威风10
人民之聪明才智自古无匹,承五千年之文化,为世界所未有10
中国为世界最古之国,为东方首出之邦10
1.3 变革日新篇10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10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1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0
刚健笃实,辉光日新10
弊政固不可不革,革而当,其悔乃亡11
变是弊俗,以登天下之士11
法无新陈,便民者良11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寻其起病之源11
拨乱反正,志在安人11
改弦易调,革故鼎新11
夫现居常者,未可论匡济之功,应变通者,然后见帝王之略11
国家事大,不限常礼11
不革旧风,令归正道者,非也11
拨乱反正,承平百年12
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12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12
天文之变无穷,上下传今,岂无偶合12
正则用之,邪则去之,是则行之,非则改之12
宜得敏锐兼人之器,以副厉精更化之怀12
广引深远,以明治乱之原12
欲兴天下之利,革天下之弊,当求利弊之本原而兴且革之13
题目张大,不能实落下手,不谓兴革13
变而更化乃可理也13
变革之道,必斟酌剂量,识化裁之宜13
因革损益,务求便民13
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13
滥予不可不裁,淫巧不可不革13
天下日动,而君子日生;天下日生,而君子日动14
因革损益,期于尽善,原无数百年不弊之法14
创制听之前王,修举听之百执,斟酌听之长吏,从违听之编氓,而天下各就其纪14
法不可以苟因也,苟因则承敝袭舛,有颓靡不振之虞14
居不得不变之势,而犹讳其变之实,而姑守其不变之名,必至于大弊14
因已变之势,复创造之规14
智者不袭常14
随时制法,因情制礼15
因时而变,所以救其失;不模古而行,所以致其真15
通天下之故,类民物之情,知从变之宜15
谨守旧章,不敢逾越,是服敞缁衣也。一朝弃旧图新,宜民宜俗,是服新缁衣也15
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15
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大贤不能善治15
穷则必变,变则求通,而后可垂久15
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16
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16
三代之上,天皆不同今日之天,地皆不同今日之地,人皆不同今日之人,物皆不同今日之物16
天下事最误于因循16
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16
一祖之法无不弊,千夫之议无不靡16
不可貌古人而袭之,畏古人而拘之16
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17
全变则强,小变仍亡17
悬清秩功牌,以奖新艺新器之能17
今日在列大竞争之中,图保自存之策,舍变法外别无他图17
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17
斟酌西哲说,扫除旧俗幕17
素女善革娲皇弦17
新法丕矫变,旧俗涤以清17
君主官吏而欲附于国民以自存,必自勿畏大变革而赞成大变革始18
日月不新,何以光明18
进取则日新18
变法则民智,变法则民强,变法则民生18
国民如欲自存,必自力倡大变革,实行大变革始18
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18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18
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18
凡利必兴,凡害必除19
酌取西法,以补吾中国古法之亡19
权衡数千年上之沿革损益,与数千年下之利弊究竟19
大誓群众,不施赏新罚旧19
世运方日新,日进日日改19
金瓯荡动之辰,将欲再奠元黄,永安社稷,则必奋然改革,政令从新19
上下一德,更张丕变,咸与维新,庶可有益于民生,无负于斯世19
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20
搜索五千年之历史,指点二百余万方里之地图,问人省己,欲求一革命之事20
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20
除旧布新,积秽尽去20
非行新政不足以保中国20
拨乱而反之正,舍此固无可图20
变则存,不变则亡20
涂炭一世之生民,神州陆沉,所望于此一改而拯之矣20
吾愿日日执鞭以从我同胞革命,吾祝我同胞革命20
亟以革政挽革命21
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21
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21
1.4 各族一家篇21
今日之民智,不必恃他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21
志在改良政治,使中国列入强国之内,而致世界和平21
吾因爱平和愈爱革命21
宜尽赤心向天子22
鼠之得窟,鱼之得水22
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22
若中国不静,远夷虽至,亦何所益22
朕为苍生父母,岂惜一女22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22
弃利蹈义,坚盟从约22
抚之以安,待之以诚,谕之以理23
一家之亲,恩爱相厚,足制外侮23
视天下如一家23
取有于无,适以厉民,况彼远夷,尤当宽恤23
国家所患,今皆和附,是将大利于中国也23
华夷山不断,吴蜀水相通23
善执柔谦,永以为好23
理内以及外,绥近以来远,以惠中国,以静四方23
人生四海内,同作兄弟看24
欢好若兄弟24
兵端一开,未易猝止,非国家久远计24
虐政苛敛,一切蠲除,参用汉法,可为长久计24
番人即吾人,何贷为24
永笃诚好,相与往还,同为一家24
满洲、蒙古、汉人视同一体,譬诸五味,调剂贵得其宜25
毋致一人失所,如此则人心归附而大业可成25
夷狄之与华夏,所生异地,其地异,其气异矣。气异而习异,习异而所知所行蔑不异焉25
天有殊气,地有殊理,人有殊质,物有殊产,各生其所生,养其所养,君长其君长,部落其部落,彼无我侵,我无彼虞25
南蛮北狄复西戎,泱泱大国风,蜿蜒海水环其东,拱护中央中。称天可汗万国雄,同同同25
秦肥越瘠同一乡,併作长城长,鸟夷索虏同一堂,拼作强军强。全球看我黄种贵,张张张25
政治改革,五族一家,不分种族26
发扬光大民族主义,建设一最大之民族国家26
域中尚有蒙古、回部,西藏诸人,既皆等视,何独薄遇满人哉26
人人当致忠于此所新建国家之义务26
昔日禹贡九州,今日之十八省,我皇汉民族嫡亲同胞,生于斯,长于斯,聚国族于斯之地乎26
南音北音同华言,左行右行同汉文,索头椎髻古异族,久合?治归陶甄26
凡五族之人,皆如兄弟,合心合力,以为民国之前途着想尽力26
谋意识之感通,智德之交换,志气之鼓舞,相挈相提27
登五族于一堂,合四远以为国,泯种族之界,无主属之分27
五族一家,联合进行,同立于五色旗下,造成世界第一等国资格27
俭,吾从众31
节衣服饮食之养,以先国之民,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31
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31
食不可不务,地不可不力,用不可不节31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31
礼,与其奢也,宁俭31
奢则不逊,俭则固31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31
2.1 勤劳节俭篇31
卷二 光荣传统31
以靡丽为右,奢侈为务,是乃国家之大贼32
强本节用,人给家足之道也32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善臧其余32
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32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32
节取于民,而普施之32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32
育物济人,必资于食;家给人足,本藉于农33
国家府库,出纳有常33
贫不学俭,富不学奢33
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33
珍宝满目,何解饥寒33
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33
农殖者,为政之本,有国之大务33
躬俭安贫,自首一节33
若用之不节,宁敛之欲薄,其可得乎34
克俭节用,弘道之源;崇侈恣情,败德之本34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34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34
制俗以俭,其弊为奢34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34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34
克勤克俭,无自纵逸34
以俭约率下35
足国在节用,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35
节己以裕众,是为俭德35
国奢示之以俭,君子之行,宰相之事也35
处富贵者,正当抑奢侈,宏俭约戒嗜欲犹恐不足以慰民望,况穷天下之技巧,以为一己之奉乎35
珠玉非宝,节俭是宝35
宫室但取完固而已,何必过为雕斫35
艰难得之,艰难守之35
享天下之大福者,必先天下之大劳;宅天下之至贵者,必执天下之至贱36
厚生之道,全在勤治农桑36
民之生也,莫重于粟,遂其生者,莫重于农36
人君能俭,则百官化之,庶民化之,于是官不扰民,民不伤财36
朴者,天地之始气,在国为将兴之候。奢者,天地之终气,在国为将亡之候36
能恭俭者,保国之君,保家之主36
俭守勿失,以遗子孙36
2.2 勇敢顽强篇37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37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37
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37
黄金世界正在手,人出双手能维持37
今虽府库充盈,宜以节俭为要37
绍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37
欲求富强,当先崇节俭37
为国立功,可以永年38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38
耿介倚长剑,日落风尘昏38
临危不惧,勇也38
义无反顾,计不旋踵38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38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于利,是君子之勇也38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8
不学蒲柳周,贞心常自保39
但使贞忠在,甘从玉石焚39
愿保金石志,无令有夺移39
愿君保玄曜,壮志无自沉39
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39
难莫难于全大节39
意之所向,金石莫隔39
见义勇发,不计祸福39
忠臣不畏死,故能立天下之大事;勇士不顾生,故能立天下之大名39
吾志必往,谁能沮之40
奋拔于泥涂之内,振迅于阨塞之区40
破浪乘风洵壮哉!逆风狂飓亦贝柁师材40
阅世虽深有血性,不使人世一事磨锋芒40
死庶无惭于后世40
但忧死无闻,功不挂青史40
生而为英,死而为灵40
慨一死之得宜,可以含笑于地下,而不愧吾文天祥40
事当创始,行之维艰,惟能不惑于人言,始终毅然而为之耳41
有志之士,坚忍前修41
一战不胜,则谋再战,再战不胜,则谋屡战41
我愿四万万同胞,前仆后继,请为之先41
弟妹咸能耐岁寒,备尝苦辣与辛酸41
沐雨栉风匡骏业,开疆拓土辟江山41
创榛辟莽,前驱先路41
天下事,怕的是,不肯去做,断没有,做不到,有志莫偿42
要以坚忍为主,即失败到十几次,百余次,断头到数十万,数百万,都不可怕42
一代不能,接及十代;十代不能,接及百代;百代不能,接及千代42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42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42
能使群花皆缩首,助他秋菊傲秋霜42
秋风起兮百草黄,秋风之性劲且刚42
但处于今日,不当有悲观之念,务须坚忍冒险,发愤求进43
沧桑有变心难易,依旧冰清与石坚43
金以炼益精,水以澄益精43
敢是达才须磨炼,故教红炉泣精金43
不求虚名,不惧生死,不畏艰难,必要取回所失的土地为目的,不愿为他族之奴隶43
天涯沦落无人惜,憔悴欺霜傲雪姿43
向前向前,登山极巅;向前向前,涉水极重渊43
黄金意气铁肝肠,革命运中最擅场44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44
2.3 酷爱自由篇44
义烈发于血诚44
逢君别有伤心在,且看寒梅未落花44
血性男儿,不可无忍耐性,失败时节,尤不可无涵养工夫44
事业失败,不足畏也,改过再图,必有成功之一日,惟志不可颓,志颓则永无成44
当其赴汤火,冒白刃44
持博爱平等主义,同时又持民族主义,二者相为用也45
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45
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45
挽回我有生以来之自由,以购取人人平等之幸福45
尔之自由神已左手指天,右手指地,为尔而出现45
尔之独立旗已高标于云霄,尔之自由钟已哄哄于禹域45
曙光新放文明候,独立占头筹45
自由香,常思?45
牺牲血肉寻常事,莫怕生平爱自由46
打破从前奴隶关,惊回大地繁华梦46
将军大笑呼汉儿,痛饮黄龙自由酒46
他时扶祖国,身作自由钟46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歌46
更遇女权多发达,人人独立有精神46
建独立之阁,撞自由之钟47
吾侪崇拜共和47
长此笼樊亦可怜,誓将努力上青天47
千万亿年重九日,自由花发好提壶47
自由钟动东方白,藉甚文明北美洲47
十年前是一重囚,也逐欧风唱自由47
鸣自由之钟,建独立之帜,传革命之檄48
太平洋上一孤舟,饱载民权与自由48
何堪更回首,坠作自由花48
共和成,虽死亦荣;共和不成,虽生亦辱;与其生受辱,不如死得荣48
吾愿以一腔热血,灌自由之花48
国可破,土可削,而国民独立自主之精神,终不可没48
不自由,毋宁死48
抖擞精神,唤起国魂,思独立,心如百炼金坚48
尚贤者,政之本也49
睹贤不居其上49
无功庸者,不敢居高位49
备长在乎任贤,安高在乎同利49
2.4 崇尚贤才篇49
但使江东王气在,共和民政自千秋49
宁做共和鬼,不做专制奴49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49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50
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50
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当举也50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50
治世不得真贤,譬犹治疾不得真药50
身贤者,贤也,能进贤者,亦贤也50
仁者在位仁人来,义者在朝义土至50
致治在于任贤,兴国在于务农51
不喜辽东喜虓将51
国之宝器,其在得贤51
独见政治,不藉群才,未之有也51
治国者以积贤为道51
求贤如饥渴,受谏而不厌51
“唯才是举”51
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51
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非常之功51
正人端士,必引而亲之;便僻侧媚,必斥而远之52
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52
人之才器,各有分限,大小异宜,不可逾量52
白玉微瑕,善贾之所不弃52
德才兼备,始可任用52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52
任用须以德行、学识为本52
求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52
兵疆士勇,真用武之国,秦汉所以成帝业也53
博采众贤,用为辅弼53
广任用,举大节,弃其小瑕,随其所能53
何世而不生才,何才而不资世53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53
古之善为政者,在得人而已53
用贤无敌是长城53
用贤则理,用愚则乱53
邦之兴,得人也;邦之亡,失人也5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54
国以得人为强,如猛兽之卫藜藿;以积贤为宝,如珠玉之茂山川54
任贤使能,天下之公义54
博求人才,广育士类54
求之而不穷者,天下奇才也54
人才振而治本立54
用不才之人,才臣不来;赏无功之人,功臣不劝54
民政之难,不惟其力而惟其才54
将有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之异人55
欲占国家盛衰之符,必以人才离合为验55
愿四通八达以来正人,毋旁蹊曲迳类引贪浊55
国家之用贤才,必如饥渴之于饮食。求取之急惟恐不至,口腹之获惟恐不足55
士有一言中于道,不远千里而求之55
天下未尝无才,患所以求才之道不至55
为国不患于无人,患有人而不用之55
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56
不置一毫疏戚爱憎薄厚之心于其间,惟以国家得人为务56
得一卒易,得一士难56
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56
磨砻砥砺,使其气充志定,卓然成材,然后举而用之,以任天下,国家事无难矣56
有才固难,用才尤难56
粟不素积,岂足赡饥;才不预储,安能济用56
拔异才不拘常格57
人攻己,犹荐拔之57
察其才能心术而进退之57
天地生才甚难,国家需才甚亟57
荐贤当惟恐后,论功当惟恐先57
非财不可取,勤俭用无竭57
养才,国家急务57
御敌之方,莫先用贤57
官不在众,在乎得人57
大破因循之论,振作一世之材58
政本之地,委宜得人58
人才之盛衰系国家之安危58
用得其人则治道兴,非其人则治道毁58
求吏之良,无总于宝货58
人臣有失,务包容其小,而爱惜其才58
能致天下之治者,亦惟得人以任之而已58
世不患无才,患无用之道58
贤者不尊之显之,则贤者何由而劝;不肖者不诛之黜之,则不肖者何由而惩59
天下全才无几,有所知,即有所不知,有所能,即有所不能59
治国治兵,经理乏才,何以济事59
不论家世,择其心术正大者荐之;不拘门第,视其才德优长者举之59
金银币帛,虽多得不足喜,惟多得人为可喜耳59
知人难,用人不易。致治之道,全关于此59
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事耳59
不拘俗类,不限贵贱,不分新旧,奴隶工商,片善必取60
人才者,政事之本;政事者,民命之本60
得郡得县,得士为先60
登进不拘一格,则怀才者兴;迁官不以年资,则宣力者奋60
贤人退,治道远60
尊贤之朝,虽有佞人,化为直臣,虽有奸人,化为良臣60
直节之臣,国之宝也;道德之臣,王者之师也。匡君为直,攻人非直;让能为贤,争名非贤60
得人心,自贤才始60
弭乱之道,在得其人,用人之道,必尽其才61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61
人才进则军政修,人心肃则国威道61
市骨招骏人才出,纵不拔十得五终得一61
英雄盖世出凡尘,天国人才萃聚均61
振兴庶务,首在鼓励人才61
举天下之人而陶冶成才以御侮兴治62
索骥材无价,屠鲸剑有芒62
行令如虹湖海习,爱才过命俗流嗤62
人才之兴,在开学校62
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土少则国弱62
随才器使62
选将之道,贵新不贵陈,用贱不用贵62
请看手挽狂澜倒,砥柱中流大有人62
破格求将材,国恩有独隆63
潇潇风雨思君子,莽莽乾坤起霸才63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63
天下之事,不患不能行,而患无行之人63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67
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67
不为大国侮小国67
元良会而万国贞67
彼藩邦小国,唯以货利为重,吾能轻之,使知大朝不以是为意67
光被四表,格于上下67
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67
3.1 崇高国格篇67
卷三 民族自尊67
能爱邦内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67
台湾沃野千里,四通外洋,居民受红毛欺凌,每欲反抗,若临以天威,如猛虎之逐群羊68
和平商榷之中,仍示以不肯苟且迁就之意68
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统乐如何68
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优西海之民68
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68
土地我故有,当还我68
中国财足自亿也,兵足自强也,智足自名也68
宜示中国之纪律,不可为蛮夷所笑68
以中国地宝之富,人民之众多而聪慧,必将为五大洲三十余国之冠69
羲苗轩裔彼何人?海枯石烂今如此69
四千余岁古国古,是我完全土,二十世纪谁为主?是我神明胄69
凯乐奏兜离,文化拓苍颉69
百年以后谁雄长,万事当前只乐观69
中国为中国人之中国69
中国具有囊括宇内,震耀全球,抚视万国,凌轹五洲之资格69
论才智,也不让,东西两洋70
再愿我黄帝子孙,一齐登场,轰轰烈烈,现万丈光芒于世界70
为我属地,我自济之,与俄奚涉焉70
教与国不同,教可以自由奉教,国是断断不能容别人侵夺的70
增四千年历史光荣,震九万里环球视听70
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70
中国土地人口,为各国所不及,吾侪生在中国,实为幸福70
彼法不当死,我不能杀人以媚人71
慎守国宪,官可辞,法不可挠71
中国尚慈善,好平和71
我汉人天性和平,主持人道,无屠杀人种族之心71
内以自卫土著之人民,外以共保全国之领土,卫人民则无害于统一,保领土则足以维持统一71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可容外族之研究,不容外族之探险,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觊觎71
辅本相依,唇亡齿寒72
致远,亲邻国之道72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72
柔远人则四方归之72
3.2 近悦远来篇72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72
国无小,不可易72
德不孤,必有邻72
近者悦,远者来72
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义,兵不血刃,远迩来服73
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无幽闲陋僻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四海之内若一家73
俱弃细过,偕之大道,结兄弟之义,以全天下元元之民73
视人国若其国,谁攻73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73
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73
厚往薄来74
中国待外裔,不以向背责之,以昭天地之量74
蕃舶流通,则上下交济74
蕃舶不至,则公私皆窘74
利在保境,不可穷兵74
修德以来远74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74
汉与匈奴约为兄弟74
揖让而告成功,上策也75
拓土,非道也;弃土,亦非道也;弃土而授之劲敌,尤非道也75
广谷大川自风气,岂能八表之外皆“六经”75
不因其违抗之前,而并阻其自新于后75
苟知悔悟,尽许回头75
修文德以服远人75
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75
仁人无故于天下76
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76
捐往细故,俱蹈大道,堕坏前恶,以图长久,使两国之民若一家子76
聊济资粮,徐观其变76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76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76
3.3 不卑不亢篇76
地博不兼小,兵强不劫弱76
珍禽异兽,非朕所贵,其勿献77
欲师夷技收夷用,上策惟当选节旄77
禁边将毋得轻举,使曲常在彼,而直常在我77
制和者在彼,其和必不可久77
念彼此人民,上天赤子,可汗杀朕人,朕亦杀可汗人,与自杀何异77
宜朝则来庭,不则修兵自固77
以礼待之77
罚不及众,示以大公78
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78
中国用兵向俄国索还土地,则何地不可索,岂独伊犁78
胜负难知,中国获胜,则俄国亦须偿我兵费78
重武备,能战能守78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81
仁义之兵行于天下81
仁者无敌81
所任贤,则敌国振81
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81
4.1 藐视强敌篇81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81
攻战而不可不非81
重士民之死力者,能禁暴国之邪逆81
卷四 抗敌御侮81
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81
痛心疾首,志灭匈奴8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82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82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82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82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82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82
南风一扫胡尘静82
几道征西将,同收碎叶城83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83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83
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83
匈奴似若知名姓,休傍阴山更射雕83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83
以信讨诈,以义罚不义83
江南之不必忧,和议之不必守,虏人之不足畏,书生之论不足凭84
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84
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84
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84
死战未必死84
天下非有豪猾不可制之奸,虏人非有方兴未艾之势84
备封疆,御戎狄,非一朝一夕之事84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85
安得龙媒八千骑,要令穷虏畏飞腾85
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85
一扫胡尘,永清沙漠85
奈何示弱,使敌益轻我85
不捷,无相见也85
且耕且练,战守有资,兵威自振85
忠诚切己,敢忘报国之心;成败在天,不负为臣之节85
男儿报国,死沙场幸耳,何泣为85
官此,当死此86
纵有觇谍,我在无患也86
贼众我寡,然能胜之者,以我无畏彼之心耳86
攻,非特攻其城而已,必有攻其心之道;守,非特守吾地而已,必有守吾气之道86
轻装白袷日提兵,万死宁能顾一生86
能兵,兵我86
畏首畏尾,身其余几86
以此慑远夷,不战胆亦虚87
且喜生儿能破敌,不妨长日但围棋87
庙堂肯用兵,终当扫糠粃87
岛夷至么?,沧海眇稊米87
即号召民间丁壮,已足制其命而有余87
江之一河一溪,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87
欲安生民,必除寇虐,欲除寇虐,必事师旅87
何时功成归去来,重与尊前说破虏87
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咱红头军88
地不可弃,费不可偿,当废约决战88
持以定力,百折不回88
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88
外御胡虏,内除秕政88
中国多秀民,必有出于夷而转胜于夷者88
船坚炮利皆妄言,累累县桅假以木89
扫荡妖氛摧败叶,惊寒逆胆夺屯梅89
乡农为我言夷人,非是虎狼乃豕鹿,困虽犹斗走无险,苟有长绳不难缚89
何时和平真慰愿,五州一统胡尘无89
全输非定局,已溺有燃灰89
河山北戒郁盘行,天险关门尽备胡89
俄虽强暴,其如我人心不死何!民志不屈何90
天马葡萄赉西极,到今惟有和戎策90
即令沧海靖烟尘,刻石磨崖气象新90
天河洗甲会有期,海水浇萤岂无力90
此而不抵抗,真乃狗彘不若,不如死90
大陆河山寸寸圯,安得斯人兮诛封豕90
敌军披靡鼓声死,万头窜窜纷如蚁90
一战再战曳兵遁,三战无余烬,八国旗飏笳鼓竞,张拳空冒刀。打破天荒决人胜,胜胜胜91
不惧仇人气焰高,频倾赤血救同胞91
饥时欲啖仇人头,渴时欲饮匈奴血91
五洲大同一统大,于今时未可,黑鬼红蕃遭白堕,白也忧黄祸。黄祸者谁亚洲我,我我我91
谓海可填山易撼,万鬼聚谋无此胆91
十荡十决无当前,一日横驰三百里91
天乎太瞽!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92
苟得死士心,无敌有大义92
何必怯舟师,何必畏利器92
越甲鸣君情共愤,百蛮终献吉光裘92
旌旗日影军容壮,草木风声贼胆摇。92
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92
倘若死了几十万,他就要怕中国93
只要我人心不死,这中国万无可亡的理93
勿因雄而易志,勿畏势而结舌,俾众志之成城,作中流之砥柱,中国不亡,黄种不灭93
那肯让异旗,长作主人翁93
奋前击贼贼稍却,公奋无如兵力弱93
纷然欲遁无双翅,歼厥渠魁真易事93
八公山在今何似?依旧当年草木兵93
一十八省四万万人都舍得死,各国纵有精兵百万,也不足畏了94
何况我,四万万,齐心决战,任凭他,什么国,也不敢当94
只要我全国皆兵,他就四面受敌,即有枪炮,也是寡不敌众94
只有各国怕中国的,断没有中国怕各国的94
猛睡狮,梦中醒,向天一吼!百兽惊,龙蛇走,魑魅逃藏94
不许异种人沾染我中国丝毫权利94
三州区区原小弱,莫怕日本大和魂94
吾人今日自救,即可以使全世界免除日本武力之危害94
建设共和新事业,铲除世界最强权94
士为知己者死95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95
男儿当死中求生95
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95
与子同袍,与子同仇95
4.2 甘赴国难篇95
俄人!俄人!尔以残败之余生,用虚声吓我,吾政府容尔,吾国民能赦尔乎95
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95
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96
虽死犹生,没而不朽96
见难而无苟免之心96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96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96
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96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96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96
投死为国,以义灭身96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97
投躯万死之地,以立一朝之功97
伏波惟念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97
仍留一箭射天山97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97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97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98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98
不弃汉衣冠,愿为赵氏鬼98
汝能以身徇国,吾含笑入地矣98
君不可叛,城不可降,夫妻同死,节义成双98
纵死犹闻侠骨香98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98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98
贤者报国之功,在缓急有为之际98
乡邦沦落,何可坐视,与其偷而苟全,不若死之愈也99
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99
今契丹南侵,天下洶洶,英雄豪杰固当乘时自奋99
时事如此,与其死于饥馑,死于疾病,死于盗贼,孰若死于守土之为光明俊伟哉99
士当捐躯为国戡大憝,安能呫嗫章句间,效浅丈夫哉99
死事,义也,何以遁为99
时危聊作将,事定复为僧99
死国留名,男儿不朽事也99
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100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100
丈夫岂为酒色死,战场横尸胜床第100
我欲登城望大荒,勇欲为国平河湟100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100
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100
常恐埋山丘,不得委锋镝100
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101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101
马革裹尸当自誓101
壮士气虹箕斗贯,征夫汗马兜鍪湿101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101
风餐露宿宁非苦,且试平生铁石心101
报国欲死无战场101
倘使治兵,愿以死报101
既以身许国,不愿死于家,得以马革裹尸足矣102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102
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102
廷臣惟天子使,既食其禄,敢辞难乎102
赤心报国,一死而已102
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102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102
吾与此城誓相存亡103
纵敌不忠,弃民不仁。不忠不仁,何以为臣!为臣不职,何以为人103
生以义,死亦以义,何惧之有103
岂学楚囚对儿辈相泣帏榻103
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103
莫非王士,安敢见危避难103
吾守土吏也,去将安之103
若曰身不在位,不当与城为存亡,独不当与土为存亡乎104
吾受国恩,吾死耳104
吾与尔辈并受国恩,患不得死,勿患得生104
恃人有必死之心耳104
孰非封疆臣,何去为104
一日未去,则一日封疆臣也,将安之104
受国恩,国有难,义许身104
虽一日郡守,当与城存亡105
不惜七尺躯,为天下明大义105
彼父子能死忠孝,吾两人独不能死节义耶105
吾平生所学何事,岂为儿女恋恋耶105
自愿以身当贼,力守危城。不克如愿,以身殉之105
多难频经浑不愁105
平生美好境,此日复何求105
拼一死以酬国思,以报祖宗在天之灵,余何计焉105
国难家难,诚不共戴天之仇也。未敢以身许人,终以身许国106
守土者,必有城存与存,城亡与亡之议,然后可以固封疆;敌忾者,必有宁使进尺,勿使退寸之心,然后可以克大敌106
人生谁无死,贵得死所耳106
与仇战者,败亦非辱106
蹈镬撩衣谈笑裹,何须血泪更潸然106
已拚魂作他乡鬼106
劫运千年弹指到,纲常万古一身留106
陆沉谁向中流砥,天阙招寻炼石神106
鹤尽羽书风尽檄,儿谈海国婢谈兵107
?甲执兵,杀敌是求,不当寇,非夫也,请为前锋107
操纵有方,备防无懈107
本人奉命剿贼,有进无退107
不敢再淹留,为君壮行色107
马嘶今夜苦,归梦战场边107
死生容易事,所痛为知音107
暂弃?与锄,来修戈与矛108
突遭夷虏扰,奋起思同仇108
招众为敌忾,散归乃荷锄,所愿争战息,饮和遍康衢108
下以保家室,上以纾国忧108
本来兵不如民勇,各拌家同赋国疡108
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108
但使一息尚存,未填沟壑,誓不与贼俱生108
书生忽戎装,誓保台南北109
出君箧中符,时艰共戮力109
枕戈待旦心,力筹保鲲洋109
清廷虽弃我,我岂可复自弃耶109
海氛忽东来,义愤不可抑109
瘴海珠江驰露布,金戈铁马逐天骄109
敌逼我邦,我假敌道,如大义何109
何时得伏波,重使交趾复109
马侯劝尔一杯酒,青山待看系虏回110
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寒为苦110
志士高登一声呼,懦夫奋臂疮疲起110
抵制抵制,同胞共矢;禁约不收,抵制不止110
孤身撑日月,只手挽波澜110
誓竭微力,驱彼异族,还我河山110
江湖草泽英雄志,风雨河山哭泣声110
热血喷张气飞扬,以枪以剑誓死为之防110
殚竭血诚,身先作则111
独有双龙剑,时时壁上吟111
欲得枪炮,效死疆场,以御外侮111
凡有血气者皆欲效忠,同心报国,一战强俄111
某虽孱弱,如外人竟行瓜分,誓必出死力与抗111
赏罚得当,士气咸伸,天下必距跃鼓舞,奔走动容,以赴国家之急111
凭将士气扶中夏,泪洒山河对北风111
奋梃大呼从如云,同拼一死随将军112
昂头发大声,同仇冀踊跃112
手执蛇矛长丈八,谈笑砍饮匈奴血112
将军气涌高于山,看我长驱出玉关112
我国二百年来,未有为民变法流血者,流血请自嗣同始112
民心固结,同仇敌忾112
常溜能穿石,危崖独挽澜112
梦中失惊叫妻子,横海楼船战广州112
剖我心肝挖我眼,勒我供贡献,计口缗钱四万万,民实何仇怨!国势衰微人种贱,战战战113
复九世仇盟玉帛,提三尺剑奠金瓯113
通声气,相连络,以御外侮,以保主权,以愚所愿竭己力、拼死命113
我们总要出万死与外国一争,方尽我们一点儿心113
人生世上亦如此,此身何惜秋前萎113
仆等自闻警信以来,废学弃业,寸心如割,女生童子,无不饮血投袂,甘为鬼雄113
人人畏死,人不我容。人人舍死,人避我锋114
俺同胞,除非是,死中求活,再无有,好妙计,堪做主张114
为同种人而死,虽死犹荣114
人之断吾手足也,吾不之较,直待断吾首,然后起而与抗,不已晚乎114
不惜生命共逐之,以复我权利114
须知事到今日,断不能再讲预备救中国了,只有死死苦战,才能救得中国114
一刻千金,时乎!时乎!不再来,我亲爱的同胞,快醒!快醒114
拟以血肉之躯,亲御强俄114
万里还甘赴,孑身更莫论115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115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115
嵯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115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115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115
儒士思投笔,闺人欲负戈116
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116
无限伤心家国恨,长歌慷慨莫徘徊116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116
向前向前,奋勇争先!向前向前,伸我主权116
誓抵黄龙聚义兵,复仇匪羡帝王名116
子弟八千殉项羽,英雄五百死田横116
笔阵可能敌万人,舌锋时亦当武库117
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117
不能出力抗敌,已负朝廷;若更引身远避,何以为人117
我今日早死一日,我们自由之树早得一日鲜血,早茂盛一日,花方早放一日117
海外烟氛突一岛,吾民今日赋同仇117
余弃故山妻子,奔走东西,是为忧国忧民117
毙而埋尸台湾,永为台湾纪念;死而纳骨家乡,则永为子孙纪念117
唱彻临江节士歌,歌声流愤满关河117
大丈夫当不为情死,不为病死,当手杀国仇以死118
风云四起,健儿立功成名之机会也,受奇辱而不报,吾为健儿羞118
即使我人自身不能成功,而可造一大潮流,使中国趋于进化118
攘夷之议起,佩刀赢粮,千里而赴之118
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118
生为人杰,死作鬼神118
凡有血气,自应被发缨冠,赴兹急难118
安得猛士兮,天山月,玉关雪,降虏头,名王血,祭我国旗,驱胡儿万里之外119
欲救中国之危亡,在抵抗119
不能执干戈卫社稷者,非男儿也119
嗟嗟吾祖国,孤军入重围;谁作祈战死,冲开血路飞119
世有不甘自下于巾帼之男子乎?必有掷笔而起者矣119
如此江山廖落甚,有人呼起大风潮119
4.3 临时守节篇119
临大节而不可夺119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120
世乱贵忠贞120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120
不避死义120
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馁而妄食120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20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120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120
大丈夫不能为国扫除,反为其下,何哉121
烈士不忘死,所死在忠贞121
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121
真心凌晚桂,劲节掩寒松121
男儿死尔,不可为不义屈121
生不报陛下,死为鬼以厉贼121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121
疾风知劲草,极荡识诚臣121
众木尽摇落,始见竹色青122
何以保贞坚,赠君青松色122
多难始应彰劲节,至公安肯为虚名122
见义必许死,临危当指囷122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122
临乎死生得失而不惧122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122
躬履艰难而节乃见122
大丈夫当尽节以报国,何走为123
世岂有不畏死而可以利动者123
城苟全,吾死何憾123
雪后始知松柏操,事难方见丈夫心123
临利害之际而不失故常123
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123
奋不顾身,临时守节123
临难无苟免123
视其平居,无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124
无书求出狱,有舌到临刑124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124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124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124
我首可得,我节不可夺,惟知竭诚死王事124
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始终以明吾节124
报国在今日,义不苟生125
吾儿素以身许国,今果死,吾复何憾125
吾为大将,不能存城,何面目见袁经略乎125
此吾兄子昔年殉难处也,吾独为降将军乎125
吾一介书生,数月而忝二千石,安敢偷生125
我若饮汝一勺水,何以见先人地下125
尔不知黄大夫不爱钱耶125
守死,逃亦死,盍死于守,为忠义鬼乎125
一日千秋126
乌用徘徊不决,以颈血溅敌人手哉126
今吾效命之秋也126
此志士尽节之秋也126
城已陷矣,惟求速死,夫复何言126
盛衰无改节,史册何传神126
士有节气,然后有事功126
我若贪生,亦安用我126
吾头尽可断,吾节不可移126
决不偷生负鬼神127
城亡与亡,即劈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127
衣冠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后诗127
早晚刀山游息好,古人慷慨愧难如127
一日悲歌待此时,成仁取义有天知127
白刃临头唯一笑127
余生今已尽,诀死亦何悲127
城亡身即继,国难气犹伸127
失身千古恨,大担在微躬127
从来父教子以忠,未闻敦子以贰臣128
国无守臣,人无植节,反颜事仇,行若狗彘,不齿于人类者矣128
亡国遗臣,所欠一死耳128
赢得孤臣同硕果,也留正气在乾坤128
大丈夫冰视鼎镬,慷慨从容,临难苟免,非我本怀,偷存视息,更何所恃128
吾头可断,城不可得也!封疆之臣死封疆,不知其他128
妻辱之,子杀之,身为忠臣,义不顾妻子128
雨青青,杉柏青。人伦变,奇节见129
就义从容不避难,曾传缯帛与瑜环129
向谓尔诫,荐拔若是,今尔负我,以致负国129
乱世不失,是为疾风劲草129
遍观四方,其心耿耿未下129
宁伏剑而死,必不辱身;宁伏剑而死,必不辱名;宁伏剑而死,必不辱军;宁伏剑而死,必不辱君129
端人贵洁己,宁使霜露侵129
若犹有自立之心,当尽出死力,以争此一息尚存之机130
嗣同不恨先众人而死,而恨后嗣同而死者之虚生130
乾坤苍莽正风尘,力挽狂澜仗要人130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130
决不弃报国大义130
法军再入关,何颜见粤民,必死拒之130
何敢惜一己之声名,断不受俄人之逼近130
剑淬锋逾劲,松高气自寒130
御敌有必死之心,守疆有不摇之志131
此吾之止水也131
与其坐而亡,不如争而亡,庶海外各国见中国尚有士气也131
路之存亡,即浙之存亡,亦国之存亡131
椎牛饮血,誓以身命争之131
苟千人之中有一不畏死者,则天下莫强焉131
国亡诸君何托?种亡诸君何存131
4.4 宁死不辱篇132
杀身以成仁132
我死后,公等仍须努力国事132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132
我劝有血性男儿,不可错过这个时代132
四百州之地、四百兆之人有坐待瓜分之势,是可忍,孰不可忍132
乘时报国132
无论如何,莫不有一死,死既终不可避,则当乘此时机,建设革命事业132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133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133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133
烈士死节之行显于世133
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133
乘理虽死而非亡,违义虽生而匪存133
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133
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133
与其含耻而存,孰若蹈道而死133
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134
男儿自有守,可杀不可苟134
士有死不失义134
举家自杀尽忠臣,仰面青天哭断云134
可杀可辱,可饥可寒,而不可与叛134
吾为唐臣,当效命。君等无庸死,斩吾首以下贼可也134
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134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之如归134
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135
叛逆大恶,天地所不容,吾虽死,誓不尔贷,当诉于地下耳135
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135
胸中千古蟠钟阜,一死鸿毛断不移135
虽贱妓,不能事叛臣135
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135
就死得处所,至今犹耿光135
势利压山岳,难屈志士肠135
贼不杀我,义不苟活,汝辈得出,为我雪耻136
生为忠义臣,死为忠义鬼。草间虽可活,吾不忍为尔136
讵可失忠义求苟生136
宁为雁奴死,不作鹤媒生136
药来贼境灵何用,米出胡奴死不炊136
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当天136
公南中之节,奋厉卓伟,使异域知中国有守死不贰之臣136
血性男子,固不肯后人死也137
男子死斗,女子死义,无为贼辱137
无出妇女,无辇货财,共以死守137
我名家女,肯污贼乎137
城亡与亡137
吾义不污贼刃137
吾岂死贼手137
吾岂畏死求免者137
七尺不随城共殉,羞颜何以见中湘138
七十老翁何所求?正欠一死138
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138
俘囚血热魂常在,炯炯双眸死后看138
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138
莫笑老夫轻一死,汗青留取姓名香138
死于一室,不若死于大庭耳138
赖有忠信存,波涛孰敢侮138
我以死为归耳138
任死荒徼,勿降也139
宁与忠臣同死,不愿与逆贼同生139
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139
莫道古人多玉碎,盖棺论定未嫌迟139
宁进一寸死,毋退一尺生139
父死不能葬,国亡不能救,死有余辜。今日之事,速死而已139
人生七尺躯,百岁宁复延。所贵一寸丹,可踰金石坚。求仁而得仁,抑又何怨焉139
吾家世受国恩,不可辱于贼140
将军徒手犹搏战,自言力竭孤国恩140
世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140
名节不足,人所羞齿,虽有他长,亦何足赎140
辱名为上,辱身次之,是故身泰而名辱,古人以为下140
大丈夫以死报国,不受唾面之辱140
虎鹿复逼近,锁钥失坚垒。总戎关天培,只身捍贼死140
宁见杀于本国,不愿被赦于他邦141
故山何处堪埋骨,未忍生还入国门141
应怜蓬岛一孤臣,欲持高洁比灵均141
杀则杀耳,呶呶不休,殊惹人厌141
愿以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141
如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141
中外交涉事件,有时须看得性命尚在第二层142
以社稷受之天子,当死守之,犹今地方有司有城池之责比耳142
逝将去汝靡所逃,谓他人昆莫我以142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142
生当作铁汉,死当化金刚142
船亡与亡,志节凛然,无愧舍生取义142
毋令辱外人手142
国破家亡,万无生理。虽请西学,未尝降敌143
宁藏尸江心,葬身鱼腹,誓不认作一刻之奴隶,一时之牛马143
纵势穷力屈受锋镝而死,亦不举顺民之旗而为外人奴隶143
国亡家破,死了干净143
宁死不为亡国人143
亡国之惨,痛于杀身,奴隶之辱,酷于斧钺,生为无国之民,不如死为疆场之鬼143
英人入胁,则吾与妻死此144
海枯石烂乾坤灭,无为瓦全宁玉折144
决绝复决绝,萧艾萋萋生,不如蕙兰折144
琳琅百宝都输尽,不抵澄怀一炬灾144
款成而路去,浙江片土,已为国贼葬送,此身将与浙路同尽144
诚以为奴而生,不若从容赴死,而鬼犹雄也144
主辱臣死,义无可逃144
身非武职,恨不能执干戈卫社稷,官非台谏,又不获效忠言维国是,义不偷生144
歼敌诚非易,要盟岂有终145
夜深雨止残月明,见公一目犹怒瞪,尸如铁立僵不倒145
耕男馌妇猛一省,髑髅饮冤死犹警145
谁无亡国痛,义侠照颜色145
二十岁以上的人不死尽,断不任他瓜分145
与为奴生,宁为鬼雄145
情愿与汉藩同悬头江干,以观我四万万同胞革命军之兴145
川民爱国无他意,为怕瓜分抵死争146
头颅肯乞黄金买,肝胆惟余宝剑知146
矢志弥坚,誓不作异族仆妾,贻祖宗羞146
尺地寸土肯让人?匣底龙泉光欲吐146
义不受辱以贻我祖国之羞146
宁为种族死,不做无义生146
有侵侮了的,大家至死不与他罢休146
既自认为中华革命男子,决不甘为拜服异种非驴非马之立宪国民147
宁可牛马其身而死,甚毋奴隶其心而生147
抗俄而为壮烈之亡,举国一致,矢死非他也147
白虹贯日英雄死,如此河山失霸才147
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147
儿童走卒,执志不屈,而仰药割刃以死者,不可胜计也147
宁为国民而死,不为奴隶而生147
与其奴隶生,不如鱼腹死148
杨全商伙徒,奋死投清湘148
卷五 民族自强151
5.1 居安思危篇151
痛万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151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151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151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151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15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51
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151
存不忘亡,安必虑危151
鉴国之安危,必取于亡国152
忧懈怠,则恩慎始而敬终152
战胜易,守胜难152
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152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152
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152
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152
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152
中国虽安,忘战则民殆152
理生于危心,乱生于肆志153
贪耳目之玩,忽祸败之端,是无智也153
忧人力之尽,恐府库之殚,惧社稷之危,生中国之患153
虑失者常得,怀安者必危153
天下方乱,何久求生153
安国济人,防微虑远153
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153
鉴前古之兴亡,明当代之成败154
患在德不广,不患地不广154
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危如一发千钧154
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154
社稷无常奉,明者守之;君臣无定位,暗者失之154
保邦邑于危,安人心于困,在乎储蓄充其腹,恩信结其心154
四海安危居掌内,百王治乱悬心中154
上苟好奢,则天下贪冒之吏将肆心焉;上苟好利,则天下聚敛之臣将置力焉154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155
敌存灭祸,敌去召过155
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155
持安自忽,疾患族生155
邦国安危,如人之身。和平之时,长宜调适,以顺寒暄之节155
人君不能顿为兴亡,必渐于善恶155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155
天下无内忧必有外惧156
天下之患,莫大于不知其然而然156
忧在内者本也,忧在外者末也156
知得而不知丧,知存而不知亡始若可喜而终不可久156
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156
不可恃衣冠礼乐之旧,祖宗积累之深,以为天命人心可以安坐而久系也156
一日之苟安,数百年之大患也156
偷安与受绐,自古有亡国156
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157
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是生民之患157
天下虽平,不敢忘战157
人心逸于久安,患害生于所忽157
人主之患,莫大乎处危亡而不知;人臣之罪,莫大乎知危亡而不言157
法崇俭虑远,戒喜奢乐近157
知其为难而以难处,则难或可为;不知为难而以易处,则他日之难有不可为者矣157
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158
事之适意,必思其艰;利之可取,先虑其患158
警畏忧勤,无或怠肆,天下后世,终蒙其利158
天下无虞之时,常谨不虞之戒158
毋以一食而忘天下,毋以苟安而忽永图158
忧患之来,始于晏安158
天下之祸,常起于人所恃,而出于意之所不虞158
眈乐是从,忧所自出159
四裔为患,自古有之,在备御有方耳159
无事时当如有事隄防,有事时当如无事镇静159
危之者固所以安之也159
惟安不忘危,治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159
水害未除,正由水利未兴159
优先于事者,不入于忧;事至而忧者,无及于事159
晏安者,太平之酖毒也159
天下之变,无不起于微159
必使民有余藏,国有余用,虽天灾流行,年谷不登,而民不困160
乱,不生于乱,而生于太康之时160
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备160
于安思危,于治忧乱160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安而忘战,其危可必,况在危而以忘战为安乎160
百年必世养之不足,一朝一夕败之有余160
勿以目前晏安为可恃,勿以将来危乱为可忽160
外寇之入,皆由于国家空虚也160
波兰埃及前车鉴,大声呼我亡国民161
卧薪尝胆,报仇雪耻161
5.2 毋忘国耻篇161
事势可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