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诉讼当事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行政诉讼当事人
  • 王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780161976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48页
  • 主题词:行政诉讼-当事人-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行政诉讼当事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行政诉讼当事人及程序保障8

第一节 行政诉讼当事人8

一、行政诉讼当事人概念重构8

二、当事人能力15

三、当事人结构23

四、行政诉讼当事人的特殊性25

第二节 行政诉讼当事人的程序保障27

一、当事人基本程序权保障的宪法化与国际化27

二、国际性、区域性人权公约对当事人基本程序权保障的规定及其影响38

三、当事人基本程序权43

一、控制行政权48

第一节 行政诉讼当事人制度基本理念48

第二章 行政诉讼当事人制度的理论基础48

二、权利有效保障51

三、接近正义53

四、诉讼经济56

第二节 当事人适格理论57

一、当事人适格概念和意义57

二、大陆法系当事人适格理论59

三、英美法系的相应理论62

四、当事人适格与当事人能力、诉权、诉的利益66

五、当事人适格理论的扩张68

第三节 公权理论69

一、公权的概念与意义69

二、公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71

三、公权的种类74

四、公权与反射利益76

第四节 诉的利益理论79

一、诉的利益的概念与本质79

二、诉的利益的认定85

第五节 行政主体理论87

一、西方国家的行政主体概念、类型及其变化87

二、行政主体界定的方式与标准91

三、行政主体的公务——从公共权力到公共服务92

四、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94

五、行政主体理论的把握95

一、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概念98

第一节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概述98

第三章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98

二、原告资格价值100

三、原告资格与相关概念102

四、原告资格与行政诉讼目的、受案范围的互动103

五、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演变107

第二节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法制比较112

一、美国的起诉资格112

二、日本的原告适格121

三、其他国家的原告资格问题132

四、WTO规则对司法审查原告资格的规定137

五、原告资格发展的共性139

第三节 合理界定我国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141

一、现行法界定原告资格的一些问题141

二、界定原告资格的思路与标准147

三、类型化的非相对人原告资格155

第四节 公益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及程式选择164

一、公益行政诉讼的模式164

二、提起公益行政诉讼的范围170

三、提起公益行政诉讼的主体资格173

四、公益行政诉讼的保障177

第四章 行政诉讼被告181

第一节 行政诉讼被告概述181

一、被告的概念181

二、我国行政主体理论与被告182

三、中外行政主体理论差异——以被告为视角184

四、对被告确定规则——行政主体标准的反思186

五、适格被告立法例参考与评析188

第二节 第三部门发展与行政主体多元化192

一、发展背景192

二、第三部门的特性194

三、非政府组织的机能194

四、国家与社会权力格局的变迁与行政主体多元化196

五、非政府组织主要类型197

第三节 行政诉讼被告确定的标准200

一、确定行政诉讼被告应当考虑的因素201

二、确定行政诉讼被告的多元标准202

三、各种情况下被告的确定208

第四节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被告资格——以公办高等学校为例217

一、公办高等学校何以成为被告217

二、公办高等学校成为被告须解决的问题222

三、以公办高等学校为基准——村民委员会与行业组织在行政诉讼中的被告地位232

第五章 共同诉讼与集团诉讼235

第一节 共同诉讼235

一、共同诉讼的概念、分类的根据和意义235

二、共同诉讼的成立要件及分类238

三、类似必要共同诉讼的引入244

第二节 集团诉讼257

一、解决群体诉讼的不同诉讼形式及其差异性257

二、我国解决群体诉讼的诉讼表现形式与特性264

三、我国行政诉讼中群体诉讼的设计——集团诉讼268

第六章 行政诉讼参加277

第一节 概说277

一、第三人参加诉讼:行政诉讼第三人与诉讼参加277

二、我国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特征分析279

三、第三人参加行政诉讼目的或意义280

第二节 以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诉讼参加为借鉴282

一、诉讼参加制度的产生282

二、德国的诉讼参加制度284

三、日本的诉讼参加制度292

四、我国台湾地区的诉讼参加制度298

五、对诉讼参加的共同性认识306

第三节 我国第三人参加行政诉讼的制度设计308

一、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立法、争论与评释308

二、研究视角的转移:采他山之石316

三、第三人参加诉讼制度重构317

结语332

主要参考文献3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