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行政法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3/34756909.jpg)
- 罗豪才主编;湛中乐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3401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51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63页
- 主题词:行政法 法学 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行政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行政法的概念1
一、行政的涵义1
二、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3
三、行政法的概念5
四、行政法的渊源6
五、行政法的分类8
六、行政法的特点9
第二节 行政法关系11
一、行政法律关系12
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16
第三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1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涵义21
二、行政合法性原则22
三、行政合理性原则23
四、行政应急性原则24
第四节 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25
一、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25
二、行政法的作用26
第五节 行政法学的发展及其学科体系30
一、行政法与行政法学30
二、国外行政法学的发展概况30
三、我国行政法学的发展概况31
四、本书的体系安排32
第二章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34
第一节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概述34
一、行政主体34
二、行政相对方44
第二节 国家行政机关44
一、国家行政机关的概念、性质和特征44
二、国家行政机关与相关概念的区别47
三、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国家行政机关48
一、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53
第三节 被授权的组织和被委托的组织和个人53
二、行政机关以外行政主体的具体形态54
三、被委托的组织和个人57
第四节 公务员58
一、公务员的概念和范围58
二、公务员法律关系60
三、公务员的权利64
四、公务员的义务66
五、公务员的责任68
第五节 行政相对方69
一、实体法上的地位69
二、程序法上的权利71
第三章 行政行为概述73
第一节 行政行为的涵义与特征73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73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74
一、行政行为的内容76
第二节 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76
二、行政行为的效力78
第三节 行政行为的分类79
一、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80
二、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81
三、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82
四、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82
五、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行政行为83
六、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84
七、作为行政行为与不作为行政行为84
八、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与行政司法行为85
九、自为的行为、授权的行为和委托的行为85
第四节 行政行为的成立与合法要件86
一、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86
二、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87
三、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88
第五节 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91
一、行政行为的无效92
二、行政行为的撤销93
三、行政行为的废止94
第四章 抽象行政行为96
第一节 抽象行政行为概述96
一、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96
二、抽象行政行为的分类97
三、抽象行政行为有效成立的要件97
第二节 行政立法行为99
一、行政立法的概念与特点99
二、行政立法的分类101
三、行政立法的主体及其权限105
四、行政立法的原则106
五、行政立法的程序108
六、对行政立法的监督110
第三节 其他抽象行政行为111
一、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概念和特征112
二、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作用113
三、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存在的主要问题115
四、完善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程序116
五、对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监督117
第五章 具体行政行为119
第一节 行政征收119
一、行政征收的概念与特征119
二、行政征收的内容与分类120
三、行政征收的方式与程序121
四、健全与完善我国的行政征收制度122
第二节 行政许可122
一、行政许可的概念及特征122
二、行政许可的种类123
三、行政许可的作用125
四、行政许可的程序126
五、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行政许可制度127
一、行政确认的概念与特征129
第三节 行政确认129
二、行政确认的主要形式和基本分类131
三、行政确认的作用133
第四节 行政监督134
一、行政监督的概念与特征134
二、行政监督的作用135
三、行政监督的分类136
四、行政监督的方法137
五、行政监督的程序139
第五节 行政处罚140
一、行政处罚的概念及其特征140
二、行政处罚的原则143
三、行政处罚的种类与形式146
四、行政处罚的管辖151
五、行政处罚的适用151
六、行政处罚的程序157
一、行政强制的概念与特征161
第六节 行政强制161
二、行政强制行为的种类162
三、行政强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67
第七节 行政给付168
一、行政给付的概念与特征168
二、行政给付的内容和形式169
三、行政给付的程序170
第八节 行政奖励170
一、行政奖励的概念与特征170
二、行政奖励的原则171
三、行政奖励的构成要件171
四、行政奖励的内容和形式172
五、行政奖励的程序173
第九节 行政裁决173
一、行政裁决的概念与特征173
二、行政裁决的作用176
三、行政裁决的种类177
四、行政裁决的程序178
第六章 行政合同180
第一节 行政合同概述180
一、行政合同的概念180
二、行政合同的特征181
第二节 行政合同的种类与作用182
一、行政合同的种类182
二、行政合同的作用184
三、国外行政合同制度简介186
第三节 行政合同的缔结、变更和解除187
一、行政合同的缔结187
二、行政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188
三、行政合同的履行190
四、行政合同的变更和解除190
五、行政合同的终止191
二、行政指导的特征192
一、行政指导的概念192
第一节 行政指导的概念与特征192
第七章 行政指导192
第二节 行政指导的种类、意义与作用194
一、行政指导的种类194
二、行政指导的意义195
三、行政指导在我国行政管理中的作用196
四、外国行政指导制度简介196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全行政指导制度的必要性199
第三节 建立、健全我国的行政指导制度199
二、我国行政指导的法律规定与行政实践201
三、构建我国行政指导制度的对策和建议203
第八章 行政程序法205
第一节 行政程序法概述205
一、行政程序的概念和种类205
二、行政程序法207
第二节 行政程序法的历史发展208
一、外国行政程序法的历史发展阶段208
二、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状况209
第三节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211
一、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211
二、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213
第九章 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217
第一节 行政违法217
一、行政违法的概念及特征217
二、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218
三、行政违法的分类220
四、行政不当221
第二节 行政责任222
一、行政责任的概念及特征222
二、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223
三、行政侵权责任概念223
四、行政责任的追究和免除224
第三节 行政责任的种类与方式226
一、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226
二、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227
三、行政相对方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228
第十章 行政赔偿230
第一节 行政赔偿概述230
一、行政赔偿责任230
二、行政赔偿的特征231
三、行政赔偿与其他近似概念的区别231
四、建立行政赔偿制度的意义232
第二节 行政赔偿的范围234
一、对侵犯人身权的行政赔偿234
二、对侵犯财产权的行政赔偿236
三、国家不予赔偿的情形237
第三节 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238
一、行政赔偿请求人238
二、行政赔偿义务机关239
第四节 行政赔偿程序241
一、行政赔偿请求的提出241
二、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的受案与处理242
三、行政赔偿诉讼243
四、行政追偿程序243
第五节 行政赔偿的方式和计算标准244
一、赔偿方式244
二、赔偿计算标准244
第十一章 行政复议247
第一节 行政复议概述247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及其特点247
二、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49
三、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251
四、行政复议的作用和意义257
第二节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258
一、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概念259
二、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特点259
三、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主体260
四、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内容261
五、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客体262
六、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263
第三节 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和管辖264
一、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概念和种类264
二、行政复议管辖的概念和种类266
第四节 行政复议的程序268
一、行政复议的申请269
二、行政复议的受理269
三、行政复议的审理270
四、行政复议的决定272
五、行政复议决定的执行275
六、行政复议中的法律责任275
第十二章 司法审查277
第一节 司法审查概述277
一、司法审查的概念277
二、司法审查的作用279
三、司法审查的宪法依据与理论基础280
一、司法审查的一般原则282
第二节 司法审查的原则282
二、司法审查的特有原则283
第三节 司法审查的对象与范围286
一、司法审查的对象与内容286
二、司法审查的范围286
第四节 司法审查的主体及其管辖288
一、司法审查的主体(机关)288
二、司法审查的管辖290
第五节 司法审查参加人293
一、司法审查参加人概述293
二、司法审查中的原告294
三、司法审查中的被告295
四、司法审查中的共同诉讼人296
五、司法审查中的第三人297
六、司法审查中的诉讼代理人298
一、合法性审查标准300
第六节 司法审查的标准300
二、合理性审查标准302
第七节 司法审查的法律适用303
一、司法审查的法律依据303
二、司法审查中的“参照规章”304
三、司法审查中的规范冲突及其选择适用304
第八节 司法审查的审理程序305
二、第二审程序306
一、第一审程序306
三、审判监督程序308
第九节 司法审查的判决、裁定和决定308
一、司法审查判决309
二、司法审查裁定310
三、司法审查决定310
附录312
主要参考书目349
后记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