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佛教通史 第2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赖永海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06394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70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84页
- 主题词:佛教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佛教通史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南北朝佛教与王朝世族1
第一节 南北朝佛教的社会文化背景1
一、南朝佛教的社会文化背景1
二、北朝佛教的社会文化背景6
第二节 南朝帝王的佛教信仰及其佛教政策9
一、刘宋诸帝与佛教9
1.武帝刘裕与佛教9
2.文帝刘义隆与佛教11
3.孝武帝刘骏与佛教18
4.明帝刘彧与佛教21
5.顺帝刘准与佛教23
6.刘宋诸王与佛教23
二、南齐诸帝与佛教25
1.高帝萧道成与佛教26
2.武帝萧赜与佛教27
3.东昏侯萧宝卷与佛教28
4.南齐诸王与佛教29
三、梁代诸帝与佛教37
1.武帝萧衍与佛教37
2.简文帝萧纲与佛教38
3.元帝萧绎与佛教41
4.昭明太子与佛教45
5.梁代诸王与佛教47
四、陈代诸帝与佛教49
1.武帝陈霸先与佛教50
2.文帝陈蒨与佛教51
3.宣帝陈顼与佛教53
4.后主陈叔宝与佛教54
5.陈代诸王与佛教57
第三节 北朝帝王的佛教信仰及其佛教政策59
一、北魏诸帝与佛教59
1.道武帝拓跋珪与佛教59
2.明元帝拓跋嗣与佛教61
3.太武帝拓跋焘与佛教62
4.文成帝拓跋濬与佛教66
5.献文帝拓跋弘与佛教69
6.孝文帝元宏与佛教70
7.宣武帝元恪与佛教74
8.孝明帝元诩与佛教76
9.孝庄帝元子攸与佛教78
10.北魏诸王与佛教79
二、东魏孝静帝元善见与佛教83
三、北齐诸帝与佛教85
1.文宣帝高洋与佛教85
2.武成帝高湛与佛教90
3.后主高纬与佛教92
4.北齐诸王与佛教93
四、西魏诸帝与佛教95
1.文帝元宝炬与佛教95
2.恭帝元廓与佛教97
五、北周诸帝与佛教99
1.明帝宇文毓与佛教99
2.武帝宇文邕与佛教101
第四节 梁武帝其人及其佛学思想103
一、梁武帝的佛教信仰及其奉佛活动103
1.梁武帝的佛教信仰104
2.梁武帝的奉佛活动110
二、“真神论”与灵魂说126
三、梁武帝对中国佛教发展方向之影响143
第五节 南朝世族与佛教148
一、琅玡王氏与佛教149
二、陈郡谢氏与佛教155
三、吴国张氏与佛教164
四、庐江何氏与佛教170
五、吴郡陆氏与佛教172
六、汝南周氏与佛教174
第二章 西行求法高僧及其贡献180
第一节 两晋西行求法高僧180
一、竺法护、康法朗181
二、于法兰、于道邃、竺佛念184
三、慧常、进行、慧辩、昙猛187
四、法领、法净、慧叡190
第二节 法显大师西行及其贡献195
一、法显大师生平195
二、法显大师西行的过程202
1.由长安西行至沙河203
2.西域记游203
3.天竺记游204
4.师子国记游209
5.海路归国209
三、法显大师对中国佛教义学、律学的贡献210
第三节 法显的同行者213
一、慧景、道整、慧应、慧嵬213
二、智严、宝云217
三、慧简、僧绍、僧景、慧达224
第四节 南北朝时期的西行求法高僧227
一、智猛、道嵩、昙纂等227
二、昙无竭、僧猛、昙朗234
三、竺法维、释僧表236
四、法盛、慧览239
五、道普、法献241
六、道药、宋云、惠生、法力243
第三章 大乘般若学的传入与流行252
第一节 鸠摩罗什与两晋般若经典的传译252
一、《道行般若经》、《放光般若经》的翻译252
二、鸠摩罗什其人258
三、鸠摩罗什的译经活动260
四、鸠摩罗什的著述265
五、鸠摩罗什的佛学思想265
1.空与中道265
2.智慧与慈悲268
3.法身与净土271
4.大乘与小乘273
六、罗什的弟子278
七、僧叡生平及其佛学思想279
1.般若学280
2.般若与禅定283
3.般若与佛性284
八、鸠摩罗什与中国佛教289
第二节 般若经典的基本内容与主要思想290
一、《摩诃般若经》的基本内容与主要思想290
1.大乘与小乘291
2.一切皆空294
3.六度300
二、《金刚经》的基本内容与主要思想304
第三节 两晋时期的般若学者与般若学流派309
一、两晋时期的般若学者309
二、六家七宗311
1.本无宗312
2.本无异宗314
3.即色宗315
4.心无宗320
5.缘会宗322
6.识含宗322
7.幻化宗323
第四节 僧肇及其佛学324
一、僧肇的生平324
二、僧肇的著述325
三、僧肇的佛学326
1.物不迁论326
2.不真空论329
3.般若无知论332
4.涅槃无名论341
四、僧肇与中国佛学347
第四章 南北朝时期的佛典翻译351
第一节 刘宋时期的佛典翻译352
一、竺难提、沮渠京声的佛典翻译354
二、佛驮什、伊叶波罗的佛典翻译359
三、求那跋摩、僧伽跋摩的佛典翻译360
四、沙门畺良耶舍、沙门昙摩蜜多的佛典翻译370
五、求那跋陀罗的佛典翻译379
六、沙门功德直、释道严等的佛典翻译389
第二节 萧齐时期的佛典翻译392
一、昙摩伽陀耶舍、摩诃乘的佛典翻译392
二、僧伽跋陀罗的佛典翻译393
三、达摩摩提、求那毗地的佛典翻译395
四、释昙景、释法化的佛典翻译399
第三节 梁、陈时期的佛典翻译399
一、曼陀罗的佛典翻译400
二、僧伽婆罗的佛典翻译402
三、王子月婆首那、沙门须菩提的佛典翻译405
第四节 真谛的佛典翻译407
一、真谛的生平及其译经活动408
1.真谛所学及来华经过408
2.富春译场410
3.重归建康设译场413
4.颠沛流离遇萧勃413
5.由豫章至晋安设译场415
6.至梁安郡设置译场418
7.复返广州设译场423
二、真谛翻译的经论以及著述425
1.真谛翻译经论以及著述总数425
2.《佛性论》428
3.《遗教经论》430
4.《决定藏论》、《无相思尘论》、《解捲论》434
5.《无相论》435
6.苏公望补充的八种437
三、真谛译籍、注疏编年440
第五节 北魏、东魏的佛典翻译441
一、释昙曜、沙门吉迦夜、昙摩流支的佛典翻译442
二、菩提流支的佛典翻译444
三、勒那摩提的佛典翻译454
四、佛陀扇多的佛典翻译459
五、瞿昙般若流支的佛典翻译462
六、毗目智仙的佛典翻译466
七、释法场、达摩菩提的佛典翻译470
第五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经典472
第一节 《维摩诘经》的汉译及其基本内容472
一、《维摩诘经》的汉译本472
二、《维摩诘经》经题的含义及其结构478
三、《维摩诘经》的核心内容486
1.无住为本486
2.如来种488
3.不二法门491
4.唯心净土493
第二节 《楞伽经》的汉译及其基本内容496
一、《楞伽经》的汉译本496
二、《楞伽经》经题的含义及其结构499
三、《楞伽经》的唯识思想504
1.诸识生灭504
2.藏识境界509
3.五法差别513
4.就五法相辨三自性516
5.就阴界入辨二无我517
四、《楞伽经》的如来藏思想518
1.立如来藏的因由519
2.五性差别520
3.别辨一阐提523
4.如来藏与八识524
五、《楞伽经》的涅槃思想527
1.涅槃差别527
2.驳外道涅槃529
3.如来“非常非无常”530
第三节 《大乘起信论》的翻译及其基本内容532
一、《大乘起信论》的翻译532
1.隋唐经录关于《大乘起信论》译者的记载考辨533
2.《大乘起信论序》的真伪540
3.转引《四论玄义》之说质疑549
二、《大乘起信论》的结构552
三、一心·二门·三大554
四、本觉与本不觉559
五、真如无明互熏与体用合一564
人名索引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