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劳动合同索赔100招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劳动合同索赔100招
  • 金钥匙普法中心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0932071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63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176页
  • 主题词:劳动合同-经济纠纷-赔偿-基本知识-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劳动合同索赔100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综合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4

集体合同规定31

1.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39

2.用人单位与聘用退休人员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40

3.企业工会主席需要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41

4.聘书应视为劳动合同42

5.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42

6.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不能收取劳动者的财物或扣押身份证43

7.用人单位应与“临时工”、“季节工”签订劳动合同44

8.员工在具有关联关系的不同用人单位一共工作满十年,是否符合“连续工作满十年的条件”需区分不同情况45

9.服务期与劳动合同期限的关系45

10.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住房、解决户口或提供其他福利的,不能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45

11.劳动合同的期限有三种46

12.农民工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不例外46

13.“临时工”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46

14.职工工作满10年但其间休假1年,仍能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47

15.试用期“提前转正”和“推迟转正”需协商47

16.企业在设立过程中,设立组织与工作人员不能签订劳动合同48

17.非全日制用工中可以有双重或者多重劳动关系48

18.非全日制用工不可以约定试用期48

19.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本人因故而由同事代签的,合同是否有效视具体情况而定49

20.与假学历持有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49

21.用人单位和不在岗劳动者应签订劳动合同50

2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了两份劳动合同,实际履行的劳动合同有效50

23.签订劳动合同时没有获得职业资格,即使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获得职业资格,劳动合同仍然自始无效51

24.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后劳动合同继续有效51

25.企业在实施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过程中劳动合同的履行52

26.用人单位没有向劳动者支付保密费,劳动者仍有义务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52

27.职工患有精神病的处理方式53

28.集体合同签订流程54

29.集体合同的违法条款属无效55

30.在集体合同订立前加入公司的农民工,同样享受集体合同规定的待遇56

31.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56

32.职工在集体合同签订后入厂,也能享受集体合同规定的待遇57

二 劳动报酬58

最低工资规定58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6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最低工资规定的通知68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69

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72

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73

33.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劳动报酬,劳动者工资报酬的确定方式75

34.工资标准的高低可以由劳动合同当事人随意约定,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77

35.签订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合同,劳动者为增加收入,聘请他人为其履行部分劳动义务的行为违反劳动合同78

36.用人单位不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的处理办法78

37.用人单位不得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79

38.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享有同工同酬的权利79

39.派遣人员享受同工同酬80

40.加班工资支付的标准80

41.如果职工自愿加班,用人单位无需支付加班工资81

42.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81

43.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时的维权途径82

44.约定工程款结清后再支付劳动报酬,该约定无效83

45.劳动合同解除时未到单位规定的发放工资时间,可以要求单位发放工资84

46.试用期劳动者的工资标准85

三 工作时间、休息休假86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86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间题解答87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89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90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92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94

47.劳动合同中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96

48.就餐时间如无约定应计入工作时间97

49.企业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可灵活安排工作时间97

50.劳动者享受年休假应当具备的条件以及年休假天数的计算97

51.单位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98

52.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概念98

四 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与赔偿、补偿标准100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100

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101

53.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103

54.劳动者处于医疗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其协商解除劳动合同103

55.住院期间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关系104

56.即使劳动者没有过失,用人单位也有权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104

57.电子邮件可以作为劳动合同解除的证据105

58.劳动者被劳动教养,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106

59.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107

60.用人单位不能以“末位淘汰制”解除劳动合同107

61.用人单位可以与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107

62.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附随义务108

63.开除决定未送达,劳动合同不能解除109

64.解除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不能自由处理职工档案109

65.用人单位在竞业限制期间的经济补偿计算110

66.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可要求用人单位给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111

67.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的情形111

68.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赔偿办法112

69.培训费用包括的项目112

70.终止合同的生活补助费与经济补偿金的区别113

71.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113

72.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应承担违约金113

73.职工未在规定期限内调离,用人单位无权将其辞退114

五 社会保险与福利待遇116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116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21

74.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金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126

75.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具体情况126

76.劳动者在职期间死亡或离退休之后死亡的,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可以继承128

77.用人单位破产时,离、退休劳动者养老金的发放128

78.企业不能停缴旷工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128

79.为多拿工资同意不参加社会保险,发生工伤时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负责129

80.企业未缴社会保险费,劳动合同解除后劳动者可以要求为其补办社会保险130

81.非法用工引发工伤保险争议,劳动者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诉131

六 劳动合同纠纷及处理1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13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4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间题的解释(二)14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147

8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产生了劳动纠纷后的解决途径147

83.可以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文件149

84.劳动者在没有直接证据时,可运用间接证据来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150

85.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中发生的纠纷”的范围的理解151

86.因借调合同而产生的劳动争议纠纷,诉讼主体的确定151

87.如果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与实际用人单位、作出处理决定的用人单位不一致,诉讼主体的确定152

88.如何提起劳动仲裁152

89.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通知,当事人不服,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154

90.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因劳动关系是否已经解除或者终止,以及应否支付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产生的争议,法院应予受理155

91.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不具有法定资格,纠纷起诉时不应受理155

92.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不在同一地点时争议管辖机构的确定156

93.对一裁终局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处理办法157

94.在劳动争议案件处理过程中,原用人单位发生了合并或分立,人民法院的处理157

95.因招用尚未与原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原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现用人单位提起共同侵权诉讼,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受理158

96.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因用人单位拒不履行合同的附随义务而产生的纠纷,当事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159

97.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的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范围,当事人不服裁决不能向法院起诉160

98.劳动仲裁与劳动诉讼的区别和联系160

99.劳动者向法院申请关于追讨劳动报酬等债务的支付令的程序161

100.劳动争议案件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条件1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