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生态文明的SST理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生态文明的SST理论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4643309.jpg)
- 方毅,尹保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 ISBN:751450059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76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生态文明的SST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2
第二节 若干基本概念的界定5
一、浅绿色的生态文明5
二、深绿色的生态文明8
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11
第三节 生态文明研究综述12
一、浅绿色的生态文明研究13
二、深绿色的生态文明研究15
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研究18
第四节SST理论研究综述23
一、知识社会学与SSK23
二、社会形成理论与社会建构论27
第五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32
一、本书的研究方法32
二、本书的基本框架34
第二章 西方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3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36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37
二、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39
第二节 西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43
一、《寂静的春天》—生态文明理论的开山之作44
二、从《增长的极限》到《超越极限》45
三、从《生态经济》到《B模式》47
四、从《超越增长》到《新生态经济》48
五、从经济增长理论到经济发展理论51
六、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文明实践56
第三章 中国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64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64
一、《易经》中的生态文明智慧64
二、《道德经》中的生态文明智慧69
三、儒家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智慧78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83
一、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理论83
二、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实践85
第四章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88
第一节 系统科学理论88
一、系统科学基本理论89
二、系统思维及其应用93
第二节 低碳经济理论95
一、低碳经济理论的提出95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97
第三节 循环经济理论98
一、浅绿色的循环经济理论99
二、深绿色的循环经济理论100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103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03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现实困境105
第五节 绿色发展理论109
第五章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支撑114
第一节 洁净煤技术114
第二节 高效节能技术119
一、红外加热技术120
二、微波加热技术121
三、电磁感应加热技术123
四、纳米节能技术124
第三节 水电开发利用技术127
一、三峡大坝关键技术128
二、混流式水轮机技术132
三、抽水蓄能机组技术133
四、大坝安全监测技术134
五、小水电技术136
第四节 风能利用技术137
一、风能基本特点138
二、风能技术概述140
三、风能技术的发展现状144
四、风能技术的发展趋势146
第五节 核能开发利用技术148
一、核电的基本特性148
二、核能技术的发展现状152
三、世界上主要的核能技术157
四、核能技术的发展趋势164
第六节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167
一、生物质能的基本特点167
二、国外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169
三、国内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170
四、生物质能利用技术175
五、生物质能发展前景分析189
第七节 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191
一、太阳能资源的特点191
二、太阳能利用现状193
三、太阳能利用技术197
四、太阳能利用技术发展趋势204
第八节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206
一、二氧化碳概述206
二、国内外碳捕获、封存与利用现状211
三、碳捕获主要技术216
四、碳封存与利用主要技术222
第六章 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及其推广227
第一节 科学史研究的外史论转向及其意义227
第二节 作为SSK研究方法的社会建构论228
第三节 以爱丁堡学派为代表的SST理论229
第四节SST理论的推广应用237
第七章 结论241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阻碍生态文明的罪魁祸首241
第二节 巨大的贫富差距是生态文明难以逾越的障碍244
第三节 特色之路是中国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246
一、加强国际合作,把握国际话语权246
二、强化技术创新,开源同时节流250
三、以全新的“G模式”作为我国绿色发展的战略选择256
四、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引领生态文明潮流262
主要参考文献264
后记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