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民家庭内部分工及其专业化演进对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影响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民家庭内部分工及其专业化演进对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影响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4625776.jpg)
- 陈会广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9506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农民-社会分工-影响-农村-土地制度-研究-中国;农业生产专业化-影响-农村-土地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农民家庭内部分工及其专业化演进对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影响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文摘要1
ABSTRACT1
第一章 导论1
一、研究背景1
(一)中国农民分工深化与专业化演进1
(二)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三十年回顾:1978—20083
二、研究问题6
(一)农户兼业化与农村土地制度选择6
(二)劳动力流动、非农就业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7
(三)专业化分工与土地股份合作8
(四)研究问题的意义10
三、研究方案11
(一)研究目的与问题展开的思路11
(二)分析单位与研究区域12
(三)研究方法与程序13
四、本书结构与安排15
(一)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15
(二)家庭内部分工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15
(三)分工演化、产权缔约与土地股份合作的效率16
(四)专业化演进、财产自由与农民土地权利结构变迁16
第二章 文献综述17
一、分工、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的理论脉络及进展综述17
(一)斯密定理与古典经济学:对市场与企业理论的贡献17
(二)新古典经济学:分工外生给定的资源配置20
(三)杨格定理:分工、迂回生产与专业化企业同时演进22
(四)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的超边际分析24
二、制度变迁理论研究进路:总结与评价26
(一)经济史分析与制度变迁研究26
(二)演化、博弈与制度变迁研究32
(三)“需求—供给”和成本收益分析框架41
三、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理论与经验研究述评44
(一)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革45
(二)土地家庭承包制:变迁和创新及其绩效50
(三)农村土地流转:土地调整与土地市场65
(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创新70
四、对研究问题的启示:概念背景与理论基础73
第三章 分工、专业化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分析框架76
一、方法论76
(一)分工、专业化视角的方法论意义76
(二)工作基准Ⅰ:假设前提77
(三)工作基准Ⅱ:新家庭经济学80
(四)工作基准Ⅲ:制度、契约与组织理论81
(五)工作基准Ⅳ:经济演化与自发扩展秩序83
(六)分析工具:分工专业化理论与超边际分析84
二、概念界定85
(一)家庭内部分工与分工专业化演进86
(二)农民专业化、经济组织与生产的制度结构87
(三)农民土地权利88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89
(五)土地家庭承包制与土地股份合作制90
(六)农村土地制度及变迁91
三、概念框架91
(一)变量关系与约束条件92
(二)分工、专业化与农民经济组织演化及其对农村土地制度选择的意义94
(三)理论命题与工作假说95
第四章 家庭内部分工、农户兼业化与农村土地制度选择98
一、引言98
二、已有的理论局限与农户演化决策100
(一)已有的理论解释与不足100
(二)农户决策与基本假设的修正103
三、农民家庭内部分工与专业化经济理论模型105
(一)家庭内部分工105
(二)农户作为两个人生产系统的几个假定107
(三)一个外生禀赋比较优势的两人生产系统108
(四)专业化与生产策略110
(五)比较优势、生产策略与土地利用决策112
四、理论假说117
五、初步的证据与进一步讨论118
(一)数据来源及其说明118
(二)检验方法和检验结果119
(三)进一步讨论125
六、结论性评价130
第五章 农民家庭内部分工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134
一、引言134
二、家庭内部分工与专业化经济模型137
(一)人力资本的性别差异与农民家庭内部分工137
(二)一个基于内生和外生比较优势的两人生产系统138
(三)内部经济、外部经济与理论假说141
三、数据来源和样本特征143
四、估计方法与结果145
(一)计量模型和变量选择146
(二)实证分析结果147
(三)进一步的讨论153
五、结论性评价154
第六章 分工演化、产权缔约与土地股份合作的效率157
一、引言157
二、分工演进与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化:一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调查158
(一)调查概况158
(二)农户间分工专业化与灵活就业的优势159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化与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161
三、农民合作组织替代不完备土地市场的集体行动逻辑163
(一)不完备土地市场上农民合作的意义163
(二)农民在经济组织中合作的意义165
(三)农民合作组织替代不完备土地租赁市场的假说166
(四)重复博弈与合作剩余:假说检验167
(五)农民合作的经济组织逻辑170
四、产权缔约与土地股份合作的效率172
(一)产权缔约与专业化分工的比较优势172
(二)交易成本、激励与适应性174
(三)农民合作组织中的“柠檬市场”175
(四)专业化经济、合作可靠性与企业边界的进一步讨论176
五、结论性评价177
第七章 专业化演进、财产自由与农民土地权利结构变迁179
一、引言179
二、农民财产自由与土地权利结构181
三、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的农民土地权利:1949年以来中国历史经验183
(一)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183
(二)1978年以来农民土地权利结构演进特征及评价186
四、专业化演进与农民合作组织治理187
(一)专业化演进与农民合作组织发展187
(二)农民合作组织的性质188
(三)农民合作组织登记模式:以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调查为例189
(四)农民合作组织的社员资格与经济参与191
(五)农民合作组织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193
五、合作组织替代不完备市场对农民土地权利结构的影响194
(一)专业化演进、农民合作组织对土地权利结构的需求195
(二)一个地权结构差别化的假说195
(三)一个双型合作社的个案及假说验证196
六、对土地股份合作制度创新的政策启示207
(一)合作、剩余权与契约自由207
(二)退出权与财产自由208
(三)农民地权结构支持与治理结构创新208
七、结论性评价209
第八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211
一、研究结论212
二、政策含义215
三、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217
四、研究展望219
附录221
参考文献225
后记277
表4-1 比较优势与生产策略115
表4-2 变量定义120
表4-3 Probit估计结果121
表4-4 日本兼业农户数量发展情况130
表5-1 农户样本特征——年龄143
表5-2 农户样本特征——教育程度143
表5-3 农户样本特征——分工与专业化145
表5-4 农户样本特征——土地资源禀赋145
表5-5 Probit估计结果152
表6-1 调查样本的分布159
表6-2 合作社面上情况与入股农户分工分业分化159
表6-3 样本农户的分工分业分化与灵活就业情况161
表6-4 农户间分工专业化与市场中的合作机会164
表6-5 农户间分工专业化在组织中的合作机会165
表7-1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与农民土地权利185
图1-1 技术路线14
图2-1 反馈回路39
图4-1 基于外生禀赋比较优势的分工经济109
图5-1 基于内生和外生比较优势的分工经济140
图6-1 囚徒困境博弈模型167
图7-1 土地制度变迁与农民财产自由谱系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