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初中地理知识大全 第二次修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初中地理知识大全 第二次修订
  • 牛胜玉总主编;王菲,郭振贤,艾靳靳,仇振虎,张娟本册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
  • ISBN:755570253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30页
  • 文件大小:122MB
  • 文件页数:24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初中地理知识大全 第二次修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世界地理(上)3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3

基础知识3

一、地球和地球仪3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3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3

纬线和纬度3

经线和经度4

利用经纬网定位5

二、地球的运动6

地球的自转6

地球的公转7

三、地图的阅读9

学会阅读地图9

选择适用的地图10

四、地形图的判读11

等高线地形图11

分层设色地形图12

地形剖面图12

方法拓展13

以极地为中心经纬网图中方向的判定13

经纬度的分布规律13

区时及日期变更的计算方法13

在公转轨道图上确定二分(春分和秋分)二至(夏至和冬至)点14

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14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和山谷的方法15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18

基础知识18

一、大洲和大洋18

地球?水球?18

七大洲和四大洋18

二、海陆的变迁20

沧海桑田20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20

板块的运动21

方法拓展22

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位置记忆方法22

七大洲的地形特征23

运用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的方法23

世界著名海峡及连接的海洋24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27

基础知识27

一、多变的天气27

天气及其影响27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27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28

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29

气温的变化29

气温的分布30

三、降水的变化与分布32

降水的变化32

降水的分布34

四、世界的气候35

气候的地区差异35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35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37

气候与人类活动38

方法拓展39

根据风的符号判定风向和风级的方法39

气温变化曲线图的判读方法40

世界气温分布图的判读40

等温线图上判读半球、海陆位置和季节的方法40

南北半球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41

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与绘制方法41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41

气候统计图的判读方法42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记忆方法42

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43

几种气候类型的异同点43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47

基础知识47

一、人口与人种47

世界人口的增长47

世界人口的分布47

人口问题48

不同的人种49

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50

世界的语言50

世界三大宗教50

三、人类的聚居地——聚落51

聚落与环境51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52

方法拓展52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52

记忆世界主要人种和语言的方法53

世界各地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53

分析聚落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方法54

分析影响聚落分布疏密条件的方法54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57

基础知识57

地域发展差异57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57

国际经济合作58

方法拓展59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59

面积大国和人口大国59

经济合作与消除差距60

世界地理(下)63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63

基础知识63

一、位置和范围63

雄踞东方的大洲63

世界第一大洲63

二、自然环境64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64

复杂的气候66

方法拓展67

学习一个大洲位置和范围的方法67

数字记忆亚洲的自然环境67

亚洲主要地理分区的自然地理特征68

分析亚洲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68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71

基础知识71

一、日本71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71

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72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73

二、东南亚73

“十字路口”的位置73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74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74

热带旅游胜地75

三、印度75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75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77

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77

四、俄罗斯78

横跨亚欧大陆北部78

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80

发达的交通80

方法拓展81

认识一个国家的方法81

归纳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81

分析某地地理环境的方法82

分析印度自然地理要素与农业生产关系方法82

图示法记忆俄罗斯地形区及其分界线82

印度、日本、俄罗斯工业布局差异82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86

基础知识86

一、中东86

三洲五海之地86

世界石油宝库86

匮乏的水资源87

多元的文化88

二、欧洲西部88

欧洲西部自然环境88

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89

现代化的畜牧业90

繁荣的旅游业90

三、撒哈拉以南非洲91

黑种人的故乡91

快速发展的经济92

人口、粮食与环境93

四、澳大利亚93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93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94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95

方法拓展96

中东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96

中东地区主要气候类型与水资源的关系97

分析欧洲西部地形、气候、河流之间关系的方法97

欧洲西部气候的东西差异及变化规律97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与措施97

记忆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的方法97

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与地形、气候、河流的关系98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101

基础知识101

一、美国101

民族大熔炉101

农业地区专业化102

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103

二、巴西104

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104

发展中的工农业106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106

方法拓展107

记忆美国领土组成、地形、农业带(区)的方法107

数字记忆美国的地理知识107

运用地形剖面图分析地形对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以美国为例108

记忆巴西地理知识的方法108

国家地理特征的比较108

第十章 极地地区112

基础知识112

独特的自然环境112

科学考察的宝地113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113

方法拓展114

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的判定方法114

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的判定方法115

南极地区的别称及缘由115

在两极地区图上判断方向和经度的方法115

中国地理(上)119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119

基础知识119

一、疆域119

优越的地理位置119

海陆兼备的大国119

行政区划121

二、人口123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23

人口东多西少123

三、民族124

中华民族大家庭124

民族分布特点124

方法拓展125

中国的临海125

巧记我国省级行政区125

我国省级行政区名称及简称的由来126

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27

我国的人口问题127

人口密度计算和人口增长曲线判读127

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在不同国家的表现128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131

基础知识131

一、地形和地势131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31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33

二、气候134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134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36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37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38

三、河流139

以外流河为主139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141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142

四、自然灾害144

常见的自然灾害144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144

防灾减灾146

方法拓展146

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46

地形、地势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47

主要地形区所属的温度带、干湿地区147

长江和黄河的对比147

我国气候对河流的影响148

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148

自然灾害的自救与预防方法148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154

基础知识154

一、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54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154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54

二、土地资源155

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155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155

地区分布不均156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56

三、水资源156

时空分布不均156

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157

方法拓展158

自然资源的判读158

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采取的措施158

我国各地区水资源丰沛程度159

南水北调工程方案比较159

生活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方法159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163

基础知识163

一、交通运输163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163

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163

二、农业164

农业及其重要性164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165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166

走科技强农之路166

三、工业166

工业及其重要性166

我国工业的分布167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168

方法拓展168

交通运输方式合理选择的方法168

重要的运输方式168

火车票上的字母169

部分农作物的生长习性169

我国三大平原农业生产活动170

分析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的方法170

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170

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区别和联系170

中国地理(下)177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177

基础知识177

地理差异显著177

四大地理区域178

方法拓展179

秦岭—淮河一线179

四大地理区域的比较180

第六章 北方地区183

基础知识183

一、自然特征与农业183

黑土地 黄土地183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83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84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184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86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187

三、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188

文明的摇篮188

风吹来的黄土188

严重的水土流失189

水土保持190

四、祖国的首都——北京190

政治文化中心190

历史悠久的古城191

现代化的大都市191

方法拓展192

如何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192

北方地区内部的气候差异192

华北平原的春旱192

东北三省能够进行水稻大面积种植的原因193

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193

“黑土地”与“黄土地”的差异193

北京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193

第七章 南方地区198

基础知识198

一、自然特征与农业198

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98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98

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199

江海交汇之地199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200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200

三、“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201

特别行政区201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202

四、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203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03

美丽富饶的宝岛203

外向型经济204

方法拓展205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205

长江沿江地带经济的纽带和辐射作用206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206

香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07

香港的海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207

祖国内地对香港经济发展的作用207

香港转口贸易经济、台湾外向型经济和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比较207

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207

第八章 西北地区211

基础知识211

一、自然特征与农业211

草原和荒漠211

牧区和灌溉农业区212

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213

沙漠和戈壁广布213

油气资源的开发213

方法拓展214

西北地区干旱环境的形成及影响214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214

西气东输工程215

“三北”防护林215

第九章 青藏地区218

基础知识218

一、自然特征和农业218

世界屋脊218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219

二、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219

江河的源地219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220

方法拓展221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差异221

“高”、“寒”对青藏地区的影响222

青藏地区高寒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22

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222

青藏铁路222

台湾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对比222

三江源地区的湿地222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225

基础知识225

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225

发展中面临的挑战225

做负责任的大国226

方法拓展226

我国沿海地区、沿边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区域差异226

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227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