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融风险防范的法律制度研究 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为重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金融风险防范的法律制度研究 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为重心
  • 韩龙,彭秀坤,包勇恩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4394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99页
  • 文件大小:213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金融风险防范-金融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金融风险防范的法律制度研究 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为重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防范金融风险离不开金融规制1

第一节 金融风险及其传播路径1

一、“风险”探源1

二、金融风险及其种类2

三、系统风险发生和传导的机理和路径4

第二节 对金融风险进行金融规制和监管的正当性12

一、什么是规制12

二、金融规制的理念14

三、金融规制的目标24

第三节 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30

一、新自由主义30

二、新自由主义对待金融规制及监管的态度与危害31

三、摆脱新自由主义,树立科学的金融规制与监管观36

第四节 金融风险模型内含的信条偏误38

一、金融风险模型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运用39

二、金融风险模型设计问题46

三、金融风险模型运用问题51

四、内部模型能否作为确定风险和规制资本的圭臬53

第二章 当今世界金融开放的法律框架与监管依据56

第一节 当今世界金融市场开放法律框架的构成56

一、金融市场开放法律框架的构成57

二、金融市场开放法律框架各构成部分的关系57

第二节WTO有关金融市场开放的制度59

一、WTO约束和规制成员方措施的范围60

二、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制度63

三、有关约束73

第三节WTO金融服务市场开放制度的贡献与特点80

一、W TO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制度的贡献80

二、WTO金融服务市场开放制度的特点82

第四节 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管理制度84

一、我国有关外资银行开放的制度84

二、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制度与实践89

第五节 金融开放法律框架内防范金融风险的法律依据93

一、“审慎例外”及其对金融服务自由化与金融审慎规制关系的界定94

二、审慎措施的标准98

三、“审慎例外”对我国金融业开放的启示102

第六节 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和危机的法律制度体系建构103

一、健全和完善国内金融规制与监管制度104

二、建立和健全防范境外金融风险和危机传入的制度104

三、加强金融监管双边合作的制度建构105

四、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多边金融监管制度106

第三章 宏观审慎规制与监管111

第一节 宏观审慎规制与监管的起源与发展111

一、宏观审慎规制与监管理论的起步112

二、宏观审慎规制与监管理论的发育114

三、宏观审慎规制与监管理论的采纳116

第二节 宏观审慎规制与监管的视野层次119

一、宏观经济态势与宏观经济政策119

二、金融体系整体121

三、金融市场与金融创新产品123

四、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125

五、宏观审慎视野下的微观审慎规制与监管127

第三节 宏观审慎规制与监管的制度保障129

一、完善中央银行的宏观审慎规制与监管职能129

二、构建与宏观审慎规制与监管相适应的金融监管体制模式135

三、我国宏观审慎规制与监管制度的构建152

第四节 金融业开放下宏观审慎规制与监管的国际协调合作机制159

一、宏观审慎规制与监管国际协调合作机制的建立160

二、构建针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团制度163

三、我国参与宏观审慎规制与监管国际协调合作机制的策略168

第四章 规制资本与流动性标准的改革171

第一节《巴塞尔协议Ⅲ》对规制资本的修订与影响171

一、银行规制资本的作用与国际规则的变迁172

二、《巴塞尔协议Ⅰ》和《巴塞尔协议Ⅱ》资本规则的缺陷与不足174

三、《巴塞尔协议Ⅲ》对规制资本的修订179

四、《巴塞尔协议Ⅲ》对规制资本修订的影响184

第二节 流动性监管国际标准改革187

一、流动性监管概述188

二、流动性监管国际标准的发展历程190

三、短期流动性监管国际指标——流动性覆盖率(LCR)194

四、长期流动性监管国际指标——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205

五、流动性监管的监测工具211

六、流动性监管标准的运用215

七、流动性监管国际标准改革影响简析216

第五章 信评机构改革的法律问题220

第一节 信评机构的自律发展与信誉机制理论220

一、信评机构的自律发展220

二、信评机构自律发展的动力——对信誉的追求224

三、信誉机制理论的内容及影响227

第二节 信誉机制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失效229

一、信评机构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229

二、信誉机制在金融危机中失效的表现231

三、信誉机制在金融危机中失效的原因235

四、信誉机制理论遭受的质疑239

第三节 主要经济体信评机构的改革及评价242

一、美国信评机构改革:以披露为导向243

二、欧盟信评机构改革:监管与竞争并重246

三、未来信评机构改革的趋势:从自律走向他律253

第四节 我国信评机构监管法律制度的建构254

一、我国信评机构的信誉现状255

二、我国信评机构信誉较低的主要原因256

三、我国应逐步构建信评机构的监管法律制度258

第六章 我国双边银行监管合作中的法律问题与解决构想267

第一节 巴塞尔委员会与双边银行监管合作的国际标准267

一、巴塞尔委员会关于双边银行监管合作的规范性文件268

二、跨境并表监管合作标准的确立275

三、双边银行监管合作国际标准的地位和作用281

第二节 全球双边银行监管合作的现状及问题283

一、巴塞尔成员国执行双边合作国际标准的实践经验283

二、非巴塞尔成员国双边合作的现状与成因285

三、全球加强双边银行监管合作的问题与困难289

第三节 我国双边银行监管合作中的法律问题与解决构想293

一、我国双边银行监管合作中的法律问题293

二、解决问题的构想与建议299

第七章 我国双边证券监管合作中的法律问题与解决构想305

第一节 影响我国双边证券监管合作的重要因素305

一、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法律架构306

二、我国金融中心竞争力的发展309

三、我国证券监管体系的法律特性311

第二节 我国双边证券监管合作的方式及内容313

一、证券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314

二、双边证券监管合作的其他方式324

第三节 我国双边证券监管合作中的法律问题326

一、我国谅解备忘录的内容不完善326

二、我国现有备忘录未得到充分利用328

三、我国未深度发展其他监管合作方式331

四、我国缺失处置危机的监管合作框架333

第四节 解决我国双边证券监管合作的法律构想335

一、明确我国双边证券监管合作的具体目标336

二、解决中国证监会合作权限的充足性问题338

三、我国证券法对双边证券监管合作的规制与激励340

四、在完善现有合作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合作工具342

第八章 金融机构跨境破产与监管责任承担的法律问题345

第一节 金融机构跨境破产与监管合作345

一、金融机构跨境破产界定345

二、金融机构跨境破产风险特征346

三、金融机构跨境破产监管合作的必要性348

第二节 金融机构跨境破产之特殊处理——以破产重整为核心350

一、金融机构跨境破产不同处理方式比较350

二、破产重整在金融机构跨境破产中的特殊价值与作用355

三、金融机构跨境破产重整之难点362

第三节 金融机构跨境破产监管缺陷的实证分析363

一、破产风险事先评估不足364

二、跨境破产监管救助责任分担机制缺失367

三、当前针对金融机构跨境破产监管的国际改革动向369

第四节 金融机构跨境破产中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平衡376

一、金融机构跨境破产处理程序中司法权与行政权的运用比较376

二、金融机构跨境破产中法院与监管当局的职责分工378

三、司法权在金融机构跨境破产中的角色定位382

第五节 金融机构跨境破产监管责任划分384

一、跨境金融监管责任划分概述384

二、金融机构跨境破产监管责任划分原则386

三、金融机构跨境破产监管责任划分机制388

第六节 金融开放条件下我国金融机构破产监管法制的完善393

一、明确金融监管机构与法院在金融机构破产中的职责划分394

二、确定人民银行在金融机构破产程序中的具体权责396

三、完善破产金融机构处置制度和对外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监管制度3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