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的调控功能与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的调控功能与技术
  • 余新晓,张志强,夏新莉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5042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347页
  • 主题词:森林-影响-可吸入颗粒物-调控措施-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的调控功能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森林对PM2.5 等颗粒物的调控功能监测1

1.1 森林对PM2.5 等颗粒物的调控功能监测方法1

1.1.1 森林环境空气颗粒物浓度监测点布设方法1

1.1.2 森林空气颗粒物浓度监测方法3

1.1.3 森林空气气象监测6

1.1.4 森林植被结构监测7

1.1.5 数据管理8

1.2 城市森林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9

1.2.1 蟒山森林公园监测试验基地9

1.2.2 生态中心监测试验基地10

1.2.3 教学植物园监测试验基地10

1.2.4 大兴采育监测试验基地11

1.3 树木吸附阻滞颗粒物分析方法12

1.3.1 树木吸附阻滞颗粒物测定方法13

1.3.2 叶表颗粒物形貌特征分析方法14

1.3.3 颗粒物化学成分测定方法16

1.4 树木吸附阻滞颗粒物分析方法的验证与应用17

1.4.1 叶表颗粒物形貌特征与数量密度分析17

1.4.2 细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浓度分析23

1.4.3 细颗粒物中无机元素含量分析26

第2章 树木阻滞吸收PM2.5 等颗粒物的机理及生理生态调控29

2.1 树木叶片颗粒物特征29

2.1.1 研究方法29

2.1.2 夏季植物叶片吸附PM2.5 特征分析31

2.1.3 秋季植物叶片吸附PM2.5 特征分析36

2.1.4 夏秋两树木叶片吸附颗粒物对比分析39

2.2 林木吸收无机盐等离子的组织适应性及吸收代谢变化43

2.2.1 应用15N示踪法进行叶片涂抹模拟实验研究毛白杨和欧美杨叶片对PM2.5 中NH4+的吸收43

2.2.2 欧美杨对PM2.5 无机成分NH4+和NO3-的吸收与分配49

2.3 林木吸收多环芳烃的组织适应性及吸收代谢变化58

2.3.1 实验材料与方法60

2.3.2 结果与分析61

2.3.3 讨论65

2.3.4 小结67

2.4 林木吸收重金属的组织适应性及吸收代谢变化67

2.4.1 研究背景67

2.4.2 实验材料与方法68

2.4.3 实验结果69

2.4.4 讨论74

第3章 典型树种阻滞吸收PM2.5 等颗粒物的功能差异研究77

3.1 污染物浓度对典型树种吸附PM2.5 等颗粒物的影响研究77

3.1.1 北京市区域植被对颗粒物的削减量77

3.1.2 城市森林公园对交通干道两侧大气颗粒物影响的梯度特征81

3.2 气象条件对典型树种吸附PM2.5 等颗粒物的影响研究83

3.2.1 北京地区冬春季节PM2.5 和PM10污染水平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83

3.2.2 城市干道防护林带内外大气颗粒物变化及其对气象因素的响应88

3.3 典型树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吸附与阻滞PM2.5 等颗粒物动态98

3.3.1 单位面积叶片滞尘量98

3.3.2 单株树木滞尘量99

3.3.3 单位土地面积树木滞尘量100

3.4 典型树种吸附与阻滞PM2.5 等颗粒物的综合评价101

3.4.1 北京市不同树种吸附阻滞PM2.5 等颗粒物评价101

3.4.2 重庆市不同树种吸附阻滞PM2.5 等颗粒物评价104

3.4.3 广州市不同树种吸附阻滞PM2.5 等颗粒物评价114

第4章 森林调控PM2.5 等颗粒物的功能分析与评价119

4.1 典型森林植被对PM2.5 等颗粒物的调控119

4.1.1 不同季节林带对颗粒物浓度的削减作用119

4.1.2 不同空气质量等级林带对颗粒物浓度的削减作用121

4.1.3 林带削减颗粒物浓度有效宽度的确定122

4.2 典型森林植被对PM2.5 等颗粒物的吸附作用123

4.2.1 北京市常见绿化树种滞尘量分析123

4.2.2 北京公园滞尘特点研究126

4.3 植物不同器官对颗粒物的吸附分析130

4.3.1 植物枝条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分析130

4.3.2 树皮表面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分析136

4.3.3 叶片表面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效果分析145

4.4 降雨和风对叶表颗粒物的影响151

4.4.1 降雨对叶表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影响154

4.4.2 风对叶表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影响163

4.4.3 风雨共同作用对叶表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影响169

第5章 增强森林滞留PM2.5 等颗粒物的能力调控技术研究173

5.1 城市污染环境下的高滞尘健康树种选择173

5.1.1 不同树种滞留PM2.5 等颗粒污染物能力的多尺度比较173

5.1.2 不同城市污染环境下植物叶片滞留PM2.5 等颗粒物的能力177

5.1.3 不同城市污染环境下高滞尘健康树种的选择181

5.2 廊道型林木降低PM2.5 危害的优化结构与管理技术187

5.2.1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187

5.2.2 林带结构对林内大气颗粒物净化率的影响192

5.2.3 基于林带结构的增强滞留大气颗粒物能力的调控技术194

5.2.4 道路防护绿带减缓空气颗粒污染模式设计198

5.3 斑块型景观生态林降低PM2.5 危害的优化配置与结构管理技术205

5.3.1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205

5.3.2 城市公园内绿地斑块阻滞颗粒物作用分析207

5.3.3 基于增强型绿地斑块滞留大气颗粒物的结构优化228

5.4 社区绿地散生林木降低PM2.5 危害的合理结构与管理技术230

5.4.1 社区绿地散生林木代表性树种滞留PM2.5 能力的研究230

5.4.2 社区绿地散生林木增强滞留PM2.5 等颗粒物能力的树种配置技术模式231

5.5 提高现有林木调控PM2.5 功能的合理结构与综合管理技术235

5.5.1 增强交通绿化带滞留PM2.5 等颗粒物能力的树种选择和结构模式——以安立路为例235

5.5.2 公园绿地增强滞留PM2.5 等颗粒物能力的树种选择及结构模式——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237

第6章 森林对PM2.5 等颗粒物的调控技术集成模式研究240

6.1 北京地区森林对PM2.5 等颗粒物调控技术集成240

6.1.1 点形绿地240

6.1.2 线形绿地244

6.1.3 面形绿地249

6.2 北京地区森林对PM2.5 调控技术模式示范254

6.2.1 技术模式示范254

6.2.2 新建示范区提质改造257

6.2.3 成熟示范区调控PM2.5 效果评价257

6.3 广州地区森林对PM2.5 等颗粒物调控技术集成267

6.3.1 社区绿地植物对PM2.5 等颗粒物调控267

6.3.2 公园绿地对PM2.5 等颗粒物调控270

6.3.3 道路交通绿地对PM2.5 等颗粒物调控273

6.3.4 城市绿地对PM2.5 等颗粒物调控技术优良配置模式276

6.3.5 城市绿地对PM2.5 等颗粒物调控技术集成模式302

6.4 广州地区试验示范林营建与推广应用302

6.4.1 试验示范林营建302

6.4.2 推广应用311

参考文献3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