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浙籍文学史家群体研究 1909-1949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浙籍文学史家群体研究 1909-1949版
  • 付祥喜著 著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 ISBN:978751920159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作家-人物研究-浙江省-1909~1949;中国文学-现代文学史-史学史-研究-1909~1949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浙籍文学史家群体研究 1909-1949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一、文学史家·浙籍文学史家群体1

二、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4

三、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10

【上编】通论14

第一章 地域文化传统与浙籍文学史家群体的崛起14

一、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15

二、历史机运提供的文化先机18

三、地域文化品质的驱动23

第二章 浙籍文学史家群体的基本状况27

一、主体构成27

二、亲缘、地缘、学缘:浙籍文学史家群体的关系网络34

第三章 浙籍文学史家群体的个性特征及其局限39

一、群体的个性特征39

二、群体的局限44

第四章 20世纪前期浙籍文学史家群体文学史写作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问题48

一、文学观由泛及纯,文学史观从退化史观、进化史观到唯物史观49

二、文学史料不断丰富、拓展,为文学史写作奠定基础59

三、述史模式的形成与僵化71

【中编】专论78

第五章 郑振铎的中国俗文学研究78

一、郑振铎“俗文学”概念在理论上的狭义性与实践上的广义性80

二、搜集、收藏和出版俗文学研究资料84

三、对俗文学的评价89

第六章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93

一、引言93

二、搜集整理文献史料:早期的学术准备96

三、《中国小说史略》的成绩和不足101

四、小结115

第七章 杨荫深对中国俗文学学科建设的贡献117

一、《中国民间文学概说》民间文学视野下的俗文学学科建设118

二、俗文学学科确立中的《中国俗文学概论》121

第八章 赵景深对文学史类型的开拓——以《中国文学小史》为中心124

第九章 董每戡的“两重性”戏剧史研究路向131

一、对“两重性”戏剧史研究路向的论说132

二、对“两重性”戏剧史研究路向的实践136

三、“两重性”戏剧史研究路向的张力140

本篇余论142

【下篇】文学史著编年研究146

1909年(宣统元年)146

1914年(民国三年)149

1915年(民国四年)151

1919年(民国八年)155

1920年(民国九年)156

1921年(民国十年)159

1922年(民国十一年)163

1923年(民国十二年)163

1924年(民国十三年)171

1925年(民国十四年)174

1926年(民国十五年)175

1927年(民国十六年)178

1928年(民国十七年)184

1929年(民国十八年)190

1930年(民国十九年)192

1931年(民国二十年)198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201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220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229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232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234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238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241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246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249

1941年(民国三十年)251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255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257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261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267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268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269

结语272

主要参考文献276

一、文学史研究专著276

二、中国文学史著书目277

三、相关研究论文278

附录 “编年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学术评价——兼答杨洪承教授282

一、历史依据和现实考虑283

二、“编年”作为主体的理论意义288

三、学术评价的方法和态度2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