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磨削加工技术难点与测量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磨削加工技术难点与测量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4500185.jpg)
- (日)冢本真也,大桥一仁,藤原贵典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57980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191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03页
- 主题词:磨削-生产工艺-技术测量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磨削加工技术难点与测量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磨削力的产生机理及其在不同磨削方式下的形态1
1.1概述1
1.2磨粒的切削力1
1.3砂轮的磨削力4
1.4不同磨削方式下磨削力的产生机理5
1.4.1切入磨削方式5
1.4.2纵向磨削方式6
1.4.3缓进给磨削方式8
1.4.4角度磨削方式10
1.4.5正面磨削方式11
1.5小结12
参考文献12
第2章 磨削力的应变片测量技术及其技术难题的解决13
2.1概述13
2.2应变片法13
2.2.1中心式应变片法的原理13
2.2.2电桥电路的输出与干涉15
2.2.3应变片法的操作步骤18
2.2.4测量系统的构成与噪声数据处理方法21
2.2.5应变片位置的保护方法22
2.3磨削力的校准与数据处理22
2.3.1磨削力的校准方法22
2.3.2磨削力校准公式的确定23
2.3.3磨削力的数据处理25
2.4试验问题处理26
2.4.1振幅明显的数据26
2.4.2零点漂移27
2.5小结28
参考文献28
第3章 磨削力分布的先进测量技术29
3.1概述29
3.2磨削力分布的测量方法(预制沟槽测力分析法)29
3.2.1外圆纵向磨削29
3.2.2磨削力分布的计算方法31
3.2.3缓进给磨削34
3.2.4角度磨削36
3.2.5磨削力分布的压力传感器测量法38
3.3其他的先进测量技术41
3.4小结44
参考文献44
第4章 热电偶埋入测温法中磨削温度的测量技术与技巧45
4.1概述45
4.2产生磨削温度的机理45
4.2.1磨削温度的产生机理与定义45
4.2.2磨削温度的影响46
4.3热电偶埋入测温法47
4.3.1磨削温度测量法的种类47
4.3.2热电偶的原理48
4.3.3热电偶埋入测温法的使用技巧49
4.3.4磨削温度的测量系统51
4.3.5工件温度分布的测量方法53
4.3.6康铜线热电偶的热电动势检测55
4.3.7解析检测信号时需注意的问题56
4.3.8热电偶埋入测温法的噪声信号的解决方法58
4.4小结60
参考文献61
第5章 应用接触式表面温度计的磨削温度测量技术62
5.1概述62
5.2应用接触式表面温度计测量温度62
5.2.1接触式表面温度计的构造及其测量原理62
5.2.2接触式表面温度计测量精度的校准64
5.2.3制作要点与技术难点的解决66
5.2.4存在温度梯度时的温度测量68
5.3红外温度计与红外热像仪71
5.3.1红外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注意事项71
5.3.2红外热像仪测量温度的注意事项73
5.4小结77
参考文献77
第6章 工件热变形的相关测量技术78
6.1概述78
6.2热变形量的快速退刀测量方法78
6.2.1热变形量的测量方法及其原理78
6.2.2工件圆周上的热变形量81
6.2.3磨削循环中的热变形量与尺寸精度82
6.2.4工件的热变形量与温度分布的关系83
6.2.5工件宽度方向上的热变形量和形状误差83
6.2.6内圆磨削中的热变形行为84
6.2.7平面磨削中快速后退测量法的方案87
6.3在线预测测量方法88
6.3.1测量原理与数据分析方法88
6.3.2加工参数的影响90
6.3.3在磨削加工现场的使用方法92
6.4小结93
参考文献93
第7章 接触传感技术94
7.1概述94
7.2为提高加工效率而检测加工开始位置的必要性94
7.3发现隐藏数据背后的真相96
7.4接触式传感器的构成和间隔检测方法97
7.5接触传感功能的发现99
7.6接触式传感器的信号特征103
7.7实用型接触式传感器开发指南106
7.8小结107
参考文献107
第8章 使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表面轮廓和砂轮磨耗量的方法109
8.1概述109
8.2三维表面形状的测量方法109
8.3在圆柱面轮廓测量中母线的确定方法113
8.4砂轮磨耗量的测量117
8.4.1利用转印法的测量方法117
8.4.2用转印法测量砂轮磨耗量的技巧120
8.4.3非接触测量法122
8.5小结123
参考文献123
第9章 砂轮架移动量、尺寸生成量以及残留余量的测量技术124
9.1概述124
9.2考虑热变形量的接触状态124
9.3砂轮架移动量和砂轮磨耗量126
9.3.1砂轮架移动量的测量126
9.3.2砂轮磨耗量的测量129
9.4由轴的刚度导致的磨削残留余量130
9.4.1砂轮轴刚度和工件轴刚度的测量130
9.4.2系统刚度的确定132
9.4.3磨削残留余量的在线测量133
9.5实际尺寸生成量的测量技术134
9.6与热变形量有关的实际磨削现象136
9.6.1砂轮和工件的热变形速度的变化规律136
9.6.2实际的砂轮架移动速度和尺寸生成速度137
9.6.3磨削区的磨削残留余量138
9.7小结139
参考文献140
第10章 使用显微镜进行加工表面的观察与特性评价的技术141
10.1概述141
10.2各种显微镜的观察特点142
10.3利用转印法观察已加工表面144
10.4利用SEM进行的对已加工表面特性的定量评价法146
10.5已加工表面的特性与加工变质层的评价方法149
10.5.1通过光泽度评价149
10.5.2根据硬度评价155
10.6小结159
参考文献159
第11章 砂轮表面观察技术和砂轮接触形态的解析技术160
11.1概述160
11.2使用转印法的砂轮表面观察技术160
11.3砂轮接触形态的评价技术165
11.3.1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的砂轮表面形貌测量系统165
11.3.2确定同时作用切削刃数量的简单方法168
11.4小结173
参考文献174
第12章 磨削试验步骤与安全措施175
12.1概述175
12.2磨削试验的注意要点176
12.2.1磨削试验的基本顺序176
12.2.2砂轮的装卸177
12.2.3调整砂轮平衡178
12.2.4确定砂轮和工件接触开始处位置的方法179
12.2.5测量数据的分辨率181
12.2.6稳定的数据输出183
12.3事故案例184
12.3.1磨床前的操作184
12.3.2使用切断砂轮186
12.3.3平面磨削操作187
12.3.4平面磨削结束后187
12.3.5数控磨床的操作188
12.3.6变频器的连接189
12.3.7工作台与砂轮头架的自动进给190
12.4小结191
参考文献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