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建设与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化建设与管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0368083.jpg)
- 欧阳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543809435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245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2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化建设与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化建设的内容和任务1
第一节 文化建设的概念1
第二节 文化建设的内容3
一 思想建设3
二 设施建设6
三 队伍建设8
四 制度建设11
五 科技、档案建设13
六 业务建设14
第三节 文化建设的任务16
一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16
二 为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提供良好文化环境17
三 为四个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17
四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参与世界新文化的营造18
第二章 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20
第一节 文化建设的特点20
一 继承性20
二 时代性23
三 阶级性25
四 积累性29
第二节 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31
一 与社会需要相适应32
二 与经济发展相适应34
三 与社会环境相适应38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建设的历史回顾40
第一节 历史回顾40
一 创立和基础建设阶段40
二 经历动乱,遭受挫折和破坏阶段44
三 恢复和发展繁荣阶段46
第二节 历史经验管窥53
一 具体工作中必须全面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53
二 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反对“左”和右两种错误倾向55
三 事业发展上必须坚持改革开放57
第四章 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方针、政策59
第一节 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59
一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才能保证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60
二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60
三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是无产阶级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需要63
第二节 文化建设的方针65
一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66
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68
三 加强领导、积极发展、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稳步前进的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方针70
第三节 文化建设的政策73
一 文化建设的政策,是执行文化建设方针的行动准则73
二 文化建设的政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73
三 文化建设的政策,是对文化建设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73
第五章 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75
第一节 文化建设在人类精神文明体系中的地位76
一 文化是文明的滥觞,艺术文化是文化的主要源头76
二 任何社会发展阶段,都有其相应的艺术文化77
三 艺术文化在未来世界精神文明体系中的地位将继续加强79
第二节 文化事业的发达程度是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显著标志80
一 从艺术文化看宗教81
二 从艺术文化看道德82
三 从艺术文化看精神文明其他棱面83
第三节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86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86
二 艺术文化的社会功能88
三 加强艺术文化建设的紧迫性92
第六章 精神文化产品及其管理96
第一节 精神文化产品的特性96
一 精神文化产品投入原料的意识性97
二 精神文化产品的可塑性99
三 精神文化产品影响的超越性99
四 进入流通领域的精神文化产品是特殊商品101
第二节 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104
一 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目的104
二 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105
三 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106
四 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结果107
第三节 精神文化产品输入社会的途径108
一 精神文化产品向社会的供给型输入108
二 精神文化产品向社会的市场型输入111
三 建立健全市场型为主、供给型为辅的输入机制113
第四节 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114
一 精神文化产品消费的意义114
二 精神文化产品消费的特点116
三 精神文化产品消费的趋势117
四 精神文化产品消费者心理119
五 精神文化产品消费的引导120
第五节 精神文化产品的管理122
一 意识引导122
二 行政管理123
三 法律监督123
四 市场调节124
第七章 文艺人才及其管理125
第一节 文艺人才的基本素质126
一 良好的品德修养126
二 丰富的生活经验127
三 进步的世界观128
四 渊博的学识128
五 熟练的艺术技巧129
第二节 文艺人才的心理素质130
一 敏锐的观察力130
二 丰富的想象力132
三 旺盛的创造力132
四 独特的表现力133
五 理智的控制力134
六 良好的情绪记忆135
七 强烈的艺术灵感136
第三节 文艺人才的群体意识137
一 社会群体的分野及其对文艺家的要求137
二 文艺人才的客观群体意识138
三 文艺人才的主观群体意识140
第四节 文艺人才的培养与使用141
一 文艺人才的培养141
二 文艺人才群体的组建和调整143
三 文艺人才群体行为激励146
第五节 文艺人才的职业道德147
一 热爱祖国,忠于人民147
二 胸怀理想,献身事业147
三 提高效益,奉献精品148
四 品德高尚,作风端正148
五 团结协作,文人相亲149
六 勤学苦练,精益求精149
七 尊师爱徒,培养新人150
八 礼貌待人,优质服务150
第八章 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与管理152
第一节 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内涵与范围152
第二节 继承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154
一 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54
二 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繁荣158
三 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160
第三节 继承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162
一 根据“两种民族文化”学说,对传统文化遗产加以清理和鉴别162
二 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剔除糟粕,吸取精华164
三 批判继承的目的,在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166
第四节 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管理167
一 抢救文化遗产167
二 保护文化遗产168
三 研究运用文化遗产168
第九章 对外文化交流及其管理170
第一节 新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概述170
第二节 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与意义172
一 对外文化交流是宣传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172
二 对外文化交流是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一切有益的优秀文化的宽广渠道174
三 对外文化交流是加强我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相互了解、促进我国同各国友好关系的桥梁176
第三节 对外文化交流的方针、政策177
一 我国的外交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导原则,是对外文化交流应遵循的总的方针、政策和原则177
二 “寻求友谊,繁荣文化”,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宗旨179
三 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积极吸收世界各国进步文化艺术,抵制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渗透179
四 地方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要在促进本地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181
第四节 对外文化交流的管理183
一 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由文化部归口管理183
二 归口管理的原则和职能职责范围185
三 严格实行归口报批、审批程序和岗位责任制187
四 重视文化交流的质量和效益管理187
五 加强文化外事队伍建设,严格管理出国访演人员188
第十章 文化科技及其管理191
第一节 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192
一 文化艺术离不开科学技术192
二 科技开拓了文化艺术的新领域193
三 科学需要艺术,艺术需要科学195
第二节 文化科技概述197
一 舞台科技197
二 艺术医学198
三 乐器科研199
四 文物保护维修科技200
五 图书馆现代技术200
六 电影科技200
七 美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201
第三节 文化科技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202
一 文化科技在文化建设中的独特地位202
二 文化科技的作用204
第四节 文化科技工作的管理206
一 设置机构,建设队伍207
二 制订本地的文化科技发展规划207
三 抓好科研与科研成果的运用推广208
四 重视文化科技的理论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209
第十一章 文化管理体制改革210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文化管理体制210
一 概述210
二 文化管理系统是国家政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11
三 文化管理体制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而变化211
第二节 新时期文化管理体制的新发展213
第三节 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218
一 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218
二 促进文化艺术生产力的发展219
三 更好地发挥文化艺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221
第四节 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222
一 实现职能转变是中心环节222
二 构建科学管理模式223
三 坚持改革、开放、搞活与强化管理相结合223
四 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224
五 专业文化与业余文化并举224
六 积极地、清醒地面向市场225
第十二章 文化事业发展规划229
第一节 制定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的意义229
一 规划为文化事业建设确定发展方向和具体目标230
二 规划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32
三 规划是领导水平的体现和领导方法的改革233
第二节 制定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的原则234
一 遵循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234
二 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235
三 健全国家宏观调控机制,正确处理中央、地方与基层文化单位的关系和规划与市场的关系235
第三节 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的内容236
一 文化事业历史与现状分析237
二 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238
三 实现目标的依据238
四 实现规划的操作239
第四节 制定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的程序和方法240
一 一般程序240
二 调查研究242
三 综合平衡242
后记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