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攀枝花本土方言与习俗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兰玉英,蓝鹰,左福光,蔡斌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ISBN:978780752748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37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58页
- 主题词:西南官话-研究-攀枝花市;风俗习惯-研究-攀枝花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攀枝花本土方言与习俗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方言、习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1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范围和特点1
二 方言的本质和方言研究的目的3
三 攀枝花本土方言和习俗研究概况4
四 研究攀枝花本土方言和习俗的缘由、方法和条件8
第二节 西部移民城市攀枝花14
一 攀枝花建市经过、名称的来历14
二 攀枝花市的地理、人口概况15
三 西部钢城攀枝花17
第三节 攀枝花市农村简况20
一 农村概况20
二 米易县简介23
三 盐边县简介24
四 仁和区简介25
五 两个区属镇简介26
第二章 攀枝花本土方言内部差异与归属28
第一节 攀枝花本土方言语音分析28
一 攀枝花市区方言说略28
二 攀枝花市农村两县一区方言音系的历史比较30
三 攀枝花本土方言语音分析32
第二节 攀枝花本土方言内部差异35
一 语音差异35
二 词汇差异45
三 语法差异48
第三节 攀枝花本土方言的归属49
第三章 攀枝花本土方言的语音54
第一节 本土方言的声韵调55
一 声母55
二 韵母56
三 声调57
第二节 攀枝花本土方言单字音表57
第三节 攀枝花本土方音与北京音的比较63
一 声母比较63
二 韵母比较65
三 声调比较68
第四节 攀枝花本土方音与中古音比较70
一 声母比较70
二 韵母比较72
三 声调比较73
第五节 攀枝花本土方言的语音变化79
一 连读音变79
二 合音81
三 其他音变82
四 文白异读82
五 儿化86
第六节 标音举例86
第四章 同音字汇92
第五章 攀枝花市本土方言词汇113
一 天文114
二 地理116
三 时令、时序118
四 农事、农具121
五 植物124
六 动物130
七 房屋、器具135
八 人品140
九 亲属144
十 身体148
十一 病痛、医药151
十二 衣服、穿戴155
十三 饮食158
十四 红白大事163
十五 迷信、信仰168
十六 讼事170
十七 日常生活172
十八 交际175
十九 商业、百工177
二十 文化教育182
二十一 游戏184
二十二 动作、心理186
二十三 位置192
二十四 代词193
二十五 形容词194
二十六 副词198
二十七 介词等200
二十八 量词200
二十九 数字等204
三十 叹词、象声词208
第六章 攀枝花本土方言语法209
第一节 攀枝花本土方言构词法209
一 重叠构词法209
二 合音构词法215
三 附加式构词法216
四 逆序构词法218
五 拟声构词法218
第二节 形容词的生动形式和趋向动词的特点221
一 形容词的生动形式221
二 趋向动词的特点223
第三节 攀枝花本土方言句子的特点224
一 句子结构的特点224
(一)宾语问题224
(二)省去补语的省略句227
二 句类和句式的特点227
(一)被动“着”字句227
(二)处置“给”字句230
(三)比较句233
(四)疑问句240
(五)“一+量词”的省略式用法247
三 动态的特点249
(一)动作尚未开始的表示法250
(二)动作进行体的表示法253
(三)动作完成体的表示法255
第四节 语法例句256
第七章 习俗258
第一节 年辰习俗259
一 过年260
二 春龙节262
三 清明节263
四 端阳节263
五 月半节264
六 中秋节264
七 重阳节264
八 冬至节265
九 腊八节265
第二节 农耕习俗265
一 迎春266
二 开秧门266
三 嫁毛虫266
四 祭土地267
五 九皇会267
六 牛王会267
七 地母会祭土267
八 打醮267
九 耍水龙268
十 插“秧标”268
第三节 住房、饮食、地名习俗268
一 农村民居建筑习俗268
二 饮食习俗276
三 地名习俗281
第四节 婚俗283
第五节 丧葬习俗285
第六节 庆贺习俗287
一 庆贺出生287
二 祝寿288
三 吃喜酒288
四 贺入学、毕业288
五 贺店铺开张289
六 学艺、谢师289
七 贺建房、乔迁289
第七节 俗信、新风290
一 俗信290
二 新风291
第八节 禁忌292
第九节 民间娱乐295
一 板凳龙295
二 左脚舞296
三 对歌298
四 洞经音乐300
第十节 俗文化集锦301
一 农谚301
二 歇后语314
三 民间歌谣321
主要参考文献331
后记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