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和乞巧节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和乞巧节](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4442962.jpg)
- 赵逵夫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 ISBN:978754760881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09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430页
- 主题词:节日-风俗习惯-西和县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和乞巧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秦人发祥与织女传说1
第一节 从女修到织女1
一、织女的原型——女修1
二、《诗经·小雅·大东》中的牵牛、织女4
三、从秦简《日书》看先秦时的“牛女”故事6
第二节 陇南、天水与秦人的兴起11
一、礼县大堡子山秦公陵园与西垂、西县11
二、西和、礼县一带的秦文化遗存15
三、天水、汉水与天汉16
第三节 天汉与《诗经》《周易》中的有关诗文19
一、《秦风·蒹葭》本事19
二、由《诗经·周南·汉广》看春秋以前“牛女”故事在江汉一带的传播24
三、《周易》中有关文字透露的信息28
第四节 由秦以前的两个故事看“牛女”传说的早期影响30
一、萧史与弄玉的故事30
二、宝夫人会叶君的故事32
三、“牛郎织女”传说的演变35
第二章 周秦文化的交融与“牛郎织女”传说的产生37
第一节 周人发祥地与陇东农耕风俗37
一、陇东周文化遗存与周人发祥地37
二、陇东农耕文化历史考察40
第二节 叔均事迹与“牵牛”成为星名42
一、从发明牛耕的叔均到牵牛星与田祖42
二、《诗经·小雅》中两篇祭祀田祖的诗——《甫田》《大田》45
三、说春51
附:西和春官歌选录53
第三节 陇东一带与牛相关的地名、祠庙及风俗61
一、早期的织女、牛郎祠庙61
二、陇东与牛相关的地名与风俗63
三、陇东的乞巧风俗和乞巧歌66
第四节 周秦文化的融合与“牛郎织女”传说的形成71
一、周秦文化的融合71
二、牵牛渡河会织女情节的形成73
三、乌鹊架桥情节的形成79
第三章 地域文化与乞巧风俗分布81
第一节 西和历史文化与乞巧风俗的分布81
一、历史沿革81
二、地理环境84
三、山乡多名胜87
第二节 陇南深厚的文化积淀96
一、从人文始祖到仇池古国96
二、历史人物102
三、手工艺品107
第三节 民间传说109
一、西和民间传说概况109
二、历史传说110
三、与本地风物有关的神话故事112
四、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115
第四节 西和、礼县乞巧风俗的分布127
一、长道永兴谱系128
二、盐官祁山谱系130
三、汉源谱系131
四、云华谱系134
五、草川谱系135
六、横岭谱系136
七、何坝谱系138
第四章 七天八夜乞巧节140
第一节 准备阶段140
一、个人的准备140
二、组织乞巧活动142
三、请巧、造巧145
第二节 乞巧活动147
一、迎巧147
二、祭巧、唱巧、拜巧149
三、祈神迎水、转饭157
第三节 会餐、卜巧与送巧160
一、巧饭会餐160
二、投芽卜巧161
三、针线卜巧162
四、送巧164
第四节 乞巧仪式的社会学、文化学意义165
一、社会学意义166
二、文化学意义172
第五章 西和乞巧歌词、曲调177
第一节 西和乞巧歌词概说177
一、被旧礼教吹散消失后的搜寻177
二、不同乞巧阶段的乞巧歌178
三、西和乞巧歌词183
第二节 赵子贤与《西和乞巧歌》185
一、赵子贤先生生平与著述185
二、《乞巧歌》的编纂187
三、《乞巧歌》的内容190
四、《乞巧歌》的意义191
第三节 西和乞巧歌词的内容及其艺术特点193
一、题材与内容194
二、艺术特点212
三、句式、词式217
第四节 西和乞巧乐舞的特征219
一、乞巧仪式音乐特征219
二、乞巧舞蹈的特征227
三、乞巧音乐曲目源考229
四、仪式音乐的变异现象230
五、乞巧仪式中歌舞演出场所及内容231
第六章 西和乞巧词语汇释233
第一节 民间传说类233
第二节 相关事物类237
第三节 乞巧过程类240
第四节 音乐舞蹈类247
第七章 西和民俗文化遗存250
第一节 西秦腔、影子戏与木偶250
一、西秦腔250
二、皮影戏252
三、木偶戏254
第二节 从古至今秦罗敷254
一、刺绣255
二、搓丝网256
三、纺线织布257
四、打网子258
五、缠荷包、绣荷包259
六、纳鞋底、鞋垫260
七、剪纸261
第三节 春官风俗、“牛拜年”与春节社火262
一、“牛拜年”262
二、社火263
三、年画和泥塑266
第四节 汉源山歌266
一、乞巧歌内容的延伸与继续268
二、与乞巧歌在形式、风格上的异同283
附录一:文艺作品选辑与简介287
一、诗词287
二、小说(简介)302
三、戏剧(简介)306
附录二:研究论文与学术报道选辑308
西和乞巧节&华杰308
汉水与西、礼两县的乞巧风俗&赵逵夫313
牛郎织女故事源头在甘肃——织女星乃秦人始祖《兰州晚报》记者&王文元324
西和乞巧:古代女儿节的遗存&《兰州晚报》记者 王文元328
汉水、天汉、天水——论织女传说的形成&赵逵夫331
中国西和女儿狂欢节&红丁339
陇上诞生的《诗经》华美篇章&《兰州晨报》记者 王文元 实习生 王进颖341
乞巧节民俗与其歌曲特点&庄壮346
卧看牵牛织女星——在甘肃西和“中国乞巧文化旅游节·乞巧文化论坛”上的讲话&杨亮才351
陇南的“乞巧”风俗与“巧娘娘”造像探析&余永红354
西和乞巧节的地域表征及乞巧歌的文化精神&郭昭第361
西和乞巧节:守望最后的仪式&郑志成371
西和县“乞巧节”:中国乞巧风俗“活化石”&《甘肃日报》记者 周志军375
西和乞巧节的“秦风馀响”&刘锡诚378
别把“七夕”过成“情人节”&《光明日报》记者 王国平 宋喜群381
西和乞巧:绚丽多姿的女儿节&陈斐382
悠悠乞巧情 千年女儿梦——西和乞巧文化发展综述&西和县委宣传部389
附录三:西和乞巧节研究资料目录394
一、专书、交流材料与专刊394
二、研究论文与学术报道395
三、学位论文403
后记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