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版权客体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版权客体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4438234.jpg)
- 卢海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3142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626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666页
- 主题词:版权-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版权客体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3
一、选题的意义3
二、研究现状5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7
第一章 版权客体的范围——以思想表达两分法为中心11
第一节 思想表达两分法11
一、概念追问:是否真的有思想表达两分法11
二、历史追索:思想表达两分法缘何被提起14
三、根基追究:为何要有思想表达两分法20
四、方法探索:怎样区分思想与表达24
五、效果反思:思想表达两分法是否真的有用吗38
六、未来展望:思想表达两分法何去何从39
七、结语41
第二节 合并原则与情景原则42
一、合并原则:表达方式有限性之克服42
二、情景原则:表达方式必要性之保障44
三、适用范围:不同类型作品之个别适用48
四、结语53
第三节 约减主义与整体概念和感觉原则53
一、南辕北辙:约减主义与整体概念和感觉原则的价值取向54
二、各有千秋:约减主义与整体感念和感觉原则的实践发展54
三、一张一弛:约减主义与整体概念和感觉原则的适用范围57
四、利弊权衡:约减主义与整体概念和感觉原则的实施效果62
五、结语64
第四节 思想的法律地位65
一、视角转换:思想应否受法律保护65
二、性质界定:思想上可否存在普通财产权68
三、一般特殊:思想上可否存在版权73
四、分道扬镳:思想上可否存在专利权76
五、视线转移:思想上可否存在相对权79
六、结语90
第五节 表达的实质与表达的形式——版权客体的重新解读91
一、“表达的实质”与“表达的形式”的概念的提出91
二、“表达的实质vs.表达的形式”两分法与“思想vs.表达”两分法之间的关系93
三、“表达的实质v s.表达的形式”两分法与“作品v s.载体”两分法之间的关系94
四、“表达的实质v s.表达的形式”两分法提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95
五、结语101
第二章 客体可版权性的要件——以原创性为中心105
第一节 基本前提:原创性要件的法律地位105
一、美国版权法105
二、英国版权法106
三、德国著作权法107
四、日本著作权法109
五、我国台湾地区“著作权法”110
六、我国内地著作权法112
七、结语115
第二节 不断深入:原创性要件的历史发展116
一、Burrow—Giles Lithographic Co. v. Sarony案116
二、Bleistein v. Donaldson Lithographing Co.案118
三、Alfred Bell & Co. v. Catalda Fine Arts,Inc.案119
四、Gracen v. Bradford Exchange案121
五、Feist Publications,Inc. v. Rural Telephone Service Co.案123
六、结语128
第三节 内涵丰富:原创性要件的基本范畴129
一、原创性的基本含义130
二、原创性与艺术价值132
三、原创性与作者133
四、原创性与个性134
五、原创性与创作意图136
六、原创性与劳动和投资139
七、原创性与可区别性变化143
八、原创性与新颖性145
九、原创性与创造性147
十、结语151
第四节 多种视角:原创性要件的分析方法152
一、作者导向型分析与作品导向型分析152
二、特征导向型分析和目的导向型分析161
三、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164
四、主观与客观之分167
五、结语169
第五节 另辟蹊径:原创性要件的悖论170
一、事实性汇编作品中的原创性悖论170
二、临摹作品中的原创性悖论170
三、重建类、考证类作品中的原创性悖论171
四、结语172
第三章 客体可版权性的影响因素(一)175
第一节 非独立创作因素对客体可版权性的影响之一——以汇编作品为中心175
一、制度概况:汇编作品是否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受版权保护175
二、基本含义:汇编作品对原作品做了什么177
三、利益衡量:汇编作品中的事实若受保护会怎样178
四、范围界定:汇编作品的何种要素应受版权保护179
五、理论基础:汇编作品缘何受版权保护181
六、结语198
第二节 非独立创作因素对客体可版权性的影响之二——以数据库为中心199
一、辛勤收集原则:建立在劳动基础上的版权保护是否合理200
二、原创性原则:数据库中的何种要素具有原创性200
三、合同保护理论:数据库的合同保护是否可行204
四、对动产的侵害理论:数据库与动产之间是否存在类推适用的余地207
五、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是何种关系208
六、技术措施的保护:技术措施与栅栏之间是否具有同质性209
七、数据库的特殊保护:是否为数据库保护的必然选择210
八、结语223
第三节 非独立创作因素对客体可版权性的影响之三——以演绎作品为中心223
一、他山之石:演绎作品的内涵及界定224
二、青出于蓝:演绎作品的可版权性要件226
三、万丈高楼:非法演绎作品的法律地位236
四、结语238
第四节 功能性因素对客体可版权性的影响之一——以实用艺术作品为中心239
一、抉择之痛:艺术与实用之较量240
二、难舍难分:实用艺术作品版权保护之必要性248
三、分离之难:实用艺术作品的可版权性要件251
四、结语270
第五节 功能性因素对客体可版权性的影响之二——以建筑作品为中心272
一、利益衡量:建筑作品版权保护的正当性分析272
二、正本清源:建筑作品的概念分析275
三、统筹兼顾:建筑作品的可版权性分析278
四、利益衡量:建筑作品的版权保护284
五、结语287
第四章 客体可版权性的影响因素(二)291
第一节 非文字性因素对客体可版权性的影响之一——以计算机软件为中心291
一、可版权性分析:软件的功能性是否可否定其可版权性292
二、含义分析:软件在何种意义上是文字作品294
三、范围界定:软件的非文字性要素是否受版权保护295
四、结语:软件的专利保护是否可行311
第二节 非文字性因素对客体可版权性的影响之二——以角色为中心313
一、角色的构成要素:实质性人格特征314
二、角色版权保护的必要性:角色与作品的关系317
三、角色的版权保护:可版权性标准的确立323
四、角色的版权保护与公开权:两者关系的分析330
五、结语333
第三节 事实性因素对客体可版权性的影响——以事实作品为中心334
一、利益衡量:事实作品版权保护的相关考量因素335
二、编排之术:对于选择、协调与编排的版权保护337
三、事实还原:对于调查的版权保护338
四、真相何在:对于推测的版权保护341
五、思想表达:对于分类的版权保护343
六、主观客观:对于评价的版权保护346
七、主观创作:对于预测的版权保护347
八、结语350
第四节 表达量的因素对客体可版权性的影响——以标题为中心350
一、标题的版权保护:简短作品也可能具备原创性351
二、标题的商标权保护:标题也可能成为区分商品来源的符号353
三、标题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对标题的使用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358
四、结语361
第五节 传统文化因素对客体可版权性的影响——以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为中心361
一、集体创作: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内涵362
二、利益衡量: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的必要性364
三、举步维艰: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国际保护的实践369
四、多种选择: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模式372
五、结语385
第五章 版权客体基本原理的应用389
第一节 思想表达两分法的应用389
一、思想表达两分法在书法作品中的应用——以“猴寿”案为例389
二、思想表达两分法在电视节目模式中的应用392
第二节 作品本质原理的应用406
一、作品本质原理在“电影作品”中的应用406
二、作品本质基本原理在体育赛事节目中的应用421
三、作品本质基本原理在同人创作中的应用441
第三节 抽象测试法的应用447
一、抽象测试法在《人在囧途》vs.《人再囧途之泰囧》案中的应用447
二、抽象测试法在“扒剧”行为中的应用——以琼瑶诉于正案为例454
第四节 合并原则与情景原则的应用460
一、合并原则在“时事新闻”中的应用460
二、合并原则在中小学教辅对教材进行“结构性使用”中的应用481
第五节 约减主义与整体概念和感觉原则的应用486
一、约减主义与整体概念和感觉原则在美术作品著作权侵权构成的判定486
二、约减主义与整体概念和感觉原则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492
第六节 原创性原则及实用艺术作品理论的应用496
一、原创性原则及实用艺术作品理论在单字形体设计中的应用496
二、原创性原则及实用艺术作品理论在“死海卷宗案”中的应用512
第七节 汇编作品基本原理的应用521
一、汇编作品基本原理在期刊作品中的应用521
二、汇编作品基本原理在数据库中的应用及启示528
第八节 简短文字作品基本原理的应用530
一、简短文字作品的著作权法地位530
二、简短广告词的商标法地位536
第九节 版权客体基本原理的拓展应用537
一、作品本质基本原理在合作作品中的应用——以合作作品的立法模式建构为中心537
二、自媒体时代的版权制度552
第十节 版权保护、竞争法规范与产业发展554
一、文化产品的版权保护、竞争法规制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人在囧途》诉《人再囧途之泰囧》”案引发的思考554
二、“著作权法+竞争法”整体视野下新型智力成果的法律保护560
结论 版权客体范围之界定与公共领域之促进595
一、公共领域的内涵与外延595
二、公共领域的提出与扩展596
三、公共领域的平衡与协调597
四、公共领域的威胁与挑战599
五、公共领域的保护与促进601
六、结语605
参考文献607
后记619
再版后记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