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业生物多样性构建的原理与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业生物多样性构建的原理与技术
  • 高东编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821596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16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28页
  • 主题词: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业生物多样性构建的原理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形成与演替1

一、区域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1

二、农业自然资源条件的影响2

三、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影响3

四、科学技术的影响3

五、政策与体制的影响4

六、社会文化与传统风俗的影响4

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形成与演替的几种主要类型4

一、封闭型4

二、传统文化主导型5

三、经济—技术主导型5

四、资源限制型5

五、政策诱导型5

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空间分布格局6

一、梯度分布6

二、随机镶嵌状分布格局6

三、孤岛状分布格局7

四、线带状分布格局7

第四节 与时俱进构建农业生态系统新模式7

一、破除传统思维束缚7

二、构建农业生产组织新形式8

第二章 农业生物多样性构建的原则10

第一节 品种多样性构建的原则10

一、品种选择原则10

二、品种搭配原则11

三、播期调整原则11

四、栽培管理原则11

第二节 物种多样性构建的原则12

一、生态适应性原则12

二、特征特性对应互补原则13

三、单、双子叶作物结合原则14

四、习性互补原则14

五、生育期长、短互补原则14

六、趋利避害原则14

七、病原不重叠原则15

八、经济效益高于单作原则15

第三节 生态系统多样性构建的原则15

一、区域适宜性原则17

二、整体性与实用性原则18

三、市场与循环经济导向原则18

四、可持续性原则19

五、科学性原则19

六、循环利用原则20

第四节 农业景观多样性构建的原则20

一、景观异质性原则21

二、继承自然原则22

三、关键点调控原则22

四、因地制宜原则22

五、作物相生异病原则23

六、社会满意原则23

第三章 农业生物多样性构建的方法25

第一节 品种多样性构建的方法25

一、品种空间布局法25

二、品种时间布局法26

三、品种时空布局——多品种混合间栽28

第二节 物种多样性构建的方法28

一、确定密度29

二、确定行数、株行距的幅宽30

三、确定间距31

四、确定带宽31

五、适时播种,保证全苗32

六、加强水肥管理32

七、综合防治病虫害32

八、早熟早收33

第三节 生态系统多样性构建的方法33

一、系统环境辨识与诊断33

二、系统综合分析与方案设计34

三、系统评价与优选34

四、方案实施与反馈34

第四节 农业景观多样性构建的方法35

一、基础资料的收集与分析35

二、构建目标的确定39

三、具体实施方法39

第四章 农业生物多样性构建的模式56

第一节 品种多样性构建的模式56

一、抗性品种单作模式56

二、多品种混合种植和条带状、斑块状相间种植模式57

三、多系品种模式58

第二节 物种多样性构建的模式60

一、玉米马铃薯多样性优化种植控病增产技术60

二、烤烟玉米(马铃薯)时空优化种植控病增产技术62

三、蔗前玉米(马铃薯)时空优化种植原理与方法63

第三节 生态系统及景观多样性构建的模式66

一、农业景观生态规划目标66

二、干热区农业景观区划67

三、选择持续农业技术体系67

四、持续农业景观规划与设计68

第五章 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有害生物71

第一节 石油农业单一种植的生态负效应71

第二节 传统农业的生态正效应72

第三节 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有害生物的可行性74

第四节 构建和恢复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75

一、构建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76

二、构建农田物种多样性76

三、构建农田种内遗传多样性77

第五节 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有害生物的基础原理78

一、群体异质效应78

二、稀释效应78

三、微生态效应78

四、诱导抗性效应78

五、物理阻隔效应79

六、生理学效应79

七、化感效应79

第六章 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有害生物的交叉学科基础理论82

第一节 植物病理学基础82

一、植物病害三角理论82

二、基因对基因抗病学说83

三、诱导抗性的作用机理89

四、病原群体遗传结构复杂化96

第二节 生态学基础98

一、农田生态环境与作物病害流行99

二、水稻遗传多样性间作对田间光照的影响101

三、遗传多样性种植对温度的影响105

四、水稻遗传多样性对田间湿度的影响109

五、水稻遗传多样性对田间通风状况的影响113

六、水稻遗传多样性对病原菌孢子传播的影响115

第三节 营养学和生理学基础116

一、间作对水稻茎秆和叶片中氮含量的影响117

二、间作对水稻茎秆和叶片中硅含量的影响117

第四节 物理阻隔基础124

第五节 化感基础125

第六节 结语127

第七章 稻田生物多样性构建的生态效应137

第一节 创建稻田物种多样性137

一、构建动植物共生稻作系统137

二、构建作物多样性稻作系统140

第二节 构建稻作系统遗传多样性140

第八章 农业生物多样性构建的控病、增产效应145

第一节 品种遗传多样性构建的控病效应146

一、构建抗病基因多样性的控病效应147

二、品种多样性种植体系构建的控病效应151

第二节 物种多样性构建的控病效应168

一、物种多样性间作对病害的控制效果169

二、物种多样性错峰种植对病害的控制效应174

第三节 作物多样性轮作对病害的防治178

一、轮作对作物病害的防治178

二、轮作方式对病害防效的影响181

第九章 农田景观格局演替与可持续农田景观恢复布局187

第一节 农田景观演变过程187

一、短期或定期零星农田景观格局的形成与发展187

二、长期集中连片农田景观格局的形成与发展188

三、配套集约化农田景观格局的形成与发展188

四、未来“天地人和”农田景观格局发展趋势188

第二节 现代农田景观演变的过程189

一、现代农田景观格局的形成与发展189

二、现代农田景观格局189

第三节 农田景观演变影响的驱动力190

一、人类活动对农田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190

二、自然环境变化对农田景观格局的影响191

第四节 农田景观格局演变调控与恢复191

一、农田景观格局演变调控192

二、农田景观格局恢复192

三、国外农田边界景观格局恢复195

第十章 现代可持续观光农业景观构建203

第一节 观光农业与景观生态203

一、观光农业(Agri-tourism)203

二、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203

三、观光农业的景观生态设计204

第二节 观光农业景观的特征204

一、多功能204

二、生态性205

三、地方性205

四、主题性205

第三节 观光农业的景观生态结构206

一、斑块206

二、廊道207

三、基质207

第四节 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的观光农业景观设计208

一、种植业景观的生态设计208

二、林业景观的生态设计209

三、牧业景观的生态设计211

四、渔业景观的生态设计211

五、综合型农业景观的生态设计212

第五节 日本种植业景观的生态设计2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