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陈辽文存 第12卷 陈辽自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陈辽文存 第12卷 陈辽自传
  • 陈辽著 著
  • 出版社: 香港银河出版社
  • ISBN:962475248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93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6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陈辽文存 第12卷 陈辽自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家世、童年、少年(1931.9—1945.7)1

故乡和远祖1

一场流产的“械斗”3

“生儿好似我,要钱有何用?”4

“只要你不抽鸦片烟,家里的一切事由我承担!”6

父亲十八岁即被称为“陈先生”8

“孝子”还债9

陈家婚姻的悲剧11

父母的姻缘(一)13

父母的姻缘(二)14

父母的姻缘(三)16

父母的姻缘(四)18

共产党员打进了循循小学19

朱先生和我二叔21

父亲参加了“第三党”23

开办“陈家学堂”(一)24

开办“陈家学堂”(二)26

开办“陈家学堂”(三)28

灵甸镇的畸形“繁荣”和顾家的没落29

“吃大户”31

随父亲去六?小学读书33

“龙虎斗”34

金龙四大王“出会”36

鸾书38

游击队轮流坐庄39

到“北荡”去41

上良心小学43

第一次参加运动会44

妹妹心欲因无钱买药病死46

北荡并非“世外桃源”47

秦先生参加新四军49

新四军到来后的大变化51

跳级进了大豫中学52

秦退之校长免去我学、杂费54

进重三中学做寄宿生55

师恩难忘57

在海边读书59

姨父被捕,升学无门60

烈士殉国,受教育殊深62

天无绝人之路64

锡类中学的教师集体65

难忘的锡类同学67

闹起了风潮69

第二章 进入革命队伍(1945.8—1949.10)71

走向革命71

日本鬼子投降73

树立新人生观74

我所看到的最初的“左”的迹象76

公开发表第一篇文艺作品78

到华中去,上了建设大学79

飞机轰炸把建设大学赶到徐杨庄81

北撤山东83

从大学生到护理员84

伤员需要知识分子86

过黄河88

做起了食堂会计89

进文工队91

初恋93

在歌剧《两种作风》中演指导员94

出版《飞行快报》96

南下98

进入刚解放的徐州99

入党101

喝了长江水又北上103

父母亲终于等来了胜利104

支援解放长山岛106

第三章 从文艺创作转向文艺评论:福兮祸所倚(1949.10—1958.12)109

做青年团工作,当团委书记109

年轻的记者111

咱们工人有力量112

发表第一篇文学评论文章114

由济南调南京115

换了人间117

报道整党试点119

投身于“三反”、“五反”运动120

《战勤报社》的整党122

向文化进军,参加文教办公室工作124

一篇批评稿,获咎去速中125

搞通俗文艺创作127

参加“反胡风”斗争129

研究古典文学的开端131

“肃反”到了我头上132

我在“肃反”后的反思134

父亲之死136

被授予大尉军衔137

毛泽东问询到了我139

“走红”三个月140

风云突变,我成了“反右派”的对象144

“夹起尾巴做人”146

体验了“大跃进”147

第四章 “大跃进”——文艺调整——“以阶级斗争为纲”中的我(1958—1966)151

“赛诗会”151

恢复写文学评论153

开始“反修”,参加江苏第三次文代会154

得轻度浮腫,与和尚一起劳动156

当起了《雨花》的理论编辑158

批评姚文元159

对中共江苏省委几个领导人的印象161

几位宣传部长163

“才过了几天好日子,又提什么以阶级斗争为纲”164

“《江心》《江心》,掉到江心!”166

参加“四清”试点168

准备京剧革命现代戏会演169

巡视江苏京剧现代戏剧目171

“划阶级”173

参加第二批“四清”174

第五章 “文革”十年:我不及格(1966.6—1976.10)177

对“文化大革命”不理解177

戴昭造反是一个信号179

在“揪军内一小撮”中我犯了错误180

“清理阶级队伍”清到了我182

真正住进“牛棚”,和牛一起住了三个月184

恢复党组织生活,重新登记为党员185

在石马蚕种场养蚕187

搞“一打三反”189

深挖“5·16”的运动190

下放到农村中学192

在学校工作怎能不抓教学?194

为女儿上工农兵大学奋斗195

与“工宣队”较劲197

不听通知,为周总理逝世开追悼会199

天安门事件后写了“批邓”小文章200

第六章 从拨乱反正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977—1988)205

“归队”205

重回《雨花》编辑部207

为“探求者”平反作舆论准备208

参加中国作协召开的理论工作会议210

对毛泽东提倡的“两结合”创作方法质疑212

作为江苏代表团的秘书列席参加第四次文代会213

决定我后半生前途的一次选择215

要不要“写真实”?217

写《叶圣陶评传》218

日记何罪,二十五年后重新记日记220

关于《爱,是不能忘记的》222

在反封建问题上,中国走了一条“之”字形的曲折道路223

包头之行225

山西之行227

石家庄之行228

郑州之行230

武汉之行231

庐山之行233

公开批评毛泽东的《讲话》235

与汉斯·迈尔纵谈中国文艺236

与汉斯·迈尔谈现代资本主义238

江苏青年创作会议上的“突破”事件240

附录:胡耀邦实事求是处理“突破”事件241

为胡风文艺思想平反,写《胡风文艺思想平议》、《鲁迅与胡风》247

昆明之行249

桂林之行250

批判《苦恋》事件252

登东岳,谈美学254

胡耀邦说,要“绳之以法”255

黄山之行257

军事文学创作会议上的陈立德事件259

海南之行261

东北之行262

新疆之行264

为1982年的当代文学年会做东道主266

艺术规律是什么?267

成都之行269

被推荐当上了江苏省政协委员271

大连之行272

祖慰谈文艺273

开讲新时期的文学思潮275

参加写作《当代作家论》277

烟台之行278

我成了“清污”对象;“批判会”开成“摆好会”280

厦门之行283

第一个提出“文艺信息”这个词组284

文学评论和研究的方法论问题286

兰州、敦煌之行288

一个普通的善良的中国妇女290

参加第四次中国作家协会代表大会291

看望胡风293

参加文艺方法论研讨会295

频繁的讲学活动297

文艺思想活跃的1985年298

与唐弢、施蛰存辩论当代文学该不该写史?300

1986年上半年的几次会议301

论周扬303

为文学十年总结305

《陈辽文学评论选》获“当代文学研究成果表彰奖”306

筹建文学研究基金308

我的中国史观310

批评刘晓波311

与白先勇晤谈313

泸州、重庆之行314

为刘鹗翻案316

访问保加利亚318

在中美作家会议中我发现319

为太谷学派定性321

相逢一笑泯恩仇323

文学界也出现了腐败现象324

文艺批评界的六种文化现象326

参加《金瓶梅》学会成立会327

第七章 解放思想不动摇(1989—1996)331

畅谈古典文学研究十三年331

主持海峡两岸明清小说研讨会333

老伴重病,主动卸任334

第一部地方文学史336

研究唐代小说337

我不在场的情况下,当选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339

中山市之行340

江陵之行342

王扶林请我给三国演义电视剧剧组讲课344

主持“太谷学派研讨会”345

坚持职称升等标准,退出职称审核组347

福州之行349

富阳之行351

《废都》和“废都热”352

‘93中国古代小说国际研讨会354

中国学者的新毛泽东观356

给《中外论坛》撰稿357

《三国演义》史诗和史诗《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359

抗日战争中的最大悲剧361

应邀参加“陈云生平与思想研讨会”362

编辑和促进了“施子阳选集”的出版364

筹备举行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研讨会366

访问台湾367

与香港部分作家会见369

主编《世纪之交的华文文学》371

中国古小说的系列研究372

因病缺席第五次作代会374

纪念世界文化名人盛成376

“文学发展过程与人性发展同步”吗?377

第八章 离休以后(1996—— )381

改革开放后的困惑381

《三国演义》研究要实行八个“并举”382

访问日本384

还知识分子以自由职业身386

20年来文艺健康发展的历史经验387

主编“江苏文学50年”文学评论卷389

为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献计390

《多余的话》:瞿秋白的“最后的最坦后的话”392

七大“困难和问题”探源394

中国的国民性怎么了?395

罗贯中找到了吗?397

策划首届澳门文学研讨会399

与钱理群展开沦陷区文学论争401

研究《姑妄言》402

百年中国文论的回顾与前瞻404

筹备召开台湾新文学思潮研讨会406

钱其琛在读我文章后作批示407

不同意陆文夫的《人之窝》获奖409

去澳门、香港参加学术研讨411

为朝鲜《吏文》张扬412

向党中央提《当今中国的十大问题及其对策建议》414

论党在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新经验416

“江苏学人丛书”出版“陈辽”卷417

策划邀请台湾名作家来江苏“访乡采风”和策划、举办第十四届《三国演义》研讨会419

参加第六次中国作家协会代表大会421

辞去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会长和《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主编职务423

谈影响今后中国文艺发展的八大动因424

中国应启动政治体制改革426

当前文学创作中的三弊428

撰写“近三十年来中国大陆古代文学研究述评”429

名之悟436

一年出版了三本书439

荒唐荒诞荒谬辱骂鲁迅者的淫诗得了“鲁迅文学奖”!441

空前的开放空前的稳定444

两岸关系可定位为“一国两(政)体”447

新中国成立60年后的反思450

曹操翡翠珠的作假曹墓考古秀的闹剧453

“地震不会杀人,而建筑会杀人”455

这个主意不可取460

改变解放战争进程的三大建议463

鲁迅弟子曹白的传奇人生468

举国体制、金牌战略的得失和改革476

理智对待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489

“道路就是党的生命”495

附录1:报刊对陈辽及其著作的评价505

一、报刊及有关部门对陈辽17部专著的评价摘要505

二、报刊对陈辽及其著作的评论文章目录516

三、评论陈辽及其著作的文章选载毛泽东和陈其通等人的文章风波&钱江522

也算序文&沈敏特526

评论家中的“这一个”&如云533

我们的文学需要马克思主义&余斌537

致力于空白地带的开掘&冯肖华、王华546

评《周太谷评传》&刘蕙孙551

一位独具学术研究个性的文学理论家&蔡子谔556

百年文学共享的时空&温潘亚558

永攀高峰的人&祖丁远561

执著地坚持 不懈地探索&王彦娟566

陈辽先生与新时期文学批评&费振钟573

“文论超人”陈辽&雷猛发578

《雨花》人(之三)·陈辽治学&黄毓璜582

附录2:陈辽已出版的书目585

附录3:陈辽在2013年发表的文章目录588

后记5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