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淳县志 1986-2005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淳县志 1986-2005 下
  • 高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751440011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244页
  • 文件大小:166MB
  • 文件页数:6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淳县志 1986-2005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册594

第十七篇 政治体制改革594

概述594

第一章 民主政治建设594

第一节 完善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94

一、完善县人大常委会议事制度594

二、完善县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制度594

三、完善县人大代表工作制度595

第二节 完善地方政治协商制度595

一、完善协商议事制度595

二、完善提案工作制度596

三、探索民主监督形式596

第二章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596

第一节 党政机关机构改革596

一、1991年乡镇机构改革596

二、1997年县乡(镇)机构改革597

三、2002年县镇机构改革597

第二节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598

一、非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598

二、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598

第三章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599

第一节 干部选拔制度改革599

一、实行任职试用期制及任前公示制599

二、推行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制600

三、实施竞争上岗制600

四、坚持干部考察责任制及差额考察制600

五、实行干部任免票决制601

第二节 实行公务员制度和聘用合同制度601

一、县乡机关实行公务员制度601

二、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度601

第四章 司法体制改革602

第一节 公安体制改革602

一、刑事侦察改革602

二、户籍管理改革602

三、道路交通管理改革603

四、行政审批工作改革603

第二节 检察体制改革603

一、实行民事行政检察603

二、实行主诉检察官制度603

三、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604

第三节 审判体制改革604

一、审判方式改革604

二、审判制度改革605

第四节 司法行政工作改革606

一、律师公证改革606

二、基层法律服务改革606

第五章 扩大基层民主606

第一节 完善村民自治606

一、民主选举606

二、村务公开607

三、村民自治607

第二节 完善城镇居民自治608

一、民主选举608

二、民主管理608

三、民主监督609

第三节 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609

一、国营集体企业职代会制度609

二、事业单位职代会制度609

三、非公企业职代会制度609

第十八篇 中共地方组织612

概述612

第一章 组织机构613

第一节 县委领导班子613

第二节 县委工作机构618

第三节 党组织设置618

一、乡镇党组织设置618

二、县机关部门党组织设置619

三、企业党组织设置619

四、社区党组织设置619

第二章 党员620

第一节 党员发展620

第二节 党员教育管理621

一、民主评议党员621

二、三项教育活动621

三、党员电化教育622

四、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622

五、外出流动党员管理622

第三章 重要会议与重大决策623

第一节 中共高淳县历次代表大会623

一、中国共产党高淳县第六次代表大会623

二、中国共产党高淳县第七次代表大会623

三、中国共产党高淳县第八次代表大会624

四、中国共产党高淳县第九次代表大会624

五、中国共产党高淳县第十次代表大会624

第二节 县委全委(扩大)会议625

一、中共高淳县委第六届全委(扩大)会议625

二、中共高淳县委第七届全委(扩大)会议625

三、中共高淳县委第八届全委(扩大)会议626

四、中共高淳县委第九届全委(扩大)会议627

五、中共高淳县委第十届全委(扩大)会议628

第三节 重大决策628

一、推进思想解放628

二、制定发展战略630

三、坚持改革开放631

四、建设特色高淳632

五、实施“强基工程”633

六、优化发展环境634

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636

八、切实加强党的建设636

第四章 党务工作与党的社会工作638

第一节 纪律检查638

一、建立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639

二、查办违纪案件639

三、开展纠风和专项治理640

四、建立惩防机制641

第二节 组织建设641

一、干部管理641

二、基层党的建设643

三、人才管理645

四、县级机关党建645

五、离休老干部管理647

第三节 宣传教育648

一、理论武装648

二、党员教育649

三、新闻报道650

四、社会宣传650

五、政工职称评定650

第四节 统一战线651

一、发挥党外人士作用651

二、做好台湾事务651

三、为招商引资服务652

第五节 农村工作652

一、农村集体资产管理652

二、农村财务管理652

三、城乡统筹对接帮促工作653

第六节 政法工作653

一、继续贯彻“严打”整治方针653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654

三、服务经济发展655

第七节 党校教育656

一、干部培训656

二、学历教育656

三、教科研工作657

第八节 党史编研657

一、党史宣传657

二、党史资料收集整理658

三、党史书籍编辑出版658

第九节 人民来信来访调处659

一、信访网络659

二、制度建设659

三、信访处理659

四、信息反映660

第十九篇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662

概述662

第一章 人大代表与县人民代表大会663

第一节 人大代表663

一、县乡(镇)人大代表选举663

二、县乡(镇)人大代表结构664

附:1986~2005年高淳县出席市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录665

第二节 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666

一、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666

二、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666

三、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667

四、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667

五、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668

六、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668

第二章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669

第一节 常委会组成人员及工作机构669

一、常委会组成人员669

二、常委会工作机构670

第二节 县人大常委会会议670

一、县第八届人大常委会会议670

二、县第九届人大常委会会议670

三、县第十届人大常委会会议671

四、县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会议671

五、县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会议671

六、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会议671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主要工作671

一、审议决定重大事项671

二、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672

三、依法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673

四、督办代表议案和意见建议674

五、组织人大代表活动674

六、指导乡镇人大工作675

第三章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675

第一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675

第二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676

第二十篇 地方人民政府678

概述678

第一章 政府机构678

第一节 县政府组成人员678

第二节 县政府工作部门678

第三节 乡镇人民政府680

第二章 重要会议与主要政事纪略680

第一节 县政府组成人员会议680

第二节 县政府常务会议680

第三节 县长办公会议681

第四节 主要政事记略683

一、巩固提升农业产业683

二、主攻突破工业经济684

三、培育壮大特色产业685

四、加快发展商贸旅游686

五、全面实施体制改革687

六、不断提高开放水平688

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689

八、协调发展社会事业690

九、致力改善人民生活691

第三章 日常政务工作692

第一节 法制工作692

一、行政执法制度建设692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692

三、行政复议工作693

四、行政执法监督693

五、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693

第二节 监察工作694

一、执法监察694

二、效能监察694

三、廉政监察695

第三节 侨务与港澳事务695

一、侨务695

二、港澳事务696

第二十一篇 地方人民政协698

概述698

第一章 县政协换届与县政协全体委员会议698

第一节 县政协换届698

第二节 县政协历届全体委员会议699

一、县政协第二届全体委员会议699

二、县政协第三届全体委员会议699

三、县政协第四届全体委员会议700

四、县政协第五届全体委员会议700

五、县政协第六届全体委员会议701

六、县政协第七届全体委员会议702

第二章 县政协常务委员会703

第一节 常委会组成人员及工作机构703

一、常委会组成人员703

二、常委会工作机构703

第二节 县政协常务委员会会议705

一、县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705

二、县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705

三、县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705

四、县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706

五、县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706

六、县政协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707

第三章 县政协主要工作与重要活动707

第一节 主要工作707

一、履行职能707

二、调研视察708

三、提案办理708

四、文史工作709

第二节 重要活动709

一、开展“为振兴高淳献计献策”活动709

二、举行县政协成立10周年纪念活动709

三、开展迎香港回归庆祝活动710

四、庆祝中国人民政协成立五十周年710

五、纪念县政协成立二十周年710

第二十二篇 工商联与社会团体712

概述712

第一章 高淳县工商业联合会712

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会员代表大会712

一、组织机构712

二、会员代表大会713

第二节 主要工作713

一、开展调研献计献策713

二、加强非公经济人士工作713

三、强化商会职能713

四、服务招商引资714

第二章 工人团体714

第一节 工会组织与会员代表大会714

一、工会组织714

二、会员代表大会714

第二节 主要工作和活动715

一、进行政治思想教育715

二、开展劳动竞赛715

三、安全生产715

四、民主管理716

五、维护职工合法权益716

六、劳模管理717

七、创建“职工之家”717

第三章 青少年团体717

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代表大会717

一、共青团组织与代表大会717

二、青联组织与代表大会719

三、少先队组织与代表大会719

第二节 主要工作和活动719

一、团员青少年思想教育719

二、杰出青年评选活动720

三、“青年岗位能手”评比和“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720

四、青年志愿者行动720

五、农村青年创优活动720

六、希望工程721

七、成人仪式教育和少先队活动721

第四章 妇女团体722

第一节 妇联组织与妇女代表大会722

一、妇联组织722

二、妇女代表大会722

第二节 主要工作和活动723

一、宣传教育723

二、培养选送女干部723

三、创建评比724

四、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724

第五章 高淳县科学技术协会725

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代表大会725

一、组织机构725

二、代表大会725

第二节 主要工作和活动726

一、科普宣传周726

二、创建科普文明镇村和省级农村科普示范县726

三、实施市“百名专家进百村,农民增收迈小康”工程726

四、组建“支部+协会”组织726

五、参与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727

六、咨询服务727

七、学术交流727

第六章 高淳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728

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代表大会728

第二节 主要工作和活动728

一、文学创作728

二、书画展览交流729

三、摄影大赛展览729

四、音舞戏曲大赛演出729

五、民间资源普查及其他活动730

第七章 高淳县残疾人联合会730

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代表大会730

第二节 主要工作和活动730

一、就业与扶贫730

二、教育培训与康复服务731

三、维权与无障碍设施建设731

第八章 其他社会团体732

第一节 高淳县私营个体经济协会732

第二节 高淳县消费者协会732

第三节 高淳县红十字会733

第二十三篇 公安司法 人民武装736

概述736

第一章 公安737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737

一、机构设置737

二、队伍建设737

第二节 社会治安738

一、综合治理738

二、户政管理739

三、枪支弹药和特种行业公共场所管理740

四、水上治安管理741

第三节 保卫工作741

一、经济保卫741

二、文化保卫742

第四节 案件侦查742

一、刑事案件侦查742

二、经济案件侦查743

附:重大案件侦破纪略744

第五节 道路交通管理745

一、安全管理745

二、设施建设745

附:重大交通事故纪略746

第六节 消防747

一、队伍和设施747

二、消防管理747

附:重大火灾纪略748

第七节 监所管理748

一、看守管理748

二、狱侦工作749

第二章 检察749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749

一、机构设置749

二、队伍建设750

第二节 职务犯罪侦查751

一、反贪污贿赂751

二、反渎职侵权752

三、预防职务犯罪753

第三节 刑事检察754

一、侦查监督754

二、公诉755

第四节 民事行政监所及控告申诉检察757

一、民事行政检察757

二、监所检察758

三、控告申诉检察758

第三章 审判759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759

一、机构设置759

二、队伍建设759

第二节 案件审判760

一、刑事审判760

二、民事审判761

三、商事审判(经济审判)762

四、行政审判762

第三节 审判监督与案件执行763

一、审判监督763

二、案件执行764

附:典型案例764

第四章 司法行政767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767

一、机构设置767

二、队伍建设767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治县768

一、法制宣传教育768

二、依法治县769

第三节 公证律师与法律服务770

一、公证770

二、律师771

三、法律援助773

四、基层法律服务773

第四节 人民调解774

一、组织网络建设774

二、民事纠纷调解774

三、边界纠纷调解776

第五节 帮教安置与社区矫正776

一、帮教安置776

二、社区矫正776

第五章 人民武装777

第一节 高淳县人民武装部777

第二节 民兵778

一、民兵工作调整改革778

二、基础设施建设778

三、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779

第三节 预备役与征兵780

一、预备役780

二、征兵780

第四节 国防教育与国防动员780

一、国防教育780

二、国防动员781

第五节 人民防空781

一、人防设施781

二、人防教育782

三、人防队伍782

第六节 武装警察782

一、武警高淳县中队782

二、武警高淳县消防大队782

三、武警花山监狱中队782

第二十四篇 教育784

概述784

第一章 幼儿教育785

第一节 幼儿园设置785

一、布局调整785

二、部分幼儿园简介786

第二节 保教工作788

一、教育教学788

二、卫生保健789

第二章 小学教育790

第一节 学校设置790

一、布局调整790

二、部分小学简介790

第二节 教学工作793

一、学制与课程793

二、教材与教法793

第三节 思想品德教育794

第四节 体育与卫生795

一、体育795

二、卫生795

第三章 中学教育796

第一节 学校设置796

一、布局调整796

二、部分中学简介797

第二节 教学工作800

一、学制与课程800

二、教材与教法800

第三节 思想品德教育802

第四节 体育与卫生802

一、体育802

二、卫生803

第四章 中等职业教育804

第一节 学校与专业设置804

一、学校设置804

二、专业设置805

第二节 教学工作与就业指导806

一、教学工作806

二、就业指导806

第五章 成人教育807

第一节 扫除文盲与文化技术教育807

一、扫除文盲807

二、文化技术教育807

第二节 中等与高等教育808

一、中等教育808

二、高等教育808

第六章 特殊教育814

第一节 教育教学814

一、学制与课程814

二、教材与教法814

三、思想品德教育815

第二节 体育卫生815

一、体育815

二、卫生815

第七章 教师816

第一节 教师任用816

一、资格认定816

二、教师编制816

三、教师调配817

第二节 在职培训818

第三节 师德建设819

一、制度建设819

二、考核与奖惩819

第四节 教师社会地位与经济待遇820

一、教师社会地位820

二、教师经济待遇820

第五节 教师职称评定821

第八章 教育管理822

第一节 管理与办学体制改革822

一、管理体制822

二、办学体制822

第二节 教育经费与设施823

一、教育经费823

二、教育设施824

第三节 教育督导与科研825

一、教育督导825

二、教育科研826

第二十五篇 科技828

概述828

第一章 科研机构与队伍828

第一节 科研机构与学术团体828

一、县属科研机构828

二、企业科研机构829

三、学术团体830

第二节 科研队伍831

一、队伍构成831

二、队伍建设831

第二章 科技活动832

第一节 科普宣传832

一、开办农村科技广播节目832

二、建立科普画廊832

三、举办“科普宣传周”833

四、创办《高淳科技》833

五、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833

第二节 技术培训咨询服务与科技示范833

一、技术培训833

二、咨询服务与科技示范834

第三节 科技合作与信息化推广834

一、科技合作834

二、信息化推广835

第三章 科技项目与高新技术产业836

第一节 科技项目与科技成果836

一、科技项目836

二、科技成果837

第二节 高新技术企业与产品843

一、高新技术企业843

二、高新技术产品844

第四章 科技管理846

第一节 科技发展计划编制846

一、长期科技发展计划编制846

二、年度实施计划编制847

第二节 科技经费与专利管理847

一、科技经费管理847

二、专利管理847

第五章 气象业务 防雷防震减灾848

新能源利用848

第一节 气象业务与防雷防震减灾848

一、气象业务848

二、防雷减灾849

三、防震减灾849

第二节 新能源利用850

一、沼气利用850

二、太阳能利用850

第二十六篇 文化 体育852

概述852

第一章 群众文化852

第一节 文化设施852

一、县工人文化宫852

二、县文化馆852

三、镇文化站853

四、村文化室853

第二节 群众文化活动853

一、县专题文化活动853

二、镇村文化活动854

三、企事业文化活动854

四、社区文化活动855

五、广场文化活动855

第三节 文化市场855

一、文化市场分布855

二、文化市场管理856

第二章 文学艺术857

第一节 文学857

一、小说857

二、散文857

三、诗歌857

第二节 书法 美术 摄影858

一、书法858

二、美术859

三、摄影859

第三节 音乐 舞蹈 戏曲860

一、音乐860

二、舞蹈860

三、戏曲860

第三章 艺文861

第一节 著作861

一、政治经济类861

二、文学艺术类861

三、科教卫生类862

四、史志类863

第二节 诗词楹联选录865

一、诗词选865

二、楹联选869

第三节 碑记 墓志870

一、碑记870

二、墓志873

第四章 文物古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874

第一节 文物古迹874

一、古遗址874

附一:薛城遗址的发现及初步认识875

附二:古固城考876

二、古墓葬877

三、古建筑878

四、古画雕879

五、纪念性建筑物879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882

一、民间文学882

二、民间音乐舞蹈883

三、传统戏曲与竞技886

四、传统手工技艺与医药887

五、民俗888

第五章 图书 电影889

第一节 图书馆889

第二节 新华书店889

第三节 电影公司890

第六章 广播 电视 报纸891

第一节 广播891

一、电台建设891

二、电台节目891

三、采编供稿892

四、管理与服务892

第二节 电视892

一、电视台建设892

二、电视节目893

三、采编供稿894

四、管理与服务894

第三节 报纸894

一、报社894

二、采编895

三、发行与广告896

第七章 档案896

第一节 馆藏档案896

一、文书档案896

二、科技档案896

第二节 收集与整理897

一、收集897

二、整理897

第三节 管理与利用897

一、管理897

二、利用898

第四节 指导与培训898

一、指导898

二、培训898

第八章 地方志899

第一节 方志编纂899

第二节 年鉴编纂899

第三节 志鉴利用900

第九章 体育901

第一节 民间体育901

一、武术901

二、民俗体育901

第二节 群众体育901

一、职工体育901

二、农民体育901

三、社区体育902

第三节 竞技体育902

一、县级体育竞赛902

二、市以上参赛项目及成绩903

第四节 体育管理904

一、体育经费与设施904

二、体育队伍905

三、人才输出905

第二十七篇 医疗卫生908

概述908

第一章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909

第一节 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改革909

一、租赁承包与综合目标管理909

二、资产转让与合作经营909

第二节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910

一、农村初级卫生保健910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10

第二章 卫生机构与医疗队伍911

第一节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911

一、高淳县人民医院911

二、高淳县中医院912

三、高淳县妇幼保健所912

四、高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13

五、高淳县卫生监督所913

六、高淳县精神病防治院913

第二节 基层卫生机构913

一、中心卫生院913

二、乡镇医疗机构914

三、村卫生室914

四、民办卫生机构914

第三节 医疗队伍915

一、队伍人数915

二、队伍结构915

三、医德建设915

第三章 医疗设施916

第一节 基础设施916

一、医疗用房916

二、病床设置917

第二节 医疗设备917

第四章 医疗护理918

第一节 医疗918

一、西医918

二、中医(中药)920

第二节 护理921

一、整体护理921

二、护理技术921

第五章 卫生保健与疫病防治922

第一节 爱国卫生922

一、农村改水改厕922

二、除四害922

三、健康教育923

四、爱国卫生月923

第二节 卫生城镇(村)创建923

第三节 妇女儿童保健924

一、妇幼保健924

二、婚前检查925

三、儿童计划免疫925

第四节 传染病与地方病防治925

一、疫情监测报告925

二、血吸虫病防治926

三、疟疾和地甲病预防控制926

四、肝炎和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927

五、艾滋病和性病预防控制927

六、结核病防治927

附:抗击“非典型性肺炎”纪实927

第五节 卫生监督929

一、环境卫生监督929

二、食品卫生监督929

三、劳动卫生监督930

四、放射卫生监督930

五、学校卫生监督931

六、医疗卫生监督931

第六章 医政药政管理931

第一节 医政管理931

一、医院管理931

二、准入管理932

三、医患纠纷调处932

四、打击非法行医932

第二节 药政管理933

第二十八篇 精神文明建设936

概述936

第一章 思想道德建设936

第一节 思想教育活动936

一、爱国主义教育活动936

二、弘扬“高淳精神”937

第二节 道德实践活动938

一、公民道德建设938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938

第二章 精神文明创建939

第一节 精神文明创评活动939

一、文明单位创评939

二、文明行业创评941

三、文明村镇创评941

四、文明个人创评942

第二节 精神文明创建主题活动943

一、“讲文明树新风”活动943

二、“文明家园示范村”创建活动944

三、“城乡携手共建文明”活动945

第三章 道德楷模946

第一节 尊老爱亲946

把婆婆当亲妈的陈来娣946

好媳妇梁玉春946

卖房救弟的孔长云946

第二节 助人为乐947

赵圆安与张菊金的“母子情”947

盲人投递员姜训红947

孙贤义深夜帮村民寻回巨款947

第三节 扶贫济困948

沈宏金节衣缩食乐于助人948

李新娣致富不忘帮乡亲948

赵雪定慈善助学948

台商王文彬梁国栋情系孤老948

第四节 拾金不昧949

王峻孙小莲夫妇路不拾遗949

好职工拾金不昧949

第五节 见义勇为949

张桂雪奋勇救火949

王三福英勇擒贼949

刘皖兵夜擒盗车贼949

葛海头奋不顾身救乡亲950

第二十九篇 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952

概述952

第一章 人事952

第一节 机构编制管理952

第二节 干部管理953

一、干部招考录用调配953

二、聘用干部管理954

三、干部目标管理考核954

四、干部继续教育与培训955

五、军官转业安置及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956

第三节 人才管理957

一、人才引进957

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958

三、人才市场958

四、人事代理制度959

五、人事争议仲裁959

第四节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960

一、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960

二、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962

第五节 干部(职工)退休管理与服务963

第二章 劳动964

第一节 劳动就业和用工制度改革964

一、多渠道就业964

二、市场就业964

三、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再就业964

四、合同制用工965

第二节 劳动工资制度改革965

一、实行“工效挂钩浮动”965

二、工资宏观调控966

三、岗位技能工资制966

四、最低工资保障制度966

五、工资集体协商制度967

第三节 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967

一、职业培训967

二、技能鉴定968

第四节 劳动监察与争议仲裁968

一、劳动监察968

二、劳动争议仲裁969

第三章 社会保障970

第一节 养老保险970

一、企业养老保险970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972

三、农村养老保险973

第二节 失业保险与医疗保险974

一、失业保险974

二、医疗保险975

第三节 工伤保险与生育保险976

一、工伤保险976

二、生育保险976

第四节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977

第三十篇 民政980

概述980

第一章 优抚安置980

第一节 拥军优抚980

一、拥军优属980

二、烈士褒扬981

第二节 抚恤补助981

一、牺牲病故军人家属抚恤981

二、伤残抚恤982

三、复员军人补助984

四、优抚对象医疗保险984

第三节 退伍安置984

一、退伍军人安置984

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985

第二章 社会救济986

第一节 灾害救济986

一、政府救济986

二、社会救助986

第二节 贫困救济987

一、贫困户救济987

二、精简退职老职工救济987

三、特困户危房改造987

第三节 扶贫工作987

一、机关部门挂钩扶贫987

二、老区开发扶贫989

第四节 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989

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89

二、低保对象医疗救助990

第三章 社会福利991

第一节 收养与收容救助991

一、弃婴孤儿收养991

附:高淳社会福利院简介991

二、收容救助992

第二节 五保供养与“四残”人员安置992

一、五保供养992

二、“四残”人员安置993

第三节 慈善捐助与福利彩票993

一、慈善机构与社会捐助993

二、福利彩票994

第四节 老年工作995

一、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和老年优待服务995

二、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995

三、举办老年人活动996

第四章 社会行政管理997

第一节 民间组织登记管理997

第二节 地名管理1000

一、地名补查1000

二、地名命名与更名1000

第三节 婚姻登记管理1001

第四节 收养管理1001

第五节 殡葬管理1002

第三十一篇 社会生活1004

概述1004

第一章 人民生活1004

第一节 收入水平1004

一、农村居民收入1004

附:农民收入差距知多大——高淳县农民收入调查和思考(摘要)1004

二、城镇居民收入1006

三、城乡居民存款1006

第二节 消费水平1007

一、消费支出1007

二、消费结构1007

三、居住条件1007

第二章 民性民风1009

第一节 民性1009

第二节 生活风情1010

一、服饰打扮1010

二、饮食习惯1011

三、住宅格调1011

四、婚嫁丧葬1012

五、生育寿诞1013

六、盖房乔迁1014

第三节 社会风情1014

一、节日祝贺1014

二、家庭生活1015

三、人际交往1015

四、乡规民约1016

附:桠溪镇桠溪村村规民约1016

五、社区活动1017

第三章 姓氏宗谱1018

第一节 姓氏1018

一、姓氏录1018

二、著姓望族1026

三、名门世家1029

第二节 宗谱1030

一、宗谱简介1030

二、现存旧谱1033

第四章 宗教1034

第一节 宗教信仰1034

一、佛教1034

二、道教1034

三、基督教1034

第二节 宗教管理1035

第三十二篇 方言1038

概述1038

第一章 高淳语言生活现状1038

第一节 调查方法1039

第二节 调查结果1039

一、母语习得1039

二、语言使用1039

三、语言态度1041

四、语言期望1042

五、语言能力1043

第二章 语音变化1045

第一节 声母1046

一、浊声母的读音变化1046

二、中古音“非组”声母在高淳话中的变化1047

三、[n]-[l]的分混1048

四、声母[η]的变化1049

五、其他1050

第二节 韵母1050

一、边音鼻音自成音节字读音的变化1050

二、韵母[Y]的读音变化1052

三、韵母[ie]、[ye]的读音变化1052

第三节 声调1053

第三章 词汇 语法1054

第一节 高淳方言固有词汇1054

一、关于人的称呼1054

二、其他代词1058

三、时间词1058

四、方位词1059

五、房屋及物品1059

六、人体及有关的动词形容词1060

七、动植物和食物1062

八、天气词1063

第二节 新词1063

第三节 礼貌语言1064

第四节 一种特殊的句式1065

第四章 谣谚与歇后语1066

第一节 谚语歇后语1066

一、谚语1066

二、歇后语1069

第二节 童谣新民谣1072

一、童谣1072

二、新民谣1072

第三十三篇 人物1074

概述1074

第一章 人物传1074

邢邦华 邢祥凤1074

芮良珍1075

孙能桢1076

韦弦1076

卢杰1077

梁兴禄1078

管光炜1079

薛礼生1080

陈一新1081

邓英祥1081

程中1082

杭拯民1083

李遵澳1084

谷芳美1085

蒋国屏1087

王易达1088

周震东1089

邢浩1091

杨顺伢1092

谷办华1093

第二章 人物表1094

革命英烈表1094

劳模先进人物表1094

第三章 县内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名录1106

第三十四篇 镇街概况1110

概述1110

第一章 淳溪镇1110

第一节 区划 环境1111

一、建置区划1111

二、自然环境1112

第二节 工农业生产1112

一、农业1112

二、工业1113

第三节 文教卫生1114

一、教育事业1114

二、文化事业1115

三、卫生事业1115

第四节 特色选介1115

一、机油泵制造业1115

二、渔网编织业1116

第二章 砖墙镇1116

第一节 区划 环境1116

一、建置区划1116

二、自然环境1117

第二节 工农业生产1117

一、农业1117

二、工业1118

第三节 文教卫生1119

一、教育事业1119

二、文化事业1120

三、卫生事业1120

第四节 特色选介1120

一、特色产业——建筑业简介1120

二、特色村——三和村简介1120

第三章 阳江镇1121

第一节 区划 环境1121

一、建置区划1121

二、自然环境1123

第二节 工农业生产1123

一、农业1123

二、工业1124

第三节 文教卫生1124

一、教育事业1124

二、文化事业1125

三、卫生事业1125

第四节 特色选介1126

一、特色产业选介1126

二、特色村——东湖村简介1127

第四章 古柏镇1127

第一节 区划 环境1127

一、建置区划1127

二、自然环境1128

第二节 工农业生产1129

一、农业1129

二、工业1129

第三节 文教卫生1130

一、教育事业1130

二、文化事业1131

三、卫生事业1131

第四节 特色选介1131

特色产业——水产业简介1131

第五章 漆桥镇1132

第一节 区划 环境1132

一、建置区划1132

二、自然环境1133

第二节 工农业生产1133

一、农业1133

二、工业1134

第三节 文教卫生1134

一、教育事业1134

二、文化事业1135

三、卫生事业1135

第四节 特色选介1135

一、特色产业——建筑业简介1135

二、特色村——漆桥村简介1136

第六章 固城镇1136

第一节 区划 环境1136

一、建置区划1136

二、自然环境1137

第二节 工农业生产1138

一、农业1138

二、工业1139

第三节 文教卫生1139

一、教育事业1139

二、文化事业1140

三、卫生事业1140

第四节 特色选介1140

一、特色产业选介1140

二、特色村——九龙村简介1141

第七章 东坝镇1142

第一节 区划 环境1142

一、建置区划1142

二、自然环境1143

第二节 工农业生产1143

一、农业1143

二、工业1144

第三节 文教卫生1145

一、教育事业1145

二、文化事业1146

三、卫生事业1146

第四节 特色选介1146

特色产业——旅游业简介1146

第八章 桠溪镇1147

第一节 区划 环境1147

一、建置区划1147

二、自然环境1149

第二节 工农业生产1149

一、农业1149

二、工业1150

第三节 文教卫生1151

一、教育事业1151

二、文化事业1152

三、卫生事业1152

第四节 特色选介1152

一、特色产业旅游业——生态之旅风光带简介1152

二、特色村简介1153

第九章 淳城街道1154

第一节 社区设置与社区党建1154

一、社区设置1154

二、社区党建1154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与社区文化1155

一、劳动保障1155

二、民政低保工作1155

三、社区文化1155

第三节 综合治理1155

一、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1155

二、流动人口管理1156

三、“平安社区”、“无刑事案件社区”创建1156

第四节 特色选介1156

一、淳西渔网编织培训基地1156

二、河滨“夕阳红”艺术团1156

专记1158

专记(一) 高淳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纪略1158

初步小康建设1158

一、组织领导1158

二、建设目标1158

三、主要措施1158

四、重点内容1159

五、建设成效1159

全面小康建设1161

一、建设目标和工作进程1161

二、主要措施1161

三、重点内容1162

四、建设成效1164

专记(二) 高淳县生态建设纪略1166

实施步骤1166

一、建设省级生态农业县1166

二、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167

三、创建国家生态县1168

建设成效1171

一、人居环境明显改善1171

二、以固城湖为重点的水环境逐步优化1171

三、环境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1172

四、生态经济体系初步建立1172

附录1174

勘界协议1174

溧高线双牌石段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1174

高淳、溧水县就溧高线双牌石地区六字塘南侧三亩土地划分协议书1174

溧阳市勘界办、高淳县勘界办行政区域界线联合勘定的协议书1175

苏皖线(高淳郎溪段)望牛墩争议段协商会议纪要1176

关于苏皖固城湖段行政区域界线的协调意见1176

关于苏皖线高淳—当涂段边界走向的协议1177

县委县政府文件 中共高淳县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意见1177

中共高淳县委 高淳县人民政府关于县属企业放开经营、转换经营机制的意见1181

中共高淳县委员会、高淳县人民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鼓励措施1183

高淳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我县个体私营经济的意见1184

中共高淳县委 高淳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决定1186

中共高淳县委 高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1189

中共高淳县委 高淳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意见1191

中共高淳县委关于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意见1193

加快建设特色高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1196

前志序言1201

前志正误1202

前志差误更正表1202

前志错别字改正表1205

后记1206

索引1210

编纂审定机构及人员12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