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旱地农田水分状况与调控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旱地农田水分状况与调控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4351446.jpg)
- 信辿诠,赵聚宝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20991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45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旱地农田水分状况与调控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水分平衡1
第一节 作物体内的水分平衡1
一、作物对水分的吸收2
二、作物体内水分的运转6
三、作物对水分的消耗8
第二节 水分循环与水分平衡18
一、自然界的水分循环18
二、水分平衡21
三、干旱地区的分布36
第三节 我国干旱类型及其分布特点43
一、干旱的基本概念43
二、我国干旱的类型及其分布44
三、各区干旱特点57
第二章 能量平衡65
第一节 辐射平衡66
一、辐射67
二、太阳辐射70
三、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80
四、辐射平衡83
第二节 土壤热通量85
一、土壤热通量85
二、土壤温度88
三、土壤热通量和土壤水分的关系91
第三节 显热和潜热通量95
一、湍流交换95
二、显热通量96
三、温度廓线与大气稳定度99
四、风速廓线和湍流输送106
五、潜热通量117
第三章 蒸散127
第一节 测定蒸散(发)的方法和仪器129
一、器测法129
二、水量平衡法143
三、热量平衡法144
四、交换方法145
五、经验法151
六、模式综合法153
第二节 几种测量蒸散(发)方法评价和适应范围154
一、称量蒸发器法163
二、水量平衡法167
三、热量平衡法168
四、乱流扩散法170
第三节 测量蒸散(发)方法的应用170
第四章 土壤水和作物175
第一节 土壤水分状态及测定方法175
一、土壤水形态及分类175
二、土壤水分常数及其测定方法181
三、土壤含水量研究方法185
第二节 水势194
一、水势的概念195
二、土壤水势196
三、植物水势203
第三节 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的水分运动规律211
一、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的水分运动机制211
二、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的水分运动规律217
三、影响因素220
第四节 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222
一、植物体内水分状况及生理作用222
二、种子萌发的水分条件225
三、水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226
四、作物抗旱的机制235
第五章 旱地农田水分状况分析242
第一节 我国北方旱地农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242
一、土壤水分的运动242
二、土壤水分的性质245
三、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250
第二节 旱地麦田水分状况分析257
一、旱地麦田水分状况258
二、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266
三、提高降水利用率的途径270
第三节 旱地玉米田水分状况分析273
一、旱地玉米田水分状况274
二、旱地玉米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281
三、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285
第四节 旱地谷子田水分状况分析289
一、谷子的需水特性289
二、谷子产区的降水条件分析292
三、谷子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295
四、提高谷子水分利用率的途径297
第五节 旱地高粱田水分状况分析302
一、旱地高粱田水分状况303
二、旱地高粱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306
三、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310
第六节 旱地大豆田水分状况分析311
一、大豆的需水规律312
二、我国大豆主产区的降水条件316
三、大豆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321
四、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325
第七节 其它早地作物田水分状况分析328
一、旱地糜(黍、稷)田水分状况328
二、旱地马铃薯田水分状况331
三、旱地甘薯田水分状况334
四、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335
第八节 旱地棉花田水分状况分析336
一、旱地棉田水分状况338
二、旱地棉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341
三、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345
第一节 农田基本建设352
一、修筑梯田352
第六章 旱地农田水分状况的调控技术352
二、建造沟坝地358
三、小流域综合治理359
第二节 改良和培肥土壤361
一、改良和培肥土壤的意义361
二、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纳雨蓄墒362
三、改良和培肥土壤的方法365
四、分区治理途径370
第三节 抗旱耕作373
一、抗旱耕作技术的作用373
二、抗旱耕作技术374
第四节 少耕免耕385
一、免耕法的基本理论386
二、少耕免耕法的技术应用388
三、免耕法的未来研究392
第五节 地面覆盖393
一、砂田覆盖394
二、有机物覆盖400
三、塑料薄膜覆盖402
第六节 节水灌溉409
一、搞好渠道补砌防渗410
二、因地制宜推广节水灌溉方法410
三、掌握作物耗水规律灌好关键水418
四、调整旱农生产结构与作物合理布局提高水分利用率420
第七节 农田防护林422
一、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效应423
二、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效应432
三、农田防护林的生物效应440
第八节 物理化学方法443
一、化学覆盖443
二、新型保水剂446
三、抗蒸腾剂452
四、种子处理454
五、矿质营养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