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钻井地球物理勘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钻井地球物理勘探
  • 长春地质学院石油测井教研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15038·教55
  • 出版时间:1979
  • 标注页数:257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钻井地球物理勘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3

第一部分钻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原理3

第一章普通电阻率法测井3

§1.1电场与介质电阻率的基本关系式3

1.1.1电阻率法测井的基本概念3

1.3.1一个水平界面 13

目 录3

1.1.2描写电场分布的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4

1.1.3均匀无限各向同性介质中电场的分布6

1.1.4视电阻率8

1.2.2梯度电极系10

1.2.1电位电极系10

§1.2电极系10

1.2.3电极系的探测深度11

§1.3视电阻率理论曲线的形状11

1.3.2一个水平层16

1.3.3倾斜地层与非理想电极系17

1.3.4高阻邻层的屏蔽影响18

§1.4视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应用19

1.4.1标准测井19

§1.5微电极系电阻率法测井23

1.5.1微电极系测井的基本概念23

1.4.2根据视电阻率曲线确定岩层真电阻率23

1.5.2微电极系测井曲线的应用24

第二章聚流电极系电阻率法测井30

§2.1三电极侧向测井30

2.1.1基本原理30

2.1.2三侧向测井仪工作原理32

2.1.3影响视电阻率的因素33

2.1.4三侧向测井曲线的解释38

§2.2七电极侧向测井40

2.2.1基本原理40

2.2.2影响七侧向视电阻率的因素41

2.2.3七侧向测井曲线及其应用42

§2.3微侧向测井和邻近侧向测井44

2.3.1基本原理44

2.3.2曲线解释47

第三章感应测井49

§3.1感应测井的基本理论49

§3.2感应测井线圈系特性52

3.2.1双线圈系的纵向探测特性53

3.2.2双线圈系的径向探测特性54

3.2.3双线圈系存在的问题54

3.2.4多线圈系的特性55

§3.3感应测井曲线的形状58

3.4.3围岩校正60

3.4.2均匀介质传播效应校正60

3.4.1井眼校正60

§3.4确定岩层电阻率60

3.4.4侵入带校正63

§3.5感应测井仪的工作原理64

第四章 自然电位测井66

§4.1石油钻井中自然电场产生的原因66

§4.2影响自然电位曲线幅度和形状的因素70

4.2.1影响自然电动势的因素70

4.2.2影响自然电流分布的因素71

4.3.2确定地层水电阻率75

4.3.1划分渗透性岩层75

§4.3自然电位曲线的应用75

4.3.3估计泥质含量77

第五章声波测井79

§5.1声波物理性质概述79

5.1.1岩石的弹性79

5.1.2声波在岩石中的传播特性81

5.1.3声波在介质界面上的传播特性82

§5.2声波速度测井83

5.2.1单发射双接收声波速度测井原理84

5.2.2井眼补偿式声波速度测井原理85

5.2.3声波速度测井仪测量原理88

5.3.1影响声波速度测井曲线的因素90

§5.3声波速度测井解释与应用90

5.3.2声波速度测井应用91

§5.4声波水泥胶结测井95

5.4.1固井声波幅度测井95

5.4.2声波全波测井96

§5.5其它声波测井方法101

5.5.1声波电视测井101

5.5.2确定地层强度参数的测井方法103

第六章自然伽玛测井106

§6.1原子核的基本知识及天然放射性106

§6.2自然伽玛测井原理108

6.2.1沉积岩的放射性109

6.2.2自然伽玛测井仪工作原理110

6.2.3自然伽玛测井仪的刻度111

§6.3自然伽玛测井曲线特征112

6.3.1“统计涨落”的影响113

6.3.2计数率线路的影响114

§6.4井的条件对自然伽傌测井曲线的影响114

§6.5自然伽玛测井曲线的应用116

6.5.1判断岩性、划分渗透性岩层117

6.5.2确定贮集层的泥质含量117

6.5.3地层对比118

第七章密度测井119

§7.1密度测井原理119

7.1.1伽玛射线和物质的相互作用119

7.1.2电子密度与体积密度120

7.1.3吸收方程121

§7.2影响密度测井的因素125

7.2.1研究深度与井眼影响125

7.2.2源距、γ射线源的能量和强度的影响126

7.2.3泥饼的影响127

§7.3补偿密度测井仪工作原理127

7.3.1双源距补偿原理128

7.3.2计算器框图130

§7.4密度测井的应用131

§8.1中子测井理论概述133

8.1.1核反应与人工放射性133

第八章中子测井133

8.1.2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34

8.1.3中子—中子测井和中子—γ测井理论137

§8.2中子测井解释与应用142

8.2.1中子测井的影响因素142

8.2.2解释与应用142

§8.3中子测井测量原理及刻度149

8.3.1中子源149

8.3.2中子测井仪149

8.3.3中子测井刻度151

第九章 中子寿命测井及其它核测井153

§9.1中子寿命测井153

9.1.1基本理论154

9.1.2解释方法155

9.1.3脉冲中子源和中子寿命测井仪原理159

§9.2能谱测井160

§9.3活化测井161

§9.4核磁测井162

第十章井径、井斜、井温及地层倾角测井164

§10.1井径测量164

§10.2井斜测量166

§10.3地层倾角测井167

10.3.1地层倾角测井原理168

10.3.2地层倾角测井仪172

10.3.3地层倾角数据处理过程和应用175

§10.4井温测井180

10.4.1岩石的热学性质180

10.4.2自然热场法180

10.4.3人工热场法181

10.4.4井温测井测量原理184

第十一章测井结果的数字记录186

§11.1普通数字测井仪186

11.1.1组合下井仪187

11.1.2测井面板187

11.1.3信号编排与模拟显示188

11.1.4多路转换开关188

11.1.5模数转换器189

11.1.6缓冲存贮器190

11.1.7格式编排190

11.1.8磁带机190

11.1.9回放系统191

11.1.10控制系统191

§11.2程控数字测井仪192

11.2.1直接数字化测井仪(DDL)192

11.2.2斯仑贝尔赛伯测井装置(CSU)193

第二部分测井资料综合解释概论195

引言195

12.1.1碎屑岩贮集层196

§12.1贮集层的岩性196

第十二章油气贮集层的性质196

12.1.2碳酸盐岩贮集层197

12.1.3其它类型贮集层197

§12.2贮集层的贮集性和含油性197

12.2.1孔隙度197

12.2.2含油饱和度198

12.2.3渗透率198

§12.3“四性”关系199

12.3.1岩性和各物理性质的关系199

12.3.2孔隙度和各种物理性质的关系200

12.3.3饱和度和电阻率的关系205

12.3.4渗透率和电阻率的关系206

第十三章综合解释原理与方法208

§13.1确定岩性和孔隙度208

13.1.1岩性—孔隙度交会图208

13.1.2岩性孔隙度交会三角形法209

13.1.3岩性交会图210

13.1.4三种孔隙度测井确定岩性和孔隙度213

§13.2含油饱和度的确定214

13.2.1电阻率—孔隙度组合法214

13.2.2径向电阻率比值法219

13.2.3可动油法224

13.2.4关于含泥质地层224

13.2.5关于确定地层电阻率和地层水电阻率方法的讨论225

§13.3渗透率的确定230

第十四章测井资料的计算机处理与解释方法232

§14.1砂泥岩剖面的处理方法233

14.1.1含泥质砂岩中泥质的分布形式233

14.1.2泥质对测井读数的影响及解释模型234

14.1.3粘土含量的指示方法237

14.1.4 SARABAND237

§14.2复杂岩性地层的处理方法242

14.2.1 CORIBAND的输入信息和输出形式242

14.2.2 CORIBAND程序结构及其说明244

附录本书所用符号说明2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