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免疫学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免疫学基础](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4288752.jpg)
- 汪美先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424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3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免疫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基本理论2
第一章免疫学进展2
第一节免疫的基本概念2
一、免疫的含义2
目 录2
二、免疫反应的类型3
三、免疫反应的发生4
四、免疫反应的形成5
五、免疫反应的调节6
一、从抗传染性免疫发展到研究免疫性疾病7
第二节对近代免疫学发展的一些认识7
二、从重视体液免疫发展到也重视细胞免疫8
三、从重视特异性免疫发展到也重视非特异性免疫11
第二章祖国医学对免疫的贡献14
第一节历史上对免疫的贡献14
第二节现代中医中药的研究对免疫的贡献15
第三章非特异性免疫17
第一节单核——吞噬细胞系统18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组成和特点18
二、吞噬细胞的功能19
第二节补体系统22
三、吞噬细胞功能的检查方法22
一、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23
二、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26
三、补体量的动态变化在临床上的意义28
第三节干扰素28
一、干扰素的理化及生物学性质29
二、干扰素的产生与作用机制29
三、干扰素的应用31
一、异种(异体)物质33
章四章抗原33
第一节抗原的基本特性33
二、分子量大、结构复杂34
三、特异性34
第二节医学上重要的抗原37
〔附〕佐剂39
第五章细胞免疫40
第一节免疫系统的组织器官40
一、中枢淋巴器官40
二、外周淋巴器官41
三、免疫活性细胞42
第二节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47
第三节细胞免疫的临床意义51
一、抗感染方面的作用51
二、组织移植方面的作用52
三、肿瘤免疫方面的作用52
四、测定细胞免疫功能的意义53
第六章免疫球蛋白55
二、抗原性与分类特征56
一、基本结构与特点56
第一节一般特性56
三、功能区及其特点59
四、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61
五、抗体的不均一性62
六、抗体产生的机制63
七、异常免疫球蛋白的概念66
第二节类别特征与免疫功能67
一、免疫球蛋白G67
二、免疫球蛋白M68
三、免疫球蛋白A69
四、免疫球蛋白D71
五、免疫球蛋白E72
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74
一、在诊断方面的应用74
二、在预防方面的应用75
三、在治疗方面的应用75
一、抗传染性免疫的含义77
二、抗传染性免疫的主要类型77
第一节机体抗传染性免疫的特点77
第七章抗传染性免疫与特异防治77
第二节人工自动免疫的理论81
一、抗原的性质与免疫原性82
二、机体的免疫状态83
三,接种途径与病原体传染的免疫机制84
四、接种剂量与免疫反应性84
五、接种次数与时间间隔85
六、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87
第三节人工被动免疫的理论89
一、被动免疫制剂的类型及特点89
二、抑制原发免疫反应91
三、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92
第一节变态反应的概念94
第二节变态反应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94
第八章变态反应94
第三节变态反应的常见病种与发生机制95
一、第Ⅰ型变态反应(反应素型)95
二、第Ⅱ型变态反应(溶细胞或细胞毒性型)98
三、第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99
四、第Ⅳ型变态反应(迟发型、细胞反应型)102
〔附〕第Ⅴ型刺激型变态反应105
第四节防治原则106
第一节概念与分类108
第九章自身免疫性疾病108
第二节发病机制109
一、体内自身抗原的形成109
二、免疫稳定功能的失调110
三、免疫活性细胞的突变111
第三节常见病种111
第四节诊断与治疗原则114
一、诊断原则114
二、治疗原则115
一、皮肤移植免疫反应117
第十章移植免疫117
第一节移植免疫反应117
二、器官移植免疫反应118
三、骨髓移植免疫反应119
第二节移植免疫反应的机理119
一、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119
二、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作用121
第三节延长移植物存活期的研究122
一、特异性免疫耐受性的建立122
二、免疫增进作用122
一、选择供体123
第四节移植免疫的临床应用123
二、免疫抑制剂124
三、防止并发症124
第十一章免疫增生性综合症126
第一节单株细胞系丙种球蛋白病126
一、多发性骨髓瘤128
二、巨球蛋白血症129
三、重链病129
五、热球蛋白血症130
四、冷球蛋白血症130
第二节多株细胞系丙种球蛋白病131
第十二章免疫缺陷病132
第一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32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发生132
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类型132
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特征132
四、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临床表现133
五、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举例135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类型137
三、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举例137
一、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发生137
第二节继发性免疫缺陷病137
第三节免疫缺陷病的诊断138
一、询问病史138
二、体检139
三、X线检查139
四、免疫功能试验139
四、中医中药141
三、转移因子141
二、骨髓移植或胸腺移植141
第四节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141
一、丙种球蛋白治疗141
第十三章肿瘤免疫143
第一节肿瘤抗原143
一、化学物质诱发的肿瘤抗原144
二、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144
三、胚胎抗原问题144
第二节宿主的免疫反应145
一、细胞免疫145
四、其他抗原145
二、体液免疫147
第三节肿瘤对免疫功能的对抗148
一、肿瘤对宿主免疫的损伤148
二、肿瘤对抗宿主免疫的原理149
第四节肿瘤的免疫治疗原则150
一、增强宿主对肿瘤的免疫能力150
二、消除肿瘤对免疫的对抗151
三、加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151
第一节怎样看待抗原与机体的关系152
第二节怎样看待正常免疫反应与异常免疫反应的关系152
第十四章免疫反应基本规律的认识152
第三节怎样看待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关系154
第四节怎样看待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154
第二篇实验技术158
第十五章免疫电泳技术158
第一节基本原理158
第二节琼脂免疫电泳160
一、实验方法160
二、结果判定161
三、注意事项165
第三节醋酸纤维薄膜电泳与免疫电泳167
第四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免疫电泳169
第五节对流免疫电泳174
第六节单向琼脂免疫电泳(火箭电泳)175
第七节应用举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177
一、对流免疫电泳(微量法)177
二、单向琼脂免疫扩散(微量法)178
三、琼脂免疫电泳法179
四、火箭电泳法180
一、血清IgG的提纯181
第十六章免疫球蛋白测定181
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提纯181
二、初乳中分泌型IgA的提纯185
三、血清中IgM的提取188
四、IgE的提取189
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纯度鉴定189
一、琼脂单纯(区带)电泳189
二、琼脂双向扩散190
三、琼脂免疫电泳191
四、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圆盘电泳)192
一、标准曲线的制定(以IgG、IgA为例)193
第三节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单向琼脂扩散法193
二、待检标本的测定197
〔附〕以未标定抗血清制定标准曲线198
三、痰中IgA的定量测定199
四、血清IgM的测定199
五、注意事项200
第十七章其他体液免疫检测法202
第一节间接血球凝集试验——检测脑膜炎球菌抗体202
一、材料202
二、试验方法204
四、注意事项205
三、结果判定标准205
〔附〕培养基和试剂206
五、应用举例——检测脑膜炎球菌抗原207
第二节反向血球凝集试验209
一、基本原理209
二、抗体致敏红细胞的制备211
三、血凝试验方法和结果判定217
〔附〕常用溶液的配制219
一、聚苯乙烯胶乳的合成221
第三节胶乳凝集试验——检测钩端螺旋体抗体221
二、钩端螺旋体致敏原的制备222
三、胶乳的胰蛋白酶处理222
四、胶乳的致敏222
五、胶乳抗原的鉴定222
六、试验方法222
第四节免疫粘附血凝试验——检测乙型肝炎抗原224
一、基本原理224
二、材料与方法225
三、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227
第五节细菌玻板凝集试验228
一、器材和试剂229
二、操作方法230
三、玻板凝集抗原的制备原则及其滴定231
第六节微量补体结合试验232
一、材料233
二、方法233
三、注意事项236
第七节人血清总补体活性(CH50)的测定237
第八节人血清补体C3蛋白含量的测定238
第九节微量滴定法241
一、基本器材及其使用方法242
二、一般操作步骤248
三、实验结果及应用范围251
第十八章细胞免疫检测法256
第一节玫瑰花形成试验256
一、常量E——玫瑰花形成试验256
二、微量E——玫瑰花形成试验259
三、EAC——玫瑰花形成试验259
四、E和EAC玫瑰花联合试验259
第二节淋巴细胞转化试验260
第三节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266
一、毛细管法(一步法)267
二、平皿法268
第四节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试管法)269
第五节巨噬细胞吞噬试验(皮泡法)274
〔附一〕细胞毒性试验(微量法)276
〔附二〕各种细胞免疫检测法的比较277
〔附三〕间接嗜硷细胞脱颗粒试验277
第一节免疫荧光技术的原理279
第十九章免疫荧光技术279
第二节免疫血清的制备280
一、免疫血清制备方法280
二、效价测定方法282
第三节荧光抗体的制备282
一、荧光色素282
二、标记方法283
三、荧光抗体的鉴定285
一、标本制作286
二、荧光抗体染色法286
四、荧光抗体的保存286
第四节荧光抗体染色法286
三、荧光显微镜检查法288
第五节自身抗体的免疫荧光检查法290
一、抗核抗体(或抗核因子)290
二、平滑肌自身抗体292
三、线粒体抗体292
四、甲状腺球蛋白抗体293
五、甲状腺微粒体抗体293
六、抗心肌抗体293
二、消除非特异性染色的方法295
第六节非特异性染色的消除法295
一、非特异性染色的主要因素295
〔附一〕炭疽杆菌荚膜荧光抗体染色297
〔附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荧光抗体检查法298
第二十章免疫酶技术299
第一节基本原理和方法299
一、免疫酶染色法300
二、酶免疫测定法302
第二节酶标记物与抗酶抗体的制备307
一、酶与底物307
二、酶标记物的制备311
三、抗酶抗体和可溶性酶——抗酶(PAP)复合物的制备317
第三节免疫酶染色法及应用318
一、酶标记抗体染色法(间接法)318
二、应用举例320
第四节酶免疫测定法及其应用324
一、实验步骤325
二、影响因素325
三、免疫反应试剂浓度的选择331
四、应用举例333
一、基本原理338
第一节放射免疫饱和分析法338
第二十一章放射免疫技术338
二、同位素的选择340
三、放射标记物的制备341
四、标记抗原的检查及使用350
五、抗血清的选择和用量352
六、分离B、F的方法354
七、实验举例356
第二节放射免疫沉淀自显影法365
一、基本原理和类型365
甲胎蛋白366
二、实验举例——放射免疫单向电泳自显影法(放射火箭电泳)检测366
第二十二章有关分离蛋白质的技术372
第一节中性盐(硫酸铵)分段沉淀血清蛋白372
一、基本原理及优缺点372
二、实验条件和方法374
三、应用举例378
四、去盐及浓缩379
第二节凝胶过滤(凝胶色谱)380
一、基本原理、优点和适用范围380
二、几种常用凝胶的性质383
三、实验条件的选择386
四、应用举例390
第三节离子交换剂色谱391
一、离子交换剂391
二、基本原理394
三、实验条件及其选择399
四、应用举例406
第四节免疫吸附亲和层析408
一、基本原理409
二、免疫吸附剂410
三、实验举例——免疫吸附亲和层析提纯甲胎蛋白(AFP)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