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制度变迁到思想革命 辛亥革命前后的哲学论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从制度变迁到思想革命 辛亥革命前后的哲学论辩
  • 韩强,周德丰,陆信礼等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80742475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26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47页
  • 主题词:辛亥革命-研究;哲学思想-研究-中国-近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从制度变迁到思想革命 辛亥革命前后的哲学论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尊孔与批孔之争3

二、批判旧道德 提倡新的国民性5

三、批判天命论提倡科学民主11

四、改良派、革命派与新青年派在思想战线上的争论13

第一章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思想论战32

一、论战的背景和过程33

(一)论战的背景33

(二)论战的过程37

二、论战的主要内容43

(一)关于排满革命与合族救国问题的争论43

(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争论49

(三)关于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争论55

(四)关于民生问题的争论61

三、论战的意义及其教训70

第二章 尊孔与批孔之争74

一、梁启超批评康有为的“保教”说并公开批孔76

(一)康有为的“尊孔保教”说76

(二)梁启超对“保教”说的批评81

(三)梁启超公开批孔85

二、以章太炎为代表的革命派对孔子和儒家的批判90

(一)章太炎对孔子和儒学的批判90

(二)其他革命派对孔子及儒学的批判96

三、辛亥革命后的复古尊孔逆流99

(一)以袁世凯、张勋为首的封建军阀的复辟尊孔活动100

(二)以康有为为首的孔教会分子的复古尊孔活动102

(三)反对尊孔复古以及复辟帝制的先声——《大中华》杂志及黄远生的批孔活动104

四、新青年派的激烈批孔106

(一)孔教问题107

(二)反孔斗士109

(三)“打倒孔家店”与“打孔家店”113

第三章 对封建礼教和旧道德的批判118

一、改良主义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118

(一)康有为“求乐免苦”的人性论及其对三纲的批判118

(二)梁启超从“小说革命”到“道德革命”124

二、革命主义者对旧道德的批判131

(一)章太炎的道德决定论和俱进分化的苦乐观131

(二)孙中山的革命道德及其为众人服务的新观念136

三、“新青年”派对旧礼教、旧道德更深入的批判143

(一)陈独秀对孔教的批判143

(二)李大钊对道德不变论的批判144

(三)吴虞对封建孝道的批判147

第四章 近代对天命论的多层否定和批判150

一、“革天”说154

(一)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批驳天命论的谬误154

(二)批驳天演的“天”,提出天演即人演156

(三)对风俗领域的天命道德价值说的反驳157

二、梁启超从英雄史观否定天命160

(一)传统的天命史观160

(二)英雄创造历史代替上天安排历史161

(三)英雄引导人民,人人可以为英雄165

三、梁启超从地理环境决定论否定天命168

(一)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历史168

(二)地理环境决定物质文明169

(三)地理环境决定精神文明170

四、梁启超、麦孟华、宋教仁、刘师培等人从“心力”说否定天命论175

(一)“心力”说的渊源175

(二)心力无不可为176

(三)增强国民心力,改变国家面貌177

(四)人的意志代替天意180

第五章 清算奴隶性、改造国民性的斗争186

一、梁启超、麦孟华等对奴隶性的批判187

(一)梁启超、麦孟华等对奴隶性的批判187

(二)欲救亡图存,必须树立国民意识190

(三)梁启超的“新民”说191

二、革命派对奴隶性的批判,“重铸国革民魂”203

(一)革命派对奴隶性的批判203

(二)“重铸国民魂”204

(三)“革命革命!得之则生,不得则死”209

三、新青年派论国民性改造215

(一)对革命失败原因的反省215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国民性的关系219

(三)改造国民性,“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222

第六章 关于文化革新方针的争论229

一、近代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229

(一)近代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229

(二)近代中国的西化主张与民族虚无主义倾向235

二、梁启超对两种倾向的批判和东西文明“结婚”的思想240

(一)“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240

(二)“东方的学问,以精神为出发点;西方的学问,以物质为出发点”242

(三)“中国固有之基础亦最合世界新潮”246

(四)“二十世纪,则两文明结婚之时代也”248

三、革命派对两种倾向的批判251

(一)章太炎文化观中的辩证思维251

(二)孙中山文化观中的辩证因素254

四、新青年派的西化倾向258

(一)明确标举“西化”的旗帜259

(二)“近世文明东西洋绝别为二”261

(三)介绍西方学说,改造中国社会265

第七章 关于宗教信仰与无神论问题的论辩272

一、关于宗教与非宗教思想的争论273

(一)关于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的争论273

(二)关于宗教道德与现代道德教育的争论281

(三)关于革命与宗教的争论285

二、关于儒学宗教化问题的争论290

(一)民国以前关于儒教问题的争论291

(二)民国初期关于孔教会问题的争论295

(三)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孔教问题的争论299

三、关于有神论与无神论问题的争论301

(一)辛亥革命以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有神论的批判302

(二)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有神论和无神论的辩论309

第八章 无政府主义与三民主义之争互助论与社会达尔文主义之争319

一、无政府主义对三民义主的攻击及革命派的反击319

(一)无政府主义对三民主义的攻击319

(二)革命派对无政府主义的反击328

二、互助论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争论332

(一)孙中山的互助论334

(二)严复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学说342

第九章 孙中山破除革命心理之敌的思想斗争348

一、孙中山的革命生涯及其对破除革命心理之敌的重视348

二、进化观念、“突驾”学说对庸俗进化论的批判351

三、“知难行易”说对“知易行难”说的批判357

(一)“知难行易”的特异提法357

(二)知行范畴的崭新内涵361

(三)知行关系的辩证论证363

四、“替众人服务”的思想对利己主义的批判368

(一)对人民的关爱与同情368

(二)做人民公仆,替众人服务370

(三)民生史观374

第十章 新文化运动初期有关东西文明异同、优劣的争论380

一、杜亚泉的固有文明“最纯粹最中正”论387

二、李大钊的中西文明“缺一不可”论397

三、陈独秀的中西文明“水火不相容”论及其对《东方杂志》记者的质问406

主要参考文献420

后记421

编辑后记4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