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扶贫开发的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温友祥著 著
- 出版社: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 ISBN:7311010993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18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1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扶贫开发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扶贫开发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同志关于脱贫致富的战略思想1
一、对我国贫困的程度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扶贫开发方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
二、把脱贫致富提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高度来认识,为我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搞好扶贫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3
三、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我国的现实情况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实现脱贫致富战略目标的任务、途径、政策和措施4
(一)确立一项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4
(二)走一条必由之路——改革和开放4
(三)实行一项大政策——让一部分地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4
(四)采取一项重大措施——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4
(五)树立一种新观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
四、我国扶贫开发虽已取得巨大成绩,但今后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10
(一)脱贫的难度越来越大10
(二)农村改革第一步对于解放生产力的能量几乎释放殆尽10
(三)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贫困地区固然也迎来了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新机遇,但更多的是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10
第二章 扶贫先扶智(志):加快脱贫致富的新思路15
一、提出扶贫工作新思路的主要理由15
(一)为了适应整个经济建设的新形势15
(二)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产生贫困的深层次原因15
(三)为了提高扶贫效益,加快发展贫困地区的社会生产力15
(四)为了实现贫困地区的综合治理,长治久安15
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困地区遇到了人才缺乏和劳动者素质低下的严峻挑战19
(一)贫困地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19
(二)贫困地区生产力要素外流19
(三)政府行政手段弱化,赋于贫困地区的某些扶持政策不能落实19
(四)市场经济的功利性,使社会扶贫工作遇到了困难19
(五)由于贫困地区人口整体素质低,难以捕捉市场经济创造的许多机遇19
三、贫困地区开发智力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21
(一)着力转变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真正把开发智力、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在贫困地区落到实处21
(二)建设好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1
(三)从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大力兴办职业技术教育21
(四)实行外力推动:国家要从多方面帮助贫困地区开发智力,发展教育事业21
第三章 扶贫先扶人:充分发挥贫困妇女在扶贫开发中的积极作用27
一、贫穷愚昧困扰着贫困地区的广大妇女27
(一)贫困妇女不能平等地享受受教育的权利27
(二)贫困妇女不能平等地享受劳动就业的权利27
(三)贫困妇女在很大程度上无法享有法律规定的婚姻家庭权利27
(四)贫困妇女不能平等地享有参政议政、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27
(五)贫困妇女是社会某些犯罪行为的直接受害者27
二、正确认识妇女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1
(一)广大妇女为甘肃贫困地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了重要贡献31
(二)广大妇女不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半边天”,而且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和社会稳定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1
三、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妇女在脱贫致富中的“半天边”作用32
(一)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贫困地区妇女问题的重要意义32
(二)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树立文明进步的妇女观32
(三)大力提高贫困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增强她们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和竞争能力32
(四)严格执法,严厉打击侵犯妇女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32
(五)切实注意培养选拔女干部,努力提高贫困地区妇女参政比例32
(六)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加强妇联组织的自身建设32
第四章 扶贫开发的成功实践:甘肃的“两西”建设37
一、“两西”地区概况38
(一)河西地区自然资源概况、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和开发历史38
(二)以定西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区基本情况38
(三)“两西”地区在甘肃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8
二、“两西”建设的方针、任务和成就77
(一)“两西”建设的历史背景77
(二)“两西”建设的提出及其方针和任务77
(三)“两西”建设的近期奋斗目标和主要措施77
(四)“两西”建设的成就77
三、“两西”建设的基本经验104
(一)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目标和政策104
(二)抓住主要矛盾,坚持不懈地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变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104
(三)决不放松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逐步建立支柱产业、社会化的商品生产基地和服务体系104
(四)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走开发式扶贫的道路104
(五)依靠智力开发和科技进步,大力抓好干部和农民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力水平104
(六)实行项目管理,管好用好专项资金,提高使用效益104
(七)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援“两西”建设,开展社会扶贫104
四、“两西”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110
(一)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初步解决了温饱的地区和农户还很不稳定,标准还很低110
(二)农业生产条件没有大的改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十分艰巨110
(三)河西地区水土资源的潜力远没有发挥出来,开发的任务很大110
(四)从全省的角度看,由于省上财力有限,全省贫困面太大,对“两西”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产生不利影响110
五、后10年“两西”建设的总体构想114
(一)总的指导思想114
(二)主要奋斗目标114
(三)拟采取的主要措施114
第五章 向绝对贫困的最后宣战:甘肃“老少边穷”地区的扶贫攻坚117
一、老困地区的区域分布、基本情况及其在甘肃的地位117
(一)区域分布117
(二)基本情况117
(三)老困地区在甘肃的地位117
二、老区建设的主要成就、基本经验和发展前景138
(一)老区建设的提出138
(二)老区建设的主要成就138
(三)老区建设的基本经验138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38
(五)庆阳老区的发展前景138
三、其他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152
(一)扶贫开发的起因和背景152
(二)扶贫开发的主要工作和措施152
四、高寒阴湿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攻坚战160
(一)扶贫开发主战场向高少地区延伸的历史背景160
(二)高少地区扶贫攻坚战的准备工作160
(三)扶贫攻坚战的主要工作和开发建设成就160
(四)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160
五、90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全省扶贫开发的主要对策171
(一)深化改革,理顺扶贫开发的思路171
(二)统筹安排,保证重点,先易后难,打好攻坚战171
(三)狠抓关键措施,进行重点突破171
(四)切实把扶贫开发转移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171
(五)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经济、社会效益171
(六)加强横向经济联合,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帮扶工作171
第六章 以工代赈:切合实际的扶贫开发措施175
一、以工代赈的内涵与实质175
二、关于以工代赈的经济学思考176
三、以工代赈为什么受到上下各方面的欢迎177
四、甘肃省实行以工代赈取得的成就和发展前景178
附录:甘肃社会科学学术活动基金会文件:《关于1995年度资助项目评审结果的通知》(甘社基发〔1995〕第4号)181
主要参考文献和资料182
后记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