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跨世纪公路交通发展战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跨世纪公路交通发展战略](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4244043.jpg)
- 高荣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ISBN:7114028911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跨世纪公路交通发展战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
一、变革的时代1
二、战略问题的提出1
三、战略研究在我国的兴起2
第二节 战略的概念3
一、战略的定义3
二、战略的基本特征5
第三节 战略研究的意义6
一、把握时代变化规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6
二、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减少决策失误7
三、帮助经营运筹,提高经济效率7
四、扩大视野,增强竞争能力8
第四节 战略研究对公路交通发展的意义8
一、战略研究可以为公路交通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8
二、战略研究可以为公路交通把握发展机遇9
第二章 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内容12
第一节 战略形成的一般过程12
一、战略形成的形式12
二、战略的形成是系统历史发展的延续13
三、战略的形成离不开系统特定的环境13
四、领导者是战略形成的中心13
五、战略的形成是人的正确思维的结晶14
第二节 战略研究的基本思路15
一、从系统现状的问题开始15
二、寻找系统整体和谐的发展机制16
三、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思路18
第三节 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内容与步骤19
一、系统诊断的内容与步骤19
二、战略开发的内容与步骤21
三、战略规划的内容与步骤24
第三章 公路交通系统环境分析27
第一节 公路交通系统环境分析的任务27
一、环境的概念27
二、环境分析的任务28
三、环境分析的意义30
第二节 公路交通系统环境分类31
一、社会环境31
二、经济环境34
三、科学技术环境35
四、自然环境38
第三节 公路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40
一、公路交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40
二、社会经济类型变化推动了公路交通的发展42
三、劳动分工的深化需要建立高效率的公路交通44
四、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加快公路交通发展45
第四节 国外公路交通发展的经验47
一、对公路交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51
二、重视公路网的规划,增加对公路建设的投资52
三、多渠道筹集公路建设资金55
四、集中专用资金,强化国道主干线,发展高速公路56
五、重视对汽车运输组织与管理的技术改造56
第四章 公路交通发展现状分析60
第一节 现状分析的目的和任务60
一、现状分析的目的60
二、现状分析的任务60
第二节 状态分析资料的采集与处理61
一、调查内容与原则62
二、调查方法64
三、调查组织实施67
四、资料的采集69
五、资料的整理69
六、资料的存储70
第三节 公路网发展状态分析72
一、公路网里程发展状况72
二、公路技术状况73
三、公路网分布状况77
第四节 汽车拥有量发展状态分析77
一、汽车拥有量发展状况77
二、汽车拥有量结构状况78
三、汽车拥有量分布状况79
第五节 公路运输量发展状态分析82
一、公路旅客运输量发展状况82
二、公路货物运输量发展状况85
第六节 公路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状态分析90
一、管理体制状况93
二、运输组织状况94
三、公路运输市场状况98
四、公路交通法规建设状况100
第七节 公路交通在国家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发展状态分析101
一、公路网里程在运输线路网中比重的变化状况101
二、公路旅客运输量在全社会旅客运输总量中比重的变化状况103
三、公路货物运输量在全社会货物运输总量中比重的变化状况103
第八节 公路交通发展现状问题分析108
一、公路网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109
二、公路交通运输设施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115
三、汽车拥有量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117
四、公路运输管理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118
第五章 公路交通发展预测121
第一节 公路交通运输需求分析121
一、运输需求的内容121
二、运输需求与运输量122
三、运输需求分析122
四、公路运输需求分析125
第二节 运输需求预测的内容及步骤127
一、运输需求预测的内容127
二、运输需求预测的一般步骤128
第三节 公路交通发展预测方法131
一、专家预测法131
二、回归预测法133
三、趋势外推法143
四、弹性系数法149
第四节 公路运输量需求预测153
一、公路旅客运输量需求预测153
二、公路货物运输量需求预测160
三、潜在运输需求分析168
第五节 公路网里程及其结构预测170
一、公路网总里程需求预测170
二、公路网结构预测174
第六节 汽车拥有量及其结构预测179
一、专家预测法及其预测结果180
二、弹性系数法及其预测结果184
三、运输量推算法及其预测结果188
第六章 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目标194
第一节 目标概念及制定战略目标的意义194
一、目标是人们行动的指南194
二、目标是由需要产生的195
三、目标是有差异的195
四、目标都是递进的196
五、目标是分层次的196
六、制定战略目标的意义197
第二节 战略目标制订的要求与原则198
一、战略目标是战略规划的依据198
二、制订战略目标的要求199
三、制订战略目标的原则201
第三节 制订战略目标的方法202
一、目标集的建立方法202
二、目标集建立的原理204
第四节 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目标方案设计205
一、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目标集的建立205
二、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目标方案设计206
第五节 公路交通发展目标的量化210
一、目标量化的作用210
二、目标量化的方法210
三、目标量化算例212
第六节 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目标方案论证215
一、目标方案论证的必要性215
二、公路网发展目标的论证216
三、汽车拥有量及其结构发展目标的论证225
四、公路运输组织与管理发展目标的论证229
第七节 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目标的选定238
一、选定战略目标的制约因素238
二、对部分制约因素的分析240
三、战略目标选定249
第七章 公路交通发展战略部署253
第一节 战略部署的意义及内容253
一、战略部署的意义253
二、战略部署的内容254
第二节 公路交通发展战略阶段257
一、公路交通发展战略阶段划分应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257
二、我国公路交通发展战略阶段的划分258
第三节 公路交通发展战略重点260
一、确定发展战略重点的原则260
二、我国公路交通发展战略重点261
第八章 公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265
第一节 制订战略规划的理论方法265
一、交通行为理论265
二、交通运输通道理论266
三、交通区位理论271
四、大道定理274
第二节 公路网战略规划276
一、公路网战略规划的依据276
二、公路网战略规划的方法277
三、我国公路网的战略规划278
第三节 公路枢纽战略规划285
一、公路枢纽在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285
二、公路主枢纽及其功能286
三、我国公路主枢纽布局规划288
第九章 实现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目标的措施292
第一节 要多渠道筹集公路交通建设资金292
一、建立公路交通建设发展基金292
二、建立公路运输发展基金293
三、增加政府拨款293
四、广泛开拓筹资渠道294
第二节 必须加强公路交通规划295
一、公路建设规划295
二、公路运输枢纽建设规划297
三、其它公路运输设施建设规划299
第三节 加快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299
一、进一步改革汽车工业体系,提高规模效益299
二、加快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300
三、注意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300
四、多渠道增加对汽车工业的投资300
五、加快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300
六、加速调整汽车产品结构301
第四节 加强公路运输宏观管理302
一、改革管理体制302
二、加强法规建设303
三、强化公路运输市场管理304
四、扩展信息服务304
第五节 加强公路运价管理305
一、根据物价指数调整运价,使运价反映运输产品的价值305
二、改革运价结构,建立合理的比价关系306
三、改革单一价格体系为多层次价格体系306
四、改革运价管理体制306
第六节 继续开展公铁分流307
一、提高对公铁分流重要性的认识307
二、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公铁分流307
三、充分发挥公路运输优势,促进公铁分流向深度和广度发展308
四、加强横向经济联系,积极建立公铁分流运输经济联合体308
五、采取优惠政策和措施,扶持公铁分流的发展308
第七节 切实解决拖拉机运输问题309
一、调整工业生产结构,扩大农用汽车生产309
二、对现有拖拉机进行技术改造309
三、制订必要的限止性政策310
四、改善县乡道路,促进农村汽车运输发展310
第八节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加快公路交通发展310
一、采用新技术加快公路技术改造311
二、开发研制高技术性能的国产汽车311
三、加强软科学的研究和推广应用311
四、重视公路交通与环境关系的研究312
第九节 抓紧人才培训,提高职工素质312
一、制定岗位职业技术规范标准313
二、改革用人制度313
三、广泛开展科技活动313
四、大力发展业余教育313
五、加强交通院校建设313
参考文献314
后语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