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
  • 彭桂新编著 著
  • 出版社: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1891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110MB
  • 文件页数:3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国有企业基本问题研究1

第一章 国有企业的建立与发展1

第一节 国有企业的概念和特征1

一、国有企业的概念1

二、国有企业的特征6

第二节 我国国有企业的形成8

一、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8

二、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0

三、国有企业主导地位的确立12

第三节 国有企业的发展13

一、“一五”时期国有企业的发展13

二、“大跃进”和国有企业的调整15

三、“文化大革命”对国有企业的干扰和破坏16

四、三线建设对国有企业布局的影响18

第四节 国有企业传统体制的确立23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论述23

二、传统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形成24

三、传统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调整26

第二章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必然性28

第一节 国有企业传统制度的弊端28

一、产权关系问题28

二、政企不分问题29

三、“内部人控制”问题30

四、对经营者的激励问题32

五、企业监督机制问题34

第二节 低水平重复建设影响国有企业发展36

一、布局分散,企业规模不经济37

二、专业化分工效益低下,生产能力闲置38

三、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40

第三节 债务问题困扰国有企业40

一、国有企业债务问题的主要表现40

二、国有企业债务问题成因分析41

三、债务问题对国有企业的影响44

第四节 冗员问题对国有企业的影响46

一、国有企业冗员的基本情况46

二、造成国有企业冗员严重的成因分析48

三、冗员问题对国有企业的影响50

第五节 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51

一、国有企业社会负担的基本构成52

二、国有企业社会负担的成因分析54

三、国有企业办社会的影响55

第三章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和主要内容58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58

一、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阶段58

二、试行经济责任制阶段59

三、试行利改税和深化企业内部改革阶段60

四、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完善企业经营方式阶段62

五、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重点的企业改革阶段63

六、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深化企业改革阶段64

第二节 中共十四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探索67

一、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67

二、着眼于搞活国有企业,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70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72

四、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建设74

五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75

第三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和有利条件77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77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利条件79

第四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82

一、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宜选择国有国营模式82

二、基础产业、支柱性产业、先导性产业等宜选择国有国控模式83

三、竞争性大中型国有企业宜进行股份制改造84

四、小型国有企业宜完全放开84

第四章 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教训和发展趋势86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教训86

一、试点与推广相结合86

二、放权让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87

三、改制、改组和改造相结合88

四、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相结合88

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非国有制经济相结合89

六、坚持“抓大放小”的方针90

七、经济改革与相关改革配套进行91

八、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91

第二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92

一、重塑国家与企业的关系92

二、缩小国有企业的比重97

三、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99

四、解决国有企业负担问题102

五、国有企业的改制与重组104

第三节 国有企业的发展趋势105

一、企业融资方式由单纯的间接融资走向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结合105

二、企业组织形式由以中小企业为主走向以大集团为主105

三、企业的经营方式由单纯的生产经营走向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106

四、企业在产权结构上由一元化产权结构走向多元化产权结构106

五、企业的产业选择由盲目性走向自觉性107

六、企业的经营者由行政配置走向对企业家的选择107

七、企业在要素的选择上从依赖低层次的要素市场走向依赖资本市场108

八、企业资产从固态化走向动态化108

九、企业分配方式要从单纯的按劳分配走向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109

十、企业国际化要从单纯国际贸易走向国际贸易与资本国际化相结合109

第二篇 国有企业重大改革研究110

第五章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110

第一节 产权的概念和类型110

一、产权的概念和含义110

二、产权与所有权的比较112

三、产权的类型115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下的产权制度及其法人资产制度120

一、市场经济下的产权制度120

二、企业法人资产制度124

第三节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基本思路128

一、“两权分离”的思路分析128

二、股份制改革思路128

三、控股公司改革思路130

四、利润分享改革思路130

第四节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方案131

一、理顺产权关系,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131

二、国有产权制度结构调整的思路133

三、理顺产权关系的途径137

第六章 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142

第一节 股份制的性质、特点、作用和形式142

一、股份制的性质和特点142

二、股份制的作用144

三、股份制的基本形式147

第二节 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性、目的和外部条件151

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性151

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主要目的153

三、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外部条件156

第三节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内涵、原则和程序157

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基本内涵157

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基本原则159

三、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一般方法163

第四节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现实意义165

一、股份制触动了传统体制深层问题165

二、股份制真正转换了企业经营机制172

第七章 国有企业购并改革176

第一节 购并的概念176

一、购并的一般解释176

二、购并的定义178

三、公开收购要约179

第二节 购并的类型181

一、按购并的出资方式划分181

二、按行业相互关系划分183

三、按购并是否通过中介机构进行划分185

四、按购并是否取得目标公司的同意与合作划分186

五、按收购公司收购目标公司股份是否受到法律规范强制划分187

六、按购并是否公开向目标公司全体股东提出划分188

七、按是否利用目标公司本身资产来支付购并资金划分189

八、按购并双方在购并完成后的法律地位划分190

九、其他特殊的公司购并形式190

第三节 国有企业购并的操作程序191

一、企业购并一般操作程序191

二、上市公司购并程序192

三、非上市公司购并程序201

第八章 国有企业破产改革206

第一节 企业破产和破产制度206

一、破产的概念206

二、破产制度及其内涵207

三、破产制度的基本职能208

四、企业破产机制的作用211

第二节 国有企业破产操作213

一、企业破产的申请与受理213

二、债权人会议219

三、和解程序222

四、企业破产宣告225

五、破产清算227

六、破产程序的终结231

七、破产企业的注销登记232

第三篇 国有企业配套改革研究235

第九章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资产评估235

第一节 国有企业资产评估的一般理论235

一、企业资产及其分类235

二、资产评估的科学内涵236

三、资产评估的特征237

四、资产评估的分类239

五、资产评估的原则240

六、国有资产评估的目的242

第二节 国有资产评估的标准和方法246

一、国有资产评估的标准246

二、国有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250

三、无形资产及其评估方法255

第三节 资产评估的组织机构和程序257

一、资产评估的组织机构257

二、资产评估的程序259

第十章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债务处理264

第一节 国有企业负债状况及原因264

一、国有企业资产状况264

二、国有企业负债及负债率265

三、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体制性因素267

第二节 解决过度负债问题的不同思路276

一、财政解决方式:财政、银行和企业债务大转换276

二、银行解决方式:国有银行内部分业经营的转换框架277

三、资本市场解决方式:进行国有经济的债务重组278

四、债转股解决方式:银企联手解决国有企业债务问题279

第三节 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具体操作283

一、债务重组的基本原则与重组对象283

二、债务重组的操作步骤285

第十一章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企业家队伍建设290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与企业家290

一、企业家的内涵和本质特征290

二、现代企业家的基本素质293

三、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294

第二节 企业家的评价及其标准297

一、企业家由谁评价问题297

二、企业家的评价内容298

三、企业家的评价依据300

四、企业家的评价原则300

五、企业家的评价方法301

六、企业家的评价标准302

七、企业家的评价目的302

第三节 加速培养中国式的现代企业家303

一、提高对培养企业家的紧迫性的认识303

二、建立促使企业家产生与成长的机制303

三、加速企业家职业化的进程306

四、创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社会环境308

五、建立企业家经营占有制是造就企业家的重要条件313

第十二章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文化建设319

第一节 企业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功能319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构成要素319

二、企业文化的特征321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325

第二节 塑造企业文化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30

一、企业文化种类的选择331

二、加强青年干部培训331

三、对全体职工进行宣传教育332

四、培育团体意识332

五、塑造新型的企业人际关系333

六、企业文化的巩固和加强334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335

一、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335

二、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338

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应处理好的问题3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