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徐复观文集 第4卷 中国艺术精神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徐复观文集 第4卷 中国艺术精神
  • 徐复观著;李维武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603358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10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社会科学 文学思想史 儒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徐复观文集 第4卷 中国艺术精神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叙1

再版序1

三版自序1

第一章 由音乐探索孔子的艺术精神1

第一节 我国古代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1

第二节 孔子与音乐4

第三节 孔门乐教传承的典籍——《乐论》与《乐记》的若干考证7

第四节 音乐中的美与善11

第五节 仁与乐的统一13

第六节 音乐在政治教化上的意义17

第七节 音乐与人格修养21

第八节 音乐艺术价值的根源26

第九节 孔子对文学的启示29

第十节 孔门艺术精神的转化与没落31

第一节 问题的导出40

第二章 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庄子的再发现40

第二节 道家的所谓道与艺术精神42

第三节 美、乐(音洛,后同)巧等问题49

第四节 精神的自由解放——“游”52

第五节 “游”的基本条件——无用与和55

第六节 心斋与知觉活动60

第七节 艺术精神的主体——心斋之心与现象学的纯粹意识65

第八节 心斋的虚、静、明69

第九节 心的主客合一75

第十节 艺术的共感76

第十一节 艺术的想像80

第十二节 庄子的美地观照82

第十三节 庄子的艺术地人生观、宇宙观85

第十四节 庄子的艺术地生死观93

第十五节 庄子的艺术地政治观96

第十六节 庄子的艺术地创造99

第十七节 庄子的艺术欣赏102

第十八节 结论111

第一节 前言120

第三章 释气韵生动120

第二节 书(字)与画的关系问题122

第三节 玄学的推演及人伦鉴识的转换125

第四节 由人伦鉴识转向绘画——传神与气韵生动131

第五节 谢赫在画论中的地位问题133

第六节 气与韵应各为一义135

第七节 气韵的气137

第八节 气韵的韵141

第九节 气韵兼举的意义150

第十节 气韵向山水画的发展154

第十一节 气韵与生动的关系159

第十二节 气韵与形似问题162

第十三节 气韵在创造历程中的先后问题173

第十四节 气韵的可学不可学问题176

第一节 由人物向山水188

第四章 魏晋玄学与山水画的兴起188

第二节 山水与文学191

第三节 由《世说新语》看玄学与自然194

第四节 最早的山水画论——宗炳的《画山水序》198

第五节 王微的《叙画》204

第五章 唐代山水画的发展及其画论210

第一节 山水画之停滞与发展210

第二节 水墨山水画的出现215

第三节 杜甫的题画诗218

第四节 唐代文人的画论221

第五节 张彦远的画论225

第六章 荆浩《笔法记》的再发现233

第一节 荆浩著作的著录情形233

第二节 《山水诀》、《山水论》、《山水赋》的混乱236

第三节 另一部《山水诀》的问题238

第四节 荆浩的《山水诀》即《笔法记》240

第五节 《笔法记》校释246

第七章 逸格地位的奠定——《益州名画录》的一研究256

第一节 宋初山水画的完成256

第二节 《山水松石格》的问题258

第三节 《益州名画录》的若干问题259

第四节 逸格的最先推重者261

第五节 所谓逸格263

第六节 从能格到神格266

第七节 逸的把握268

第八节 由人之逸到画之逸271

第八章 山水画创作体验的总括——郭熙的《林泉高致》275

第一节 郭熙的生平275

第二节 郭熙对山水画的评价278

第三节 精神的陶养280

第四节 内外交相养282

第五节 穷观极照下的山水形相284

第六节 选择与创造288

第七节 观照时的远望289

第八节 形与灵的统一——远的自觉291

第九节 向平远的展开295

第十节 创作时精神的专一精明297

第九章 宋代的文人画论300

第一节 山水画与欧阳修的古文运动300

第二节 苏氏兄弟304

(1)东坡的“常理”与“象外”304

(2)“身与竹化”与“成竹在胸”307

(3)“追其所见”与“十日画一石”310

(4)变化与淡泊312

(5)苏子由与文与可313

第三节 黄山谷316

(1)画与禅与庄316

(2)“命物之意审”与“必造其质”318

(3)韵与远321

(4)“得妙于心”322

第四节 晁补之的“遗物以观物”324

第十章 环绕南北宗的诸问题329

第一节 南北分宗的最先提出者329

第二节 对分宗说批评的反批评335

(1)分宗说与画家南北籍贯无关335

(2)分宗说有无历史根据?337

(3)王维在画史中的地位问题338

(4)着色、钩斫和渲淡问题342

第三节 董其昌的艺术思想346

(1)文学与绘画中的以淡为宗346

(2)淡的思想的来源——庄学与禅学352

第四节 南宗的诸问题354

(1)董其昌分宗的意义354

(2)南宗说自身的演变与米芾的重大影响355

(3)李成、范宽、王?的淘汰357

(4)董、?的发现及形成南宗的真正骨干360

(5)王维的传承问题362

(6)米芾在南宗中的地位363

第五节 赵松雪画史地位的重估365

(1)元代“四大家”的演变365

(2)赵松雪被抑制的原因及其人品的再评价366

(3)赵松雪在画史中的地位371

(4)“清”的艺术心灵373

第六节 北宗的诸问题374

(1)北宗的概略检讨之一——分宗的根据及三赵问题374

(2)北宗的概略检讨之二——李、刘、马、夏问题376

(3)院画问题377

(4)画院中的反抗精神378

(5)李、刘、马、夏的再评价380

(6)董其昌认为北宗不可学的检讨385

(7)排斥李、刘、马、夏的真正原因388

第七节 结论391

附录 中国画与诗的融合——东海大学建校十周年纪念学术讲演讲稿4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