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最新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秦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978750355043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126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最新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及重大意义1
(一)以探索解答问题为导向1
(二)在总结经验中形成新的认识7
(三)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1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和内容14
(一)三个理论成果的有机统一14
(二)鲜明的主题、贯穿始终的精髓和核心立场19
(三)探索解答的主要问题2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运用30
(一)党的理论与实践的思想根基30
(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典范35
(三)为马克思主义增添新的特色41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44
(一)毛泽东思想解答与未解答完的课题44
(二)历史课题的继续解答48
(三)两大理论成果的内在联系53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5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是一个发展的过程59
一、社会主义是过程性和阶段性的统一59
二、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曾经历过曲折60
三、社会主义的发展要以现实为基础63
第二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4
一、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长过程的初始阶段65
二、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6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69
一、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69
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71
三、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73
四、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75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77
第一节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77
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和人民的不懈追求77
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步骤79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其新要求81
第二节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遵循83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83
二、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85
三、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86
四、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实践中8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88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协调发展的事业88
二、从“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扩展90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95
第一节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95
一、社会主义是靠发展不断巩固和推进的95
二、发展是强国富民的根本97
三、发展要始终贯穿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99
第二节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100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01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103
三、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105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107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08
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09
第三节 抓住形势变化带来的战略机遇期111
一、抓住机遇是赢得主动和优势的关键所在112
二、要紧紧抓住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113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115
第一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115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15
二、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116
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18
第二节 在改革中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20
一、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途径120
二、改革是全面的、创新的改革121
三、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124
第三节 在开放中扩大中国与世界的联系125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25
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127
三、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的平等互利竞争129
四、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131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133
第一节 经济建设的重要地位与基本要求133
一、经济建设是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基础133
二、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34
三、推进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136
第二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38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明确提出138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依据140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143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145
第三节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4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147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构成149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加快完善152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156
第一节 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56
一、发展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56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法治158
第二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16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内涵161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现实的选择163
第三节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65
一、政治体制改革是发展民主和法治的重要途径166
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169
三、集中解决政治生活中的主要矛盾174
四、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176
五、积极有序地扩大公民政治参与178
第四节 提高执政党领导政治建设的能力和水平179
一、善于统筹政治体制改革的全局179
二、正确处理政治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180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181
第一节 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181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181
二、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及要求184
三、发展先进文化是当代共产党人的重要使命186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88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189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190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与难点192
第三节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198
一、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199
二、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201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204
第一节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204
一、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4
二、着力解决事关人民利益的突出问题206
三、坚持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208
第二节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09
一、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209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和重点211
三、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12
第三节 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214
一、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215
二、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215
三、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217
四、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219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221
第一节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221
一、对工业化引发的生态危机的反思221
二、应对生态危机的战略措施223
三、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困境的必然选择224
第二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规律226
一、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226
二、生态文明建设及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227
三、生态文明建设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228
第三节 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路径230
一、培育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意识230
二、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231
三、建构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机制232
四、完善多元化的监督体制234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和军队建设236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36
一、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保证236
二、加快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238
三、从战略全局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239
四、构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新模式240
第二节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241
一、全面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241
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科学内涵242
三、全面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是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243
第三节 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244
一、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是统一的整体245
二、按照统一整体的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247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国两制”构想249
第一节 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49
一、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249
二、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251
第二节 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253
一、“一国两制”是立足实际的科学构想253
二、“一国两制”的实践和示范作用256
三、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新主张、新思路258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战略261
第一节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261
一、主张和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261
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262
三、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264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65
一、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的一贯主张265
二、互利共赢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266
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268
第三节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70
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70
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的宗旨273
三、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建设和谐世界274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277
第一节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77
一、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277
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279
三、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建设局面280
第二节 坚持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282
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282
二、发挥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284
第三节 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286
一、民族问题事关国家的兴衰存亡287
二、坚持共同繁荣发展,增强民族团结288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291
第一节 历史的选择和现实的要求291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291
二、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证292
第二节 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94
一、党执政以后必须面对的历史性课题294
二、需要经受的考验和应对的危险295
三、牢牢把握加强党的建设的主线297
四、建设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99
五、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300
第三节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302
一、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302
二、始终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303
三、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304
四、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307
五、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309
六、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309
结束语 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12
一、正确地对待历史,科学地总结经验312
二、坚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陈规314
三、及时解答新问题,为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315
四、坚持理论自觉,坚定理论自信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