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度量信息系统交付质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度量信息系统交付质量](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3853038.jpg)
- (美)德根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16088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31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79页
- 主题词:军用计算机-软件工程-可靠性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度量信息系统交付质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质量概念引论和概述1
第1章 信息系统质量概述1
1.1绪论1
1.2信息系统交付困难的本质4
1.2.1技术上面临的挑战5
1.2.2信息系统交付生命周期中的挑战5
1.3信息系统质量模型7
1.4信息系统质量的人员维度9
1.5信息系统质量的过程管理维度10
1.5.1 CMM和CMMI11
1.5.2建立信息系统开发过程11
1.5.3软件生产方法12
1.6信息系统产品质量和成功的系统15
1.6.1产品质量属性15
1.6.2信息系统质量与信息系统成功15
1.7总结与结论16
参考文献18
第2章 软件质量概念和管理问题概述27
2.1引言27
2.2软件质量基础28
2.2.1软件工程文化与伦理28
2.2.2质量的价值和成本30
2.2.3模型和质量特征32
2.3软件质量管理过程32
2.3.1软件质量保证过程34
2.3.2软件产品质量37
2.4实践考虑39
2.4.1软件质量需求39
2.4.2软件质量测量41
2.4.3软件质量的改进43
2.5未来趋势和小结45
参考文献46
第3章 软件质量观51
3.1引言51
3.2背景52
3.3质量的含义53
3.3.1各种质量观54
3.3.2软件质量观59
3.3.3模型评论62
3.3.4更多关于产品模型的研究63
3.4用于测度软件质量的软件评价框架70
3.5总结73
参考文献75
第二部分 信息系统交付早期的质量83
第4章 一种需求缺陷问题的解决方法83
4.1简介83
4.2行为树85
4.3演化设计87
4.3.1前置条件公理88
4.3.2交互公理88
4.4需求翻译89
4.4.1实例翻译90
4.5需求集成93
4.5.1集成实例93
4.5.2集成缺陷检测94
4.5.3缺失条件和事件96
4.5.4逆转缺陷的缺失97
4.5.5死锁、活锁及安全性检查98
4.5.6逆转矛盾缺陷的发现99
4.6与其他方法的比较100
4.7结论102
参考文献102
第5章 用户参与需求规约质量保证104
5.1简介104
5.2用户参与改进需求规约质量106
5.3用于规约的模型概述108
5.3.1流程图108
5.3.2实体关系图(ERD)111
5.3.3决策表112
5.4统一建模语言(UML)用例113
5.4.1 Petri网114
5.5动画系统工程(ASE)116
5.5.1 ASE有效性指标117
5.6总结和结论119
参考文献120
第6章 学术故事125
6.1引言125
6.1.1背景126
6.2论点和问题128
6.2.1确认128
6.2.2场景关注点130
6.3解决方法和建议131
6.3.1确认131
6.3.2场景方法学132
6.3.3场景范例133
6.3.4设备:农夫助手134
6.3.5性能135
6.4情景136
6.4.1加油:一次昂贵的测试136
6.4.2收割作物137
6.5结论139
参考文献140
致谢142
第三部分 过程对信息系统质量的贡献143
第7章 过程中心论对信息系统质量的贡献143
7.1引言143
7.2背景:过程管理的有效性145
7.2.1能力成熟度模型146
7.2.2成熟度等级147
7.3信息系统过程管理:原则和实践148
7.3.1开发人员149
7.3.2技术150
7.3.3方法151
7.4对过程中心论的展望152
7.4.1公认的优势153
7.4.2报告的问题155
7.4.3折中观点155
7.5启示与结论156
参考文献158
尾注162
第8章 开发者驱动的信息系统质量——软件过程改进的指导方针165
8.1引言165
8.1.1研究目的166
8.1.2研究问题166
8.2背景和研究基础167
8.2.1在组织中定义成功的SPI推广167
8.2.2影响SPI满意度的因素:个人控制167
8.2.3影响SPI使用的因素:质量、生产力、对有效性的认知168
8.3研究方法169
8.3.1将个人软件过程(PSPSM1)作为软件过程改进实例169
8.3.2数据收集170
8.4讨论172
8.4.1开发者个人控制172
8.4.2对质量和生产力的体会173
8.4.3有效性认知的其他因素174
8.5选择和执行SPI的管理指导方针175
8.5.1选择SPI的指导方针176
8.5.2 SPI培训的指导方针177
8.5.3选择执行环境的指导方针178
8.6未来的研究方向179
参考文献180
尾注183
第9章 系统开发中使用敏捷方法提高质量184
9.1引言184
9.2质量定义185
9.3系统开发的其他方法187
9.3.1原型和快速应用开发187
9.3.2其他方法与SDLC的不同之处188
9.4敏捷方法188
9.4.1敏捷方法的原则和价值189
9.4.2敏捷方法可视为一种哲学思想190
9.4.3敏捷核心实践190
9.5结对编程:敏捷方法实践的实例192
9.5.1程序设计的团队方法192
9.5.2结对编程的优点193
9.5.3结对编程的缺点194
9.5.4敏捷方法的价值观194
9.5.5价值观如何塑造项目开发194
9.5.6接受改变很重要195
9.5.7资源权衡是可能的196
9.5.8保证质量是关键197
9.5.9使用敏捷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197
9.6未来的研究问题198
9.7结论和建议199
参考文献201
第10章 质量度量和贝叶斯分析——极限编程案例204
10.1引言204
10.2背景205
10.2.1 XP相关研究文献206
10.2.2研究假设207
10.3实验内容和设计208
10.3.1项目参与者和过程209
10.3.2实验设计210
10.3.3变量和测度211
10.3.4分析过程212
10.4分析结果213
10.5讨论217
10.6总结218
参考文献219
第四部分 软件过程改进计划和方法学的风险管理223
第11章 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方法223
11.1引言223
11.2风险管理文献分析224
11.2.1风险列表225
11.2.2风险—行动列表226
11.2.3风险—策略模型226
11.2.4风险—策略分析227
11.3行动研究228
11.4案例:SPI中的风险管理方法230
11.4.1企业案例230
11.4.2行动研究计划231
11.4.3管理软件过程改进风险235
11.5结论237
参考文献239
第12章 检查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中评价框架和元建模范型的质量242
12.1介绍242
12.2元模型、评价框架和元信息管理245
12.2.1基本概念245
12.2.2元模型和评价框架使用的基本原理246
12.3方法评价框架和方法工程元模型的检验和粗略分类247
12.3.1欧洲方法248
12.3.2一种通用评估框架248
12.3.3 DESMET249
12.3.4 Tudor及其框架250
12.3.5社会控制论框架250
12.3.6 NIMSAD250
12.3.7 MetaPHOR251
12.3.8 CASE-Shells251
12.3.9 MetaView系统252
12.3.10 CASE数据交换格式(Case Data Inferchange Format,CDIF)252
12.3.11 CDM-FILTERS252
12.4其他方法元建模和方法集成项目253
12.5评价框架和元模型总结254
12.6已知框架和元模型剖析255
12.7结论256
参考文献257
第五部分 新兴领域中的信息系统质量问题265
第13章 软件质量和开源过程265
13.1介绍265
13.2背景266
13.2.1软件质量266
13.2.2开源过程267
13.2.3专利软件与开源软件268
13.3开源机制269
13.3.1软件的生产者269
13.3.2软件使用者270
13.3.3同行评审过程271
13.3.4调试和反馈271
13.3.5演化式生存272
13.4质量和开源过程272
13.4.1用户是共同开发者273
13.4.2早发布、常发布274
13.4.3给予足够关注275
13.5软件方法学比较276
13.6未来趋势277
13.7结论278
参考文献279
尾注283
第14章 创建政府部门信息系统质量284
14.1引言284
14.2背景:公共信息系统的不同之处286
14.3多变的政府质量需求288
14.3.1政府系统质量需求因设计而不同289
14.3.2高质量系统经久耐用;合格的质量系统是埋头苦干的老黄牛290
14.3.3政府信息系统不同质量的案例291
14.4未来趋势:没有银弹294
14.5结论295
参考文献295
第15章 企业资源规划(ERP)质量299
15.1介绍299
15.2 ERP进入高等教育300
15.3 ERP文献301
15.3.1大学部门302
15.4质量相关的文献303
15.4.1质量的用户视角304
15.5研究方法305
15.5.1框架306
15.5.2方法307
15.6案例研究307
15.6.1需求质量308
15.6.2接口质量309
15.7讨论310
15.8结论310
序曲311
参考文献312
关于作者317
术语表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