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3466941.jpg)
- 孙亚忠等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0641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5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68页
- 主题词:经济体制改革(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经济体制改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改革□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1
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
二、改革也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2
三、改革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4
第一章 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7
第一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石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7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2
三、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15
(一)价值规律15
(二)竞争规律17
四、供求规律和周期波动规律21
(一)供求规律21
(二)周期波动规律26
第二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29
一、中国传统经济体制剖析29
(一)中国传统经济体制所属的类型及其特征29
(二)中国传统经济体制的形成29
(三)中国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30
二、国外市场经济体制模式32
(一)政府有调节的市场经济模式32
(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33
(三)社会市场经济模式36
(四)计划市场经济模式40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3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43
(二)中国新旧经济体制转换过程的特点44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46
第三节 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49
一、市场经济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方式49
二、市场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率的最佳途径55
第四节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63
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及衡量63
二、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因素66
三、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72
四、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对策76
(一)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6
(二)转变传统的扩大再生产方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78
(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79
(四)引导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合理布局83
第二章 国有企业改革: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88
第一节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88
一、中国传统企业制度的特点和弊端88
二、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95
三、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101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101
(二)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必要性和基本原则107
第二节 建立和完善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制113
一、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目标和任务113
二、建立和完善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117
三、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资本营运体制122
第三节 加快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和改造128
一、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必要性、方针和原则128
(一)加强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必要性128
(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方针和原则130
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形式135
(一)联合和兼并135
(二)破产138
(三)股份合作制141
三、国有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和原则144
(一)企业技术进步的内涵和特征144
(二)加强国有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45
(三)加强国有企业技术进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47
第四节 加强国有企业的科学管理150
一、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基本内涵和特点150
二、加强国有企业科学管理的指导思想、方针和目标152
三、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的国有企业管理体系155
第三章 市场建设: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道162
第一节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162
一、市场体系的涵义和重要性162
二、商品市场163
(一)消费品市场163
(二)生产资料市场165
三、金融市场和技术市场167
(一)金融市场167
(二)技术市场169
四、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市场171
(一)劳动力市场171
(二)信息市场172
五、产权市场173
(一)房地产市场173
(二)企业产权市场175
六、文化市场176
第二节 健全市场机制177
一、市场机制的涵义和特点177
二、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178
三、市场经济的保证机制180
四、市场经济的关键机制181
五、市场经济的基础机制184
六、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185
第三节 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188
一、市场秩序的涵义和功能188
二、市场秩序的基本内容189
三、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的意义194
四、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的途径和原则196
第四章 分配体制和消费模式改革:中国经济发展的润滑剂200
第一节 中国传统分配体制的弊端及其改革200
一、中国传统分配体制的弊端200
二、中国传统分配体制的改革204
(一)国有企业内部工资制度的改革204
(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208
第二节 建立和完善以市场分配为轴心的多元分配格局211
一、个人收入分配形式的多元化211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216
三、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218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消费模式222
一、确定适度的消费水平222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消费结构226
三、调整和改进消费方式231
四、科学引导消费行为234
第五章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器236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概述236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36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239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成240
(一)社会保险240
(二)社会救济242
(三)社会福利243
(四)社会优抚安置244
四、福利国家与“福利病”244
第二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目标和内容248
一、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弊端及改革的必要性248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和目标251
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内容257
(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57
(二)失业保险制度改革261
(三)医疗保险制度改革265
(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保障272
(五)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276
第六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279
第一节 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279
一、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长期稳定279
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283
三、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288
四、加强政府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292
五、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296
第二节 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304
一、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原则和途径304
(一)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演变及存在的问题304
(二)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原则和途径306
二、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311
(一)“两高一优”农业发展模式的内涵311
(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客观必然性313
(三)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基本途径315
三、积极发展乡镇企业317
(一)乡镇企业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317
(二)乡镇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措施320
第三节 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24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特征和运行机制324
二、农业产业化的客观必然性327
三、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332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环节336
五、改革粮食流通体制340
第七章 对外开放和外经体制改革:中国经济发展的捷径343
第一节 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和格局343
一、中国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343
二、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347
三、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349
第二节 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354
一、发展对外贸易354
二、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358
三、引进先进技术和技术出口363
四、发展国际劳务合作364
五、发展国际旅游业367
第三节 深化外贸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368
一、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368
二、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369
三、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进程371
四、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375
第八章 政府改革∶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381
第一节 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机构381
一、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机构的迫切性381
二、转变政府职能和改革政府机构的目标、原则以及途径385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389
第二节 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394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和模式394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398
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和组织体系404
四、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措施409
第三节 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414
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414
(一)建立和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414
(二)改革和完善税制,建立新型税制体系418
(三)改进和规范复式预算制度426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428
(一)中国传统金融体制的变化及缺陷428
(二)确立和完善强有力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430
(三)建立和完善政策性银行431
(四)把国有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国有商业银行432
(五)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435
(六)正确引导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436
(七)加强金融业的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金融管理体系436
第四节 深化投资和计划体制改革437
一、深化投资体制改革437
(一)中国传统投资体制的特征及改革历程437
(二)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措施441
二、深化计划体制改革445
(一)中国传统计划体制的变化及存在的主要问题445
(二)深化计划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447
主要参考书目453
后记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