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辩证法 从理论逻辑到实践智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辩证法 从理论逻辑到实践智慧](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3417212.jpg)
- 王南湜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08381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51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78页
- 主题词:辩证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辩证法 从理论逻辑到实践智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作为理论逻辑的辩证法3
哲学的精神3
一、自由与必然:人类存在的本原性关系3
二、哲学:解决自由与必然问题的一种独特努力9
三、哲学解决自由与必然问题的可能方式13
辩证法的概念与历史19
一、辩证法概念的辨析19
二、辩证法的三种形态24
马克思辩证法的出发点37
一、必须超越费尔巴哈的“人本学”37
二、从“人的类本质”出发39
三、从“利己主义的人”出发43
四、从“现实的个人”出发47
马克思的实践论辩证法53
一、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批判改造53
二、辩证法的实践原型与其理论抽象59
三、理解自然辩证法66
《资本论》中诸辩证法原则的内在统一性70
一、辩证法的实质73
二、作为辩证法之表现形式的从抽象到具体88
三、作为辩证法之核心的矛盾进展106
四、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意蕴121
中西辩证法的区别与融合133
一、两种不同的辩证法传统133
二、直观辩证法之缺陷137
三、两种辩证法之融合138
四、民族思维方式的创新141
人能否不按客观规律办事142
一、人的活动与规律142
二、人的活动价值目标与规律143
中篇 作为实践智慧的辩证法149
马克思哲学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实践哲学149
一、以实践为对象的实践哲学149
二、视实践为第一性活动的实践哲学154
三、作为思维范式的实践哲学157
四、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独特意蕴163
理论与实践166
一、理论哲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167
二、现代实践哲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170
三、现代实践哲学的一种偏颇175
四、理论与实践的划界178
五、理论与实践的同根性与差别性181
实践哲学视野中的辩证法186
一、理论思维的有限性186
二、作为实践智慧的辩证法188
三、实践辩证法的“宽容原则”192
四、回归中国古代哲学的实践智慧观194
辩证法与实践智慧196
一、辩证法实质的再理解196
二、不同于理论智慧的实践智慧200
三、让辩证法回归实践哲学203
实践辩证法的三种类型208
一、实践哲学的三种类型208
二、实践辩证法的三种类型209
三、合理形态的辩证法215
近代科学世界与主客体辩证法的兴起218
一、近代科学的特征与后果218
二、近代辩证法的兴起222
三、近代辩证法与近代科学的内在关联227
《实践论》的实践哲学阐释230
一、两种认识论理路231
二、指向实践智慧的认识论234
三、实践智慧的现代重建240
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矛盾论》245
一、改变世界的哲学245
二、指向实践智慧的辩证法250
三、实践辩证法的本体论承诺255
毛泽东的矛盾精髓论258
一、辩证法的“核心”与“精髓”258
二、“矛盾精髓论”:援“西”以补“中”259
真理标准问题的再思考265
一、不能兼容的两种真理标准265
二、符合论与融贯论真理观的困难267
三、康德真理观的启示271
四、超越唯理智主义274
五、“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现实性”之意蕴279
哲学物质概念的再理解285
一、旧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285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289
三、新物质概念的意义294
马克思的历史概念299
一、历史与自然的关系问题299
二、历史主体能动性的限度304
三、历史的单一性与间断性306
四、历史实在与历史理论308
社会时空问题的再考察312
一、社会时空问题312
二、物理时空、生命时空和社会时空316
三、社会时空的实践构成320
四、人类历史与三种时空复合方式的变迁323
五、人的自由发展与诸时空形式的和谐326
下篇 实践哲学的视域331
当代中国“马学”的一种自我理解331
一、“马学”之为“学”331
二、影响“马学”发展的三种偏向334
三、问题意识、理论意识、学术史意识的统一33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从现实性到理想性339
一、方法论与人生观339
二、方法论问题的凸显342
三、人生观与民族文化传统347
面向中国文化的实情353
一、哲学创新的客观条件353
二、哲学创新的主观条件355
三、把握住古今中西之冲突361
四、重建文化自信363
我们能够从康德哲学学些什么?365
一、马克思哲学中的康德哲学元素365
二、康德哲学对于中国哲学重建的典范意义36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界分374
一、人类生活中的理想性与现实性374
二、马克思哲学中的康德哲学元素与黑格尔哲学元素378
三、混同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后果383
四、“凯撒的当归凯撒,上帝的当归上帝”385
马克思哲学阐释中的黑格尔主义388
一、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元素388
二、理论哲学范式中的黑格尔哲学元素390
三、实践哲学范式中黑格尔哲学元素的系统化393
四、超越黑格尔主义传统397
卢卡奇与马克思哲学中黑格尔主义传统的起源402
一、卢卡奇理论的实践背景402
二、卢卡奇的“历史”论404
三、卢卡奇的“阶级意识”论408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黑格尔主义的复活413
历史唯物主义阐释中的历史目的论批判418
一、目的论与历史目的论418
二、近代机械因果观的兴起420
三、辩证的历史目的论422
四、马克思哲学阐释中的历史目的论偏向425
五、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目的论之界限429
广松涉的物象化理论432
一、独树一帜的物象化理论432
二、物象化理论之扩展439
三、历史领域扩展的成功443
四、向自然领域的扩展极其困难446